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的高低到底重不重要?如何早期評估腎功能?

雲美人


肌酐,其實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需要經過腎臟的排汙功能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人體產生的肌酐量是衡定的,除非受到其他外源性刺激導致血液中的肌酐值產生變化,一般情況下人體的血肌酐值都不易發生較大波動。而一旦它發生明顯升高,往往意味著腎臟功能的損壞程度已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因此,血肌酐值地升高,對判斷腎臟病變程度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血肌酐多少算正常?

血肌酐,顧名思義是需要通過血液檢測肌酐值,而由於不同的醫院對血肌酐值的健康範圍恆定標準不同,因此可能會出現在一家醫院血肌酐值過高,而在另一家醫院卻正常的情況。在這裡,小九給出兩個標準,以便於你們對照判斷:

1、一般來說,無論男女老少,正常的血肌酐值範圍總體應該在44μmol/L—133μmol/L之間。如果血肌酐值超過133 μmol/L的上限,則往往預示腎臟已至少出現了炎症性損傷,而若是超過了186 μmol/L,則極大可能已出現腎功能不全,若超過451 μmol/L以上,腎功能衰竭就沒跑了。

2、具體來說,男性的血肌酐正常值在53μmol/L—106 μmol/L之間;而女性的血肌酐正常值在44μmol/L—97 μmol/L之間;兒童的血肌酐正常值則在24.9μmol/L—69.7 μmol/L之間。(當然,不同的醫院可能會有不同的具體標準)

血肌酐超過這個數,多為尿毒症

由於血肌酐並不屬於敏感指標,當它出現偶發性升高時,還可能是因為一段時間的大量吃肉等外源因素所致,但若是數次測量仍然顯示血肌酐值明顯升高,那麼其他因素所致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血肌酐值的不同程度地升高往往也預示著腎臟病變進入了不同的階段,而當血肌酐值已經超過707umol/L時,患者多已進入腎衰竭晚期或尿毒症階段,此時腎臟損害已經到達非常嚴重的地步,並且也會伴有其他明顯的病症反應。

當然,任何疾病都不是一天就發生的。腎臟損害也是,導致血肌酐升高的因素往往是患者過於不注意、日日累積而成,如長期的熬夜通宵、菸酒不誤、暴飲暴食、長期用藥等等,但只要我們在發現血肌酐升高後立即重視,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可能會造成腎臟損害的習慣和飲食、藥物等,即使可能已經出現了一定的腎臟功能損傷,但我們至少可以將病情控制不再繼續惡化。


39名醫在線


血肌酐的高低還是很重要的。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還是用血肌酐及含有血肌酐的公式來判斷腎臟的排毒能力。

1.什麼是肌酐?肌酐來自哪裡?

肌酐是肌肉在體內代謝的產物,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內源性兩類組成。外源性是指我們每天進食的肉類在體內分解產生的肌酐,內源性則是我們自身的肌肉組織代謝生成的肌酐,血中的肌酐主要由腎臟濾過後隨尿液排出體外。通常,在肉類食物攝入穩定以及自身肌肉代謝不變的情況下,體內肌酐的來源相對恆定,此時血肌酐的水平就主要取決於腎臟的濾過和排洩功能。當腎臟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不能將體內產生的肌酐充分地排出體外,血肌酐就會升高。因此,臨床中常以血肌酐水平來間接判斷病人的腎功能情況。

2.根據血肌酐判斷腎功能有什麼不足?

一般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1/3~1/2時血肌酐才有明顯變化,而且受性別、飲食、肌肉量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不是一個反映腎臟損傷的早期標誌物。

3.目前還推薦什麼檢查判斷腎功能?

腎病早期以及腎功能損害的晚期,現在比較推薦使用含有胱抑素C的公式進行計算。

4.什麼是胱抑素C?為什麼能用來判斷腎功能?

胱抑素C由機體所有有核細胞產生,產生率恆定。循環中的胱抑素 C僅經腎小球濾過而被清除,是一種反映腎小球濾過率變化的內源性標誌物,其血濃度由腎小球濾過率決定,而不依賴任何外來因素,如性別、年齡、飲食的影響,是一種反映腎小球濾過率變化的理想內源性標誌物。

綜上,血胱抑素C比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更敏感和特異,可以用來判斷早期的腎臟損害。但血肌酐仍然非常重要,不能被完全取代。可以結合二者來判斷腎功能。


趙大夫說健康


肌酐是肌肉在人體內代謝的產物,每20g肌肉代謝可產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腎小球濾過排出體外。一般情況下肌酐的天生量是恆定的,臨床上檢測肌酐是常用的瞭解腎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臨床檢查血肌酐意義:可以幫助判斷腎臟功能損傷是否已進入尿毒症時期,內生肌酐清除率來評估腎小球濾過率。

我是「小復先生」講腎病聊健康,如您對腎病還有什麼疑問可以關注「小復先生」

肌酐在體內蓄積成為對人體有害的毒素,肌酐升高就意味著患者的腎臟功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傷。一般來說血肌酐越高,表明腎功能的損傷程度越嚴重,反過來,腎功能損傷越嚴重,血肌酐水平則會更加增高。

血肌酐水平在腎功能下降時是平行上升的。但由於腎臟本身具有強大的儲備能力,腎功能下降一半,血肌酐才會升高。在腎功能減退早期(代償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卻正常。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時,血肌酐才開始迅速上升,因此當血肌酐明顯高於正常時,常表示腎功能已嚴重損害。因此,血肌酐並不能反應早期、輕度的腎功能下降。

血肌酐異常或是升高的患者也不要不重點放在血肌酐高低上,作為醫生常常化驗血肌酐是因為能夠通過這個指標瞭解患者病情情況有利於評估,而患者應該需要知道,血肌酐、尿素氮的產生,來源於人體肌肉分解代謝和飲食(肉、蛋、奶等蛋白質的攝入)產生。它的排洩絕大部分從腎臟由尿中排出,小部分從大便排出,由此可以看出,當患者採用了減少活動或者控制飲食蛋白攝入量或者增加腸道排毒的方法時,均可以使血肌酐、尿素氮暫時下降,這時查腎功能是“好轉”,但這種“好轉”恰恰和腎臟無關!

慢性腎病患者往往對於腎功能沒有什麼印象,把焦點都對在了一些症狀和化驗指標上,反而忽略最重要的“腎功能”,當意識到腎功能相關問題的時候可能有些晚了。

腎功能是指腎臟排洩體內代謝廢物,維持機體鈉、鉀、鈣等電解質的穩定及酸鹼平衡的功能腎功能檢查包括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酸化等功能的檢查。腎小球的功能是濾過,評估濾過功能最重要的參數是腎小球濾過率,故我們多數用其他指標來評價,主要有:

第一、內生肌酐清除率測定

這是一種可較好地瞭解腎功能的方法。在測定內生肌酐清除率時,一般要求被測者素食3天,以使外源性的肌酐排除乾淨。同時被檢查者應避免劇烈運動,以使內生肌酐相對穩定,體內剩下的肌酐就是平時的內生肌酐了。檢測時,空腹12小時取靜脈血測定血清肌酐濃度。留24小時尿,將其混合後,測定體積,取少量尿液測定尿液肌酐濃度,通過計算得出肌酐清除率。該檢測方法煩瑣,臨床上的可行性不大,因此應用較少。

第二、血清肌酐測定

血肌酐便於檢測,抽血檢查即可,但一般在腎臟損害超過70%以上才出現血肌酐的升高,因此,血肌酐不作為腎功能損害的敏感指標。早期慢性腎病患者血肌酐是正常的。

第三、血尿素氮測定。雖方便檢測,但受飲食、其他疾病的影響較大。

第四、腎小球濾過率(GFR)測定。目前常使用Cockcroft公式計算:

GFR一(140一年齡)X體重(kg)/72 × Scr(mg/dl),女性按計算結果X0.85。

該方法的優點是不必留尿,但許多研究表明,該方法牯測GFR存在明顯誤差。

第五、腎臟ECT檢查是目前輔助評定腎功能的準確檢查項目,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檢查方法。雙腎ECT檢查在測知腎血流、腎小球濾過情況方面非常靈敏,因此腎臟ECT相比於內生肌酐清除率檢查更為準確。

腎小管功能試驗分近端腎小管、遠端腎小管兩大部分。遠端腎小管功能試驗包括腎臟濃縮和稀釋功能試驗、尿滲透壓測定。近端小管功能試驗包括對小分子蛋白的重吸收試驗,腎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試驗。

我是「小復先生」講腎病聊健康,如您對腎病還有什麼疑問可以關注「小復先生」


小復先生


肌酐是人體內肌肉代謝的產物。血中肌酐是肌肉和攝入肉類食物代謝的產物。血肌酐幾乎全部經腎小球濾過進入原尿,並且不被腎小管重吸收,因此,測定血肌酐含量可以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血肌酐升高提示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腎實質損傷。臨床上常用內生肌酐清除率來評估腎小球濾過率,具體公式Ccr=1.23*(140-年齡)*體重/血肌酐(umol/L)*(0.85女性)。正常值80-120ml/min,小於70提示腎功能損害。


秦建國中醫教授


血肌酐數值的上下變化是比較重要的,此數值的變化可以提示腎臟功能變化的情況,當蓄積幹數值升高後則可以說明腎臟的功能受到一定的損傷,提示我們需要及時的進行對陣治療,避免錯誤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期,及時的阻斷住病情的發展,所以說血肌酐的數值的變化還是很重要的。腎功能的好壞跟我們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若是想預防腎功能損傷那麼飲食要保持清淡、低鹽、低脂、低嘌呤、高維生素飲食,遠離辛辣、刺激、油膩油炸等食物的攝入,遠離菸酒。生活上要保持不熬夜、不勞累、多喝水、多排尿、多運動等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