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未來到底在哪,是在診所、大醫院,還是在實驗室?

蘇群朋


中醫的未來,在於傳承中醫藥原理的基礎上,將草藥分解而實現技術現代化,將診斷的四診八綱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使中醫在傳承與發展兩個方面走出瓶頸。中醫的哲學基礎,是易經與老子及《黃帝內經》,這在古今中外,哲學,醫學,藥學,生命科學,腦科學諸領域,仍然領先,仍然神秘狀態,遠未說明白的。


蘭州易道王


中醫的未來在那裡?是-個大問題。

先說現狀:

1.中央級退休老幹部配發的養生藥,

在半年體檢一次的基礎上(沒病)

全部是中成藥製劑養生。

2.現在的醫藥連鎖店,藥店,診所,特別是“中醫科”診所,百分之九十以上賣的都是中成藥(丸,顆粒,糖漿,膏藥,酊,片等劑型)。西藥用量不足百分之五。

3.“中醫科”都有一位已經坐診四五年以上的“中醫大夫”。而且將繼續長期坐診,他們百分之八十的人“四診”過關,群眾相信,療效確切,特別在婦科,心腦血管,常見病,醫院認為不好治,不願治的但已查明的各種疑難雜症,確有手藝,確有療效。

4。中醫是中國的民間醫療的醫學,一定要考過四六級英語,才可以考《中醫資格證》《中醫醫師證》。其規定本身就是很荒唐的和可笑的。

真正憑手藝吃飯的民間中醫,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學這門外語?

這是阻礙中醫發展的拌腳石之一。

5.現行體制下的所有正規醫院,沒有中醫發展的土瀼。為什麼?

現行所有醫院,可以叫規模醫院和儀器醫院,全部是西醫分科式醫院。

沒有科主任的邀請,中醫師中醫教授是沒有權利跟著科室查病房和看病人的。這個是最要命的。

這種醫院,投資建設規模巨大(資金),儀器設備規模巨大(資金)。這些鉅額資金怎樣收回?靠中醫麼?來一個病人,中醫開個3劑(最大5劑)中藥,一劑中藥3~9樣中藥,收多少錢?敢收三百元(最大500元)麼?幾十塊錢若真治好了,醫院的收益是多少?這是醫院無法向世人訴說的,也是國家永遠無法啟齒的。大家都懂得。0K。做個各種全面“必要”的檢查化驗二千元左右就到手了。看病沒?

6.過於死硬的量化中藥的劑量,達不到中藥藥品的治療量,使血藥濃度達不到治療量標準。是醫院中醫師最頭痛的障礙。

7。為追逐醫院利益,以“非法行醫”為幌子,持續長期打壓無證中醫,使他們大多數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不能安心學習和實踐。特別有大專畢業證的醫學生,花3至8年,拿著畢業證,出錢去醫院實習可以,實習完了,也就成了“非法行醫”者。痛心不?

正規中醫學校畢業的醫學生,就是正規的“非法行醫”者。可笑不?荒唐不?

中醫醫學生,據本人所知,百分之九十轉行了。百分之五還在徘徊中。可悲不?可恨不?

就這種現實,中醫的希望在哪裡?

現在中醫的現實就只能在山高皇帝遠的農村,小城鎮。在有“保護傘”的城鎮。

中醫的春天,在放開對中醫的太多限制和太多管制,取消無理取鬧式的打壓,讓其“休養生息”。至於其它,不敢奢望。

8,到底該怎樣讓中醫“休養生息”呢?可以分如下階段分次實施:

A:讓中醫活起來:調研,取消一切不符合中醫發展的條條框框,先讓中醫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鼓勵中醫形成會診形式的中醫小群體,在會診和治療過程中學習提高,既有有證帶無證的好處,又有互相學習提高的機會,更有推廣學術的遠景。

B:重新修訂中醫學習課本,讓課本能指導臨床實踐中的各個水平層次的醫學生和中醫師。與臨床脫節式課本,不是好課本。只有在會沴式中醫小群體大量形成,有了較大數量的學習心得,學習方式,總結式的形成臨床應用中醫的理法方藥的基礎上修訂教材,才是中醫開始走上覆興之路。

C:有接地氣的教材,有臨床醫療中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夫和會診式團體,就該研究中醫入口難,見效緩,熬藥難,喝藥煩的問題。

太多的不想說了。


救是扶傷


實在不能帶徒弟,帶徒弟就是害了徒弟,因非法的帽子壓得喘不過氣,好像非法的帽子與反革命分子差不多,如履簿冰,躲躲閃閃,沒心事幹中醫這個職業,中醫也有35年了,去年滿懷信心考確有專長,年近60的我找了兩位推薦老師比我小20歲,別人還不同意。我以為有幾十年工齡並幾十年連續工作,口碑又還可以,還是不過,也許就是這樣艱難,決定就帶著傷感與遺憾從此放棄,但是我時常想,在一次進中藥時看到幾個外國人購中藥,其中有兩個日本人,說是購回後再炮製加工進入超市,顧客自己挑選。


用戶5862408007819


中醫的未來不在大醫院,不在診所,更不會在實驗室。假如有人硬是要將中醫捆綁到實驗室,那就是中醫滅亡之日。

國家現在倡導師承,確有專長,這點無疑是好的,只不過政策的出臺卻讓很多類似駕校的機構有了賺錢的方法。打著教育的旗號,包過,只要給錢就可以拿到證件。如果這樣,到頭來還不是整出一堆庸醫?

至於中醫的未來,個人覺得還是在於家傳和師承,而且政策不能過於干涉,太多的條條框框使得中醫畏首畏尾,哪裡還有未來?只有給中醫足夠的空間和獨有的發展之路,才沒擁有未來。至於醫院和實驗室,就不要想了…



一服堂中醫


中醫的未來是什麼,在那裡!在人,在社會中。中醫始終講的是天人合一,人要適陰陽!中醫的研究對象也不單只是人,還有藥物,氣候,風土人情等對人體的影響。養生,延生,治病救人!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人這裡。中醫之所以是中醫,不是你認得一二味草藥,研幾包草藥粉,會扎針放點血就說是中醫。中醫有中醫的理論體系,有機整體思維觀,辯證論治治療觀,其可以有效指導臨床!提高療效,提高臨床治癒率。只要你有效掌握了中醫理論,思維方式,用藥方式方法,你就可以把大部分臨床常見病治癒,而不用藉助現代的物理,化學檢查!從而減少病人的治療費用。通過對宏觀氣象,人文流動,大數據疾病普等的研究,可以提前有效預防瘟疫病情傳播。研究側重點不同,方向有所不同,但終服務於人類健康事業!


沈震85290223


中醫已經斷代,中醫醫術已經失傳,中醫博大精深,相比於西醫,更符合人體免疫學。

雖然我們也知道了中醫的好處,也開始重視中醫,縣、市級以上都建有中醫院,但你到醫院就知道,那就是掛個中醫牌子,行的都是中西醫結合的路子,而且,西醫佔主要部分。

我不反對中西醫結合,兩者互為補充也沒錯,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這既讓我們為不專找了藉口,也毀了我們堅持和執著的決心。

有人說,中醫的希望在民間,其實中醫的斷代是全方位的,農村也一樣,要麼有幾個老人神神道道的,要麼就是一知半解,專執於某個病種,這是中醫的悲哀,也是國人的悲哀,我們葬送了祖宗留下的太多東西,而且是不可恢復的。

中醫的希望還是在於國家,國家的重視是中醫的希望,舉全國之力,挽救中醫,則中醫可興。


曲阜星


中醫未來應該在博物館,醫學史,文明史典籍中。

因為中醫作為人類中古時代的健康醫療技術,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已經走到存在的邊緣,已經被更先進的醫療科技替代。

之所以進博物館,是因為中醫在當前社會的實際價值正在不斷降低。

它具備歷史價值,具備文明標本的研究價值,具有文化價值,也具有哲學思想史的價值,唯獨不具備醫療實用價值,效率太低,量化程度太低,定量化的療效太低,對於從醫者的經驗,感覺依賴度又太高,總體而言,不確定,不可控,不實用,不科學。

中醫的歸宿只能是博物館,這是和時代的進步,人類的科技文明的發展有關。當新的觀念出現,新的技術誕生後,老的理論會被修正,傳統的技術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生命力的新技術,新思想,這是唯物主義歷史觀揭示的真理。

有人說,中醫是不是可以與時俱進?可融合新的技術加以提升?

答案是:不可。

因為西醫(現代醫學)的學科基因是科學,中醫的文化基因是五行陰陽,是玄學,一個是循證醫學,是唯物主義的醫學,一個是經驗醫學,是天地感應的唯心主義醫學。方法論,認識論,完全不同。

兩種不同基因的東西,不可調和,就像貓狗之間不能交配,中西醫結合的結果是中醫轉成西醫。

而中醫不可傳承,因為支撐中醫發展的哲學體系,已經不再是主流,人們的認識早就突破了五行陰陽和天人感應,失去了哲學支持,中醫已經失去了發展動力。加上中醫的門戶之爭,中醫教育的式微,這門文化更是後繼無人。

那麼中醫有什麼文化價值呢?

1.它是中國古人思維方式的標本。通過中醫,我們瞭解了當時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然?他們如何用五行的樸素辯證法去分析事情,這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

2.獲取某些有價值的啟發。類似於青蒿素之類的發明,在歷史中有線索,在現實中用科學方法提煉。這也是價值。

3.文化自信心的激勵。畢竟中醫在歷史上,在科學體系尚未建立,西醫還沒有普及時發揮過一定作用,是古代中國人的歷史遺傳,作為歷史文物,可以激發後輩努力作為的自豪感。



西雙版納的茶花


未來的中醫,中藥應該回歸民間!!!民間的經方,妙方,可製成成藥,福澤中華大地!!!讓天下百姓享受,中華靈草,造福中華!!!既減輕百姓負擔!!!又讓百姓享受本國資源!!!使百姓更加健康!!!社會更和諧!!!讓中華民族走向復興!!!走向輝煌!!!


江水綠更藍


中醫的未來在哪裡?

1.中醫的未來不會在民間

雖然有很多名醫出自民間,很多經方驗方出自民間,但中醫的未來不會在民間,中醫也從未離開過民間。中醫從古到今發展起起伏伏,每個朝代有名醫但數量很少,清朝一位官員遇到一位名醫,這個醫生搬家到外地,他也跟隨搬到離這個醫生近的地方,後來果然救他一命,他知道這樣的醫生,一生不易遇到第二個,現在,有水平的醫生比大熊貓還少,多數是徒有虛名,失望而歸的。即使再有華佗,黃元御,陳修園,葉天士,王孟英,張錫純等這樣的名醫出現,也不代表中醫未來,這與過去沒有區別,中醫需要的不是幾個名醫,而是發展,放寬中醫監管,迴歸民間,只會讓庸醫多起來。

2.中醫未來也不在

中醫未來也不在診所,自古以來,大夫就在診所看病,

中醫未來也不在醫院,醫院不過是大的診所,雖然有西醫的檢查化驗做參考,但根本沒有改變。

中醫未來也不在實驗室,如果實驗是西醫思路或動物模式為主的。

3.什麼是中醫的未來?

中醫學是一門科學,不是玄學,也不是經驗學。中醫的理法方藥和疾病都是客觀真實存在。真正的名醫脈診舌診診斷準確,辨證推理清晰,對疾病的認識洞若觀火,心中有數,處方用藥合理精當,絲絲入扣。

中醫的未來就在認識診斷治療全過程的客觀化準確化。

過去實現這些是困難的,不代表現在不行,未來不行。

未來也許:

每一個病人的脈診舌診,每一箇中醫大夫藉助儀器或人工智能,得到的診斷都是一樣的,因為真相只有一個。

每一個病症的認識,所有症狀的綜合考慮,都有嚴密的推理論證。

中醫大夫不是一個人在奮鬥,會有中醫特色的檢驗團隊配合,會有病案分析會,中醫的治療也會全面,深入和實時監測。

中醫理論得到客觀論證,比如經絡被證實甚至可見。

中醫方劑,尤其是經典方劑,療效被客觀證明。

剛畢業不久的年輕大夫,醫術也許不遜於從醫多年的中醫大夫。勝出在於經驗被替代,辨證推理能力強和團隊合作。

以上只是對未來的簡單的設想,可能不完全對。歡迎交流。

4.中醫的未來在哪裡?

中醫的未來需要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需要大量臨床數據的分析,需要非醫學科學技術或研究機構的介入,中醫的未來可能也離不開高科技,人工智能,算法。

中醫的未來在現在及未來科技發展中,它們會實現過去的不可能。

中醫的未來在研究機構與醫院合作中,技術與臨床案例數據的結合。

中醫的未來在每一個熱愛中醫人的心中,以上的

技術工作,離不開中醫人的對中醫思考.設計和創新。藉助時代的技術平臺,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推動中醫進步,但平臺需要時代需要科技的力量。

以上是我對中醫未來的一點點思考。


本草園外


中醫的未來只有提高臨床療效,其它的都毫無意義。目前中醫多半是依靠現代醫學方式進行診斷治療,早已經把症候改為西醫的病名,影像學,檢驗學已經是中醫院診斷疾病的主要依據,用西藥先期治療是每個中醫院常規療法,招聘西醫人才成立手術科室已經完全改變了中醫理念,一系列做法逐步把中醫引入現代化醫學。未來的中醫院一定會成為現代化所謂的中醫院,未來的中醫診所一定會被人們所拋棄,至於實驗室必將運用科學技術來完成研究實驗,因為中醫本身尚無這種能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