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賈冰的喜劇功底曾經風靡一時,為何最近沉寂了?

下飯娛樂醬


他也沒有沉寂。他的表演還是很多,但是很無奈的是,大家都沒記住他。他在大部分小品裡,全是一些讓人記不住的角色。他在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感覺到他比其它人強,但是呢,真到了更為重要的場合,相比較而言,他真的不太具有“明星臉”“觀眾緣”

去年上了春晚,表演的小品學車,他扮演一個駕校教師,可惜的是,遠不如潘長江蔡明出彩,那個小品也被評為最尷尬。

在今年的春晚上,他也上了小品,表演一個水餃店的老闆。但是,比較遺憾的是,跟他搭戲的沙溢,真的是比他更具有喜劇 天分,一上臺,沙溢就搶了他的風頭

他還在遼寧臺和大長臉搭了一個小品,不知道怎麼回事,大長臉的人氣更足,表演得更讓觀眾歡呼。

說句實在話,他長得有點並不佔優勢。換言之,不帶相。

他在今年的電影,《囧媽》裡,扮演一位列車員,但是,因為發揮的戲份太少,他在裡頭,真的顯不出有多麼精彩來。

他的功底非常好,但是,真的需要一個好本子,如果沒有好本子,估計表演也不會讓大家牢記。


Longsuixinyuan


賈冰的表演非常有特色:肢體語言豐富、動作誇張、擅長一驚一咋、口活一流、時不時怪聲怪調地冒出些奇妙的聲響、口頭禪“漂亮”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但對於喜劇人來說,這些搞笑手段難嗎?一點都不難。就拿二人轉演員來說,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能蹦能跳、能喊能叫,什麼扭曲身體、什麼學鵝叫、什麼原地空翻、看上去似乎無所不能。也就是說,讓他們使出賈冰的這些手段,他們也能使出來。那為什麼對觀眾來說,一個彷彿神經病上場,一個卻是萌叔掌控全場?

原因是:賈冰的這些搞笑手段,跟他所塑造的人物——老闆——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種反差既消解了咋咋唬唬所帶來的不適感,又讓人物性格變得更豐富,一舉一動都惹人發笑。

要知道,在觀眾認知中,老闆是嚴肅的、刻板的、一本正經的,賈冰出場時,也是這種姿態,這個出場的姿態很重要。老闆的“高”姿態,讓賈冰在表演過程中,每次使出那些搞笑手段時,都能形成巨大的反差:老闆賣萌了、老闆撒嬌了、老闆懵逼了、老闆認慫了。因為有了這一次次反差,爆笑也就理所應當。

多說兩句,我前面提到:二人轉演員也會使賈冰的搞笑手段,並不是說他們具備了賈冰的實力。正相反,蹦跳喊唱這都是喜劇的皮毛,喜劇表演的內力是演技和節奏。我們看到的有些二人傳演員看似活泛,其實很僵硬,就像上滿了發條的玩具狗,從節目開始到節目結束,一直在你耳邊嗡嗡嗡嗡個沒完,毫無演技和節奏可言(可參考程野鴨蛋的節目),相比賈冰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更不提他們的師傅趙本山。舉個例子,同樣是一驚一咋,宋曉峰演繹出來,觀眾的直觀感覺就是:一個傻大個。而賈冰的一驚一咋卻是令人驚豔的,因為這裡面是有分寸感的。至於這個分寸感,我也說不好,你們可以去找《演員的誕生》研究下。

言歸正傳,既然賈冰實力這麼強,為什麼演司機、鄉村教師、農民工、送外賣的等底層角色時,沒有那麼搞笑了呢?是因為他的一身武藝沒派上用場,好比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就拿賈冰在《歡樂喜劇人》裡送外賣那個作品來說。賈冰使出這些手段時,觀眾只覺得這個送外賣的大大咧咧的,你表情豐富、動作誇張、但這與送外賣的身份並沒有形成反差,好笑程度銳減。搞笑部分也全靠臺詞湊段子,看的好沒勁!

另外,外賣老大哥這個人物太正了。自身條件不好,還主動幫另一位外賣小哥背鍋,這不就是觀音菩薩嗎。如果不是觀音菩薩,那隻能是爛好人了。爛好人會引觀眾發笑嗎?好笑程度急轉直下。當然,我明白編劇的用意,是為後面的煽情鋪墊,但這個人物形象已經塌了。

那麼,底層人物要怎麼搞笑呢。底層人物搞笑有兩種:一種是自黑。這種方式是遼寧民間藝術團最擅長的,裝瘋賣傻山炮娘娘腔,這個不提。還有是賈玲的我胖我驕傲,這個用多了,也甚無趣。

另外一種則要高級多了——我是底層的,但我要把處在高位的拉下來。這就厲害了。這是諷刺啊。諷刺是最高級的喜劇方式之一。

咱們去回顧下那些大師們的喜劇經典。

陳佩斯:“連你濃眉大眼的朱時茂也叛變革命了”——配角對主角的調侃。

趙本山:“範老師,我覺得貓走不走直線,完全取決於耗子”——土老漢對時尚大咖的冒犯。

趙麗蓉:“為什麼這麼脆?它就是一盤大蘿蔔! ”——農村老太太對奸商的揭露。

開心麻花:“咱們走,不理這個美男子。”——貼傳單的對長的一般還自以為好看的人的戲謔。

所以說,你如果是底層小人物,除了自黑,更應該把那些處在高位上的人,給他狠狠摔下來,這樣才能產生反差、進而產生爆笑。而賈冰的這幾個節目裡,第五期《人在囧車》其實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的,把那些有錢人、裝逼的人狠狠諷刺一下,節目效果絕對很棒。而我們看到是:從頭至尾都是兩個農民工在自黑,這可以說是很尷尬了。

賈冰的實力,可以勝任任何一個人物。但現在的小品人物形象,個人特色全都浪費了。

所以說,成也賈總、敗也賈總。


彪悍影評


我是世界驚奇實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賈冰的出現給了我很大的驚喜,他的風格自成一派,完全長在我的笑點。賈冰演出的節奏也非常好,值得很多後輩學習,歲月給的積澱真不是蓋的。

說到他為什麼會沉寂,其實對比一下目前當紅的幾個團隊就有了答案。

1.資源不足。他屬於橫空出世,在曲藝圈沒有資源、沒有平臺是沒有話語權的。參照郭德綱就知道了,他渾身能耐,就是不紅,還是拜了師傅正式加入這個圈子,才有他後來爆紅的機會。老郭是劍走偏鋒,通過網絡爆紅,屬於另一種形式的“農村包圍城市”。而老郭是不可複製的,目前還有一個偏鋒留給賈冰嗎?

2.創作能力不足。目前活躍在大家視野的喜劇團隊,都有完整的品牌管理、梯隊建設,有樹幹,有樹葉,分工明確,輸出能力強,並且強強聯合。他們成就了德雲社之外的另一個圈子。目前的喜劇團隊,只有德雲社+其他,趙家班已經玩另一個套路了。

3.不具備大眾喜好度。雖然賈冰長在我的笑點上,但真的很多人覺得他不好笑。沒有普遍的群眾基礎,是很難在喜劇的圈子裡存活的。


賈冰真的是有大才之人,他的年紀讓他不膚淺,他業務的專精讓他言之有物,他的創作都是完整的、有血有肉的,雖然有的為了迎合某些平臺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形式上的妥協,但我還是衷心祝願賈冰大叔好。


一個旅人的日記


演員賈冰的喜劇功底曾經風靡一時,為何最近沉寂了?

先來看看賈冰的成績,國家一級演員 、小品《學車》上過春晚舞臺,《歡樂喜劇人》第四季冠軍,《笑聲傳奇》第一季總冠軍;而且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他的這些經歷告訴我們賈冰是個優秀的演員,他的作品的特點就是生動活潑,包袱常常突如其來,受眾粉絲群體也較為廣泛,老少皆宜。

我看過賈冰在媒體上自拍的一個10多秒的小段子,雖是段子但也能感覺到他的心理壓力,段子裡賈冰穿的好像是鐵路乘警服裝,說:改行了,在鐵路幹了,不演小品了,包袱太難找了……近階段賈冰上鏡甚少,換位思考想一想,不外乎以下原因。

1、不接受含含糊糊的作品,要出就出精品,為了保證作品的質量,“在十年磨一劍”。

2、學習充電,提高業務技能,深入生活,提煉素材,為好作品儲備能量。

3、培養適合自己的演出氛圍,給受眾群體一個期待的空間,不氾濫演出,市場才會有一定的期待感。

4、目前沒有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小品演員多如牛毛,但好的小品演員如鳳毛麟角,願賈冰不負眾望,不枉大家的等待,期待賈冰的下一個作品引爆小品界。


聽雨說生活


呵呵,咋能說是沉寂了呢?你看看今年各大衛視的春晚,賈冰上了多少呢?一個喜劇演員,都長成張雲雷那樣是不現實的,也不應該。喜劇演員過去被選中,主要是長相上有特點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觀眾緣。不過,張小斐,以及“大碗娛樂”其他的演員何歡、卜鈺這樣“帥哥”、“美女”都顛覆了我們以前的印象。賈冰的成功不僅僅是觀眾緣,他的颱風也是特別好的。他的表演遊刃有餘,不過對此有些人認為很“假”。不過,賈冰的“假”是因為劇情需要的假,以及為了包袱的假,在動真情的時候,他是很真的。

賈冰在《歡樂喜劇人》的奪冠實際上是沒有人和爭議的,因為他確實有表演功底。同時自己的創作團隊非常好,小品的本子質量完全超越了“遼寧民間藝術團”、“大碗娛樂”、“開心麻花”、“德雲社”。作為一個喜劇演員,而且還是一個男演員,他不出席喜劇節目,以及晚會,確實沒有太多的空間。賈冰是不是也應該考慮跨界,去上一些綜藝節目呢?在“歡樂喜劇人”拿了冠軍,上了央視春晚之後,賈冰應該是再接再厲。


球哄哄


這一年人家沒閒著,只不過沒成為你希望中的喜劇演員。如今能接到戲的才是好演員,沒戲拍的才會頻頻上綜藝節目。



熊貓蜀黍


什麼叫喜劇功底【曾經風靡一時】???

賈冰喜劇表演天賦高,功底深,作品能緊扣時代脈搏。如果在喜劇這塊領域繼續深耕,假以時日,必成一代大師。

在電視小品歷史的這條軸線上,陳佩斯被譽為“電視小品鼻祖”。彼時的他,已經靠《瞧這一家子》《父與子》系列電影聲名鵲起,但真正讓他走進千家萬戶的還是春晚小品。《吃麵條》《吃胡椒麵》《小偷與警察》《主角與配角》《姐夫和小舅子》,從1983年開始,陳佩斯的小品給億萬電視觀眾帶來了歡樂。那時,人們剛從政治的寒冬中走出,小品成了文藝“百花齊放”中一支生力軍。誇張的表演,滑稽的動作,陳佩斯的小品儼然成了一個時代的標誌。

回頭看,陳佩斯的小品格調明快,幽默滑稽,但形式單一,基本都是正反兩個人物,取材範圍很多都限制在“戲中戲”裡。

尤為可惜的是,陳佩斯與央視的版權官司,斷送了陳佩斯的前程。

趙本山的異軍突起,讓央視有了對抗陳佩斯的底氣。儘管中間有黃宏,趙麗蓉,宋丹丹,郭達等一大批小品明星的崛起,也都掩蓋不住趙本山的光輝。較之陳佩斯,趙的小品更突出的是語言,橫飛的段子讓很多觀眾一下就記住了他。

趙本山實為喜劇小品而生,加上多年民間演出的底子,一個接地氣兒的農民大叔漸漸在央視春晚站穩了腳跟。趙前期的《相親》,最輝煌時期的《白雲黑土》《鐘點工》《賣柺》,以及後期的《不差錢》《說事兒》,都成了電視小品不可逾越的經典。

隨著本山傳媒的擴大經營,趙本山開始轉移陣地,電影,電視劇成了主打。所謂“譽滿天下”,也是“謗滿天下”,曾經的風光也成了日後的負擔。

在趙本山風光不再的日子裡,也曾力推其徒弟小瀋陽,宋小寶之流,雖各有特色,但只停留在了單純的搞笑上。作品質量遠不如大碗娛樂的賈玲,開心麻花的沈騰。

賈冰的出現,是小品劃時代的標誌,也正式宣告趙本山時代的結束。賈冰的表演,突破了人們對於小品的想象,尤其是《賈總的演講》幾乎憑一己之力撐起了一部經典作品,讓人們看到了喜劇表演的無限可能性。

賈冰2017年爆紅之後,逐漸歸於沉寂是好事兒。因為,沒有誰在成功的路上一帆風順。期待賈冰王者歸來,相信你,賈冰!!!


我也上過初中


他的火爆我有點意外,他的沉寂我覺的很正常,而且我相信,他不可能再火了……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喜劇演員是常青樹,因為喜劇的創新是非常難的,環境、觀眾層都不斷在變化,一張老臉、一個套路,縱然內容不斷變化,觀眾也會膩的。他應該退居幕後,提攜新的演員,培養新的創作團隊,或許,我們還能在屏幕上看到他的名字,否則,他出來一次,將毀滅自己一次。


Sally你好


他最好不要與蔡明、潘長江等在一塊“攪和”!太有損賈冰的形象了!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希望賈冰接受!


老劉143142965


大家好,我是『槓精歡樂多』

賈冰能夠火,不完全是《歡樂喜劇人》的功勞,他獨一無二的表演風格也使他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喜劇人,他的作品一眼就有別於其他小品。

論包袱,能使你笑的前仰後合,總能戳中你的笑點,論內涵,每一部小品都講一個社會現象,反映放下問題,包袱與內涵齊頭並進,相互配合,前半段笑的想哭,後半段是真情流露。他的作品沒有生搬硬套,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但是他的作品有一個問題,很多包袱觀眾看過他的幾部作品後,不需要抖就能猜出結果了,;另外他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叔飾演心智不成熟的小青年跟老搭檔鬥嘴,調侃助演每次都是那幾種損法,滿滿的假惺惺和矯情,他套路太多又太深,一次就好,第二遍就沒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