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真的適合多媒體教學嗎?

語文,真的適合多媒體教學嗎?

多媒體的運用為課堂教學帶來了色、光、聲、像、影等諸般立體的感受,這不僅是學習方式上一種新的探索,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拓展了課堂的容量,加快了課堂的節奏,在課堂情境的創設上更是具有明顯的優勢。

但多媒體大量、頻繁的課堂引進,真的適合語文課堂嗎?

目前來看,最大的問題是:讓學生在視覺性閱讀方式的影響下漸漸喪失文本閱讀的興趣與意志力,甚而會忽視文本的閱讀。

1、影像瀏覽代替文本的閱讀

學《智取生辰綱》就找來電影看一看,學《林黛玉進賈府》就找來電視劇《紅樓夢》相應的情節賞一賞。學什麼“看”什麼,以“看”為學,以“看”代學。學生在走馬觀花的看熱鬧,語文教學中最關鍵的手法體驗、文本閱讀、情感共鳴等都應該是從“品悟”中來,而“品”和“悟”的基本前提是“讀”,從來都不是“看”。語文教師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要讓學生真正“讀”起來,要讓學生養成用大腦思維的習慣,而不是用眼睛思維。

2、固定畫面遏制豐富的想象

鑑賞、寫作文都離不開想象,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的高度發展使我們在製作中越來越容易攝取到清晰精美的畫面。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教師課前查找的固定的、思維指向趨於唯一的一幅或幾幅畫面,是觸發了學生的想象還是替代,甚至遏制了學生的想象。

我們都明白,語文課是語言的實踐課,語言文字在窮形盡相、描摹百態上可謂無所不能,教師應該在引領學生領略語言的魅力與體會蘊含在字裡行間作者飽滿情感的廣闊空間中,觸發學生豐富、頗具個性的想象。而不是用快捷便利的課件代替學生思考,獲取統一答案。

任何事情都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都應該是在實踐中逐漸克服不利,用最適合的而不是統一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