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已經買很多玩具了,還想買為什麼,怎麼辦呀?

生活在深圳小廖


從小孩子的角度考慮,好奇心是早期智力發育很重要的標誌,家長可以把控的是玩玩具的方法:

1.儘可能陪著孩子一起玩玩具,因為孩子的認知有限,如果只玩了這個玩具一段時間,難免會膩,但玩具其實是早教的工具之一,家長陪著孩子玩兒可以把玩具當成做遊戲的工具,比如搖鈴類玩具,孩子自己玩兒可能只是搖,但家長可以拿著搖鈴讓孩子認識動物、性狀,也可以鍛鍊簡單的因果聯繫。

2.每次玩玩具的時候可以一件一件地拿,而不是全部拿出來。

3.可以立規矩,比如什麼情況下可以再買新的玩具,買了新的玩具舊的怎麼辦等等。


周宇Star福爾摩斯周


這個問題就如同女人總覺得自己的衣櫃少一件衣服,每到換季都沒有衣服穿,甚至質疑自己難道去年這個季節是裸著的? 孩子也是這樣的感覺總覺得自己的玩具少一件。

我家閨女想要玩具的口頭語就是“媽媽,我都沒有這樣的玩具,家裡的玩具都沒有和這個一樣的”。只要有點不同那就是沒有玩具,家裡的毛絨娃娃不下20個,見了還要買,理由就是家裡沒有這樣的,買了就新鮮一段日子,過段時間就又想要新的。

我目前的解決辦法是零花錢+數量限制。一個月給她一定的零花錢這個她自己可以任意支配,想買啥買啥,想要大件的玩具需要自己攢錢買;另外就是數量限制,一年可以給幾次買玩具的機會,生日\\考試成績好\\節日等情況是可以買的,機會有限,用完了就是再哭鬧我也是不妥協的。這行辦法適用於大點的孩子。(備註:我家寶寶七歲了,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效果還可以)


美兜你好


我也是倆寶貝的媽媽,孩子一出生開始就愛上買玩具,現在八歲了,每年春節打掃裡都要掃走幾大袋舊了壞了的玩具。

現在孩子又迷上拼樂高,他爸爸還鼓勵他說多買多拼練智商,但是家裡大盒小盒堆了幾櫃子,也消費不了。

我個人認為,孩子愛玩具買玩具是不可扼殺的,但得有個節制。

於是,我規定,期中期末考試均在九十分之上可以買,生日也可以買,六一兒童節可以買,否則鬧翻天也沒用。

定下規矩之後,千萬不可破例,否則一發不可收拾。

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孩子學習更積極了,對於玩具更珍惜更愛護了。



瘋妹瘋語


其實這個問題每家孩子都一樣,孩子對未知的東西都特別渴望,特別是喜歡玩具的孩子,我分享我家孩子,幼兒園時期各種玩具各種汽車買了很多,也算是超級浪費,有的玩具玩一會就再也不玩了,後來我就在網上買一些樂高類的玩具,可以不同造型,讓孩子自己組裝,沒想到這一整,孩子的興趣超級大,非常喜歡,剛開始按拼裝圖自己做出來,後面我們又鼓勵他拆掉重新組裝一個,一次次摸索,孩子現在可以把一個超大(400-500)個配件,組裝一個航空母艦,非常有成就感,今年二年級了,現在樂高可以做EV3主機的一些模型了。


車車大叔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叫李小霏,是一位二胎媽媽。小孩子都是喜新厭舊的,雖然有很多玩具了,但是天天擺在那,都看厭玩厭了。所以看見新的玩具還是想要。

我這邊有一個方法供你參考,把玩具不要一次性全部都拿出來。把一部分玩具收起來,當孩子把手裡的玩具玩厭了,再把他手裡的玩具收起來,把之前收起來的玩具拿出來給他玩。這樣孩子開心了,也不用天天想買新玩具。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分享,謝謝。


李小霏生活記



買玩具記住五要點避免糟蹋1. 控制電玩類玩具的數量關於玩具,有句話叫“The more active the toy, the more passive the child.”意思是玩具越活躍,孩子反而越被動。孩子習慣了被娛樂,積極性、創新性等等都會越來越少。而市面上最受喜歡的電玩類玩具就屬於這類玩具。電玩類玩具相對而言較封閉,創新性不強,雖說一開始的吸引力可能大,但寶寶專注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要控制這裡玩具餓得數量。

2. 以孩子的需要為出發不需要追熱門

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花大幾百買的明星單品壓根不遭寶寶待見,反而幾個爛便宜的礦泉水瓶他能起勁地玩好幾個月?這是因為孩子玩玩具時需要創新。礦泉水瓶可以捏出各種形狀,並且發出聲音,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而那些高大上的玩具卻不一定有這樣的特徵。所以選玩具要以滿足孩子的需要來選擇,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帶著孩子去挑玩具,孩子看一眼就能選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3. 不要一次買太多、也不要選超月齡玩具

買玩具最瘋狂的階段通常在寶寶6-12個月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寶寶還不會走動,待在家裡時間多也最是黏人,“多些玩具至少能讓陪寶寶的時間不那麼無聊”是這個階段買玩具的普遍想法。但我的經驗是不能一次買太多玩具,1歲以下每3個月為一個階段,每個階段2-3件差不多了。雖然當娃一次性接受到三件玩具會比一件玩具更興奮,但也很快會失去興趣。

另外,不要購買超月齡的玩具,超月齡的玩具會讓寶寶受到挫敗感,而沒有可能達到提前開發的效果。例如給一歲半的寶寶買遙控小汽車,他的手眼協調力根本達不到操控能力,最後變成大人玩、他在一邊看著汽車竄來竄去不明原因。不如給他買回力小汽車,他可以蹲在地上不斷練習把小車往後拉或者多次摩擦的動作,自己感受到能夠讓小汽車跑得越來越遠。

4. 功能複雜的玩具未必好

玩具的功能不亦過於複雜,越是簡單的玩具想象的空間就越豐富,越能夠讓孩子充分地運用自己的想象力,更具有創造性。例如傳統的積木、以及當下流行的構建玩具,玩具本身都很簡單,但這類玩具可以極大的開發寶寶的創造力。功能簡單的玩具往往可以玩很久,例如積木,可以從5個月玩到5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玩法,如5個月前摸摸感受質感,6-11個月啃咬、敲擊、丟出去,1歲左右大人堆孩子破壞,再大一些玩堆砌或者排列,2歲以上教寶寶做顏色及形狀區別;3歲以上可以讓寶寶自己發揮想像力搭建了。

5. 尊重每件玩具的價值

選擇了好玩具並不代表一勞永逸。玩具入手了,你的任務才剛開始,你得陪著孩子把玩具玩好啊。3歲前的益智類玩具基本都是需要大人陪著孩子一起玩的。當我們向寶寶引入一件新玩具時,隆重地向他介紹這件玩具會讓他更加重視,並且給玩具找一個固定的安放位置。如果玩具不加收納地被凌亂地堆放在各種地方,這種“垃圾”的即視感也會讓孩子完全忽視這些玩具的價值。


寶寶和寶爸的成長記


孩子已經買了很多玩具,但是還想要,怎麼辦?身為兩個幼兒園孩子的媽媽,特別能理解你。

孩子為什麼執迷於新玩具?

沒有孩子不喜歡玩具的,這是源於他們的天性 - 旺盛的好奇心

受到身體發育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孩子掌握和了解的知識有限,所以對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

玩具一般都有些小心機,不是哪裡能打開就是能活動或者能發出悅耳的音樂,趣味性很強,而且大多色彩鮮豔,孩子當然喜歡。

但是,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所以一個玩具玩不了多久當他看到新的玩具時,又會被新事物所吸引。

孩子有很多玩具是不是好事?

其實我本人在購買玩具上也犯過錯。曾經覺得孩子嘛,多玩玩具有什麼錯?於是買了一大堆玩具回來。

一時間擁有那麼多玩具,孩子剛開始是很興奮的。他們把每個玩具都拆了,挨個玩起來。看著孩子們那麼高興,我覺得自己做對了。

可是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都是這個玩具摸一下,那個玩具拿起來又扔下,平均每個玩具玩不過3分鐘,而且很多沒完兩天就弄壞了。

所以,玩具太多的話其實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是有影響的,而且還不利於孩子深入探索。相信大家都知道小猴子摘玉米的故事,小孩其實也一樣,因為選擇力、判斷力和自控力有限,看到什麼都想拿著研究一下。

玩具一多,孩子就眼花了,每個都想玩,很容易“淺嘗即止”,定不下心來認真研究其中某一個玩具。

如果玩具數量有限,孩子反而能靜下心來,開動腦筋研究,在玩透一個玩具的基礎上“開發”出更多的玩法,反而會鍛鍊孩子的專注力,成就孩子的幸福感。

怎樣合理安排孩子的玩具?

當孩子提出想買新玩具的時候,斷然拒絕固然是不可取的,但是也不是沒有辦法通過引導他們的興趣,從而達到限制玩具數量的目的的。

1. 家長需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購買慾

有的家長可能自己童年的時候物資匱乏,現在經濟好了想要給自己孩子最好的,所以看到什麼別人家有的都要買回來給自己的孩子,已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又或者培養孩子心切,在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就購入了超過他們自身發展的玩具,所以看上去玩具多,但是孩子不愛玩;再或者工作忙,把玩具作為彌補愧疚的補償品,隔三差五給孩子買玩具,或者孩子一提要求馬上就滿足他,從而養成了孩子老愛買玩具的習慣等等。

種種以上家長的行為都會造成家中玩具的堆積,孩子也會因為玩具很容易得來,或者玩具超過了他本身的認知發展水平而很快失去探索的興趣。

所以,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長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購買慾。給孩子買玩具,不妨摳門一些。

2. 教會孩子整理和歸納自己的玩具

當孩子面對攤在他面前一堆的玩具時,他很難決定先玩什麼再玩什麼,並且也很難集中注意力 在其中某一個玩具上。所以我建議家長要對家裡的玩具做一個分類管理。

可以購買一個玩具分類架,按照種類的不同將玩具進行分類整理。如果家中有重複的玩具,可以先收起來一個,等孩子探索完了一個再拿出來另外的。又或者購買的玩具超出了孩子的發展水品,可以先收起來等孩子大些了準備好了再給他玩。

家裡的玩具實在太多的話可以先藏起來一部分,等留在孩子手上的他興趣過了再更換收起來的玩具。通過增強新鮮感能延長玩具的使用時間,也能強化孩子的專注力。

父母還可以通過邀請孩子參與到玩具分類整理中去, 培養孩子的次序感和責任心。

3. 教會孩子通過努力“掙”玩具

對於我家孩子想買新玩具的問題,我一般不會予以否決,但是會設置一個附加條件。只有達成了才可以買。

這個條件的具體種類和門檻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自行設置,可以是每天幫忙做家務連續一個月,可以是背誦多少古詩,也可以是按時作息自己穿衣服,或者一個月不亂髮脾氣等等。

設置這道“門檻”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孩子,而是需要讓他懂得得到任何東西都要付出代價,這樣才不會因為玩具很容易得到而不珍惜。

因為不管大人或者小孩都有這樣一個特性,容易得到的不會去珍惜。費勁心思得到的,才會看得很重要,才不會玩一下就不要玩了。通過這樣操作,也能增強孩子的榮譽感和滿足感。

4. 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研究表明, 將玩具整合到家庭教育中並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玩具,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執行能力、數學空間能力及專注力等。

世界這麼大,生活如此地寬闊,與其砸錢買玩具不如父母用心地陪伴。對於孩子來說,來自父母高質量的陪伴遠勝於一個新玩具。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開發原有玩具的新玩法,引導孩子、開發孩子的創造力。

但當你希望激發孩子對一個已有的玩具的興趣時,記得千萬不要急躁,保持一個輕鬆愉快的心理,徐徐誘導。不要說太多的話,也不要忙著糾正孩子的錯誤操作。當著孩子的面玩,平等地邀請他加入,允許他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對已有玩具的新鮮感和激情上來了,自然這一階段也就不會再要買新玩具了。

玩具在精不在多,擁有再多的玩具也不會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反而會影響他的專注力。分類整理、合理利用現有玩具和父母有效地陪伴才是重點。


雙寶媽媽育兒經


玩具雖然是孩子成長時期的重要物品,但是作為父母,也要學會甄別,有些玩具,是益智玩具,有些玩具,例如各種聲光電類玩具,只能稱之為“傻瓜玩具”,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成長,並不能起到好的作用。

而益智玩具,也並不是有多昂貴,而是可以讓孩子玩耍時能夠思考,有多種玩法的玩具,例如,積木,小月齡寶寶可以堆砌(向上),大一點寶寶可以堆砌(平鋪),還可以放在一個不透明袋子裡,說出形狀,讓寶寶摸出積木,也可以讓寶寶找出相同顏色的積木,或是相同形狀的積木,(訓練孩子的數理思維能力——分類),比一比哪種顏色或形狀的積木多(訓練孩子的數理思維能力——比較)……開發多種玩法,激發孩子的興趣,就是一根普通的繩子,也有多種玩法,可以纏繞手上翻花,讓孩子練習打結,做成數個大繩圈跳來跳去,細繩可以讓孩子練習穿紐扣、珠子、鞋子(訓練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等等……

所以,孩子總是吵鬧著買玩具,家長就需要思考,所買的玩具的類別。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和孩子約定,多久可以買玩具,另外,對於孩子的財商的培養,也是要同步跟上的,讓孩子瞭解錢幣的金額,來源等等,可以通過一些繪本,讓孩子有更直觀的瞭解。

另外,對於孩子的玩具的收納與整理,建議讓孩子自己完成,家長可以協助分類。對於孩子的物權意識和秩序感的建立也是很有幫助的。

最後,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父母認為,買了玩具,陪伴孩子就是玩具的事了,作為有思考能力和情感的孩子,來自父母的陪伴永遠是不嫌多的,所以,抽出一點時間,全身心陪伴孩子玩,而不是坐在孩子身邊,刷著手機陪孩子。



瀟瀟育嬰指導師


3-7歲,是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時期,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正處出於開發學習期,而玩具的鮮豔色彩、變形、組合等特點,能極大刺激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圖形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大腦開發。但如果寶爸寶媽們無休止地滿足孩子買玩具的要求,也會給孩子養成驕奢、自我中心的壞習慣。

一、孩子是否真的需要這個玩具。

雖然玩具能開發孩子的大腦,但孩子想要這個玩具,並不一定是作為益智玩具,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個玩具漂亮,或者其他小朋友都有,就想要一個,那麼該如何判斷呢?

1、孩子是否有類似的玩具。

很多玩具的玩法,變形機制是完全一樣的,只是重塗了顏色,如果寶寶已經有過這種玩具的話,儘量不要再給寶寶買了,沒有太多積極意義。

2、孩子為什麼要買。

在孩子提出要求之後,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要買這個玩具?如果孩子的回答是:其他小朋友都有了,我也要有!那儘量不要給孩子買,避免養成奢靡的生活態度。

二、哪些情況可以給孩子買。

1、孩子沒有玩過的玩具。

很多玩具看起來類似,其實玩法有很大不同,寶爸寶媽們如果細心很容易鑑別,對於每一類玩具,孩子只有一份的話,也會更好地收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2、孩子聽話作為獎勵。

有些時候,即便孩子有類似的玩具,或者是想和小夥伴們有一樣的玩具,家長們也可以給孩子買,不過前提是需要孩子用某些代價來換,比如家務、成績。這樣才能讓孩子珍惜自己的玩具。

這裡是新世紀奶爸,21世紀的和藹新思維奶爸。


新世紀育兒奶爸


孩子生活中需要玩具,但是玩具太多又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比如孩子不懂珍惜、三心二意等。我就如何讓孩子擁有適量玩具來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做法:

一、家長要意識到,玩具是孩子需要還是家長需要。很多人會看看這句話可能會說,當然是孩子要咯,家長又不要玩。的確,家長不需要玩孩子的玩具,但需要去滿足孩子買玩具的慾望。孩子有時候哭一哭或者撒嬌一下,家長一心軟就買了。這時候玩玩具確實不是家長需要,買玩具卻是家長需要。試想錢在自己口袋裡,家長不買孩子也沒辦法啊。這就是因為家長不清晰,對於玩具這件事情的界限在哪裡。所以自己首先要清楚什麼時候可以買,什麼時候不可以買,要制定規則並告訴孩子。比如我很少買玩具,會制定規則比如只有特殊日子可以買,買的玩具本身要達到什麼要求等。然後制定好規則執行即可。有幾次孩子肯定不同意,但是要溫柔而堅定哦。我孩子是在玩具店門口有一次哭了半小時之後,就再也不要求買玩具了,因為她看見了媽媽的界限。

二、學會如何挑選適合的玩具。前一條說了界限,那制定那些界限需要原則嘛,大原則我認為就是對孩子有益的。比如有些人認為是益智玩具可以。我是比較環保的人,所以和孩子約定塑料玩具不買,因為會汙染大地媽媽。我的這個規定幾乎屏蔽掉了90%的玩具了[呲牙]。所以我的孩子的玩具基本就是棉的、羊毛的、絲綢的、木頭的、金屬的等。

三、用自己做玩具來代替買玩具。一方面自己做的玩具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做一個玩具至少幾個小時,而且真正做好孩子需要等上一週甚至更久,但買一個只要一分鐘。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看見玩具來之不易,便會更加珍惜,等待也會讓孩子有耐心,也自己學會辨別哪些玩具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好幾次她因為經過時間的沉澱自己放棄了一些玩具。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在家長制作的過程中想嘗試一下,心靈手巧的孩子就可以慢慢練成了。(圖片裡放幾張最近做的玩具。)

願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