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什麼時候測量血壓最合適?高血壓患者最容易犯的錯是什麼?

中老年醫生小趙


血壓就是血液對血管產生的壓力,心臟泵血量、血容量、血管的彈性和大小及舒縮狀態都會影響血壓水平。“高壓”的正常範圍是<140 mmHg,“低壓”的正常範圍是<90mmHg,所以正常的血壓範圍應該是<140 /90mmHg

1.一天中什麼時候量血壓最重要?

臨床數據表明,正常人血壓有明顯的晝夜節律,表現為雙峰一谷,上午6~10點為第一個血壓高峰;下午4點~8點為第二個高峰(次高峰);夜間至凌晨1~2點為全天最低點,也就是低谷。
測量血壓最好選在每天血壓較高的時候進行,考慮到時間問題,一般在早上起來後排空晨尿,吃早飯、服藥以前測量血壓比較好。通常來說,這個時間段的血壓控制好了,往往一天24小時的血壓都控制地比較理想。為了更好地瞭解血壓變化,建議大家在下午及睡前也再測量一次。

2.量血壓,伸左手還是右手?

目前普遍以右上臂血壓為主,因為通常人的右上臂血壓都高於左上臂(高5~10mmHg左右),但也有不少人左上臂的血壓更高一些,因此建議大家第一次檢查時應同時測量左右上臂血壓值。當左右上臂血壓不一致時,請採用數值較高側手臂測量的血壓值。一般而言,兩側手臂血壓差值小於10~20mmHg。
另外,測一次也是不夠的,建議每回可以測3次,每次間隔1~2分鐘。然後取平均值,作為該次測量的血壓值。

3.多久量一次血壓比較好?

●初診患者:早晚各測一次,連續測5~7天
●正在調藥或血壓波動的患者:早晚各測一次,連續1周
●血壓控制平穩患者:每週測1~2次,選擇自己每日血壓較高的時候測。

對於健康人群,每一年或兩年測量1次血壓即可;但如果血壓偏高在正常高值120~139 /80~89 mmHg,但又未達高血壓的,建議最好每月測1次晝夜血壓。

4.年紀大了血壓高很正常?

雖說年齡大了確實更容易得高血壓,因為人體動脈血管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行性變化,管壁硬化、血管彈性降低。但是,這並不表示中老年人血壓增高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不論是什麼年齡,在不同的3天內,診室血壓測量結果高於 140 / 90 mmHg都屬於高血壓。

5.通過飲食調節血壓有用嗎?

飲食可以輔助調節血壓,但對於血壓波動期的患者必須通過藥物來調節血壓。

喝茶降血壓:蒿坪毛尖屬於綠茶,綠茶中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增強紅細胞彈性,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經常飲茶可以軟化動脈血管。

產自中國硒谷陝西紫陽縣蒿坪鎮,這裡種植的茶葉,含有豐富的天然硒元素。硒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維持心臟生理功能,預防疾病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清垃圾、調血脂、抗老化、調免疫。硒降低血漿黏度、減少血栓形成機會; 硒可降低血小板過於敏感,而減緩動脈血栓的形成。

多吃茄子:保護心血管、降血壓,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還可增強血管的彈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對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6.高血壓沒有症狀可以不用管?

高血壓早期,很多人可能並沒有症狀(尤其是年輕患者),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不管,此時如果能儘早改變生活習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甚至可以不用藥物治療。一旦等出現各種症狀再進行控制,則很可能錯過了控制高血壓的最佳時機。

高血壓不加以控制或者控制不佳,會損害全身各處大小血管、心、腦、腎等多處器官,甚至造成心梗、中風等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越早開始規範的控制或藥物治療獲益越大。

7.血壓恢復正常後就可以停藥?

有些患者在服藥後,血壓開始降至正常水平,於是就認為高血壓已經治癒,從而自行停藥,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此時血壓正常是藥物控制的結果,一旦停藥,血壓就可能出現反彈再次升高,而血壓波動過大,會對心腦腎等器官產生更嚴重的損害。
請大家瞭解一點:原發性高血壓是不能被根治的,絕大部分的高血壓患者都需要終身服藥。當血壓被控制並長期(半年~1年)穩定後,正確的做法是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同時也要密切關注血壓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