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報告單上,這3項指標最重要!其中一個超標,都不能大意

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腺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十分複雜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參與膽汁的分泌、解毒、吞噬、代謝、排洩以及免疫等多種複雜的生物學過程。同樣,肝功能檢查指標在臨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人問,肝功能檢查單哪些指標最重要?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聊聊肝功能檢查單上的常見檢測指標。

肝功能檢測主要是為了檢測肝臟功能的相關指標,從而反映出肝臟功能的基本情況。檢測肝功能指標的方法很多,包含的檢測參數也相對比較多,有以下幾個指標臨床上是常用的,也是病人關心的。

肝功能報告單上,這3項指標最重要!其中一個超標,都不能大意

一、反映肝臟實質損害的指標

(1)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舊稱谷丙轉氨酶,主要存在於肝,其次是在腎、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紅細胞等組織細胞中,同時也存在於正常體液如血漿、膽汁、腦脊液、唾液中。當富含ALT的組織細胞受損時,ALT從細胞釋放增加,進入血液後導致ALT活力上升,其增高的程度與肝細胞被破壞的程度呈正比。【正常參考範圍】:法成人<40U/L。

(2)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舊稱穀草轉氨酶,主要存在於心肌、肝、腎、骨骼肌、胰腺、脾、肺、紅細胞等組織細胞中;同時也存在於正常人血漿、膽汁、腦脊液及唾液中。當富含 AST的組織細胞受損時,細胞通透性增加,AST從細胞釋放增加,進入血液後導致AST活力上升。【正常參考範圍】:成人<40U/L。

(3)γ-谷氨酰轉移酶:主要存在於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組織中,如腎、胰、肝、大腸、心肌組織中,其中以腎臟最高。【正常參考範圍】:男性11~50U/L;女性7~32U/L。

(4)鹼性磷酸酶:廣泛存在於人體組織和體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腸、腎臟的濃度較高。當上述器官病變時,此酶的活性增強。【正常參考範圍】:女性1~12歲<500U/L,大於15歲40~150U/L;男性1~12歲<500U/L,12~15歲<750U/L,大於25歲40~150U/L。

肝功能報告單上,這3項指標最重要!其中一個超標,都不能大意

二、主要是反映肝臟合成蛋白功能的指標(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血清總蛋白為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白蛋白由肝臟細胞合成。血清蛋白具有維持正常的血漿膠體滲透壓、運輸、機體免疫、凝血和抗凝血及營養等生理功能。當肝臟受損時,血清蛋白減少,在炎症性肝細胞破壞和抗原性改變時,可刺激免疫系統導致γ-球蛋白比例增高,此刻總蛋白量變化不大,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會變小,甚至發生倒置。為了反映肝臟功能的實際情況,在做血清總蛋白測定的同時,尚需要測定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正常參考範圍】:總蛋白:成人60~80g/L;白蛋白:成人35~55g/L;球蛋白:20~30g/L。

三、反映膽紅素水平的指標(非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和總膽紅素)

(1)非結合膽紅素:舊稱間接膽紅素。遊離膽紅素在血液中與清蛋白形成的不能透過各種生物膜的複合體稱為非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不能從腎小球濾過。【正常參考範圍】:1.7~10.2μmol/L。

(2)結合膽紅素:舊稱直接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在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作用下形成單葡萄糖醛酸膽紅素和雙葡萄糖醛酸膽紅素,即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可自由通過細胞膜。【正常參考範圍】:0~6.8μmol/L。

(3)血清中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的總和即為血清中總膽紅素。【正常參考範圍】:成人3.4~17.1μmol/L。

肝功能報告單上,這3項指標最重要!其中一個超標,都不能大意

結語

不過,肝功能檢查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並非萬能的,而是具有一定侷限性。第一,肝功能檢查的各個項目的敏感程度是有其限度的,而且肝臟具有很強大的代償和儲備能力,所以肝功能檢查就算正常,也不一定能證明該檢查者無肝臟疾病。第二,肝功能檢查中的有些指標缺乏特異性,所以就算查出來肝功能異常,也不代表有肝臟疾病。要想正確地對肝臟疾病作出診斷,一定要結合檢查者的影像學檢查、病史、體格檢查、臨床症狀等,全面地進行綜合分析來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