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專家提醒:口、眼、鼻要特別防護

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專家提醒:口、眼、鼻要特別防護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31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趙子晗)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市民做到儘量避免外出,居家期間,到底應該注意什麼?1月31日,記者來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就市民關心的問題進行採訪。

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童葉青提醒,近期,市民仍然儘量不要外出,不到人口密集的場所,不參加聚集性活動,外出時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保證營養充足,勤運動,不信謠,不傳謠,保持良好心態和充足睡眠。

在居家環境上,他建議,每日早晚開窗通風一次,每次15-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流動,減少疾病傳播風險。此外,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曬衣被,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用含氯消毒劑和過氧乙酸消毒劑清潔消毒。在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立即報告社區開展排查,及時就醫:體溫大於37.3℃;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數仍在增加,童葉青提醒,大家不要放鬆警惕,還是應注意不出門、少出門,特別是兒童、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者,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咳嗽、打噴嚏時,要用紙巾及彎曲的手肘掩護並進行雙手清潔。75%酒精可以殺滅病毒,需經常對日常經常接觸的物品進行消毒。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除了人與人近距離的飛沫傳染,接觸傳播也是容易被忽視的傳播途徑。童葉青介紹,根據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接觸傳播。

接觸傳播是公眾容易忽視的傳播途徑,接觸傳播分為兩種方式,一是近距離接觸口腔分泌物等直接接觸,二是感染者通過咳嗽、打噴嚏使病毒汙染了物體表面,之後通過手接觸進入人體的口、眼、鼻轉移至體內造成感染的間接接觸。門把手、電梯按鈕、床欄、手機等物體都可能是接觸傳播的媒介,因此,要格外注意這些高風險部位的日常消毒。童葉青說,最重要的還是提倡“每個人都要參與到全面防控”。

記者從省疾控中心瞭解到,在疫情發生後,中心成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制定了《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要點》《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等防控工作方案。同時,開展全中心專業人員防控方案培訓,向17個地市派出17支專業隊伍奔赴一線,協助、指導當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學調查、密接管理等疫情防控工作,並組織流行病學、實驗室、消毒、應急有關專家對全省疫情進行分析,加強全省病例的監測與檢測技術指導,加強輿論引導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強與國家疾控及其它省份的溝通,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分析疫情形勢,為疫情防控提供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