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醫生:晚上沒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得很好,指的是什麼?

健康小樣兒


我們知道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狀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


這是因為患者體內血糖升高了,血液變得粘稠了,血漿滲透壓高了,人體自然覺得口渴,就會大量喝水,水喝多了,就會拉尿多,同時因為血糖不能利用,機體會覺得餓,所以要多吃。但是再怎麼吃,都不能吸收,所以糖尿病患者最終會變得消瘦,體重會減輕。


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很有可能會有上述症狀。但是沒有上述症狀,不代表血糖就是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還會有乏力、噁心的症狀,如果發生了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會有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而上述多飲多食多尿症狀可能會加重。


要明確知道血糖控制的好不好,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監測血糖。包括測量空腹血糖、餐後血糖,還要測量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一般代表的時3個月左右的血糖情況,如果這個值小於7%,一般認為這2-3個月的血糖控制的不錯,如果這個值大於7%,甚至達到了9%以上,就說明這幾個月的血糖很差,要重新調整治療,努力控制好血糖。


血糖控制不好會出現很多併發症,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還有心血管病變、糖尿病足等等,必須要控制好血糖,才能預防這些併發症。


再重新申明一次,要了解血糖控制好不好,絕對不能單純看症狀,一定要監測血糖才行。重要的話說三遍,一定要監測血糖。


李鴻政醫生


晚上沒有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的很好,那麼這四個症狀是什麼,相信很多病人都非常關心。

畢竟血糖的控制平穩是糖尿病人非常想達到的事情,症狀表現非常重要,因為不可能時時刻刻測血糖,而且夜間是睡眠時間,測血糖就會影響患者和家人的睡眠,那麼瞭解血糖控制良好的症狀就非常必要。

血糖控制很好,表現的血糖是不高也不低,

血糖高的症狀有:

夜間多尿:夜間會出現頻繁排尿,表明患者血糖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尿中葡萄糖濃度升高,導致尿液滲透壓升高,導致滲透性利尿,患者表現為多尿、夜尿頻次。

口渴:大量的水分隨尿液排出體外,人體就處於脫水狀態,水分不足就會刺激大腦的口渴中樞,提示要儘快補充水分,所以患者的口渴可能要比白天更加明顯。

血糖低的症狀

出汗:患者血糖低,會出現出汗、心慌,飢餓感,此感覺消失後,患者會出現反常的高血糖情況。

入眠差:由於能量不足,大腦處於“飢餓”狀態,會表現為興奮,不易入眠。但是如果血糖持續減低,又會出現嗜睡、昏迷等症狀。

綜上所述

以上為血糖過高或過低的表現,如果不出現以上症狀,則說明血糖控制的較好。但是還會有一些不易察覺的高血糖症狀,或者病人不出現任何症狀即進入低血糖昏迷狀態。因此不單純以症狀作為判定標準,定期檢查血糖,當不舒服時及時加測,才能保持平穩的血糖。

關注孫醫生講糖,持續瞭解更多優質健康知識,有幫助請點贊,有問題請留言,必復!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

數據統計,近幾年患糖尿病的人數猛增到9700萬人。

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其併發症,對心臟,腎臟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

糖尿病醫生:晚上沒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得很好!

1、手腳不發麻

手腳發麻、疼痛,是血糖過高的警示信號,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發生。

這是因為,身體的神經系統對血糖很敏感,高血糖會逐漸損傷神經及血管,尤其是下肢神經,致使末梢神經出現病變,導致手腳發麻、乾裂、甚至是壞死。

2、不餓

血糖高的人,即使吃了晚飯,在睡覺時,也很容易感到飢餓,並且精神狀態很差,身體虛弱。

這多與自身血糖代謝異常有關聯。

因為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導致精神狀態萎靡,並且其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就會變得容易飢餓。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很久,要提高注意,及時到相關醫院進行檢查。

3、從來不起夜

通常來說,糖尿病患者,多數會出現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起夜頻繁。

這是因為,過高的血糖會使血液的滲透壓增加,人會變得容易口渴煩躁、多飲多尿。

並且臨床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還容易併發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睡覺時容易憋醒,繼而影響睡眠質量。

4、沒有口渴的表現

過去不喜歡飲水的人,猛然變得常感到口渴,並且夜裡發生口渴。有時渴得無法忍受。同時,喝水量比平時明顯增多,喝下去還覺得喉嚨發乾,總想喝水。

三件事會加速血糖的發生,勸你少做!

1、頻繁熬夜

頻繁熬夜,會使機體內分泌失調,誘發糖尿病。

這是因為,長期睡眠不足,會使人處於應激狀態,神經興奮性增強,促使皮質醇、腎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就容易出現糖代謝紊亂,進而誘發糖尿病。

另外,上面也提到了,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現睡眠障礙,如果此時還頻繁熬夜,無異於是雪上加霜!

2、大量吃鹽

不論是否血糖過高,都要控制好食鹽的使用量。

飲食攝鹽過多,吃太鹹的食物,不僅會加重腎臟的負擔,還會導致血糖超標!

所以,飲食宜清淡,控制好油鹽的攝入,每日攝鹽在6克以內,特殊人群需遵醫囑。

3、壓力過大


壓力過大,會導致血糖短時間的升高,使之波動變大,不易控制;

壓力過大,也會導致身體各項機能受損,免疫和代謝功能下降。

很多人,因為壓力過大、上火,誘發血糖升高。

降血糖,預防併發症,做好以下幾件事!

1、多吃降糖食物

《神農本草經》中,將桑葉稱為“神仙葉”,中醫將桑葉作為治療消渴症(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應用於臨床。

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若將桑葉和白谷丁進行搭配,製成白谷丁桑葉茶,效果將大大提高。

這是因為,眾多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症的關係十分密切。

而白谷丁中含有廣譜消炎成分,被稱為“天然抗生素”,廣泛應用於多系統炎症相關性疾病。同時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對餐後控制血糖有一定幫助。

2、減少久坐

相關數據顯示,人們久坐的時間,每額外增加1小時,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22%。

這是因為久坐不動的人,其胰島負擔會加重,必然使得血糖升高。

所以,想要控制好血糖值,就要減少久坐的習慣,日常多起身走動走動,平時也要堅持適量的戶外運動。

3、常按陽池穴

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現代常用於治療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關節炎等。

做法: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隻手的陽池穴,刺激此穴時,動作要慢,手法要輕柔。

4、定期檢查

血糖高,定期檢測,檢查,尤為重要,不可忽視。

並且,血糖高的人,要接手糖尿病教育,瞭解糖尿病。

平時,多學習一些糖尿病方面的知識,科學控制血糖,認識併發症的身體表現。

5、不貪杯

糖友,要遠離酒精,戒酒不貪杯。

糖尿病者,胰島素分泌不正常,如果,再喝酒的話,更加會影響胰島素在身體內發揮作用。

所以,在生活中,不僅是啤酒、白酒不能飲用,葡萄酒也是不建議喝。

葡萄酒中,不僅糖分很高,還含有酒精,糖尿病人若喝葡萄酒,很可能會與自己服用的降壓藥發生反應,造成糖尿病人心慌、氣短等症狀。

所以,一定要切記,糖尿病者,要遠離酒水。


營養師老楊


大家好,我是醫療工作者張,是一名執業醫師,可以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識,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

糖尿病醫生:晚上沒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的很好,指的是什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最關鍵的治療,然而許多糖尿病患者只知道根據醫生開的藥治療,完全不清楚自己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疾病狀態,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糖尿病怎麼樣算控制的不錯。

在這裡說的糖尿病一般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什麼情況呢?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通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但到後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

血糖控制不好夜間會有哪些症狀呢?

  1. 飢餓多食。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糖分會作為尿糖排洩出去,這就會導致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熱量不足以維持身體的基本需求,故常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感到飢餓,食量大增,特別是晚間更是難忍,可以適當吃點水果來緩解一下。
  2. 手腳麻痺、發抖。通常糖尿病患者都會有頑固的手腳麻痺、發抖,手指活動不靈活伴有陣痛感。糖尿病患者還會有劇烈的神經炎性腳痛,下肢麻痺,腰痛,不想走路,夜間小腿抽筋等症狀。
  3. 口渴、尿多。糖尿病早期飲水量極具增多,排尿次數和量也相應的增多是發現糖尿病的捷徑。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是11.5公升,而糖尿病患者每日的排尿量會達到24公升。夜間喝水、上廁所的次數就會比常人增多。

  4. 睡眠較差。糖尿病患者往往會有軀體疼痛等不適症狀。尤其是末梢神經炎等併發症會讓糖尿病患者手足麻木。並有針刺感和燒灼感,導致睡眠狀況不好。 因糖尿病引起排尿次數增多、尿急而造成睡眠中斷;因控制飲食而進食較少,造成夜間飢餓,導致睡眠中斷。

如果沒有以上四個症狀表示血糖控制還行,飢餓除外不管血糖控制的好不好都會有飢餓感,其實可以根據客觀的數據顯示來評判血糖控制的情況。



血糖控制標準 分滿意、良好、尚可、較差四個等級。

  1. 滿意標準:空腹血糖< 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 7. 8mmol/L,糖化血紅蛋白4 ~6%,尿糖為0 ~ 100ml,血壓低於130/85mmHg。
  2. 良好標準:空腹血糖在6.1 ~ 7.2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在7.8 ~ 8. 9mmol/L之間,糖化血紅蛋白在6 ~ 7%之間,尿糖0克/100mg,總膽固醇<20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40mg/dI,甘油三脂< 150mg/dI,血壓<140/90mmHg,體重指數:男<25,女<24。
  3. 尚可標準:空腹血糖在7.2 ~ 8. 8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在8.8~ 11.1mmol/L之間,糖化血紅蛋白在7~8%之間,尿糖在0~0.5g/100ml之間,總膽固醇在200~ 250mg/dI,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35 ~ 40mg/dl之間,甘油三脂在150 ~ 200mg/dl之間,血壓在140 ~ 160/94 ~ 95mmHg之間,體重指數,男25~ 27,女24 ~ 26之間。
  4. 較差標準:空腹血糖> 8. 8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 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8%,尿糖> 0. 5g/100ml,總膽固醇> 250mg/dI,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35mg/dl,甘油三脂> 200mg/dl,血壓> 160/95mmHg,體重指數,男> 27,女> 26。

總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還是比較困難的,也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一定要根據醫生定製的方案,積極配合控制,平時要定期測血糖密切觀察。


醫療工作者張


父親就是有糖尿病,而且有10多年了,以前上班的時候倒是沒有,退休以後高血壓糖尿病都有了。其實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之前沒有太注意生活當中的一些飲食習慣不太好造成的。現在基本上天天在吃藥,從飲食上也多注意調理,血糖控制的還算可以。最近這幾年患糖尿病的人很多,而且這種病絕大的人也都有所瞭解。都說糖尿病是一種富貴病,是因為最近這些年吃的喝的都比較好了,甜的東西也吃多了。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就不能夠吃太多甜的東西了,而且要多加運動,一般來說如果晚上沒有出現這些症狀,那說明血糖控制的還行。一般情況下如果是血糖高的話,晚上起來上廁所的次數比較多,有的人可能4~5次,但一般情況下也有2~3次的,所以出現尿頻這種情況的話,就要注意測一下血糖了。第2種情況就是入睡比較困難。一些血糖高的人入睡的時候,輾轉反側不好入睡。這不僅會讓自己心煩意燥,也會讓家裡人跟著著急。如果說沒有什麼心事的話,還會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注意測一下血糖。第3種情況就是血糖高的人晚上入睡前有可能還會發生低血糖,也就是說會偶爾感到頭暈心慌,全身出冷汗。這個時候趕緊吃一個糖塊,緩緩就能過來。第4種情況就是血糖高的人總是感覺到口渴。如果在睡覺前還特別想喝水,這個時候也需要多注意。如果說沒有上述這些症狀,那說明血糖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如果發現這些症狀了,那就要及時測一下血糖,最好是飯前測血糖。
現在一些食物含糖都比較多,所以要儘量控制這些東西的食用。吃的上儘量的清淡,而且以青菜為主,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適當的運動,就可能會遠離糖尿病。


文史大世界


糖尿病非常常見,有一型的,有二型的,還有妊娠期糖尿病,那麼他們如果出現了糖尿病都有一個通常的四個症狀,那麼這四個整張是什麼呢?聽我細細道來。

糖尿病大家都知道特別明顯的三多一少症狀,那麼這三多一少分別指的是什麼呢?三多指的是多飲、多食、多尿,一少指的是少體重。

想必答案已經揭曉了,糖尿病醫生會根據這四個狀況。從表面上來判斷你的血糖,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測量空腹血糖,階段性的要測量糖化血紅蛋白。

空腹血糖,他會反應你最近血糖的波動情況,那麼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你這三個月血糖的波動情況。

所以中老年人還是要定期檢測血糖的,並不能並不要從表面上來觀看,畢竟如果出現了症狀就說明已經進入了中晚期,就會需要胰島素的介入。


高嘉秀

國家註冊營養技師(DRT)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營養百事通


糖尿病患者常常對於控制血糖這件事特別困擾,經常會問什麼樣的症狀可以提示自己血糖控制的很哈了?


在敘述今天的正文之前先和大家聊一下糖尿病的原因。為什麼有些人會得糖尿病?是因為遺傳和環境因素導致人體中一種叫做“胰島素”分泌或代謝異常,胰島主要是降血糖作用,調節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多數會比正常人分泌量減少,或者進入細胞發揮降血糖的作用受到阻礙,胰島素生成減少或者發揮作用受阻礙,都會導致血液中糖分升高,進而導致血糖異常升高,長期血糖異常又進一步影響人體的多種器官臟器的功能。糖尿病患者出現的症狀常概括為“三多一少”,分別是“尿的多、喝的多、吃的多、體重減少”。那麼血糖控制的很好也剛好可以從這4個症狀上體現。

1.尿量恢復正常: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分升高,會吸收周圍組織的水分進入血液中,血液的總量會明顯增加,如同靜脈輸液就如體內的水分一樣,人體就像一個容量有限的器皿,多於的水分就會隨之尿液排出,這也就對應了糖尿病患者“多尿”的症狀,其實除了尿量增多,尿液中還會出現尚未完全吸收糖分,多餘的糖分會使得尿液產生很多泡沫。血糖控制平穩後,血液中的糖分逐漸恢復正常,自然血容量隨著正常,尿量也逐漸恢復正常,泡沫也會減少。

2.飲水量恢復正常:

上文提到血液的糖分升高,滲透壓升高,與周圍細胞或者組織產生壓力差,雙方就如同拔河比賽一樣,力量大的一方很容易就會將對方拉進去自己的戒圈裡,同樣,周圍的細胞或者組織力量不及血液,只能乖乖的將水分交出去。這些來來去去的水都屬於人體,血液中多於的水分是隨著尿液排出去了,但是這些細胞和組織卻開始缺水,人體就會經常出現口渴,故而多飲水。血糖控制的還不錯的患者,自然而然的丟失的水分就減少了,口渴的頻次也會一點一點減少,飲水量更會逐漸恢復。

3.飲食量恢復正常:

糖分提供了人體大部分的能量,用於我們的活動、思考、維持體溫,糖尿病患者會隨著尿液排出很多糖分,那麼正常飲食就不能原本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嚴重者甚至低血糖,這種情況下大家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出現飢餓,然後頻繁、又或者大量進食,而且很多患者還會由於飢餓的原因,更傾向於高澱粉、高熱量、高糖分食品,這恰恰是糖尿病患者最不應該吃的,進一步導致惡性循環。而且往往血糖控制越差,症狀越明顯。血糖趨於穩定後,正常攝入食物的能量可以維持日常生命活動,大家的飢餓感出現的頻率就會較之前下降,且程度也會緩和。所以餓的時候少了,吃的飯也沒有以前多了,這些表現都在慢慢提示著你的血糖控制的還不錯哦。

4.體重逐漸恢復:

為什麼體重恢復提示血糖控制的還可以呢?剛才有提到哦,人體糖分的丟失,產生的能量不足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產生飢餓感,進而我們會進一步覓食,但是,一旦人體產生飢餓感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能量消耗已經開始動用儲備能源了,也就是那些藏在肝臟、肌肉、脂肪細胞裡的能量,這個時候就算是及時進食,距離我們啟用食物提供的能量的時間裡,仍然在消耗自身儲備。更別說不能及時進食的患者了,嚴重的情況可能會發展為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可能。所以糖尿病患者後期往往看上去呈現出一種病態消瘦狀態。但是血糖控制好後,出現能量負性消耗的機會就不多了,體重也會逐漸恢復。

糖尿病患者日漸消瘦的體質誘導了很多不法機構產生了不好的想法,有不少人會運用降血糖的藥物,提高胰島素分泌,加快人體血糖消耗,並進一步促進儲存能量消耗,達到商業減肥的目的。但是小編在這裡需提醒大家,不可盲目追求減肥,卻破壞了自體內分泌的平衡,結果往往會超出個人的承受範圍。

最後小結: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大致判斷自己的血糖控制症狀的,在醫生的幫助下合理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大家會慢慢恢復正常的生活。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今日導讀:糖尿病醫生說,晚上沒有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得很好,指的是什麼?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在平時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避免血糖持續偏高,從而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

有一種說法“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會使患者致殘、致死,所以,血糖的控制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最好就是每天都能監測自己血糖的變化,將血糖控制好。



我們知道一般糖尿病患者都會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就是指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特別是在晚上,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沒有控制好,也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一、多尿、夜尿增多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沒有控制好的話,一般晚上都會表現多尿的情況,一晚上可以幾次甚至十多次夜尿,這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造成腎糖閾增高,以致形成滲透性利尿,從而增高尿量的排洩。因此,造成多尿,夜尿增多的情況。



二、消渴、飲水多

糖尿病患者血糖沒有控制好的話,晚上除了多尿外,消渴、飲水多也是一種表現。這不僅是由於滲透性利尿引起排尿多,需要補充水分的原因。另外,還由於飲入的水分不吸收,飲多少都不解渴。所以,就連晚上睡覺時都有口渴的感覺,就要起床飲水。

三、肚子餓、飢餓感

這是由於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葡萄糖利用障礙,本來食入的食物轉變為葡萄糖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但是葡萄糖都跑到尿液和血液中,不能充分利用,就會引起飢餓感。雖然說晚上睡覺需要的能量較白糖低,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仍然會造成肚子餓的感覺。

四、心慌、多汗等低血糖表現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的控制如果沒有控制好的話除了會出現高血糖的情況外,有時候也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患者往往會出現心慌、多汗等低血糖表現。這主要是由於降糖藥物的劑量使用太多從而造成血糖過低引起的,從而使腦部交感神經興奮或者腦部缺糖又或者能量不足所造成的。

總結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晚上出現上面的這幾種情況,說明血糖還是沒有控制好,在平時的生活中還是要注意監測自己的血糖水平,特別是早上和晚上。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晚上沒有以上表現就說明血糖控制的好,就不需要監測血糖,因為有些糖尿病患者並不會出現“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所以,監測血糖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平時還要注意飲食,適量參加運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記得幫我點贊、評論、轉發!那就是對我創作最大的鼓勵!


左撇子說醫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但近年來40歲以下的患病人群正逐年增多,可能與不良生活方式的普及、肥胖人群的增加等因素有關。據說糖尿病患者晚上無4個症狀說明血糖控制得很好,是真是假?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糖尿病有四個典型症狀,包括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又稱為“三多一少”。當三多一少症狀持續存在時,說明血糖控制欠佳;當三多一少症狀緩解或消失時,說明病情有所好轉。

  • 多尿是由於尿液葡萄糖增多,使尿液滲透壓升高,導致腎小管對尿液的重吸收減少,引起排尿增多。多尿可表現為尿量增多以及排尿次數增多,這一症狀既可出現在白晝,也可出現在夜晚,重者每日排尿可多達20餘次,當血糖得到合理控制後,多尿症狀會得到改善,夜尿次數也會減少,說明病情得到了控制。

  • 多飲主要由兩方面因素引起,一是多尿引起失水,二是血糖濃度升高,導致患者出現煩渴,對飲水的需求增加。當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時,多尿得到改善,對飲水的需求就會降低,多飲症狀會逐步得到改善。

  • 多食也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外周組織對葡萄糖利用障礙,導致機體處於相對飢餓狀態,對能量需求增加;二是血糖長期升高,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多,出現食慾亢進。通過合理治療後,葡萄糖被外周組織的攝取、利用、儲存增加,解決了能量利用障礙的問題,也使胰島素水平得到改善,食慾會逐漸恢復正常。
  • 體重下降是由於能量利用障礙,機體對蛋白質分解增加,導致體重下降。病情得到控制以後,能量利用得到改善,對蛋白質的分解減少,體重也會所有恢復。

在上述四項症狀中,除開多尿可引起夜尿增多,其它症狀的出現與夜晚沒有多大關係,在病情得到控制以後,這四項症狀均可得到改善。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但並非所有患者均可出現,因此,具體病情的控制應以血糖監測為準。

綜上,糖尿病患者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這四項症狀,病情得到控制以後,這些症狀會得到改善;由於“三多一少”症狀並非所有患者均可出現,因此,具體病情的控制應以血糖監測為準。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糖友,一生都在與“血糖”做鬥爭。

一旦,血糖失控,出現併發症,那便是致命的威脅。

甚至有人認為,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

糖友睡覺時,身體出現4個異常,併發症來了,莫忽視

1、失眠、起夜頻繁

糖友,多會出現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起夜頻繁。

一旦,出現此類情況,可能血糖失控,導致神經性病變,造成功能紊亂,出現失眠等情況。

2、睡前異常口渴

血糖失控,會使人口渴煩躁、多飲多尿。

尤其,在睡前,異常口渴而大量喝水,這樣就會造成頻繁起夜,進一步影響睡眠質量。

3、皮膚瘙癢

睡覺時,如果經常皮膚瘙癢,要注意血糖失控,出現周圍神經病變。

4、腳趾麻木灼熱

血糖控制的不理想,時間久了,就會導致下肢神經出現損害,腳部神經就會有反應遲鈍、麻木,對溫度、疼痛感覺不明顯。

若是,還伴有灼熱感,那麼,糖尿足的趨勢就很大了。

糖友,穩定血糖,做好五件事

第一件:管理好睡眠

睡眠,對於穩定血糖,有著重要的意義。

熬夜,可導致內分泌紊亂,生物鐘異常,降低身體的免疫力。

熬夜也會導致血糖的波動增大,是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血糖的負擔,從而誘發疾病的產生。

糖尿病者,更應保證充足的睡眠,促進身體的修復功能。

時長:至少保證6小時,7-8小時最佳,不宜時間過長。

午睡:午飯後不要急於午睡,並且,午睡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1小時以內。

睡前:睡前1小時不看電視,不做運動,不喝濃茶、咖啡等,以免影響睡眠。

環境:一定要關燈睡覺,開燈會叫,會增加胰島素抵抗。

第二件:

常喝代茶飲

中醫認為,糖尿病中後期,體質多為陰虛內熱,喝水時,放些茶飲,可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並且,糖尿病者,會經常口渴,多喝點代茶飲,是糖友不錯的選擇。

可自己動手,用降糖小植物,做些代茶飲,幫助穩定血糖,防併發症。

白古丁桑葉茶,每天泡水代茶飲,有助於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用白古丁和桑葉,做成在一起,每天泡水代茶飲,即可。

桑葉,是常見的草藥之一,中醫用桑葉,治療消渴症,應用於臨床。

研究顯示,桑葉,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白古丁,更是十分常見的植物,藥用價值高,含有的蒲公英多糖,具有一定的降糖之效。

並且,眾多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症的關係十分密切,白古丁中含有廣譜消炎成分,可幫助糖友消除炎症。

這兩種,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對於降血糖,防併發症,十分有益。

第三件:管住嘴,不貪吃

據世衛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血糖高,一定要注意“忌口”,少吃升糖食物,控制血糖穩定,避免發展成糖尿病,這一點,非常重要。

糖友一定要注重飲食習慣和結構的調整,營養攝入均衡。

少食多餐,將原來一日三餐的習慣,調整為5-7餐。

少吃動物性油脂,控制好血脂,也能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提前發生。

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引起身體上火,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少吃含糖高的水果,一定要切記,不可貪多。

第四件:開腿,控體重

運動,對於糖尿病的防治,很有益處。

經常保持一定量的運動,不僅利於控制血糖,還可控制體重。

糖友,一定要控制好體重,維持在合理範圍內,可預防併發症的產生。

糖友一定要注意,不能懶惰,要邁開腿,做適量的運動。

糖友,要選擇有氧運動,一週五次,每次三十分鐘,即可。

以舒緩運動為宜,不要過度運動,以慢走、慢跑、散步、打太極、游泳等為主。

運動前,糖友要做好這幾點:

①測血糖

血糖,在正常範圍之內,即可進行運動。

②做記錄

記錄好,運動項目、持續時間、周邊環境溫度,運動前後的飲食等,再加上血糖的變化,有助於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③不打胰島素

運動,會促使身體對胰島素的吸收,運動前打胰島素很容易產生低血糖的狀況。

④多喝水

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後,都需要適量喝些水,從而確保身體裡面有足夠的水分,防止血糖出現波動。

⑤穿著寬鬆

選擇透氣性好的衣服、鞋、襪,以免肌膚跟腳部受到損害。

第五件定期接受檢查

糖友,除了要自我監控血糖變化以外,還要做些相關的檢查,如眼底檢查、胰島素、糖化血紅蛋白等。

還要做下肢血管神經檢測試驗:用尼龍絲刺激腳指頭的趾腹,可排查神經病變。

定期的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併發症,及早進行治療,效果也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