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學生會得抑鬱症、得了抑鬱症後怎麼康復,家長要注意哪些問題?

用戶5676550568


其實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也發現了這樣的特徵,抑鬱症的發病年齡正迅速年輕化,原本抑鬱症的多發年齡在30歲左右,但目前很多國內著名的心境障礙病房中,患者的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所以關於中學生抑鬱的問題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為什麼中學生的抑鬱越來越多?

首先,我們知道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是個體生理和心理發生急劇變化的特殊時期,是青少年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家庭步入社會的重要轉折時期。更何況青春期的孩子最顯著的性格特點就是情緒的不穩定性,對於他們來講,抑鬱是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抑鬱情緒更是青春期極為普遍的一個內隱問題。

也許你會覺得我有點貴言過其實,可現實是我們無法忽略的。去年在上海進修期間,上海的老師講中學生抑鬱的時候曾經提到過,截止到9月份的不完全統計,上海地區中學生自殺的人數有80人,由此推斷,2018年全年,光上海地區自殺的中學生就有不下100人。如此鮮活的生命,因為不成熟的心理無法面對和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以至於走到了最不應該發生的一步。

在日常工作中,我發現抑鬱症孩子們的家長又一個普遍的認識上的誤區,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抑鬱症,認為是厭學情緒,是孩子裝的,即使經過專業的醫生診斷,也不願意住院治療。但其實一些孩子的情況根本不適合堅持學業,也無法堅持學業。很多中度抑鬱症的患者堅持學業和工作是要付出相當的努力的,而到了重度抑鬱發作的程度,即使付出極大的努力也是很難堅持日常學習的。

其實從醫生的角度講,抑鬱症是慢性致殘性疾病,延誤治療時間,可能讓病情往慢性病程發展,白白失去了徹底根治抑鬱症的寶貴治療機會,影響的不是孩子們一年的學業,而是孩子們實實在在的人生。不要懷疑我的話,帶著抑鬱症繼續生活下去的孩子,人生的軌跡一定與其餘的孩子有很大差別了。

抑鬱症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尤其首次發作的時候只要遵醫囑,堅持治療,治癒的幾率在50%。所以我的建議是一旦發現孩子的抑鬱症問題,儘快到正規的精神專科醫院求治,給孩子最好、最完整的系統醫學治療,家長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邊,但不要過多的說教,要多請教你的醫生,多聽從醫生的建議,多給孩子一些情感上的支持,鼓勵孩子樹立與抑鬱症鬥爭的決心,告訴孩子只要堅持治療一定會好的。

說一說我的感受

我是治療抑鬱症的醫生,但也是一名家長,關於如此嚴重的精神疾病,希望所有的孩子們都能遠離抑鬱的陰霾,你們的世界裡應該有歡聲、有笑語、有感動、有希望,願你們永遠沒有抑鬱,遠離負面情緒,願所有的家長都懂得如何用科學的手段守護自己的孩子。


我說精神


現在中學生得抑鬱症的非常多,可以說是一個大群體,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抑鬱傾向,儘早帶孩子做心理康復!如果拖延時間太久會影響到孩子很多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

得了抑鬱症並不可怕,現在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關鍵幾點是需要家長重視的:

1.要堅持做心理輔導,並且最好是做到心理康復。

2.因為抑鬱有反覆發作的情況,所以最好堅持幾年做心理保健。

3.家長最好學習一些心理知識和心理文化,這樣能夠幫到孩子儘快康復,也有利於孩子將來的成長。


康利彥心理糖


如果已經被醫院確診是抑鬱症的話就一定要引起重視了,去正規醫院定期檢查治療,同時家長也要補足各種心理疾病的病理知識和治療知識,根據孩子的症狀配合醫生給孩子最恰當的關心和陪護!……抑鬱症初期軀體症狀不明顯的情況下是可以邊治療邊上學,但是無法在不治療不吃藥的情況下單靠心理開導而實現康復的,如果到了嚴重階段軀體症狀多發,必須休學住院系統治療,而且基本需要終身服藥,即便如此,每年還是會復發一兩次,需要到醫院經醫生檢查後對所服藥物進行調整。……抑鬱症不能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而忌諱服藥,因為抑鬱症本身帶給病人的傷害遠比藥物副作用引起的傷害大得多。另外抑鬱症患者通常五臟六腑都是非常疲弱的,飲食方面要著重對五臟六腑的調養,減輕軀體症狀引起的痛苦,也有利於抑鬱症的康復!飲食要清爽不油膩容易消化,不要做辛辣刺激的菜品,煲湯時可以加入適量的黃芪和當歸,像健脾清肝的食物也要每天補充一些,肝火旺盛不利於晚上入眠!……另外家庭要營造整潔舒適又寬鬆的環境,父母跟孩子交流時注意孩子的反應,不要在孩子生氣發脾氣時去糾正孩子的錯誤,等日後孩子心情平靜時再態度溫和地指出他的問題,這樣避免跟孩子發生衝突加重孩子病情也容易使孩子接受錯誤改正錯誤!父母要糾正平時喋喋不休的毛病,無論孩子出現何種問題都要記住他是病人,教育方式要跟正常孩子有所區別!……抑鬱症孩子由於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等心理因素在人際交往上會出現退縮現象,雖然人際關係退縮是心理疾病患者的一種動物屬性的自我保護機制,避免因病被人傷害,但一旦成為習慣是非常難以突破的,會對將來融入社會增加障礙,所以父母在這方面要做好引導鼓勵工作。……照顧抑鬱症孩子是很辛苦很辛苦的事,每天要面對孩子傳遞過來的大量的負能量的信息,父母不僅要把這些負能量替孩子分散出去,而且及時用正向思維傳輸給他,這是非常大的能量消耗,所以父母自己更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被孩子消極悲觀的情緒影響到,否則孩子將無所依靠。


焦慮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