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村空巢老人晚景悲涼?

風淵三農


我是農村辣椒姐,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為什麼現在農村空巢老人晚景悲涼?

像他們這一輩人吃了很多苦也受了很多累,年輕的時候不像現在科技發達,生活水平高,他們那個年代都是缺衣少穿,捱餓更是經常的時候,但是為了生活為了養大子女他們只能撐下去,所以現在有好多老人身體都不好,我們莊的老人有好多才60多歲腿就不走路了,腿疼腿也都變形了,據老人講都是年輕的時候出的力太多了,現在人老了落了一身病。

雖然現在的日子好過些了,但是子女也要為了生計為了養活他們的一家不得已選擇外出打工,就像現在農村有好多留守老人一樣,兒女出去打工或者是在外地做生意,一年也就回來一兩次,家裡就兩個老人在家。

說起這個問題就想到我家鄰居大娘,老大娘一輩子養了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閨女),老伴在三個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老大娘為了養活三個孩子長大成天天挨餓受凍的,不捨的吃不捨的穿,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們都長大成人也各有各的家庭了,卻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就回來一次,平時家裡就大娘一個人,平時大娘身體還算硬朗,就是去年春節過後,大娘身體就不太好了,經常頭暈目眩的還容易感冒,大娘也不當回事,老是說沒事,人老了就這樣,鄰居幾次勸她讓她打電話把兒子叫回來帶她去縣城好好檢查檢查,她卻總說,不礙事,孩子回來耽誤工作不說,光路費就要好幾百。就這樣,孩子一直沒有回來,她也一直沒有去醫院。

就在前不久,一天都沒有見大娘出門了,鄰居們覺得不對勁就把門撞開!發現大娘已經去世了,就根據給她遠在深圳的孩子打電話,等孩子回來也是深夜12點左右了。

可以想的到大娘臨走的時候多傷心,三個孩子都不在身邊,也不知道大娘的孩子有沒有覺得虧欠大娘的太多。只知道殯出去大娘他們幾個孩子把門一鎖就又出去打工了。

真誠的呼籲大家,在顧好自己的小家時也要多多照顧咱們得父母,他們這輩人不容易,請對他們多些陪伴






農村辣椒姐


前天,老婆的老家,有一對80歲的夫妻找本人看病,主要是腰腿疼,曾經在上級醫院確診是腰椎間盤突出,站立行走痛的受不了。與他們相識有二十多年,兩老的關係很好,從來都是形影不離。醫生,開三天的藥先吃哈看看,有點效我再來,手裡沒得好多的錢。可以,可以。

我發現很多的老人,喜歡找本人聊家常,常常在想,是不是兒女打工去了,太孤單的原因或者是兒女嫌父母囉嗦,而不願意同他們交流。醫生,人老了身體不好日子不好過,吃飯菜不煮爛那都爵不動。大媽,您的家底我知道,應該不缺錢。糊生活的還是有,就是孩子沒有在身邊,兩人覺得很孤獨!你們可以相互照顧嘛!

今天上午十點多鐘,大媽一個人搭班車又來了,一瘸一拐。大媽今天怎麼一個人來滴,坐,坐。我歇會兒再和你講,剛才老頭子和我一同出門滴,俺組裡公路邊不遠的一戶人家,你認識嗎?認識,怎麼那。她家裡起火了,天亮的時候,都沒有注意,一位好心的人,跑去一看,原來三間屋都著了,家中一位老人不幸過世。兒女都在外地打工,老頭給她的兒女打電話。那位老人是李大媽,應該有85歲了。嗯!怎麼會起火呢?她有個不好的習慣,每天天沒亮,喜歡在床上抽幾支煙。可能是不小心引起的大火,屋子裡放好多的乾柴,還放的有衣服,被子等易燃物。我們幾位老人都勸過她,注意,注意,可還是發生了。兒,媳,不打工,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

為何農村會出現一些空巢老人,晚景淒涼呢?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兒女有負擔,外出為撈錢。撈錢為養家,可憐了爸媽。個人觀點,爸媽是平凡而偉大的人,我們不應該忘記,整個社會更應該關心空巢老人,特別是農村的老人,他們不應該晚景淒涼!!!


手機用戶好大一顆樹


(原先的院子已經成了一塊菜地)

這是發生在90年代中期的事。

村裡有對老夫妻,老奶奶前腳去世,時隔24小時,老爺爺也跟著歸西了,而他們的兒子失散了幾十年,到死也沒能回來相見,他們就帶著這樣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我聽大人們說他們老爺爺原先是國民黨軍官,國共抗戰後期,為了保護孩子,把剛出生5個月的兒子給戰友帶到臺灣了,唯一的印記是奶奶在孩子的屁股上咬了牙印。他們沒能離開,最後逃難回到村裡,一住就是幾十年。

在村裡沒有兒女,也沒有直系親屬,只有幾戶是本家。

小時候我媽常去照顧,我也跟著一起。他們有一個院子,院子裡一汪池塘,周邊種著果樹,環境清幽雅緻,老人住著茅草屋,屋裡昏暗破舊,但收拾的乾淨整潔。

(老人家房子原址上的兩棵樹)

後來,到他們70多歲的時候,老奶奶生病了,臨終前格外想念兒子,在我印象中,那段日子老爺爺一直奔波在市裡,拍電報給戰友和找市臺辦尋找遠在臺灣的兒子。

輾轉了很久,據說他們的兒子好像已經去了美國,要麼是聯繫不上要麼是人家不願意回來,最終,老奶奶鬱鬱而終,老爺爺也隨之而去。

再後來,他們家的土屋也被推倒了,原先院子現在成了一塊菜地,只有一棵松柏和幾棵果樹還依舊存活著。

每次路過那裡,都會想起這對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在那幾十年的艱苦歲月,過著清貧的生活,守著對孩子的想念,知道孩子在哪裡,卻不得相見,心裡是多麼痛苦?


生鮮小咖


其實空巢老人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不僅僅是農村,在城市中也是如此,只不過農村地區可能更加悲涼。我們老家有一個空巢老人,已經80多歲了。她自己沒有生育子女,從家族中過繼了一個兒子。過繼的兒子已經先她去世,兒媳婦及孫子都不是特別孝順,已經全家搬到了縣城之中,把她一個人丟在農村老家,沒有人照顧她。老人可憐到什麼程度呢?因為牙齒都已經掉光了,吃不了硬東西,而自己又沒有辦法生火做飯,只能將麵條放在冷水中,泡軟了以後,直接吞嚥下去,維持最後的生命。另外就是村裡的鄰居時不時的送點熱菜熱飯去接濟一下。

去年年底的時候終於因病去世,村人都感慨,她去世是一種享福。如果還活著,不知道要遭多少罪。這是我老家村裡面的一個真實案例,從中也可以看出農村空巢老人的晚景確實非常悲涼。當然這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子女晚輩不孝。農村空巢老人晚景悲涼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照顧,子女不是特別孝順,有一些特別過分的子女甚至對老人不聞不顧,任其自生自滅。像上面我講的這個案例,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第二,精神空虛寂寞。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老人像孩子一樣,這是因為老人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而那些空巢老人因為失去了老伴,一個人沒有了精神支柱,非常空虛寂寞。特別是夫妻雙方感情深厚的老人,如果其中一個先行離世,留下來的則很容易傷心過度,導致精神恍惚。我們家隔壁有一個老太太,身前對丈夫特別依賴感情也很好,自從丈夫去世以後,整個人的精神一下就萎糜不振,陷入了渾渾噩噩的狀態。一年以後甚至生活無法自理,生理機能急劇下降。

第三,疾病纏身。農村有很多上了年紀的空調老人,因為生理和精神方面的一些原因導致身患重病臥床不起,需要人整天伺候。但即使是子女非常孝順,他們也有自己的農活或者工作需要去完成,無法時時刻刻保證在老人身邊。特別是那些長期臥床不起的老人,身上生瘡或者爛掉都有可能。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是非常悽慘和痛苦的。

總體上來說,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大多非常痛苦。一方面是因為子女不孝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因為老闆去世自己孤苦一人。再加上一些空巢老人年歲比較大,很難調整自己的心態。所以導致生活悽慘悲涼。


止茶


農村的空巢老人既是農村的一種寫實,又是農村的一種無奈。

記得小時候,父親曾經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小鳥和老鳥的故事,人和小鳥沒有什麼區別,一對兒老鳥孵化了一窩小鳥,在小鳥還不會飛的時候,老鳥就把小鳥留在窩中,每天飛出去捕食。捉到了蟲子或者撿到了食物,老鳥就會叼著蟲子或者實物飛回來。這時候一窩的小鳥都會談起頭,伸長脖子,張開嫩黃的小嘴兒,歡叫著,彷彿是在說我餓,我餓。這時候老鳥會將打到的蟲子和食物,塞進小鳥的口中。小鳥滿口吞下,然後老鳥又會把小鳥留在窩中。老鳥會繼續飛出去,尋找蟲子和食物。老鳥就是這樣反反覆覆的飛出飛入,以找到更多的食物,來餵養自己的孩子。

老鳥兒為什麼會把孩子獨自留在窩中呢?要知道小鳥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而且小鳥獨自留在窩中會隨時發生各種危險,很多小鳥獨自留在窩中的時候,會遇到天上捕食獵物的猛禽,也會遇到會爬樹的貓兒,還有可能遇到會爬樹的蛇。只要遇見這些捕食的動物,小鳥的生命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我們小的時候經常看見樹上獨自在窩中的小鳥被蛇吞了,或者被貓兒叼走了。

小鳥能夠遇到這麼多的危險,顯然老鳥是能夠預先感受到的。既然小鳥能夠遇到這麼多的危險,老鳥為什麼還會把小鳥獨自留在窩中?飛出去打食呢?

正如一個漫畫巧妙的說明了這個道理,我只有兩個臂膀,當我抱起磚頭的時候,就沒有辦法抱你。當我放下磚頭的時候,就沒有辦法養你。老鳥也是一樣,如果老鳥不獨自把小鳥留在窩中出去打食。小鳥就會被活活的餓死在窩裡面,相對於小鳥留在家中的風險來說,活活的餓死在家中是必死無疑。而出去捕捉蟲子和食物,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孩子都哺養長大。面對著危險和孤獨成長,老鳥毅然選擇了把小鳥留在窩中,飛出去捕食。

等到小鳥長大了,羽翼豐滿了,這時候小小的鳥窩也就盛不下這麼多小鳥了。老鳥也捕捉不到那麼多的食物來餵養小鳥了,這個時候小鳥們必須自己飛出去,自己去捕食食物了。

這個故事頗像孩子和父母一樣,父母把孩子們養大了,孩子們就要進入社會獨自生活了。人生本來就是無根之草,飄落到哪裡的時候都有。有很多的年輕人都要離開自己居住的家鄉,到外地去闖生活,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這個時候,這樣的情形就發生了。父母可能養育很多的孩子,但是也可能一個孩子都留不到身邊。孩子們也會有自己的生活,孩子們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生活。不過人畢竟不同於動物,人知道回報,知道感恩。很多孩子到外面闖生活以後,都會惦記著家中年老的父母。不過為了生活的所迫,他們又不得不離開家中,四處去討生活。這就又應了那句老話,我抱起磚頭就沒有辦法抱你,我放下磚頭就沒有辦法養你。

在現實的農村當中,賺錢的機會是非常少的,種地雖然能夠滿足一年都有糧食吃。卻滿足不了人們還要花錢,滿足不了人們還有更高的需求。所以農村的年輕人不得不背井離鄉,舍家撇業,去外地打工。不得不把父母留在家中,看護著家中的一畝三分地。

農村的孩子都是非常孝順的,有的在外面拼搏十幾年,有了自己的一點小成就,在縣城裡面買了房。就想把自己的父母接到縣城裡面去居住,可是老人在農村生活慣了,農村的寬宅大院兒,農村的自然灑脫,農村的糧食莊稼,農村的雞鴨魚鵝。老人們都放不下,故土難離,善財難捨呀。

有的老人雖然暫時能夠跟孩子們到城市裡面去居住一段時間,然而住在城市裡面卻住不慣。住上幾個月就又回農村了。

農村目前雖然比過去強多了,但仍然有著現實的困難和困境,農村沒有老人多少活動的空間,你也沒有多少老人活動的節目,大家生活都很忙碌。也就顧不著什麼了。

看到了農村的老人,從他們的身上,我們也能夠看到晚年的自己,到時候我們也會和他們一樣的,孤獨終老。所以農村的老人還是要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攢下一些能夠供自己養老的錢財,人和人之間雖然有的時候會互相幫助,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要靠自己,給自己一個富餘的晚年生活。

我是三農小作者,希望大家喜歡,謝謝大家。





江南水妞


確實農村這類老人家都如此。

年紀大了兒女卻不贍養,孤獨淒涼度過,有些是老伴過世依舊一個人過,七八十歲老人家也比較喜歡居住農村不願意跟著自己的兒女過,因為限制了自由,一個人過的比較自在。

就像我爺爺八十多歲,幾個大伯伯母不願意讓爺爺住一起,我爸爸媽媽經常讓爺爺跟我們住他卻不願意,估計他顧慮比較多,怕我們負擔,想自由一些,一個人在老房子一天三餐,偶爾弄弄柴火,種點小菜,過節過年殺雞殺鴨我們家也會讓老人家來吃飯。

總之人要有孝心,對老人家要多關心多交流,我們也有老的那一天!


燕子帶娃成長記


農村空巢老人基本都是那些家庭經濟不怎麼好的,子女文化水平也不高,為了賺錢養家,為了賺錢娶媳婦兒,他們只能背井離鄉,跟著村裡的哥哥姐姐們去往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打工,因為那裡工資高一點,只要吃苦耐勞,一個月賺五六千元不是太大問題,為了節省路費,一年回來一次。所以老人一般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到子女,也才能一家人團圓開心幾天。平時,老人有個頭痛感冒發燒的,也不打電話告訴子女,怕子女擔心,影響他們工作,於是就自己去小診所開點藥,打個針,扛幾天就過去了,老人除了忙地裡農活以外,還要餵豬,砍柴,挑水,做飯,洗衣,有時候農忙時節,為了節省時間,就用開水泡點饅頭就鹹菜,或者煮點方便麵吃,一頓飯就這麼解決,很不容易


用戶一生追逐


早期回覆了你哦前 · 服裝店店主 本地資訊領域創作者

我是一名從農村到城裡打拼的人,農村還是受貧窮與閉塞的影響,沒有城市的多元化。所以我陪伴了父母,卻給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給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必定會有遺憾。這就是生活。

還記得那時候,每回從城裡回鄉下,返城的時候,父母都會給我塞很多家鄉的鄉味,回到家,父親母親都會做很多好吃的菜,只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他們就心滿意足。隨著城市的多樣化,與現代化,一批批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到曾經熟悉的窮山僻壤。留在家裡的留守父輩們,他們也習慣了農村這種與世無爭的生活,反而不適應城市的快節奏生活。留守的父輩們也不願去城市生活。

每次讀龍應臺的《目送》,總會讓我淚目。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的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所以說,中國留守的老人,必將會是很長時間的一種寂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往後餘生別讓自己後悔。


金帝1999裙依行


年初的時候去過偏遠的山區住過幾天。因為是山裡,路不好走,到鎮裡一趟幾十公里。全村都是靠山吃山,除了種點糧食種點菜自給自足,幾乎沒別的收入。

村裡年輕人沒辦法,基本都出門打工了。暫住的那家,家裡只有阿公阿婆兩位老人,阿婆腳還是跛的,平時就靠阿公一個人出門幹活。兩老七十多了,還得餵豬砍柴放馬樣樣做。年紀這麼大,山路又不好走,下雨泥路又滑,還是小山坡,摔一跤都得骨折。老人跟我們說平時晚上吃飯只有兩個人,房子空蕩蕩的很安靜。一年到頭基本都得到節日外出的孩子才回來,噓寒問暖這種都是靠電話,怎麼不淒涼


自由飛翔89265


這種現象在農村是普通存在的問題,現在我幫扶的貧困村任務中三戶困難戶就有兩戶都是空巢老人,房屋破舊,老人體弱多疾,靠幾畝薄田和救濟維持生活,晚景淒涼。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大部分農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是子女外出打工、外出求學等。有的青壯年外出打工是為了改善家裡的經濟生活,雖然能獲得少部分的經濟收入,所能負擔父母的養老費用也較少,大多數“空巢老人”還需要靠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養活自己。有特殊情況的還需要撫養孫子孫女,為子女減輕負擔。有的靠政府救濟一部分,收入微薄,度日艱難。

二、空巢老人身體狀況普遍不好。空巢老人年齡大都60多歲以上,老年人身體機能呈衰退趨勢,空巢農村老人的身體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尤其像心腦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康復速度慢,病情易反覆,影響身心健康。加之農村老年人長期養成省吃儉用的生活消費習慣和現實經濟條件差,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還要承擔農活,身體健康每況愈下。

三、生活孤寂,心理抑鬱。“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這句話充分反映了農村空巢老人孤寂、落寞的生活狀態;其生活目標的淡化,生活意義的模糊,容易陷入“空巢綜合症”。由於缺少精神慰藉,情感空虛,農村空巢老年人會產生孤獨、失落、抑鬱。行為出現退縮,缺乏安全感,對一些事漠不關心,思想麻木。

目前各級政府和部門對貧困村幫扶的力度也逐漸加大,農村空巢老人現象也引起高度關注。去年我們對於空巢困難戶進行多次走訪幫扶,有的入村駐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相信隨著國家脫貧政策的不斷加強,這種現象會得到有效改善,農村空巢老人會幸福安度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