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這本書,歷代醫家哪位註解得最好,最全面呢?

春天的荊竹


回答問題的都是喜歡中醫的人,喜歡他,就要想法去發揚他,絕對不是捧殺他。我也說說我對《傷寒論》的看法。他成書已有兩千年,之所以被奉為經典,是因為他就是一本治病救人的書,可以說,有了他,小病小災,照方取藥就行了。但學好它,卻是大不易,掌握他更是難上加難。前人由於時代和科學的侷限性,會存在認知上的錯誤,如果我們當代人還是故步自封,還去神話他,分裂他,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在《黃帝內經》《傷寒論》裡看到的幾日、幾時死,那在現代醫學的治療下,那他就有可能死不了,西醫在顯微鏡下看到了活生生的細菌和病毒,你還說是中風、傷感、溫病嗎?西醫有西醫的優勢,中醫有中醫的優點,中醫的辨證論治和方劑是西醫不能代替的,他就是有效,科學只會證明他是對的。所以,我旗幟鮮明的擁護中西醫結合,但中醫要學好。



行蹇


我看過三個版本的,最早看的劉渡舟,後來看的胡希恕,最後看的倪海廈,覺得劉老講的比較傳統,也就是歷朝歷代比較傳統的註解;胡老則是參雜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在裡面,雖然有些理解前後似乎不太一致(胡老自己也說他對傷寒論的觀點每個階段理解有差異),而讓我覺得講的最透徹的我認為是倪海廈的,倪海廈講的傷寒論講的最透,症狀,組方都會追溯到臟腑經脈,所以讓人看了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傷寒之我見


正好在學《傷寒論》,簡答之:

①註解沒有最好、最全面的,只有相對較好、較全面的。

②專家認為較好、較全面的有:

a、成無己《註解傷寒論》

b、徐大椿《傷寒論類方》

c、柯韻伯《傷寒來蘇集》

d、尤在涇《傷寒貫珠集》

③個人喜歡比較有自己見解的書:

a、胡希恕《傷寒論講座》

b、姜建國《傷寒論講稿》

c、中醫藥學高級叢書《傷寒論》

d、肖相如《傷寒論講義》

④如何學《傷寒論》?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階段:“盡信書”+背條文。第二階段:實踐檢驗階段:“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有質疑精神)+在臨證中檢驗條文(理法方藥)。

第三階段:昇華理論(簡單+明瞭)。



用戶12345670wys888


我讀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主編的《傷寒論(注評)》,裡面對《傷寒論》條文有古今不同時期名醫的評註,不同的註解給讀者提供了更多的瞭解和思考,按說是比較全的。《六經八鋼方證辨析《傷寒論》》(顧武軍)則選的是劉渡舟和陳慎吾的註解,關於傷寒論大家有說北劉南陳一說,況且好像劉渡舟關於《傷寒論註解》獲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如此說,這些《傷寒論》註解應該是很權威的了。當然,解讀《傷寒論》還沒達到一槌定音,不同解讀恰恰體現了中醫的精深和奧秘。不過,我作為中醫業餘愛好,則漸漸對從古至今的某些解讀有些懷疑,比如《傷寒論》中麻黃湯,麻黃與桂枝的君臣配比問題,醫家一直都說桂枝是用來制約麻黃的,以防麻黃髮汗太過等等,我卻覺得有可能是桂枝助麻黃,即如果單獨麻黃量大可能生變,麻黃量小則少效,故搭配桂枝助力而非制約。隨著閱讀和實踐以及中西醫的參悟等,也許還有一些不同的解讀。亦如張錫純對腎陰腎陽的看法,他認為腎的寒熱皆因寒。畢竟《傷寒論》是本很經典且實踐性很強的著作,多讀多研究多實踐總是有益的,但不可拘泥,也不要太相信權威解讀。


平凡氣象人


《傷寒雜病論》註解最好的醫術家是黃元御和劉紹武,黃元御高深研究《傷寒雜病論》,發現《傷寒論》裡面的辯症論治和開方用藥,符合一氣周流的理,法,方,藥,,,黃元御用《四聖心源》的一氣周流的理法去領悟《傷寒論》的辯症論治和開方用藥,,,,,使複雜難懂的《傷寒論》變得通俗易懂,簡單好用。劉紹武開避學習和運用《傷寒論》的快速好學好用的新門路~~《傷寒論》三部六病學用方法,非常簡單,非常實用,非常有效。


布氣333


宋治本二年出版發行《傷寒論》,從成無已《註解傷寒論》開始,至清陳修園《傷寒論淺注》終,宋元明清,眾多醫家著書立說,未見註明仲景學說從何經典而論,現代中醫院校教材《傷寒論講義》,延續清"六經辨證"之說,以誤傳誤,誤導讀者。


手機用戶名1553933705


沒有最好,想學好就要各家都看看。歷來比較有名的註解,當代有胡希恕、陳慎吾、劉渡舟、嶽美中等大家,再之前有明清的傷寒十人書,醫宗金鑑裡的訂正傷寒論可供學習。


毒手藥丸


對三陽篇章的解析,沒有超過胡希恕先生的。對三陰篇章的解析,以鄭欽安大醫為最。可以互相參看。


行者檟肅霜


我現在學習的是劉希彥老師的版本,個人非常喜歡,如果認同中醫理論是道家思維的話,我建議大家選擇此版本。


西西論道


沒有最好,但程國彭,李克紹的不可不讀。欽安,元御,劉希言郭生白的可以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