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對於父母來說,遠嫁的女兒,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那要看這個家庭,父母怎麼想,父母要是重男輕女,那女兒真的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其次看子女,因為遠嫁少了跟家人聯繫,甚至不聞不問,那真的是陌生人了。說實話跟傳統也有關係,傳統思想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不管死活都跟原來的家沒有關係,兒子才是他們養老的依靠。思想不改變,女兒在努力也白搭。


思辰簡筆畫


遠嫁,我很有發言權,我就是遠嫁,雖然我也只有開車三個小時,但對我來說,真的是遠嫁,每個遠嫁的姑娘剛開始都覺得遠不是問題,現在交通多發達,高鐵,飛機,動車,要是遠嫁的孩子經濟條件好點,那麼怎麼樣都行,想家了抽時間去一趟,那麼經濟不允許的呢?想回去一趟車費等等一切花費就是問題。
爸媽永遠的牽掛,我每次說是回家的時候,爸媽的電話總是早早的過來,每次回去雞殺好了,肉都買了,我們是陝西人,陝西有名的臊子面,肉臊子都弄好了,就等著到家給下臊子面吃,我記得剛開始那幾年,每次回家媽媽都給我包好了餃子等我,因為她知道我最喜歡吃餃子了,而且是豬肉大蔥餡的,每次回家看到給我煮餃子的爸媽,心裡就一陣難過,真的遠嫁的女兒對於父母來說就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我稍微近點,一年能回去四五次,可是遠的呢?我們村有個嫁到外省去了幾年都回來不了一次,爸媽年齡大了去一次也不方便,剛結婚時還能經常來,可是有孩子了,不方便了就等孩子大點了,可是孩子大了要上學,就只能放假了,放假了這培訓那培訓,時間有耽擱了,就這樣一月推一月,一年等一年。


遠嫁的孩子,一個人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什麼都得從頭開始,一個熟悉的人都沒有,兩個人結婚過日子,哪有整天保持戀愛的感覺不吵架呢?萬一吵架了,想媽媽了,怎麼辦,要是媽媽家近點,完全可以去媽媽家坐坐,聽媽媽說說家常,可是那麼遠,說回就能回嗎?遠嫁的女孩,老公對你好還可以,就怕結婚前一套結婚後一套,那就有你夠受的,那時候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沒辦法,遠嫁的孩子都是自己選擇的,誰也不怨,努力的過好自己的日子,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和和美美,自己的生活過好了,父母才能少擔心點,畢竟那麼遠的地方,父母想幫孩子都沒辦法幫的,努力吧,遠嫁的孩子,加油吧,遠嫁的姑娘!


琪宇飛翔


若是一個女兒,還是讓她老老實實留在父母身邊吧!她年輕結婚生子,父母也可以及時出手幫助幫助,父母老了也有個照應!就如我哥哥,就一個閨女,大學畢業,回到山東老家,然後在我們一大家人的身邊,結婚,開開心心的,我下面是兒子,也是一樣。我每次回山東,吃飯都是讓侄女坐我旁邊,從小就特喜歡她,她才工作幾年,工資比較低,每個月都從我山東公司給她開筆工資補貼給她,讓她工資比他老公高50%,我哥哥嫂子也很高興。我這山東農民出身,還是很低俗的,老婆孩子熱炕頭,小富即安。











縹緲的我1828


我認為這句話太對了!

我公公有4個妹妹,大妹妹特別聰明,還是在五十年代時侯在唐山一中讀書,成績特別優異,被軍校錄取,學的是航天製造專業,找的對象也是同學,後來定居上海。

剛生小孩時奶奶曾去上海看孩子,孩子大了以後聯繫就很少了,特別是爺爺奶奶80歲以後就更加思念她,爺爺86歲去世她沒回來,奶奶每當提起她,總說就當沒生這閨女,奶奶去世她也沒有回來,那時她身體不好,每週需要透析3次,前幾年死於尿毒症併發症,她的女兒給我們來電話說,單位舉行追悼會讓孃家去人,公公婆婆80多了去不了,只能讓自己孩子代表。

其實這麼多年親情早已淡漠了,她對這個家沒啥牽掛,奶奶98歲去世,一直癱瘓在床,她都沒能進過一天孝,還跟不上一個遠親。所以說對於父母來說,遠嫁的女兒就是一個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這句話非常對。



心存善念慈悲為懷


我當初也是衝遠嫁去的,不過後來因為他家裡的變故現在在我的老家安的家,想起來也是有那種感覺,結婚的時候,孃家沒有一個人,婆家在他的親戚家找了個人家,讓我從那個“代理孃家”出嫁的,我媽說太遠了,心裡不願意,所以不來,可在我心裡還是有點悲哀,老公山東人我重慶人,不過現在好了,我們自己白手起家,買了縣城的房子,衣食無憂,孩子聰明可愛,不靠孃家也不靠婆家,很滿足


軒軒的哥哥


在媽媽心裡,跨縣出嫁的我也是遠嫁。去年我寫過一篇文章《遠嫁的姑娘,有了二寶以後,回孃家成了一種奢侈》,在我的公眾號發表。

那是二寶出生一年半以後,我第一次帶兩個孩子回孃家,當時突然感受到了:原來,在這世上,真的有一種痛叫做“遠嫁”;有一種奢侈叫做“回孃家”。

當時,我沒有問父母,在他們心裡我是不是有血緣的陌生人。我只知道,從今以後,我要努力做女兒該做的事。

單身時候的我們,無法體會遠嫁的無奈和痛苦。後來明白了,必定是經歷了什麼。

遠嫁的姑娘,我只想告訴你,你是不是父母有血緣的陌生人,完全看你如何選擇。

如果你願意放棄你娛樂的時間常回家看看,如果你願意每天抽取10分鐘和父母視頻,那麼你依舊可以是他們的女兒,最熟悉、最親近的女兒。

我看到身邊有很多人,明明距離父母很近,可他們寧願把時間送給手機、電腦、麻將、好友,也不願意送給生他們養他們的父母。如果父母想他們了,去看看看他們,他們甚至嫌棄父母嘮叨。

所以,血緣只是從生物學上證明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距離只是從數學角度證明了我們和父母座標的間距;真正決定我們和父母是親近還是疏遠,是熟悉還是陌生的,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行動。

作為子女,如果想,即使千里之外,你也能常回家看看;如果不想,即使近在咫尺,你也不會朝父母多走一步。


陽光緣素


我堂妹遠嫁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年回家一趟,有了孩子以後是2年回家一趟,現在3個孩子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我頭胎是兒子,二胎懷孕檢查還是兒子,給我嬸一說,我嬸就說生兒子好,就算兒子兒媳不留身邊至少孫子孫女在身邊,我嬸是傷心了也想閨女了,但是沒辦法閨女嫁的太遠了,所以才這樣說的


喜歡下雨的夜晚333


我不這樣認為,一個愛不愛和關不關心你,是在心裡不在於距離,現在社會交通方便,住房寬裕,父母身體好時可以相互居住,父母年紀大了可以接到身邊。我現在鄰居老太太七十幾歲就走路不方便了,三個兒子每家十天接著養,一個女兒嫁鄰村,一年來一兩次,從來不幫老太太洗曬被子,老太太的被子幾年都沒人洗,去年死了直接燒了。


愛邁一萬年


從我個人來講,不贊成這個觀點。以下那我的經歷說一下

我是遠嫁的女兒,我所在的城市,距離孃家有1000多公里。每年基本上只能回去一次,一次呆一個多月。說實話,對我父母我是非常愧疚的,父母養大了我,而我無法在父母跟前盡孝,有個頭疼腦熱的,坐飛機都來不及趕回去。

嫁了這麼遠,我和父母的關係並沒有疏遠,爸媽依然把我當寶貝,更把我女兒當寶寵著,有了好吃的也留著,我總是讓他們吃了,他們也要留著,明知道我這裡有。

每天都會跟父母通電話,可長可短,拉拉家常,最主要的是,知道我們雙方都好,會很安心。

遠嫁跟父母變陌生,我覺得是以前就存在問題的,並不是嫁哪裡的問題,父母都是希望子女幸福的,子女都願意父母康健。所以有問題要及時跟父母溝通,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無論你在哪裡。


白樺1990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看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有兩種猜測,第一種是猜測是你父母十分愛你,不想你遠嫁,受到委屈了自己離得太遠,第一時間幫不上。反之則是真的真的把你當有血緣的陌生人。

為何會這樣去猜測呢?因為我自己也是遠嫁的。老公家與自己家以現在的車程都要兩天多,夠遠吧!當時得知我老公是外地的時候,又隔得那麼遠,父母第一時間都是反對的,父母跟我講,隔得近的話他們還能幫助照顧我,但是隔得遠的話我要是受委屈了,回個孃家都好遠!又怕我和老公家人相處不好,各種擔心。只是我那時候看對眼了,不撞南山不回頭。非得和老公結婚,父母看到我這種情況也只能同意了。事實證明薑還是老的辣,父母的考慮考慮還真的不無道理,有時候自己跟老公鬧個矛盾的時候就在想,要是孃家離得近該多好呀!雖然嫁的遠但是我並沒有失去父母的關心愛護,反而覺得父母更在意自己了!每次要是我居住的這個城市或者附近的城市發生了什麼重大天災人禍等,我父母第一時間就會打電話過來問我們這受到影響沒?平時降溫升溫時總會提前打電話告訴我。我喜歡吃的土特產就沒斷過。我們有時間也會回去看他們,父母要是有時間也會過來看我。所以親情是不可能因為自己遠嫁而變得陌生起來。

但是也不排除一種情況,那就是父母真的沒把你當回事,況且你自己還嫁的那麼遠,更指望不上你的幫助了,所以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就只是個有血緣的陌生人,為何會這樣說呢?因為重男輕女的家庭也是存在的。我有個小學同學他父母就是重男輕女的那種類型,從而也導致了我同學從小就想離家遠點的決心。長大之後她找的老公也是外地的,當時她父母死活不同意,說把她養了這麼大,多不容易,她要是嫁這麼遠自己老兩口要是有個三長兩痛的她都不知道,反正她父母就是不同意她遠嫁,認為遠嫁就是不孝。最後同學沒辦法了,她因為輟學的早,出去上班自己也攢了不少錢,把自己存的錢加上老公給的彩禮有二十萬了,給父母之後她父母才同意讓她們結婚。婚後她和父母基本沒什麼聯繫,也很少回家,這可能就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吧!

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多數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子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