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朋友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薛-旭


注重陪伴父母。

孝順不一定要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多陪伴父母,就是一種孝順,如果想讓孩子更加孝順,就讓他們多陪伴我們。


做好榜樣作用。

我們應該給孩子做好示範作用,給他們做孝順父母的榜樣,不要小看家長的示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老師,我們首先應該做到多陪伴和照顧老人。


要多給講道理。

我們應該多給孩子將道理,對他們進行一些傳統方面的教育。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多講一些美德故事,特別是關於孝順方面的,讓孩子明事理。


培養孩子禮儀。

我們家長應該更加註意孩子的行為教育,注重禮儀方面的培養和指導,孩子越懂事,越有禮貌,孩子也越能夠孝順,對孩子的成長髮展也越有利。


多讀國學書籍。

我們應該讓孩子多學習國學方面的知識,看國學方面的書籍,這樣的書籍很多,比如千字文、弟子規等,都可以,對孩子很有幫助。


80後陳紹森在深圳


百善孝為先,我覺得這個東西培養不來,靠的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


【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說個反面的例子。


小的時候,我們村有一戶人家的兒媳婦特別兇,她老公比較怕她。他們家有個腿腳不靈活的奶奶,生活勉強能自理,農活根本幫不上忙。


因此,兒媳很嫌棄老奶奶,成天當著孩子的面罵奶奶“老不死的,吃白飯的”。後來,他們家蓋了新房子,兒媳婦不準老奶奶搬過去一起住,讓她一個人住在破舊的老房子裡。


這個兒媳每天給老奶奶吃剩飯剩菜,給兩個兒子吃剛下的熱乎乎的雞蛋。後來過了沒有一年,老奶奶一個人病死在了老房子,過了一天才有人發現。


如今過去十多年,那戶人家的兩個兒子都娶妻生子,並且自立門戶了。那個兒媳也老了,去年還中風導致了半邊偏癱。


可她最疼愛的兩個兒子,卻相互推卸責任,誰也不肯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醫藥費都是不到緊要關頭堅決不掏腰包那種。


在她身上,我彷彿看到了多年前,那個老奶奶的模樣。



孩子啊,是最能學習模仿大人的行為的。如果爸爸媽媽懂得孝敬長輩,孩子看在眼裡自然就懂得什麼是孝道。相反,如果爸爸媽媽對長輩不尊敬,還嫌棄老人家又老又沒用,又髒又古板,那麼孩子受這種思想影響,自然不會覺得老人應該要被孝敬。


哪怕爸爸媽媽和孩子講得天花亂墜,正當的理由滿天飛,孩子依舊不會感覺到什麼是孝,什麼是不孝。孩子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他們聽到的事記不了多久,看到的事卻能印刻在心裡。


【2】要用你全部的真心來愛孩子


父母以身作則,是最基本最基礎的一步,能影響孩子的整個價值觀。但餘下的,還是得靠父母對孩子的愛來引導。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初二那年我生了一場大病,我爸媽是如何擔憂,如何到處帶我求醫照顧我的。


也永遠不會忘記,我讀高中的時候,讀的是寄宿制學校。那時候家裡比較窮,車費又比較貴,於是我兩個月才回家一次。有次回家,父親開心的從櫃子裡端出來一碗肉乾,說是前陣子家裡做客買的肉,沒吃完,想著我要回來了,就弄成肉乾留給我吃。


結果,那天端出來的那碗肉乾,上面都是老鼠屎,原來,櫃子進了老鼠,把那碗肉吃了一小半。看著父親難過惋惜的表情,我就發誓,這輩子要好好孝敬他們。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重,孩子都能感受到的。


相反,如果父母整天忙或者整天玩,對孩子敷衍了事,只是嘴上不停的說著玩冕堂皇的愛孩子的話。你覺得,這樣的愛能走進孩子心裡嗎?並不能。


所以,好好愛孩子,好好孝敬長輩吧。這才是最根本有效的,能傳遞給孩子的孝之道。


優質育兒


孝心不是教出來的。

我用我自身的經歷說下,我父母是農民,對教育沒什麼能力。母親也希望我長大對他們孝順,但是她用的方式我到現在回想還是不認可。

我小時候媽經常強調她對我如何好,問我長大是不是孝順她。

而我小時候最煩的就是母親問我的這種問題。

小時候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厭惡母親的這種問題,經常說‘‘你快別叨叨了,煩不煩呢。’’

現在我回想父母的這種行為包含了兩個意思,一是父母對自己孩子的不信任,生怕孩子不孝順他們;二是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有明顯的目的性,功利性,而不是因為愛。父母的這種行為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因而孩子會討厭這類話題,嚴重的可能就真的不孝順父母了。

所以,培養孩子的孝順真不是嘴上天天掛著‘’我對你多好,你欠我的,長大一定要孝順我‘’這類話就能教育好孩子,而且恰恰相反會起到反作用。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呢?

一是培養孩子具有愛心,同情心。培養孩子熱愛生活,關愛弱小。這樣的孩子天生的就有愛心,即使你不告訴孩子如何是孝,孩子長大後對你是充滿愛,會關心你,愛護你的。這不是孝的表現方式嗎

二是言傳身教。自己對老人關心愛護,逢年過節過生日,記得跟孩子一起給老人買禮物,體現出自己的愛,孩子自然而然的長大後也會對父母愛護。


用戶94058489198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所以,懂得孝順,是做人的根本。

第一,爸媽要孝敬自己的長輩。為孩子做榜樣。我們家裡不僅有公公婆婆,還有90歲高齡的奶奶,而且是老年痴呆。每天在院子裡搞“”破壞”,花兒被摘了,盆兒被摔碎了,豆角還沒長大就被吃了……甚至剛掰下的玉米,奶奶都會把它藏在被子裡。但是,公婆很忙,很少在家。我和愛人只有把她當成孩子。反覆給她說,這不能吃,那不能吃。每天晚上去他房間床上看看,有沒有雜物在她床上。無論多忙,早上為奶奶準備一杯豆漿,一個雞蛋。奶奶飯量一直很好!無論多忙,晚上時候總是和她聊聊她以前的事情。這些她總記得很清楚!我兒子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平時放假總和太奶奶聊天,逗她笑,像哄小孩似的。所以,父母的的孝心,直接影響孩子對孝心的理解。父母做到了,孩子也會是一個有孝心的人!

第二,留一個有關“孝心”的作業”

有一年母親節,我給我們班孩子留一個家庭作業,就是為父母洗腳。等到週一班會,我讓孩子們說說洗過腳的感受。很多孩子說著說著就哭了。農村家長地裡活兒多,甚至半個月顧不上好好泡一回腳。孩子們發現父母的腳有的裂開了大口子,有的指甲很長卻沒時間修剪,還有的腳上長滿了老繭……最後孩子們都表示,今後只要有時間就要幫父母分擔家務,讓父母少為自己操勞。那麼,老師的目的達到了。培養了孩子對父母的孝心,也漸漸明白孝的含義。

第三,不溺愛孩子,並鼓勵孩子的孝心行為。在孩子為家長洗腳這件事上,有的家長直接說:不用了乖,你把學習搞好就行,我自己會洗。當孩子吃完飯想刷碗筷時,家長會說:放那兒吧!別耽誤學習,我來刷。當孩子把好吃的送到你嘴邊時,你會說:我不愛吃,你吃吧……這些不經意的話正在慢慢的腐蝕孩子的心靈


,他就會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對於孩子孝順的表現要加於鼓勵,讓他有成就感。讓他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

總之,百善孝為先。生活中處處皆學問,老師做好孝心教育,家長做好言傳身教。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和嘮叨,孩子一定會成為有愛心,有孝心的人。


粉筆頭1




我記得中央臺很早之前有這樣一個公益廣告。大概是一位母親給自己的小孩洗完腳以後,然後去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小男孩不小心看到了這一幕,然後轉頭去衛生間打了一盆熱水,當媽媽回到臥室的時候,小男孩端著滿滿一盆水對媽媽說:“媽媽,洗腳。”當時媽媽很感動,欣慰的點頭。

其實上面的例子說明什麼,作為父母不管是教育孩子要有孝心也好,其他方面也好,言傳身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再多的話都是蒼白無力的,你不需要對孩子說一堆大道理,也不需要常在孩子面前說,爸爸媽媽對你這麼好,長大以後有錢了要給爸爸媽媽花啊!如果經常這樣對孩子說,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目的的,是要回報的。

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做到了對自己父母的孝順,對孩子付出愛。這比什麼都管用,孩子也會學習,體會父母的付出和用心,他自然而然就會去孝順父母和長輩。


穗末初霜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行為是教育的極致。只有自己以身作則,孩子們看在眼裡,經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這種善良和孝心會滲透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也會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一直以來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奶奶在世的時候因為輕度腦梗造成身體行動不便,爸爸媽媽伺候了好幾年,一日三餐,夜間陪護,我看在眼裡,只要我有空我就陪奶奶幫爸媽分擔,陪奶奶說話聊天,後來懷孕生子不能上班,我就在家帶孩子伺候奶奶,吃飯喂藥,端屎端尿,孩子們聽在耳裡,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但不會嫌棄老人,而且還會有時幫我一起照顧。中國有句俗話,“前有車後有轍”,相信只要以身作則,孝心就會傳承下去。



寶媽知事


言傳身教。很多大人要求孩子有孝心,而自己對老人專制。每個孩子都是有孝心的。孝心分很多種,例如幫助大人做事。每年到春節前,家裡要搞衛生,孩子放假了,我一定會要孩子與我一起搞衛生。小孩剛工作時,發工資,給我紅包,我一定拿著。因為孩子的孝心從開始大人就要接受,那會延續。有的大人想孩子攢錢不容易,沒有拿孩子孝心的錢,慢慢的孩子就認為大人無所謂。孝心也扼殺了。


與書微語


以身做則,孩子都是看父母怎麼做,他在無形中學習著,從我父母身上看到了這一點。我母親連續生了4個女兒,我是老大,我剛出生的時候我奶奶看到剩下來的時候是女孩,臉一甩就走了,後來連續又生了3個女兒,更是被我奶奶罵,生不出兒子。直到我弟弟老五出生。從小我奶奶就對女孩區別對待,因為我們家孩子多比較窮,對我媽媽臉色更不好了。現在我奶奶老了,不能動了,需要人伺候著,現在幾個兒女輪流照顧著,每次奶奶輪到我家的時候,爸爸每天把她洗的乾乾淨淨的. 就像照顧小嬰兒一樣照顧。記得爸爸經常說,他養我小,我養她老,我小的時候你奶奶也是這樣一把屎一把尿把我養大的。我爸爸出差的時候這些都是我媽媽照顧的,從來也沒有怨言,媽媽總是說誰讓她是你爸的媽媽呢.她現在都那麼大的年紀了,我還和她老年人計較什麼呢。


一日三餐吃美食


應該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要求孩子學會孝順,大人首先自己就要做出孝順老人的榜樣,並抓住各種孝順的典型事例和故事來教導孩子。例如;只要聽到中央電視臺公益廣告“媽媽洗腳”那聲充滿稚氣的廣告語,千家萬戶的父母都會感動,千千萬萬個家長都會明瞭孝順的根源意義。  

年輕的父母如果想讓自己的父母或者孩子幫助自己做什麼事時,要說“請你……”而不是說生硬無感情的命令句;如果父母或者孩子幫我們做完了某件事,我們要禮貌地說聲“謝謝!”如果我們要做的某件事情,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和老人時,應該用商量的語調詢問:“我們想……好嗎?”父母身體力行地尊重別人,替別人著想,孩子看在眼裡,自然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


甜甜一方淨土


孝老敬親是中華傳統美德,為了把這種傳統美德傳承發揚下去,應該從兒童時期抓起,讓他們從小就有愛心,有孝心,懂得應該怎樣尊敬老人.關心照顧老人。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呢?首先要重視家庭教育。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應該從孩子懂事起,就開始向他們灌輸敬老愛親的思想意識,讓這方面的思想意識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深深地紮根。其次,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天天和父母在一起,他們的模仿力極強,家長怎麼做,孩子們就跟著怎麼做。所以家長的身教往往重於言教!正因如此,所以家長要時時處處為孩子做出一個好的榜樣。如家長要善待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對他們說話要溫和,做了好飯先給他們吃,經常給他們端洗腳水洗洗腳,為他們捶背按摩,為他們梳梳頭,洗洗衣服等等。家長如此善待老人,小孩子一定會看在眼裡,他們也會模仿大人去做。在這個時候,家長要及時對他們的做法給予表揚和肯定。久而久之,好習慣也就養成了!將來,他們也會善待自己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