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薛-旭


注重陪伴父母。

孝顺不一定要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多陪伴父母,就是一种孝顺,如果想让孩子更加孝顺,就让他们多陪伴我们。


做好榜样作用。

我们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作用,给他们做孝顺父母的榜样,不要小看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是孩子的老师,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多陪伴和照顾老人。


要多给讲道理。

我们应该多给孩子将道理,对他们进行一些传统方面的教育。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多讲一些美德故事,特别是关于孝顺方面的,让孩子明事理。


培养孩子礼仪。

我们家长应该更加注意孩子的行为教育,注重礼仪方面的培养和指导,孩子越懂事,越有礼貌,孩子也越能够孝顺,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也越有利。


多读国学书籍。

我们应该让孩子多学习国学方面的知识,看国学方面的书籍,这样的书籍很多,比如千字文、弟子规等,都可以,对孩子很有帮助。


80后陈绍森在深圳


百善孝为先,我觉得这个东西培养不来,靠的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说个反面的例子。


小的时候,我们村有一户人家的儿媳妇特别凶,她老公比较怕她。他们家有个腿脚不灵活的奶奶,生活勉强能自理,农活根本帮不上忙。


因此,儿媳很嫌弃老奶奶,成天当着孩子的面骂奶奶“老不死的,吃白饭的”。后来,他们家盖了新房子,儿媳妇不准老奶奶搬过去一起住,让她一个人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


这个儿媳每天给老奶奶吃剩饭剩菜,给两个儿子吃刚下的热乎乎的鸡蛋。后来过了没有一年,老奶奶一个人病死在了老房子,过了一天才有人发现。


如今过去十多年,那户人家的两个儿子都娶妻生子,并且自立门户了。那个儿媳也老了,去年还中风导致了半边偏瘫。


可她最疼爱的两个儿子,却相互推卸责任,谁也不肯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医药费都是不到紧要关头坚决不掏腰包那种。


在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老奶奶的模样。



孩子啊,是最能学习模仿大人的行为的。如果爸爸妈妈懂得孝敬长辈,孩子看在眼里自然就懂得什么是孝道。相反,如果爸爸妈妈对长辈不尊敬,还嫌弃老人家又老又没用,又脏又古板,那么孩子受这种思想影响,自然不会觉得老人应该要被孝敬。


哪怕爸爸妈妈和孩子讲得天花乱坠,正当的理由满天飞,孩子依旧不会感觉到什么是孝,什么是不孝。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他们听到的事记不了多久,看到的事却能印刻在心里。


【2】要用你全部的真心来爱孩子


父母以身作则,是最基本最基础的一步,能影响孩子的整个价值观。但余下的,还是得靠父母对孩子的爱来引导。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初二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我爸妈是如何担忧,如何到处带我求医照顾我的。


也永远不会忘记,我读高中的时候,读的是寄宿制学校。那时候家里比较穷,车费又比较贵,于是我两个月才回家一次。有次回家,父亲开心的从柜子里端出来一碗肉干,说是前阵子家里做客买的肉,没吃完,想着我要回来了,就弄成肉干留给我吃。


结果,那天端出来的那碗肉干,上面都是老鼠屎,原来,柜子进了老鼠,把那碗肉吃了一小半。看着父亲难过惋惜的表情,我就发誓,这辈子要好好孝敬他们。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多深重,孩子都能感受到的。


相反,如果父母整天忙或者整天玩,对孩子敷衍了事,只是嘴上不停的说着玩冕堂皇的爱孩子的话。你觉得,这样的爱能走进孩子心里吗?并不能。


所以,好好爱孩子,好好孝敬长辈吧。这才是最根本有效的,能传递给孩子的孝之道。


优质育儿


孝心不是教出来的。

我用我自身的经历说下,我父母是农民,对教育没什么能力。母亲也希望我长大对他们孝顺,但是她用的方式我到现在回想还是不认可。

我小时候妈经常强调她对我如何好,问我长大是不是孝顺她。

而我小时候最烦的就是母亲问我的这种问题。

小时候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厌恶母亲的这种问题,经常说‘‘你快别叨叨了,烦不烦呢。’’

现在我回想父母的这种行为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不信任,生怕孩子不孝顺他们;二是让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有明显的目的性,功利性,而不是因为爱。父母的这种行为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因而孩子会讨厌这类话题,严重的可能就真的不孝顺父母了。

所以,培养孩子的孝顺真不是嘴上天天挂着‘’我对你多好,你欠我的,长大一定要孝顺我‘’这类话就能教育好孩子,而且恰恰相反会起到反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呢?

一是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同情心。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关爱弱小。这样的孩子天生的就有爱心,即使你不告诉孩子如何是孝,孩子长大后对你是充满爱,会关心你,爱护你的。这不是孝的表现方式吗

二是言传身教。自己对老人关心爱护,逢年过节过生日,记得跟孩子一起给老人买礼物,体现出自己的爱,孩子自然而然的长大后也会对父母爱护。


用户94058489198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所以,懂得孝顺,是做人的根本。

第一,爸妈要孝敬自己的长辈。为孩子做榜样。我们家里不仅有公公婆婆,还有90岁高龄的奶奶,而且是老年痴呆。每天在院子里搞“”破坏”,花儿被摘了,盆儿被摔碎了,豆角还没长大就被吃了……甚至刚掰下的玉米,奶奶都会把它藏在被子里。但是,公婆很忙,很少在家。我和爱人只有把她当成孩子。反复给她说,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每天晚上去他房间床上看看,有没有杂物在她床上。无论多忙,早上为奶奶准备一杯豆浆,一个鸡蛋。奶奶饭量一直很好!无论多忙,晚上时候总是和她聊聊她以前的事情。这些她总记得很清楚!我儿子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平时放假总和太奶奶聊天,逗她笑,像哄小孩似的。所以,父母的的孝心,直接影响孩子对孝心的理解。父母做到了,孩子也会是一个有孝心的人!

第二,留一个有关“孝心”的作业”

有一年母亲节,我给我们班孩子留一个家庭作业,就是为父母洗脚。等到周一班会,我让孩子们说说洗过脚的感受。很多孩子说着说着就哭了。农村家长地里活儿多,甚至半个月顾不上好好泡一回脚。孩子们发现父母的脚有的裂开了大口子,有的指甲很长却没时间修剪,还有的脚上长满了老茧……最后孩子们都表示,今后只要有时间就要帮父母分担家务,让父母少为自己操劳。那么,老师的目的达到了。培养了孩子对父母的孝心,也渐渐明白孝的含义。

第三,不溺爱孩子,并鼓励孩子的孝心行为。在孩子为家长洗脚这件事上,有的家长直接说:不用了乖,你把学习搞好就行,我自己会洗。当孩子吃完饭想刷碗筷时,家长会说:放那儿吧!别耽误学习,我来刷。当孩子把好吃的送到你嘴边时,你会说:我不爱吃,你吃吧……这些不经意的话正在慢慢的腐蚀孩子的心灵


,他就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对于孩子孝顺的表现要加于鼓励,让他有成就感。让他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

总之,百善孝为先。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老师做好孝心教育,家长做好言传身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和唠叨,孩子一定会成为有爱心,有孝心的人。


粉笔头1




我记得中央台很早之前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大概是一位母亲给自己的小孩洗完脚以后,然后去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小男孩不小心看到了这一幕,然后转头去卫生间打了一盆热水,当妈妈回到卧室的时候,小男孩端着满满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当时妈妈很感动,欣慰的点头。

其实上面的例子说明什么,作为父母不管是教育孩子要有孝心也好,其他方面也好,言传身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再多的话都是苍白无力的,你不需要对孩子说一堆大道理,也不需要常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对你这么好,长大以后有钱了要给爸爸妈妈花啊!如果经常这样对孩子说,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有目的的,是要回报的。

但是如果父母自己做到了对自己父母的孝顺,对孩子付出爱。这比什么都管用,孩子也会学习,体会父母的付出和用心,他自然而然就会去孝顺父母和长辈。


穗末初霜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行为是教育的极致。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孩子们看在眼里,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这种善良和孝心会渗透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有孝心的人,一直以来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因为轻度脑梗造成身体行动不便,爸爸妈妈伺候了好几年,一日三餐,夜间陪护,我看在眼里,只要我有空我就陪奶奶帮爸妈分担,陪奶奶说话聊天,后来怀孕生子不能上班,我就在家带孩子伺候奶奶,吃饭喂药,端屎端尿,孩子们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但不会嫌弃老人,而且还会有时帮我一起照顾。中国有句俗话,“前有车后有辙”,相信只要以身作则,孝心就会传承下去。



宝妈知事


言传身教。很多大人要求孩子有孝心,而自己对老人专制。每个孩子都是有孝心的。孝心分很多种,例如帮助大人做事。每年到春节前,家里要搞卫生,孩子放假了,我一定会要孩子与我一起搞卫生。小孩刚工作时,发工资,给我红包,我一定拿着。因为孩子的孝心从开始大人就要接受,那会延续。有的大人想孩子攒钱不容易,没有拿孩子孝心的钱,慢慢的孩子就认为大人无所谓。孝心也扼杀了。


与书微语


以身做则,孩子都是看父母怎么做,他在无形中学习着,从我父母身上看到了这一点。我母亲连续生了4个女儿,我是老大,我刚出生的时候我奶奶看到剩下来的时候是女孩,脸一甩就走了,后来连续又生了3个女儿,更是被我奶奶骂,生不出儿子。直到我弟弟老五出生。从小我奶奶就对女孩区别对待,因为我们家孩子多比较穷,对我妈妈脸色更不好了。现在我奶奶老了,不能动了,需要人伺候着,现在几个儿女轮流照顾着,每次奶奶轮到我家的时候,爸爸每天把她洗的干干净净的. 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照顾。记得爸爸经常说,他养我小,我养她老,我小的时候你奶奶也是这样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养大的。我爸爸出差的时候这些都是我妈妈照顾的,从来也没有怨言,妈妈总是说谁让她是你爸的妈妈呢.她现在都那么大的年纪了,我还和她老年人计较什么呢。


一日三餐吃美食


应该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求孩子学会孝顺,大人首先自己就要做出孝顺老人的榜样,并抓住各种孝顺的典型事例和故事来教导孩子。例如;只要听到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妈妈洗脚”那声充满稚气的广告语,千家万户的父母都会感动,千千万万个家长都会明了孝顺的根源意义。  

年轻的父母如果想让自己的父母或者孩子帮助自己做什么事时,要说“请你……”而不是说生硬无感情的命令句;如果父母或者孩子帮我们做完了某件事,我们要礼貌地说声“谢谢!”如果我们要做的某件事情,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和老人时,应该用商量的语调询问:“我们想……好吗?”父母身体力行地尊重别人,替别人着想,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


甜甜一方净土


孝老敬亲是中华传统美德,为了把这种传统美德传承发扬下去,应该从儿童时期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有爱心,有孝心,懂得应该怎样尊敬老人.关心照顾老人。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呢?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应该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向他们灌输敬老爱亲的思想意识,让这方面的思想意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根。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天天和父母在一起,他们的模仿力极强,家长怎么做,孩子们就跟着怎么做。所以家长的身教往往重于言教!正因如此,所以家长要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如家长要善待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对他们说话要温和,做了好饭先给他们吃,经常给他们端洗脚水洗洗脚,为他们捶背按摩,为他们梳梳头,洗洗衣服等等。家长如此善待老人,小孩子一定会看在眼里,他们也会模仿大人去做。在这个时候,家长要及时对他们的做法给予表扬和肯定。久而久之,好习惯也就养成了!将来,他们也会善待自己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