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升初三,孩子壓根不想好好學習,家長說了很多,油鹽不進,怎麼辦?

開心可樂在路上


很理解題主的心情,不過也很理解孩子的心情!

之所以家長說了很多,孩子油鹽不進,有幾個原因:

1,家長沒有理解孩子的心理所想,沒有說到點子上。

如果說大道理,估計初二的孩子一套一套能說出很多,超出家長的所想。所以家長說好多大道理沒有用。家長和孩子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2,家長說的方式不對,孩子已經自動產生了屏蔽。

很多家長不自覺地對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味地說教,說教,逮住機會就蘿蔔白菜一大筐地說個不停,卻不知道此時孩子需要的是土豆。

有的家長一談到和孩子的溝通,就抱怨孩子不聽自己說,不和自己溝通,完全不想一下自己的說話方式和語氣或者時機。

3,家長自己說的自己做不到,無法讓孩子信服。

這樣的家長在孩子心中沒有威信,孩子對其產生了不信任感,自然對其說教更是聽不進去。

有了原因,在針對原因一個個解決就好了!我給出的建議如下,以下三個建議沒有先後順序之分,可以說是同時體現在家長的言行中的:

1,家長著力於營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取得孩子的信任,自然孩子就容易聽進去家長的話了。

不過在經營親子關係 過程中,家長不能一味地屈從與孩子,不能沒有自己的原則,一味地屈從於孩子的要求,就成了溺愛,反而更容易助長孩子的任性發展。

2,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親子之間的溝通不見得就是坐下來的聊天,可能是一起走在路上、也可以是在廚房裡或者電視機前,再或者購物時,總之,只要是親子在一起的時間都可能進行。

親子之間溝通可以是言語、也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或者一個動作,總之能和孩子呼應的都是交流。

比如孩子自己做了一頓飯,家長的笑意、或者一個點讚的大拇指、或者一個點頭的欣賞動作等都是交流。

3,家長要分得清自己的思路,不要把眼光一直盯在孩子的功課學習上。

一個孩子一生的成績不依賴於一時的成績,而是依賴於其個人的內在品質。

所以家長要明確要想讓自己的孩子走在正常的學習軌道上,就需要從內外兩個方面去努力。內在品質是外在行為和成績的保證。

所以家長要意識地向孩子傳導一個正向的內在品質,比如要想自由必須有自律。要想享受必須有前期的付出。一個人的方向、自律、努力、堅持等是成就一個人的必要品質。

緊接著要從生活細節中去規範孩子的言行,做正向的引導。內外的同時作用,如果能孩子意識到自己必須要努力,那麼他的主動性發揮出來了,就是有一點兒被動地發揮了出來,也會逐漸地回到正常的學習軌道上來。

總之:

孩子不好好學習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那麼要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達成的。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快樂庭院


當孩子不願學習,成績不理想時,父母焦急,一是怨天怨地,埋怨這埋怨那,二是想方設法幫助孩子,提高孩子的學習自覺性,或者想方設法請家教補好。

一個孩子的學習好差,決定因素很多,孩子本真的因素,是其中之一,孩子畢竟心智還不成熟,很多問題看不清,想不明,更主要的是我們父母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所以後面父母講得太多都沒什麼效果。

現在孩子不想學習,就是教育方式不對。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後,獨立心自尊心空前的強烈,所以說教、嘮叨、打罵他就會覺得父母控制自己,自尊心守到傷害,所以孩子就在用不聽、不學、甚至逃課等方式進行反抗。其實,孩子能否接受家長的教育,關鍵取決於孩子內心如何看待家長,如果孩子根本就厭煩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長的引導,這種情況下越努力教育越沒用。

我們家長、孩子要從建立積極學習態度出發,在高效行動中體會進步的快樂,進而自己勾畫夢想藍圖,用夢想驅動自我。

我們孩子要提高思維敏銳,靈活使用能夠提升學習效能的工具,加強自我管理能力,讓你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丁丁教育數學


首先想一想:問題來自於哪裡?

孩子為什麼不想好好學習?

一般有這樣幾個原因:

1.不知道好好學習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好處。

一般這樣的孩子,處在沒有濃郁知識氛圍的家庭中。覺得自己周圍的人也沒有多少知識,學習也不太好,現在日子過的照樣也還可以。

看不到努力學習會給自己帶來的價值。底層思維限制了孩子的學習動機。

2.覺得自己怎麼學也學不好了,索性破罐子破摔。

孩子的學習基礎不好,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也曾經努力過,但效果並不好。長期的學習較差,感覺自己欠帳太多。這個知識漏洞補起來也沒有多大的希望,索性破罐子破摔,不想學了。想混個畢業證,早點參加工作。

孩子自己或家長給予孩子的目標過高,不符合孩子的實際水平,孩子怎麼夠也夠不到那個蘋果,從而失去信心。

3.長期的不當教養方式,造成了孩子習得性無助。

孩子處在一個被否定的語言環境中。總是被批評,被訓斥,被命令。

在“你不行”“你好笨”的否定中長大的孩子,做事情沒有自信。感覺自己總是做錯事,從而自卑。

或者用不去做,故意跟家長對著幹等方式,來反抗。

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故意跟你對著幹,從而找到自己成功的快感。

分析了以上原因,我們會發現,孩子不好好學習,真正的問題在於家長,在於家長的教養方式。

找到了問題根源,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

首先改變的是父母。

父母改變了,孩子自然會改變。

孩子的行為,只是父母潛意識的模仿。

父母養育孩子,其實也是為人父母自我成長,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修養的過程。

孩子的行為,就是家長的鏡子。

通過孩子,我們看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那麼立即行動起來,開始改變自己吧!

1.樂觀面對生活,永不言棄。

在生活中我們大人遇到麻煩的事情,遇到困難的時候,是驚恐的舉手投降,還是憤憤不平後選擇放棄,還是找很多客觀理由後進行抱怨。

你的這種思維方式會極大的影響孩子。他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也會照搬你的思維模式。

想要做出改變,就得改變自己這種對待事情的方式。

遇到困難時,樂觀面對,積極接納。用正面思維去對待事情。

父母這種樂觀面對生活,凡事往好處想的做事思維方式,會極大的影響孩子。他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也就不會放棄破罐破摔或是整天抱怨自己智商不如別人了。他也會試著從自己身上找到自己的優點。也會嘗試著學習別人的長處,來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態。

所以,家長,當你想抱怨,想放棄,想說某些消極的話時,請先閉上嘴。

2.接納自己,寬容待人待事。

我們對外界對外人的指責,其實都是對自己某方面能力不足的心理彌補。越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對別人的指責越多。

所以家長首先得接納自己,覺得自己夠好。善於發現自己身上的長處。自己為孩子而焦慮,是因為自己關心孩子愛孩子,想讓她有一個好的前程。

剛看到孩子身上的某些不足時,善於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

細看自己周圍那些成績優秀突出的學霸的家長,他們大多是那樣的平和寬容,像朋友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3.給自己的孩子做榜樣。

身教重於言教,是亙古不變的一個教育原則。

孩子不在於你說了多少,而在於你自己是怎麼做的。

如果父母自己所說的話跟自己所做的事是背道而馳的,那麼在孩子眼裡會更看不起父母,你說的話更是耳旁風。

做給孩子看,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你業務時間是在打麻將,還是在看書學習?

孩子學習的時候,你是否在刷手機玩遊戲?

還記得那個詩詞大會總冠軍,高考被清華大學錄取的武亦姝嗎?他身上的書卷氣質,以及他對學習的熱愛,是跟她的家庭中濃郁的讀書氛圍分不開的。

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階段,情緒起伏比較大,所以父母更應該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你幾招打開孩子心門的金鑰匙。



中學生家長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1.家長每天發現孩子身上的一個閃光點,用具體的語言描述出來,告訴孩子。

好的關係,就是好的教育。

你說的話,孩子根本不聽,還談什麼教育效果。

當你指責呵斥孩子時,孩子是不會向你低頭的。

當你用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時,孩子會故意跟你反著來。

能讓別人去做任何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把他所需要的給他。

孩子需要什麼?

需要家長的肯定,需要家長的鼓勵。

“人類天性中有一點至為重要,就是渴求被人重視。”(威廉.詹姆士)

家長每天發現孩子身上的一個閃光點,用具體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告訴孩子。每天微笑的對待孩子。

“你今天穿著白襯衣,真乾淨,特別陽光。”

“你告訴奶奶用淘米水澆花,花會開得更旺。你懂的真多。”

“你跟同學打了一中午籃球,愛運動的習慣特別好。”

……

我每天這樣有意識的讚美孩子。孩子臉上的笑容也會多起來,你會發現,孩子會更跟你親近起來。

2.全家一起來比賽,每天晚上檢查計劃單的完成情況。

計劃管理,會讓我們的時間管理看得見,讓我們的成長可視化。

列一張全家人各自每天必做事情的大表。

每天晚上檢查這個計劃單的完成情況,完成了就打對勾,沒有完成就什麼也不標記。

這樣讓孩子的計劃跟家長的計劃對比著看。看一看誰每天完成的任務多。

家長要多看到孩子的進步,不要用完美的尺子去要求孩子,計劃能完成百分之80,就已經很滿意了。

這樣做了以後,有可能你還比不過自己的孩子呢。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過自己。

用計劃單讓孩子管理自己的學習,這樣孩子對自己每天做什麼都一清二楚,再也不用家長苦口婆心的提醒督促了,

父母也可以省下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父子之間也可以減少很多衝突。

3.每天有兩分鐘平等友好的談話:你今天有哪些收穫?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嗎?

父母都特別想了解孩子的想法,而到了初中,孩子會特別不願意跟家長說自己的心裡話。

平等友好的態度,是讓孩子敞開心扉的前提。

每天問一問:你今天有哪些收穫?可以側面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如果孩子是說跟學習有關的。說明他把心思重點放在學習上了。能談一談課上發生的事兒,或者自己解決的學習上的哪些困難,是最好的。

如果孩子不太說學習上的事,別的方面也可以,不去批評指責孩子,只是傾聽,傾聽也能發現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幫助和引領。

每天跟孩子交流: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嗎?可以判斷孩子的價值觀。

面臨中考,孩子身上的壓力也很大。每一個想放棄學習的孩子,身上都有無數座大山壓迫著自己。

瞭解了孩子的困難,瞭解了孩子需要的幫助,家長可以更準確的幫助孩子,給孩子提供各種建議。

只要孩子每天都在進步,就是值得高興的事。

有時間,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一部韓國電影《墊底辣妹》,是學渣逆襲成為學霸的故事。孩子們會很願意接受這樣的偶像片。

看完這部影片,孩子會有什麼想法嗎?也歡迎你留言評論。




禾頁老師


孩子培養的不好都是家長的責任。

養成教育啟蒙教育很重要啊。


用戶81360210832


這就是遊戲在作怪


蔚藍天415


打工好說,誰要打工。


陽光31394053


去搬磚兩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