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往農村走”成為“今天最好的機會”?

周豪楠


做為一個農民肯定說農村好,為什麼,因為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有了一定感情,這幾年農村的環境有所改變,空氣也好了水也清了。生態自然也就好了!對那些農轉非的農民自然是回不去了,沒有農轉非的自然什麼時候回就什麼時候回。回到農村還有自己的房子和地那是家的感覺,錢多錢少夠花就好!活著健康就好!這就是中國最後新一代農民的心願!


一路陽光1937


前段時間,馬雲在第七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表示,現在年輕人、大學生迴流農村創業是最讓人鼓舞的,今天聰明的人都往電商走往網上走,但他認為今天最好的機會就是往實業走、往農村走。

“往農村走”成為他眼中的“今天最好的機會”之一。這是為什麼?

能讓他這麼說,當然是因為今天的農村,早非昔日一窮二白、落後閉塞、交通不便的農村。鄉村振興下的農村,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路網水電、新興產業、普惠金融……這些環節的全面改善,已為創業項目的蓬勃生長,提供了良好土壤和環境,正吸引著各路人才迴流返鄉。

看看農村正在發生的變化吧。

首先,基礎設施投入大,建設快,鄉村面貌日新月異。

制約年輕人和大學生迴流農村的最大障礙,一是道路,道路不通,先不要說創業,就是進出一趟鄉村都不容易;二是網絡,信息閉塞,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別說創業,連觀念都會落伍掉隊。現在,這兩個主要“攔路虎”,解決得怎樣?

道路方面,到去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405萬公里,99.64%的鄉鎮都通了硬化路,99.47%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現在一些省份已明確提出,將會加寬農村公路,村級公路最低寬度要達到4.5米;並且還要設置路肩,每隔一段距離設置錯車道。更多地方正在將“入村路”升級為“入戶路”,讓“村村通”變成“戶戶通”。農村公路修了,路燈有了,越來越像城市了,為了方便農民外出,不少地方又在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讓公交車開到村裡。交通的便利,激發了年輕人和大學生迴流農村的熱情。

網絡方面,我國行政村通光纖和4G網絡比例目前均超過98%,提前實現了《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應在2020年實現的目標。此外,還有超過4.3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通了寬帶,貧困村通寬帶比例也超過98%。而中辦、國辦不久前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則將“到203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長足進展”明確列入規劃,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施步驟,第一步要加快農村寬帶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第二步要完善信息終端和服務供給,第三步要加快鄉村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

可以想象,隨著數字鄉村建設推進速度加快,農村網絡設施的改善將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這些變化,將會讓在農村創業的年輕人和大學生,可以像在城區一樣,隨時獲取新信息,隨時在線上銷售商品。路網之外,鄉村通自來水、電力供應有保障等,也都讓如今的農村變得更宜居,也更適合並易於創業。

其次,鄉村振興推進快,帶動廣,創業機會層出不窮。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鄉村聚集。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各地政府都將深入挖掘本地資源,因地制宜促進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重要抓手,全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人們看到,如今的農村產業已今非昔比。過去的農村除了種植便是養殖,業態不豐富,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不高,抗風險能力弱。如今的農村,伴隨著要素資源的盤活,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扶農助農優惠政策的落實,城鄉融合發展的加快,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農村電商、康養產業、民宿產業、農家樂……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

這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既是大學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回到農村創業的成果,也為後續迴流農村的年輕人和大學生創業提供了示範、拓展了創業領域和空間。因為一方面,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誕生,本身就是對市場深度和廣度的開拓,這是一個全新領域,將會形成全新產業鏈,產業鏈條的延長,會為新進者提供更多創業機會;另一方面,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誕生,會催生全新市場以及足夠大的創業空間,當更多創業者蜂擁加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就會做出規模,做成氣候,做出影響。

再次,普惠金融廣覆蓋,多元化,融資困難有效緩解。

年輕人、大學生迴流農村創業,融資困難無法迴避。所幸,隨著農村普惠金融的深入推進,農村融資環境已得到顯著改善。這個改善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方面,財政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大。不僅對金融機構符合條件的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實行免徵增值稅、擴大呆賬核銷自主權等稅收支持,整合設立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引導金融機構下沉網點和服務,增加普惠金融供給,增強初創企業的服務可得性,還通過稅收優惠、獎補、貼息等政策支持,解決普惠金融服務成本與收益不匹配的問題,有效降低金融機構普惠金融服務經營成本,確保普惠金融服務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同時,還通過政府性擔保、政策性保險、風險補償等方式,有效分散普惠金融經營風險。

另一方面,監管政策有力配套。不僅實施定向降準和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為普惠金融提供低成本資金,還實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單戶授信1000萬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增速、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以及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的“兩增兩控”考核,並提高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

同時,商業銀行主動作為。大中型銀行都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和小微金融專營機構,單列信貸計劃,實施內部資金轉移優惠定價,加強考核激勵,落實盡職免責。同時,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擴大抵質押物範圍,發展應收賬款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

正是在財政、監管和商業銀行等多方共同努力下,農村信貸環境才得到有效改善,普惠金融在支持初創企業上才開始大展拳腳。融資環境的大幅改善,不僅使小額貸款可得性顯著提高,貸款覆蓋率也有了極大改善,這為年輕人和大學生迴流返鄉創業創造了很好的金融環境。

“往農村走”成為馬雲眼中的“今天最好的機會”,充分表明如今的農村創業環境日益優化,創業機會不斷增加,創業夢想可以通過努力就能實現。顯然,“往農村去”將會是今後一種潮流和趨勢。越來越宜居的鄉村、越來越美麗的農村,將會成為很多城市人遷移或休憩的地方。圍繞著城市人到農村的生活消費需求,將會誕生出很多創業機會,年輕人和大學生迴流返鄉創業的趨勢勢不可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