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收入四五萬是什麼感覺?

九月super


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是因人而異,因職業和區域也有很大差別。四五萬,從絕對數字上來看是不少的一筆錢,但是決定一個人實際滿足感與幸福程度的不是表面收入,而是個人目標於實際可支付能力。

我們家保姆,我給她1200元,杭州市場價800元。她做得很開心,因為她覺得得到了尊重。而那些高層他們月薪四五萬元,即使你給他加一萬元、兩萬元,他也不會感到什麼。但是你對廣大員工增加一些,那麼士氣會大增。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馬雲

對於收入的高低感覺,可以以職業、個人財務自由度和收入獲取的困難程度三個方面來進行判斷。

首先,不同職業對於四五萬的收入感覺差異是比較大的。

1.對於普通工薪族來說,四五萬的月收入是不小的收入

無論你是在一線發達城市還是處於偏僻落後的地區,無論你是基層精英員工還是高層職業工作者,從整體收入的普遍程度上來說,月收入四五萬在國內是一個絕對高薪的水平。所以,對於大部分工薪族來說,月收入四五萬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數字。如果能夠有機會達到或者超過,絕大多數人是趨之若鶩的。

2.對於已經達到月薪四五萬的職業者來說,不會滿足於現狀

但是,當你因為所處的行業比較特殊、所做的職業比較特殊或者所在的公司以及自己的職級都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和高度,月薪數萬元也根本不是事。

據我個人的經歷,2003年,國內不少服務於外企的職場人收入都達到活著超過了5萬元。山東某外資(奧地利)紙業公司在2005年左右的時候,財務總監月薪就達到7萬元,總經理月薪接近10萬元,另外還有股份。2010年萬達HR副總職位年薪就超過了百萬。

人,尤其是優秀的職場人,都是向前看的。在沒有達到四五萬月收入的時候,渴望達到。但是一旦擁有了月度四五萬的收入,便會羨慕那些年薪百萬的或者年薪幾百萬的群體。對於這批人群來說,四五萬實在是太少了。

3.對於非職場的工作者來說,四五萬也是有很大差別的

對於很多經營艱難或者在起步狀態的職業工作者,能夠生存都已經是了不起的事情了。如果每個月能有四五萬的淨收入,那肯定是非常希望得到的結果。

但對於一些成功的人士或者企業主來說,月收入四五萬實在是有些寒摻。小規模的企業主,每天也有很多能賺到幾萬元,大的企業主每天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收入都不在話下。對於他們來說,月收入四五萬就太失敗了。

職業不同、工作狀態和目標不同,對於四五萬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就職場來說,能夠達到或者超過月收入四五萬的工作者,在當前階段還是少數。

一個人對錢的感覺與其財務自由程度也有很大關係。

有些人月收入看上去不高,但家裡有錢,個人實際可支付能力比較強,不會過多羨慕高月薪;而一些人即使月薪四五萬,但實際負債比較高,賺的錢可能不夠花的,對於四五萬的收入,就覺得少了。

1.個人經濟基礎決定其對高月薪的態度

一般來說個人財務積累越高,個人實際貨幣存量越大的人,對於四五萬月薪的月收入越麻木。

現在有一句話比較流行,當說一個人比較有錢的時候,就會說“你家裡有礦”。事實上,即使很多職場的基層員工,家裡還真的有“礦”。他們有較好的家庭財富積累,有充足的貨幣存量,不差錢。對於這些人來說,享有高月薪自然是樂見其成,但是即使有高月薪也並不當回事。

相反,對於大多數在職場辛苦打拼的職場人來說,既沒有雄厚的財富積累,有沒有顯赫的社會資本,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這種情況下,能夠享有較高的月薪,可能是巴不得的。較高的月薪意味著其較快的財富積累、意味著相對自由的財務支配能力和對於物質需求的更大程度的滿足能力。

2.職業目標決定其對月薪收入的滿足程度

對於大多數職場人來說,因為公司利益分配機制與實際薪資水平的限制,拿不到數萬元的月薪。對於他們來說,能夠享有四五萬的月收入,是一種職業的夢想。尤其在當前很多職場人職業規劃缺失的情況下,以薪資收入作為替代性職業目標,能夠拿到四五萬的月度收入成為很多人的追求。為了達到這種職業“目標”,很多人不斷充電學習,不斷跳槽或者改變職業。

對於月度收入較高的群體,則不會滿足於四五萬的月度收入。有一句話,叫做"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這話很刺耳,但是很實際。低收入的群體看月收入四五萬很遙遠,但高收入的群體看四五萬的月收入就不屑一顧。

很多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或者股權持有者,年收入都在百萬以上,特殊的佼佼者年收入可以達到千萬以上。對於這些群體來說,是絕對不會接受月收入四五萬這個”微薄“的收入的。這些人擁有較為豐富的社會和職業資源,早已超越了普通的職業目標,做事業、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才是他們的目標所在。

3.負債程度決定著四五萬月收入者的幸福程度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買一套房子四五萬的月收入也就買一平方的面積,這還不算利息。光攢夠首付的錢,就不是一年半年能夠攢夠的。即使東拼西湊支付了首付款,除去每月的固定生活費用和月供以外,沒個幾年是不可能將負債還清的。這種情況下,四五萬的月薪就是一種保障性收入,對於當事人來說負債的壓力遠遠高於月收入帶來的滿足感。每個月發了工資,一轉眼就沒了。

當然,如果你沒有大的負債,或者根本沒有負債,一個月四五萬的收入,基本上能夠過得比較舒服了。無憂無慮,過點小有情調的”小資“生活很不錯。當然,別指望這點收入能夠做什麼大的事業,這是不可能的。

個人財富積累程度,個人負債程度以及個人的滿足程度都決定著其對四五萬月收入的感覺。

同樣是四五萬的月收入,不同的人獲取的困難程度是不一樣的。獲取困難程度的不同決定著他們對於四五萬收入的感覺也不相同。

1.有些人能夠四五萬的收入是傾盡全力的

無論是職場工作者還是非職場人士,很多人是經過千辛萬苦才來四五萬的月收入。尤其是很多職場人,月收入四五萬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工作壓力、更大程度的時間和精力付出,承擔更大的績效責任。其痛苦程度與身心付出遠遠超出常人。

我見過一個老闆,是做香精香料的。因為公司經營的需要,聘請了一名職業經理人,月薪5萬元。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老闆私下就說:”我花這麼多錢僱他工作,責任肯定全部壓給他,一年最多給他四天假期,不然我這錢不白掏了嗎?“。

對於這類收入群體來說,對自己的”高收入“是非常珍惜的,因為這是他們辛辛苦苦付出好不容易才賺來的,為此他們捨棄了很多,也犧牲了很多。

2.對於有些群體來說,四五萬的月收入輕鬆獲得

有些人因為環境和體制的原因,很容易就獲得四五萬的月收入。對於他們來說,是怡然自得的。

我原來所在的公司就存在這種現象。公司有兩個”擺設“部門,一個是”監事辦公室“,一個是”黨政辦公室“。其中的”領導“基本上每週到公司上兩天班,每個月5萬多的收入。

他們貢獻的是自己的”社會資源“,是自己的”資歷“,輕輕鬆鬆就拿到月收入四五萬,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那麼輕鬆愉快,舒舒服服。

其實,不管怎麼樣,要想或者一定是有付出的。只是付出的內容於或者的難度不同而已。

總體上來說,當我們沒有難倒月收入四五萬的時候,非常渴望有這樣的收入;一旦擁有這樣收入的時候,卻發現這點收入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錢多錢少都是自己能力和付出決定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再多也不會覺得多,錢再少也有夠花的時候,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是最好的。越高的收入意味著你揹負的越多,這就是月收入四五萬的感覺。



指尖視野


在我的客戶裡面,很大一個群體是符合這種收入的。這些月入五萬以上客戶們是什麼感覺和體驗,現在小Q就把作為一個理財顧問,經歷的一些真實案例和大家一起聊聊。不用過多去評價,裡面的分享只是別人家的親身經歷,僅供大家參考和思考。

 

1、月入5萬真的可以過上想象中的生活嗎?

我的朋友小A,月薪5萬,北京一套房子,商業貸款190萬,每月還貸1萬元,還30年;老家的房子,貸款40萬,每月需還3500元,還20年;寶馬一輛,19萬,每月還5000元。

 

一位40歲的客戶,月入5萬,這樣描述自己的狀態,每月工資一發,房貸、行用卡就已經扣掉一大塊,剩下的,寶寶的花費,老人的花費,家庭的花費,左算右算,一到月底總是盼著趕緊發工資。

 

未婚女士,月入四五萬,生活在一線城市,本以為這個收入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沒想到房租、交通、社交、醫療還有每個月的買買買,一個月下來,錢也不剩多少了,並沒有想象中詩一般的生活。

 

月入五萬,我們一般稱為中產,只是表面上風光無限的中產,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的那麼光鮮,我聽過無數人的感慨:明明收入可以,月薪幾萬,有車有房,日子卻過得心驚膽戰:不敢休息、不敢辭職、不敢放棄、不敢倒下……對未來懷著無比的恐懼,總覺得所有的一切都經不起折騰;這還得平平安安的,不能有什麼意外,比如生病,哪怕不是大病,都可以讓幾十年的打拼瞬間化為虛無。

 

所以這個月收入四五萬是什麼樣的感覺,還得看具體的情況來評判;但是可以初步判斷的是月入四五萬,買房供房,養孩子,養家,其實一般也不會覺得太有優越感。

 

2、月入5萬的怎麼做才能活成自己想象的樣子?

 

第一步,管理你的消費慾望

買之前,先衡量那件貨品是否真的需要,是否是緊急而必需的東西。不要想著年紀輕輕就要過上理想中的“標配生活”。當你看支付寶花費的時候,仔細看看那些花費與自己的收入是否匹配。每年做適當的強制儲蓄,不要將本該存下來以後能派上大用場的資金,被過度消費掉了。

 

第二步,安全備用金

養老金鉅額虧空4.7萬億,年輕人能不能領到退休金,還是個疑問呢!有人感慨,能活到退休就已經不錯了。所以,家庭緊急備用金很重要。

一般而言,家庭應對失業的緊急備用金,至少要能滿足3個月的固定支出。就是說如果你被炒了,三個月內,你可以衣食無憂,6—12個月更好。

 

第三步,增加收入總量

對於大多數以工資為收入來源的家庭來說,提升收入的方式大概有幾種,首先當然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精益求精,完成10000小時的積累,隨著自己成長和價值的提升,收入自然會越來越高,這是普通人最熟悉的提升收入方式。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當你發現你所在的行業發展緩慢,機會很少,特別是收入相對較低時,可以通過改行的方式完成收入的大幅度提升;舉個例子,比如你在機械行業工作, 發現即使自己非常努力,但是收入短期可能也只能會在月薪萬元左右,但是如果在IT和金融行業,可能好公司起薪就會兩三萬,之後成長空間更大,那麼這時衡量自己的利弊和風險承受能力後,可以考慮改變自己從事的工作和行業。當然,下了決定就要為這個決定而負責,你可能未來有更廣闊的上升空間和收入,但隨之而來的是要不斷學習,克服新行業產生的困難。如果又想要改變,到了該執行的時候又懶得去做,那麼可以忽略這篇文了,這個“病”除了自己想通,誰都治不了。

除此之外, 發展多元化的收入渠道也是提升收入的重要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從自己擅長的領域著手,去兼職做一些創收的工作;比如和朋友合夥做一些項目等;當然在這基礎上,如果有精力還可以開闢自己的第二職業,比如開個店,開個自媒體,通過長時間有效的積累,肯定會有所回報,做為自己增加收入的來源。

 

第四步,提前做好理財和投資

我們都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期待,比如希望自己有個富足安詳的晚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這些如果沒有提前周密的規劃,也就只是想想而已,因為隨著通脹和世界的不確定性增多,未來的成本會越來越高,沒有足夠的積蓄是不可能保證我們的目標實現的。即使現在你過的很爽,收入尚可,但是你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當下是你整個人生中最好的時期,之後逐漸就會走下坡路了。你現在不注意節約和理財,等自己幹不動了,工資降低了,甚至失業了,那時候還沒有一筆資金來支撐自己和家庭的時候,結果才是真正的悲劇,所以居安思危是非常必要的,趁著自己現在有賺錢能力,有精力和體力,一定要把以後的錢準備出來。

 

所以,不用去過多考慮月入四五萬有什麼體驗,還是踏踏實實賺錢,認認真真的理財吧,你會發現無論你月入多少,賺了錢之後有更多事等著你去做。


喬迪


我03年大學畢業,現在馬上進入40油膩中年人行列。

工資從一個月2000到今天50000元左右,已經在職場熬了16年了。

感覺生活好像沒有因為工資增長變得好過,03年2000元一個月的時候,我還能夠天天與同學朋友出去喝酒吹牛,一個月還能省500左右。 06年結婚,工資也漲到6800元,日子變得非常緊張,孩子奶粉、尿布、家庭開支,反正就感覺手頭有點錢就沒了。

09年工資大約有10000元左右,這個時候還是感覺不夠用,因為買了第一套房子,來了二胎,還貸款,養孩子,每個月還是精光。

13年,我工資大約有16000元,手頭能夠省下來一點了,但是這個時候家庭開支也變的更大,老婆一直不工作帶孩子,房貸、車貸。一個月也只是2000元節省,根本不算事,有點小麻煩就花光了。

15年,跳槽到一家創業公司做銷售總監,工資大約3—4萬每月,感覺稍微輕鬆點,但是還是不夠花。17年,我父親得了肺癌,帶著他到處看病,這個時候特別恨自己沒有本事,如果有錢就可以帶父親去美國、去香港治療。17年底,我父親因為國內庸醫推薦放療最後因為肺纖維化走了。

也在這一年底,我決定為了錢而奮鬥,我跳槽到了一個世界五百強企業子公司做銷售渠道負責人,工資也漲到50000左右。這快兩年時間,也沒有感覺到自己開支有多輕鬆,換了個車,又增加了新車貸,兩個孩子上學上補習班等等,感覺還是錢不夠花。自己年歲也大了,非常擔心遇到中年職場危機,手頭也沒有攢下來多少錢。

寫了16年來薪資變化,大家應該能夠感覺到人不同時期的追求不一樣,花費不一樣。所以,錢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永遠在追求中,永遠不能滿足。畢竟到馬雲或者更低一些億萬富翁境界的人太少了~


職場漂泊人


說一下我自己的情況吧,今年46了,座標深圳,有5套房產,貸款500萬左右;其中:深圳2套住宅+1套公寓;東莞1套,中山1套。還有一輛開了11年的凱美瑞[捂臉]。房產總價值估計2500萬左右。手裡現金幾乎為0[捂臉],還有350萬公司內部優質股票,每年大約有25%左右的股票分紅,稅後也有70萬+,相當於每月5萬+的收入吧。我已經離職1年多了,老婆還在上班,年收入不到20萬。一兒一女,分別8和3歲。要說感覺嘛,更多的是焦慮,沒多少幸福感!

首先呢,我這點資產如果在2-3線城市,活得會很滋潤,可在深圳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所有資產加在一起也只能買一套好點的房子而已,談不上豪宅,更別說別墅了。根本算不上有錢人,很多時候是很深的挫敗感。如果工作更努力一些,在投資買房上更激進一些,現在的資產也許可以double了。

另外,相比工作時額外的70萬的工資+獎金收入,現在的收入少了一半。從年入100萬+,到70萬的感覺和從30萬到70萬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沒人喜歡人生在走下行路。我也明白了為啥很多億萬富豪也不快樂了,資產沒增長,增長變慢或縮水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從剛離職時的解脫和對詩和遠方的憧憬到現在無所事事的有些無聊。開始有些後悔自己當初的清高,沒能與生活的苟且妥協而是任性的選擇離職。老婆最近也一直想讓我繼續工作,夫妻倆也因為這事鬧點彆扭,我開始不情願,後來一想,老婆掙得不多,我工作讓她在家會更好些,於是也開始找工作了,可想工作的時候發現工作不好找了,歲數大是最大的短板。好在找了個節儉的老婆,這些年的收入大部分可以積攢下來,再加上有分紅作為保障,工作的事隨緣吧。

現在,我開始學習樂器了,培養一下自己的情趣。正在從基礎的尤克里裡學起,下步想學鋼琴。年輕時曾無數次幻想著在心儀的女孩前用吉他彈唱著情歌。如今,我最大的願望則是能用鋼琴熟練的彈奏《海闊天空》給女兒聽,希望這次可以夢想成真[微笑]

續集:

一天被老婆拉著參加鵬愛美容醫院公司的優惠慶典活動,說品牌代言人劉曉慶會到現場,本不追星,到拗不過老婆還是去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曉慶姐,印象很好,自信大氣,平和灑脫。還有幸獲贈了她親筆簽名的自傳《人生不怕從頭再來》,主要寫她從風光無限的明星女老闆,到因偷稅風波被關押到涅槃重生活出新高度的人生經歷。那一年她也是46歲。

回來後對我很大觸動,覺得現在不該隨遇而安,而是積極樂觀。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沒過幾天,一家快速發展的初創公司聯繫到了我,和老闆聊了半天,彼此欣賞,就請我做研發總監,研發團隊近40人。我也欣然答應,收入也要的不高,基本工資30k/月,獎金靠公司業績,只要公司良性發展,估計和工資差不多,期權沒談,我相信公平,只要認真做事,把團隊帶好,期權是水到渠成的事。剛進公司,業務兩眼一抹黑,就被老闆安排救火,到現在入職不到一週,每天工作到很晚,週六也沒休息,沒有任何鋪墊,直接從無所事事進入到高強度工作,我竟然沒有一絲不適,好在懂一些方法,理念,在熟悉業務的同時對團隊進行一些指導。

重新回到100萬+年收入行列,已沒有焦慮,如果非要有,就是焦慮如何快速上手,熟悉業務,儘快成為讓領導和員工信任的真正發揮價值的研發總監,加油,人生不怕從頭再來!💪💪💪




深圳-吉日辰


每個月月入四五萬聽起來感覺好多、好厲害,其實不然,我來說說我親身的感受。

老公是程序員,座標一線城市,目前月薪5萬(稅前)是目前大多數人眼中的高收入者,扣除社保、稅,每月到手大概在3.5w左右,說到高收入,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錢不是那麼容易賺的,任何一個單位都不會養閒人,高收入的背後必然是高付出,老公每天10點上班,晚上11點到家,偶爾趕新項目上線會熬夜通宵,家裡基本顧不上,除了早餐,中晚餐都在公司吃,雙休,週六日如遇到故障也會在家值班盯著。

每月到手3.5萬,老公自己基本不花錢,飯都在公司解決,就是偶爾會買買衣服啥的,也都是普通的衣服1-2百一件的,家裡房貸7k,租房3k,養孩子3k,養老人4k,我兩生活費3k(父母跟孩子在老家,不跟我們住),還有一些其他雜七雜八的開銷,比如看病、社交、人情往來,每個月2k(沒有一點水分,都是實在實的開銷),每個月還剩1w多點,日子過的也不是很富裕,緊巴巴的,後面想著把孩子接身邊,到時公婆一起來,租房、生活成本又不少,壓力很大。

所以說月入4.5萬,對於二三線城市來說應該是非常不錯的,各方面來講都會過得非常富足,但是對於在一線城市,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還要揹負房貸的中年人,壓力山大呀,有木有同感的?點個讚唄。





小譚隨記


剛好問到我的情況,說一下吧。

兩個人做電商,月入8w左右,等於每個人月入4w。每天工作16小時,全年無休,只有春節期間快遞放假我們才停發包裹,但還要做客服,也算工作吧。該有的幾乎都有,不該有的也沒啥慾望。

因為全天候工作,幾乎無社交,開銷不大,主要開銷是吃,素菜水果市場買,其它都是網購,基本生活費兩個人5000已經很寬裕。衣服鞋子開銷比較大,一年可能超過1萬?喝茶每月1000左右,其它的話,每年買兩個旗艦手機,換換臺式機,都是做生意用的,別的亂七八糟幾萬也就夠了。總的估算兩個人一年花十萬或者多一點。

上無老下無小,親戚朋友都比我過得好,所以生活毫無壓力。對旅遊有深深的恐懼(太累)於是不覺得天天工作多麼苦逼。也許是這種佛繫心態,成就了自己生意做的順風順水。

生活沒了慾望,其實並不可怕,你可以在平凡的生活在找到小樂趣,點滴彙集起來,就是滿滿的小確幸。沒有理想和夢想,只是認真地生活著。至於很多人好奇,你賺錢也不花,這麼辛苦,動力是什麼?其實沒什麼動力,只是巨大的慣性讓人停不下來。

再幹十年還是二十年,自己也不知道。我並不嚮往退休生活,也不打算環遊世界,我只希望自己能健康平凡過完今生。


混飯吃累夠嗆的小叔


我堂姐,今年30歲。某公司銷售總監,除了年底分紅之外,平時月薪到手也有5w多。

你們一定以為像這種收入高於一般人的人給人感覺會比較厲害。形象大概和《穿普普拉塔的女王》中那個女魔頭的形象有些接近。一身名牌,起碼都是輕奢品。說起話來咄咄逼人,或者氣場過於強大。朋友圈都曬各國旅遊美食……

但她不,每次和她逛街永遠都是揹著一個帆布包,一年還只買一倆個包包那種。很愛笑,笑起來像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朋友圈不會刻意定位在哪個國家、都是平時居家或工作上的事比較多。衣服都是優衣庫、H&M、UR搞定,沒有特別追求什麼牌子,有質感舒服就好。

有一次她和我說,越工作越覺得自己活著,買得起櫥窗裡自己想要的東西,也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

其實一方面是漸漸就過了那種不停地買買買,買來就想展示的心,另一方面,也正是她們的收入給了她們新的天地和眼界,她們的慾望撐起了她們的野心,而野心再一次支配著慾望不斷向前衝。

她說在剛剛達到這種收入水平時,她整個人精神都有些過度緊張。比如:和朋友逛街都會時不時掏出手機看,生怕漏掉什麼重要的電話,或者新人工作惹出什麼問題,怕不能及時解決。哪怕下班了都沒有輕鬆的感覺,有時做夢也會夢到因為工作疏忽被降薪降職……

她說,現在她正考慮著辭掉這份工作去給自己一倆年時間充下電,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可以不用在過分看重金錢,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夏爾的貓


一個月收入四五萬要看你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在高消費的環境裡,你這些可能都不夠花,好在我的生活環境比較低端,那就很舒服了。

我一個月工資7000,公司提供車子以及用車的全部費用。額外的一個投資每個月有5000塊,做點線上的小生意,一個月3萬左右的收入,加起來一年有四十多萬的收入。可是我身邊的絕大多數人只知道我有7000元的工資,我也沒辦法去告訴他們我實際收入,好像在炫耀。

以上的情況就奠定了我的低消費,我身邊的朋友、同事大多收入都是一萬以內的,我的服裝也都是廉價的,前段時間想買個coach 包,要一千多,我在店裡猶豫了很久沒有買,我覺得我拿個這樣貴的包會讓人覺得我是個浮誇的人。

我現在的包是在拼多多上買的手提袋,也是名牌,德力,16.8元。

我的手機是1299元的華為,喜歡平板電腦,捨不得買蘋果,也是買的1300元的華為。唯一貴一點的東西是一個蘋果電腦,我老婆給我買的,她的收入比我還要好。

收入增加了,可是我的消費心理還沒變,超過三百元的褲子我就不會買。運動鞋我只會買安踏和李寧。

有了這些收入讓我感覺到生活全無壓力,這兩年去飯店不去看價格了,買單也搶著買了。朋友覺得我很大方,我只是覺得他們收入沒我高,我不忍心花他們的錢。

我經常出差到外地,我會給親戚朋友買禮品,一次花一兩千塊錢我並不心疼。

未來我想賺更多的錢,不過我不想過奢侈的生活,我想幫助有需要的人。


Allllan


我曾經的一位保安同事家兒子在上海一家公司當程序員,月薪就拿四萬多,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生活規律兩點一線,單位與暫租屋,在上海本地還是買不起住房,到了談婚論娶的年齡,無奈在家人的援助之下,在鄰近上海的崑山購得一套90多平米的婚房,在32週歲的去年結婚生了子。

我的保安同事應兒子的邀請隨即辭職,夫妻倆去兒子家料理家務和帶孫子。據上天與他通視頻閒聊中得知,房貸由小孩公積金帶著償還,家裡新添置一輛20多萬的轎車,同事亦在居住地找到一份看大門工作,逢節假日孩子還會駕車帶全家出去旅遊玩,生活越來越美好……


老夥計610322


額我們家有140平的房一套 貸了50w 還20年 月供3k 還了快四年了

全款門面一個 樓上兩層➕個閣樓 目前自己在做生意 年入30左右要看行情 租出去目前看就只有12左右

公婆有退休工資 年6w

我全職在帶娃 混合餵養 一個月只需要一桶奶粉400 紙尿褲300 再加鈣ad三文魚零食什麼的 感覺養崽一個月一千夠了

老公沒有收入也沒有動力賺錢 被溺愛慣了 每天就守守門面 開點票 送點貨之類的

有點點理財收入 大概千把多

我自己的兼職收入亂七八糟大概2k5吧

我父親有全款房一套 目前在工作有4k一個月 能自給自足 偶爾給我兒子買點衣服之類的

我媽媽在開麻將館 月入2-3w 不過她要養兒子 我每個月就是給她買點榴蓮 洗髮水 牛奶 足貼之類的 大約500吧

我媽媽鄉下房子被強拆正在維權 我有一套安置房能分 到時候租出去差不多有1k一月

明年後就上班去 按同事的工資 能有5k左右一月

算下來家庭七七八八年均收入差不多40w吧

因為家庭開支就是房貸3k和養崽1k

所以沒什麼壓力

我老公沒有鬥志 感覺這輩子就是吃喝不愁 大富大貴沒有了😂

在長沙 我兩經常出去牛家酒廠 大斌家串串 茶顏悅色溜達吃吃喝喝 兩個人開銷5k吧

所以我覺得還算滿足了

不過為了崽 鬥志還是要有 明年後上班去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