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生兒子多養兩個老人就推來推去,一個就沒得推你贊同嗎?

一隻虞vlog


養多養少,不是不孝順的理由。家庭教育和一家之主對子女的教育和以身作則關係重大!不孝順老人的父母,你的兒女不孝順你,太正常不過了。


楊子166367143


贍養父母天經地義,和兒子多少沒有直接關係。孝順的孩子不會因為任何原因拒養父母的。我有三個舅舅沒有贍養我外婆,不是不給她吃的喝的就是拳打腳踢,都是我阿姨和媽媽給錢才有幾頓飯吃。媽媽說:“那個時候外婆逢人就說幸好有這兩個女兒,不然連肚子都填不飽,大女兒給的錢最多最大方。”

那時候存裡的人都認為,外婆有幾個兒子就高枕無憂了,誰知道舅舅給最差的地方她住,牛棚,臭氣熏天,下雨就漏水,還打她,在我的記憶裡外婆是個善良和藹可親的老人,每次都會給我好吃的,還會偷偷塞我紅包,要知道那個時候九幾年,幾十塊錢是個不少的數據在農村,我對外婆印象最深的是她很勤快,燒飯挑水澆菜樣樣行。

這麼好的一位老婆婆沒想到後來瘋了。村裡的人都議論紛紛,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

所以別以為兒子一個無法推來推去就會贍養老人,兩個兒子推來推去有藉口,不孝順的兒子不論多少,行為還是一樣,跟數量沒關係。

我聽過太多不贍養兒子的父母了,有寫了兒子房產證的把父母趕出家門,有工作長期在外不聯繫父母的,有跟父母反目成仇變陌路人的,等等。

兒子孝順跟多少沒關係,跟人的本質有關!


SZ創業記



書法美術愛好者


,我身邊就有這種事發生,兒子未結婚不會有這個問題的,都是兒子結婚了之後的問題,有幾家,有一些兒子的心還是好的,但是主要還是老婆問題的多,這個家庭裡面還都老婆強勢一點的,男的就比較軟弱老實的,這樣家裡就會有這種事發生,為什麼呢,原因就是嫉妒心,有些老人家幫兒子帶小孩就就無想過這些問,因為她們大單純了,沒想過她們有嫉妒心,哪個兒子叫去幫,就去幫,這個兒也要人幫,沒人幫,到時候就會有點心裡不舒服,時間長了就有問題了,老人一直幫這個兒子,後來這個兒子不用老幫忙了。等到老人,老了就會出現,你以前總是幫她們,你也沒幫過我,現在你們就應該養她們。還有就是兄弟兩家人本來不和的,你以前幫了大兒子,現在幫小兒子一樣有問題,她們會看不過去,在這個時侯老人家幫哪家都有問題。昨為老人家,幫也不是,不幫也做不到。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老了推來推去不想養了。


愛花家庭分享生活


非常贊同,我們這邊很多類似的,幾個兒子一起贍養老人,每人養一個季度,剛開始還挺好!但是兄弟之間總會有比較,比如老人在哥哥家裡過得好在弟弟家過得不過又或者老人偷偷把私房錢給了弟弟沒有給哥哥等等之類的問題,久而久之因為這些問題就會出現矛盾。特別是癱瘓在床且一直需要照顧的老人這個問題會更嚴重


湘琴的一日日常


眾所周知的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為什麼?龍多不治水,就是互相依賴的結果。這種情況在社會風氣下滑時更加明顯。這個問題不僅牽扯到兒子的素養,還有兒媳婦背後使反勁,畢竟人家不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去年底有弟兄四個被判刑,就是因為大年三十晚上母親凍餓死在一個家屬院的大樹下。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如果父母教育得法,兒子們孝順也是有的。尤其是多個弟兄中的老大哥能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事情就更好辦啦。

即便如此,在當代不是富豪就別做這個夢啦。一般家庭養大一個兒子,能夠供他上大學、買房子、娶媳婦,這筆預算是多少心中要有數。



洛陽艾農


這話我不贊成!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有的人是不進贍養責任!這跟幾個兒子沒有關係!這跟人品有關係!我們這裡發生個這樣的事,是電視臺新聞記者直播的,過春節的時候,老媽媽住在漏天的屋子裡,大過年的,鍋也是漏的,住在冰冷的炕上,炕也塌了!在看看老媽媽的子女們住的地方,四合院,前後左右都是平房,沒有一間房讓他媽媽住!記者沒找到老媽媽的兒子,找到了老媽媽的女兒了,女兒說,養老人是兒子的事!女兒沒有責任!後來經過村支書的調節,老媽媽的兒子也把老人接回家了,最後聽說老媽媽又回破房子裡住了!後來凍死破屋子裡了。[流淚][流淚][流淚][祈禱][祈禱][祈禱]


心太軟4162


孩子對父母是否孝敬取決於做父母的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從小就培養孩子善良,有愛心,有同情心,遇事講道理,不自私,不取不義之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般都錯不了,更懂得孝敬父母。你說呢?


水木123456789123456


首先我不認同或不"敢為人先"地贊同這樣的結論"。我認為生兒子的"質量"大於"數量"。而"數量"在於"精品","唯一"不會"保險"。如果"生兒子多會推來推去不養活兩個老人,生一個兒子就會百依百順地孝順兩個老人"。這樣的"定性"或案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不成立,"呈現多種"。不單單是生一個兒子就會"保證養老\

喜建國


贊同。這種現象,現實生活中不說全部,但還是有常見的。

正所謂:" 一個和尚挑水喝,2個和尚抬水喝",人越多,幹活的越來越少,都想自己偷懶。推脫到別人身上。

兒子多,就存在對比,就有競爭。

一方面,兒子覺得老人做事不公平,對老人有怨氣。世間之事,不是萬事都能做的絕對公平,只要有一事沒做好,讓人覺得偏心了,就有兒子看不下去了,就以此為原因,不撫養或推脫。

不排除有老人故意偏心的,有些老人也確實有偏愛某個孩子的情況,尤其是偏愛老小。這就為家庭矛盾埋下了隱患。

再一個,有些兒媳婦,也是喜歡扇風點火的,可能兒子不會計較父母的偏心或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兒媳婦畢竟是外人,對這些事就不會容下,唯恐別家佔了便宜。因此也會導致兄弟不和,老人難於撫養的問題。

總之,人多的地方,矛盾就多。要想做到各方都滿意,簡直太難了,而父母就是這個矛盾的中心,所有的問題,都針對著父母。最後就是兒子兒媳把自己的不滿,發洩到對父母的撫養問題上。導致多個兒子,最後誰都不願養。

要想家庭和睦,就應該每人多包容,家庭除了講理,還要講情。不是事事都要做到公平公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