如何早期發現食管癌?

水滴匯聚


食管癌作為我國高發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 人們的生命健康。 早期治療者 5 年生存率高達 90%以 上,中晚期患者 5 年生存率不足 10%;而食管癌早期由於症狀較為輕微,極容易被患者忽視,當患者發生進行性吞嚥困難的症狀時,多已發展為中晚期,而中晚期的治療預後極差。

因此及早的診斷與治療食管癌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關鍵。

早期食管癌,這些人群應該警惕!

1.家族中有食管癌史

2.男性、中老年(50~69歲)

3.咽部不適、上腹不適、噯氣、反酸

4.吞嚥時輕微哽噎感

5.胸骨後隱痛、脹悶不適

6.吞嚥時食管內異物感,疼痛

由於早期症狀輕微,有時無任何自覺症狀,或者有一過性症狀,往往呈非特異性,且一般不影響正常進食,故難以引起患者和醫師的重視,容易疏忽漏診。

而這些不適很可能是因為微小癌灶的周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刺激局部粘膜導致神經性運動失調或局部痙攣引起。

所以對於有上述症狀的人群,應及時就醫檢查充分重視,並定期檢查。

目前臨床上內鏡篩查是診斷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主要方法--就是大家知道的胃鏡,在內鏡可以取到可疑癌變的組織拿去做病理的檢查來確認是否為癌

早期食管癌的病程進展比較緩慢,若從確診為早期癌到出現吞嚥困難,平均病程為31.4個月

,最長者5年。這種進展緩慢的病程對爭取早期診斷,提供了良好的有利條件。

對於早期食管癌患者,內鏡切除治療能獲得與開放手術治療的療效相似,內鏡下還可以明顯減少術後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早期食管癌,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質量的關鍵在於“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而內鏡與病理的結合是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變確診的必備手段。


知麻糖


知麻糖


這個問題以前在微頭條科普過。

最近剛好發現一例早期的食管癌,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先說答案:早期食管癌幾乎是沒有症狀的,或者有不典型的症狀,比如有部分人可能有胸痛、胸骨後不適感、燒灼感、針刺或者牽拉感等。但這些症狀很多疾病比如反流性食管炎、冠心病、食管鱗狀上皮增生、神經官能症、癔球症等也都會引起上述表現,不是食管癌特意典型的表現。所以如果想早期發現必須要通過胃鏡特別是經查放大胃、色素染色胃鏡、共聚焦顯微內鏡發現。

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全世界接近一半的食管癌在我們國家,這世界上很多種癌有一半都發生在我們中國人身上,想想也是悲劇。

下面圖片就是上週發現的一例子早期食管癌患者。

可以看到我畫紅圈的地方食管表皮黏膜慢性發紅、周邊可見明顯的角化。這種人是比較幸運的,早期發現,最後在胃鏡下微創就切除了。

食管癌中晚期典型的症狀就是進行性吞嚥困難,什麼叫“進行性吞嚥困難”

顧名思義就是半年前可以吃饅頭,吞下去沒問題,三個月前饅頭等固體食物吃不下去了,只能吃稀飯才吞的下去,一個月前稀飯也吃不下去了,只能和米湯、牛奶等流食,到最後吃什麼吐什麼,什麼都吃不下去。原因是腫瘤越做越大把食管慢慢給堵住了。

如果出現吞嚥困難基本都屬於中晚期的食管癌了,也就是說失去了胃鏡下治療的機會,沒轉移的話可以手術治療,轉移的話只能靠化療或者靶向治療。

還有提醒大家一點就是,有部分人可能有胸痛、胸骨後不適感、燒灼感、針刺或者牽拉感等症狀,不要過度擔心,過度焦慮怕自己得了食管癌,前文有提過,反流性食管炎、冠心病、食管鱗狀上皮增生、神經官能症、癔球症等也會出現這些症狀,如果症狀持續存在並且沒有好轉,建議做個胃鏡,做之前提醒一下胃鏡醫生讓醫生好好看看食管。胃鏡做了如果沒看到食管癌那基本99%可以排除食管癌了。


消化內科葉醫生


食管是連接咽部和胃的一條細長管道,是飲食從口進入胃的通道。

食管癌在早期因為病變較小,常常症狀不明顯,但是在吞嚥粗硬食物時常常有一些不正常的表現。常常有“三感一痛”

三感一痛

1、嚥下食物有哽咽感

在食管癌的早期,常常表現為局部小範圍食管黏膜充血、腫脹、表淺潰瘍等病變,當食物通過時就會出現吞嚥不順,出現哽咽感。

2、食管內有異物感

吃了粗糙的食物將食管擦傷,感覺有類似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貼附於食管,吞不下去,無疼痛,總存在一種異物的感覺。

3、食物停留感

主要是食管口變小,食物下嚥困難並有停留的感覺,和食物性質關係不大,甚至喝水都有停留感。

4、疼痛

主要是胸骨後燒灼樣,針刺樣或者牽拉摩擦樣疼痛,這種疼痛有時輕有時重。發展比較緩慢,易被忽視。

建議

出現這些症狀的話,建議做個胃鏡進行檢查,早期的食管癌胃鏡檢查可以比較清楚。如果胃鏡無法判斷,還可以取少量的病變組織做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骨腫瘤科張餘醫生


李醫生認為發現早期食管癌,要通過臨床症狀發現可疑食管癌,然後再依靠醫學的檢查去明確診斷。

一個早期食管癌的病人,大多具有一定的臨床症狀,無症狀者僅佔少數。這些症狀可能只出現一種,也可能多種同時出現。症狀往往間斷出現,漸次繁發。值得注意的是某種症狀第一次出現後,無論自行消失,或用藥緩解,卻只是暫時的,以後還會出現。早期食管癌的症狀,一般輕微,且時隱時現,又因醫生對其早期症狀缺乏認識,容易造成誤診,應加強對早期症狀的警惕性。


早期食管癌的症狀表現多種多樣,如下詳細分析。

1.嚥下食物梗噎感。病人進食時,突然出現梗噎感。常形容為“壓氣”或“噎氣”,即吞嚥食物時有氣體阻擋一樣,病人常把症狀與“生氣”聯繫起來。

2.胸骨後疼痛或嚥下痛。病人在飲食下嚥時發生胸骨後疼痛,且能確切地說出哪兒疼。疼痛可以是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摩擦樣。每次出現時間短暫,少數呈持續性。

3.食管內異物感。吞嚥時食管內有異物感,病人以為是由於某次進粗糙食物擦傷了食管,或懷疑有異物存留於食管內。好像有米粒或蔬菜的碎片粘附於食管壁上,咽不下去。異物的部位多與病變部位相一致。



4.食物通過緩慢或有停滯感。病人嚥下食物似有粘性,下行緩慢,有停滯感。病人認為食管口變小而緊縮,有人比喻食管內似有“階梯”,食物徐徐“頓挫”下行。

5.咽喉部乾燥與緊縮感。患者感覺脖子發緊、咽喉部不適、嚥下食物不利,有時伴輕微疼痛。症狀發生與情緒波動有關,在這裡很多病人容易忽略。

6.劍突下或上腹痛。多為燒灼樣痛、刺痛,程度輕重不等。有的形容為燒心、心窩部刺痛或飽脹感,也有為持續性隱痛。嚥下時出現,食後減弱或消失。

7.胸骨後悶脹不適。病人常常講不出這一症狀的確切部位性質及程度,只是感覺胸部不舒服,愛嘆息。少數人覺背沉。還有一部分人當成是冠心病去治療。

早期食管癌也是有症狀的,雖然沒有中晚期食管癌的吞嚥困難,如果有上述一些症狀的,要注意排除早期食管癌。高度懷疑有食管癌的,應該完善檢查明確診斷,避免耽誤病情。



針對早期發現食管癌,下列的檢查有很大的意義。

1.拉網塗片細胞學檢查。這個檢查不難,費用也便宜。病人吞下帶網的氣囊,拉網逐段磨擦食管壁,採食管粘膜脫落細胞塗片作細胞學診斷。這種方法適用於:高發區人群的普查;有早期食管癌症狀者;某些癌前疾病。(如:病史在10年以上的食管賁門失弛緩症、反流性食管炎等)。這種方法食管接觸面積大能發現早期內鏡下尚難辨認的病變、早期癌或癌前病變。但對可疑的細胞學檢查結果要反覆會診,並與其他檢查相結合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2.X線鋇餐檢查是診斷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氣鋇雙重對比造影觀察粘膜象,可提高早期癌的檢出率。早期食管癌的X線表現:粘膜皺襞增粗、中斷及迂曲;小的龕影;小的充盈缺損,邊緣毛糙不規則。當然這個檢查只能是專業的影像科大夫才能看出,也很容易叩診或者誤診。確診食管癌,還得依賴內鏡。


3.內鏡檢查是目前診斷食管癌必不可少的方法。做內鏡的醫生可以直接通過鏡頭直接觀察食道的情況,於可疑處咬取組織或刷取塗片,進行病理或細胞學診斷。若次病理不支持診斷者,內鏡下又高度懷疑,多次重複檢查送病理可確定診斷。若有增生等癌前病變者,應3~6個月複查一次。


早期食管癌因為症狀不典型,很容易讓病人忽視,醫生也很容易誤診、漏診,給病患帶來巨大的痛苦。發現早期食管癌,需要臨床症狀與醫學的輔助檢查雙管齊下。

以上是李醫生的觀點,喜歡李醫生的給個關注和點贊。


李醫生告訴你


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國家,近一半的食管癌都發生在我們國家。因為早期的食管癌都沒有明顯的症狀,如何早期發現食管癌,主要靠體檢,我們國家想了很多辦法,例如食管拉網脫落細胞檢查,食管鋇餐檢查等等。最終發現,最靠譜的方法還是胃鏡。因為胃鏡可以在直視下觀察整個食管的粘膜組織,對於有問題的粘膜,還可以取活檢,明確有沒有癌變,早期食管癌可以在內鏡下切除,手術創傷小,避免了開刀的大手術,術後恢復快,效果好。

對於以下人群,建議定期接受(符合第一條,存在第2至6條中任一一條):

(1)年齡大於40歲;

(2)來自食管癌的高發地區

(3)有上消化道症狀

(4)有食管癌家族史

(5)有食管癌癌前病變或者癌前疾病

(6)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例如吸菸,重度飲酒,頭頸部或者呼吸道鱗癌。

篩查的方法主要是胃鏡檢查,也就是說4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有上述的第2至6條的任何一條,就需要接受胃鏡檢查,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定期隨訪就可以了。如果內鏡發現問題,輕度異型性增生,每3年做一次胃鏡;中度異型性增生,每年做一次胃鏡;如果是重度異型增生或者原位癌,需要內鏡下切除;如果腫瘤侵犯粘膜下層,肌肉層,那就需要手術,放療和化療等綜合治療。

總而言之,早期發現食管癌,主要靠胃鏡檢查,其他的方法都不靠譜


普外科曾醫生


早期發現食管癌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早期發現就可以通過內鏡下的治療,把這個食管癌徹底的治好,那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把它早期發現呢?我們知道這個食管癌,往往它是沒有一個非常特異的一個症狀,說它有哪一個症狀我們就肯定它是食管癌了呢?比方說冠心病、心絞疼我們有壓榨性的跟勞累有關的心前區的疼痛,我們就診斷心絞痛了,但是早期食管癌可以說很多人都沒有症狀。

我們就是對於一些有高危因素的這些人群進行篩查,那麼篩查就是做這個胃鏡的檢查,還有就是到這個食管癌的高發區,比方咱們國家的河南省的林縣它是食管癌的高發區,對於年齡超過45歲了,然後又有食管癌的家族史,平時又有一些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的習慣,比方說吸菸、飲酒、喜歡吃燙的食物、喜歡吃鹹的食物、喜歡吃這個燒烤等等;那還有就是來自於這個食管癌的高發區域的這些人群,一定要定期的去進行一個體檢做胃鏡檢查。早期的食管癌,這個食管癌到底我們適不適合在內鏡下的治療,這些都是能夠通過內鏡的檢查進行判斷的。當然我們在做內鏡檢查的時候,除了有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方法的使用以外,醫生的檢查的手段和他的經驗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醫腫瘤科醫生牛小培


你好,我是李醫生,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長期從事腫瘤科的診治、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食管癌,也被說成食道癌,是近些年發病率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是世界上食道癌的高發國之一,患病的原因和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都息息相關,尤其是飲食方面!那麼如何早期發現食管癌呢?

食管癌的早期臨床症狀不典型,甚至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也就是說,食管癌是不容易被早期發現的,這也是食管癌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之一。很多患者會有胸骨後不適感、燒灼感、針刺感等症狀,也可能會有吞嚥食物時輕微滯留感或輕度咽哽感,但這些症狀的輕重程度不一,持續時間也不同,需要與其他疾病進行鑑別。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並且有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等危險因素存在時,建議儘早去正規醫院檢查就診。食管癌檢查有:吞鋇雙重對比造影,還有食管鏡加活檢的確診。超聲內鏡也可以檢查出是食管癌的堅韌的程度,有沒有縱膈和淋巴結,或者是腹內臟器的轉移等,通過這三種重要的檢查手段,對於篩查和檢查食管癌的方面有個很好的認識,也能通過這三種檢查要及早發現。

食道癌若能在早期被發現,都能很好的得到治療。早期診斷需要患者自身提高警惕性,在症狀出現的早期引起重視,儘早就診,檢出率還是比較高的。中醫治癌在醫學中是比較重要的方式,“中醫三位一體療法”採用內服與外用,局部和全身,臟腑和經絡穴位相結合的綜合療法。消減瘤體局部病灶,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保障免疫監視系統正常運行,以使機體主動消滅轉移的癌細胞,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患者在進行治療後,一定要進行鞏固治療和定期複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營養合理,患得食管癌大部分是喜歡吃醃菜,其中包含的亞硝酸鹽是強大的致癌物。切忌一定要少吃!保證身體每日的營養均衡,保證自己每日營養的補充,按照患者自身的情況,適當的進行有規律的、持續的鍛鍊,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增強體質,有助於抵抗癌細胞的侵蝕。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歡迎關注和轉發,大家有什麼癌症方面的疑問,都可以私信、評論您的問題,我將盡力為您解答您的疑問。


李繼臣主任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中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河南臨縣的發病率尤其高。所以我國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開始研究食管癌的防治。由於食管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有了吞嚥困難等症狀,就已經是中晚期了,治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早期發現食管癌就非常重要了。

在沒有胃鏡之前,我國首創了食管拉網等早期診斷方法。在胃鏡普及之後,早期診斷食管癌的最佳方式就是胃鏡。胃鏡可以直觀的看到食管粘膜病變,可以通過粘膜染色的方法確定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變,最準確的就是胃鏡下活檢做出病理診斷。

一般建議40歲以上的人,每兩到三年檢查一次胃鏡,可以查出絕大部分早期食管癌和胃癌。對於有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的人,建議在治療的同時,每年檢查一次胃鏡。

最後再叨叨一句,千萬不要等到有症狀了才去查胃鏡,那就晚了。早期食管癌和中期食管癌的治療效果天上地下。再說現在有無痛胃鏡,檢查沒啥痛苦的。

我是福爸,執業醫生,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福爸聊營養


  食管癌的早期臨床症狀不典型,所以食管癌早期不容易被發現,臨床上大部分食管癌患者被確診時通常都是疾病中晚期了,這也是食管癌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之一。食管癌早期不容易被發現可能與患者本身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不夠、就診不及時等有關。

  其實,食管癌的早期也會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出現,比如很多患者會有胸骨後不適感、燒灼感、針刺感等症狀,也可能會有吞嚥食物時輕微滯留感或輕度咽哽感。但這些症狀輕重程度不一,持續時間也不同,時輕時重,很多患者可能沒有把這種異常表現當做一種疾病,所以在食管癌早期疏忽檢查和治療,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另外,不少中老年人把食管癌早期的一些症狀歸結於更年期的緣故,或者是心臟不好、冠心病等。例如有時候吃一些比較乾燥、比較硬的食物,可能會有輕微的疼痛不適,甚至有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癥狀,會歸結於食物太硬、吃得太快。再如一些患者胸骨後有些燒心不適等症狀,自認為可能是胃酸反流造成的。也有的患者出現胸骨後、劍突下、上腹有疼痛感,考慮是植物神經紊亂或者是冠心病等。去醫院後,醫生不能很好的進行疾病鑑別診斷,導致誤診,延誤了疾病的治療。

  日常生活中,要增加養生保健意識,經常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如果食道有異物感,咽食物時感覺不順暢,咽喉有乾燥緊縮感,甚至做吞嚥動作時感覺疼痛等,一定要去醫院就診,與咽喉炎進行鑑別診斷。如果之前有慢性食管炎,最好進行胃鏡檢查,如果有癌變可以早期發現,早期進行積極手術治療,這樣患者的預後會大大提高。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食管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治療效果好!如何做到早期發現呢?

1.在食管癌高發地區實行普查 食管癌發病有一定地域性,拉網式篩查和早診早治可以有效降低晚期食管癌發病率。

2.非高發地區採用大規模人群普查不現實,這就需要重視健康體檢和早期症狀!食管癌常見的早期症狀有:進食後吞嚥不盡感、吞嚥異物感、胸骨後悶脹刺疼、燒灼感,以上症狀在短期內頻繁出現,須馬上去醫院預約內鏡檢查。

下面說一下食管癌的早期診斷方法:

1.內鏡及病理活檢是診斷早期食管癌的金標準!並可通過染色、放大等方法提高檢出率。

2.對不能耐受內鏡檢查的患者,可以選擇食管鋇餐造影,多體位點片,可以檢測出食管粘膜破壞、小潰瘍或小隆起。但是鋇餐檢查畢竟不如內鏡直觀,小病灶存在遺漏的可能。


像這一例老師男性食管中段癌,鋇餐發現,其實已經算不上早期了,但是還存在手術切除的可能,需要增強CT檢查周圍侵犯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食管癌中段發生率最高,下段次之。一般建議年齡在40歲以上,有上述症狀,尤其是有食管癌家族史者,應常規進行內鏡檢查,早診早治,解除風險。此外,長期吸菸和大量飲酒,嗜辣、嗜酸、喜食過燙食物者,在健康體檢的時候,也應增加食管腫瘤的檢測,防患於未然!而相對來說,中晚期食管癌的綜合治療效果也還可以,尤其是放療。經放療後長期生存的中晚期食管癌也不少見,但是存在個體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