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糧食會漲價嗎?為什麼?

青鳥哥


路過,說幾句。我們農民都關心自己的收入前途,這是必須的。任何經營要講效益,而不能空喊情懷。

糧食不會漲價,會小幅度波動!我們也不能指望糧食漲價,用糧食漲價來刺激農業發展是不科學的,違背規律的。

一、我們國家農業生產經營效益差,主要是成本高。

1、代表科學技術、能提高生產力的機械化程度不高。機械化實施的條件很不滿足,機械與生產者的結合不緊密不方便。即使有點機械利用,只能減少點勞動強度而不能降成本。

2、大農業組合、循環農業模式沒有形成,強調“大”而“專”的專業戶,固化了成本,增大了風險。種植農業品種、茬口安排不科學,結構性失誤一直存在。把“穀物”類和“豆科”類的比例沒規劃好,使得種了糧食唯一隻能上市而不能在家轉化成其他變成錢。不實行種養結合,一是沒有有機肥地力沒保護糧油等種植業產品品質低劣,肥料等農資全憑買,成本高;二是種植業的精華部分可以上市,不管多少能變點錢。但是副產物和“下腳糧”只有過扔,不能靠畜禽變為錢。

3、土地資源的使用成本高,針對農業生產者使用土地還要“流轉”方式付租金的只有我們。

二、糧食不該漲價:國人雖然貧富懸殊,但要吃糧、要生存,這是統一的!糧食漲價會讓窮人更慘!何況,農業是人類各國反哺的產業,得到了社會支助就應該讓絕大多數吃的起、吃得好!雖然現在這樣補貼哪樣補貼很奇葩沒在要害上,甚至進了私包,但這錢是出了的。

三、糧食不能漲價:1、房地產的價格可以一年翻一番,賣不掉就放在那。你越不買他越要漲,是因為“放得”。糧食呢?越鮮越活越值錢!產品屬性決定;2、糧食一但張一毛,飯店酒店會漲2元。美其名曰:房租貴!3、糧食價格最終是市場決定而不是行政手段能控制的,國家收購掛牌價高了,可能會出現國庫裝的“進口糧”(不要不信,奸商什麼幹得出)。本國農民遭殃更慘!

農業,要降成本;農業,要綜合效益!決不是指望漲糧價!

謝謝!



一號農民王永堯


糧食價格肯定漲,原因如下

在現階段,中國的土地養不好中國人。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糧食的需求越來越多。但耕地面積缺在減少。

現在的糧價太低了,種糧食農民養不活一家人。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在上漲;油價上漲,使耕地、播種、收割的機械費用也在上漲;人工的工價也在上漲;種糧的成本大幅度上漲,如果糧價不漲,種糧幾乎沒有收益,打擊種糧的積極性,糧食產量必定下降。

在這幾年,糧食價格基本穩定。農民也在改變。原來家家戶戶都有存糧,至少有一年的口糧。現在學習市民 隨吃隨買。存糧的有二成就算不錯了,大多在地頭就賣了。

國家穩定糧價依靠的是庫存糧和進口糧。庫存糧快速的下降,能有多大作用不得而知。就玉米來說,7千萬噸的庫存不可能全部拍賣,貿易商們完全可以照單全收。中國如果缺糧,國際大糧商的暴利時代就來了。

糧食消費在增加,產量在減少 ,依靠庫存和進口糧食來打壓糧價,肯定不是一個好辦法。

庫存量的降低 ,一旦遇災年,糧販們的春天就來了,6月份的麥價,十月份的玉米價格,都令人意想不到。

糧食多了,僅僅是高一點、低一點的事,糧食不夠吃,那就不是錢的事了?孰輕孰重誰都明白。


花果園居民


農村糧食會漲價嗎?

不會

為什麼?

你看看歷年來糧食的產量和播種面積!

從2007年開始,每一年播種面積都在增加,產量也在不斷增加!

如下圖:

按照目前的形式糧食的價格應該不會有上漲的空間!產量越大,供的越多,供需關係不緊張,所以糧食價格不會漲,更多的是穩中有降!



從2007年開始糧食價格一直上漲直到2015年持平,2016年開始出現價格下調趨勢,直到2019年糧食價格依然在下調!從2016開始,糧食價格早秈稻由135元/百斤降到2019年120元/百斤;中晚秈稻由138元/百斤降到126元/百斤;粳稻由155元/百斤降到130元/百斤,其中秈稻每百斤降幅10-15元,中晚秈稻降幅10-12元,粳稻降幅最大達到了25元!

按照以上降幅計算,農民每1000斤早秈稻農民收入減少1000-1500元收入,中晚秈稻農民每1000斤減少1000-1200元收入,粳稻跌幅最大,1000斤收入減少2500元!



為什麼糧食價格回落?

從我國糧食總產量可以看出,從2007年開始,水稻產量,年年增長,增收!產量的增加影響了水稻的價格!所以水稻的產量出現連年的回落!2007年的糧食產量10083億斤到了2017年的13232億斤增長了3149億斤!所以糧食價格出現回落!

從國際上來講,我們的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對比國外的機械化生產,成本仍然比別人高,糧食的價格處於高位,沒有價格的競爭優勢!所以這也是糧食價格回落的原因!

總之:現在的糧食情況是,產量增加,相比於前些年價格有些許回落!糧食價格短期內不會漲價!


如果幫助到您,幫忙點個贊!關注小菜說三農,獲得更多農村、農民、農業知識!


小菜說三農


農村糧食會漲價嗎?為什麼?我的看法,糧食肯定會漲價的,只是漲幅大小和早漲晚漲的問題。

因為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更何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了。我國糧價低迷已經有七八年了,與此同時,其他商品(包括農資)都在不同程度的上漲,糧食的生產成本在不斷增加,但是價格卻不漲反降,這合理嗎?正常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種物品的價格,是由其自身的價值和供求關係決定的。糧食的價值,可以說比任何物品都高,都重要,只是由於它數量龐大,供應充足,才顯得不珍貴。一旦到了缺糧的時刻,你拿黃金都換不到。但是這並不能說明糧食的作用就降低了。沒有糧食,其他的一切都是白扯。

正是因為糧食對於人類如此重要,才可以斷定糧食肯定會漲價的。當前的情形是,國產糧食不能自給自足,但是缺口不大。如果不進口糧食(去年進口數量超過1億噸),糧價決不會是這個價格。

但是,應該看到,低糧價也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弊端是傷害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導致農田被大量拋荒,進而會威脅到糧食的生產和安全。

所以,糧食處在一個合理的價位很重要。既要保證老百姓不會因為吃飯而負擔過重,又要保證農民種地有錢賺。要知道,靠進口糧食是很危險的。


十里八村眾鄉親


整體來說,長的可能概率較低。也要對不同種類區別來說,對於玉米、水稻、小麥,可能某個種類會漲,但漲幅也不會很大,也可能會稍微下降。原因如下:


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材料,是生活必需品,價格彈性小。 “谷賤傷民”是事實,“糧貴傷民”也是事實。糧食價格上漲,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他商品必定跟著上漲,看似農民在種糧收入加大了,但是其它消費支出也增加了。所以為了穩定物價,糧價必須保持穩定。

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糧食生產率上升,玉米是處在過剩狀態,國家在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旨在調優農產品機構。減少非優勢區的種植,因此價格不會上漲。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面臨兩板擠壓,成本地板及價格天花板,成本上來了,而且國際市場糧食價格超過國際市場價格,因此農民種植糧食的利潤在縮小,所以這樣也會使得一些小農戶自願將土地流轉或者入社託管,這樣可以加大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糧食是國家的戰略物資,中國人吃飯必須保證在自己手中。保障糧食絕對安全也是歷屆政府的重任。糧食工程是省長責任制,可見其重要性。糧食價格一般不會有太大變動,除非有特殊情況,比如大面積自然災害,戰爭等,目前我國糧食處於淨進口的水平,雖然比大豆的進口量低,如果國外封鎖,也會影響國內價格。


科學為農




西門觀點:農村糧食不會漲價,至少不會普遍和大幅度漲價,如果人為漲價,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農民。

因為農村糧食價格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種地沒有收益,導致大多數農民不願意種地。那麼,糧價為什麼一直不漲價呢?

首先要搞明白糧食價格低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現在的糧食價格並非國家制定,國家只是做宏觀調控,現在屬於市場經濟,所以,糧價由市場決定,並且還不完全是國內市場,而是國際市場。

誰的糧食質量好,消費者就買誰的,誰的糧價低,消費者就買誰的。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國家也不能干預。



很簡單,各國都在市場上銷售自己的糧食,你家的糧價比誰都高,但質量也不是非常好,那麼,誰還會買你家的糧食呢?

所以,很多人以為糧價是國家制定的,為什麼不提高糧價,增加農民收入呢?

其實,這種想法很幼稚,如果國家能提高糧價,增加農民收入,為什麼不直接提高糧價,而要給種地農民補助呢?就是因為糧價是市場行為,國家不能干預,而且干預無效。

你想,如果國家提高糧價,一是其它產品價格也會隨之提高,特別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也會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會提高嗎?

二是我國早已加入世貿組織,糧食交易已經進入國際市場,你糧價高,人家糧價低,進口糧食就會衝擊國內糧食市場,農民的糧食更是賣不出去,最後傷害的還是農民,除非再回到計劃經濟時代,閉關鎖國。

從市場行為角度講,國內糧食價格早已放開,沒有人不讓或阻擋糧食漲價,是因為你漲價了沒人買。所以,糧食價格即便漲價,也是個別品種小範圍調整,不會全面漲價。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不會漲價,目前只能說可能有小的波動。

糧食價格是事關國計民生,也是由國家嚴格調控的。如果糧食價格發生漲價,將會導致各種物價的水平高漲,國家經濟可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崩潰,因此保持糧價的穩定甚至適當的下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大家可以看看近年來的糧價變化,都是很小的,主要的原因也在於此。




我國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糧食產量應該是世界第一,但我國人口多,糧食缺口依然非常大,是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與國外糧食價格比較,我國的糧食價格依然高於國際糧食價格。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糧食產量遠低於一些糧食出口國,比如美國。我國農業生產的效率還是比較低的,比起美國,我國的農業機械化還是很低的,很多的方面還處在一種發展和嘗試階段,因此造成了生產成本遠高於這些發達國家。



正是因為很多的糧食生產者非常清楚這種情況,糧食的價格也不可能像其他的一些蔬菜、果樹、瓜果等,會隨著供求關係而發生非常明顯的漲價,而且經濟效益也比起蔬菜、果樹、瓜果等要低很多,所以很多人專注於國家補貼和提高生產效率,或者轉而從事一些蔬菜園藝類的生產。


瓜農之友馬博士


農事直通車觀點:農村糧食價格不會漲價,可能有小幅波動。

糧食價格的上漲將會產生連鎖效益,作為糧食大國、人口大國、消費大國,糧食安全一直是我國重點關注領域,是保證我國社會穩定的基礎,所以農村糧食價格不會漲價,只可能小幅波動。

為什麼認為糧食價格會漲價?

(1)農村年輕人外出務工

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弱,沒有工廠、企業等容納勞動力,為了養家餬口,年輕人只能外出務工,大量年輕人踏上了背井離鄉的道路,這種年輕人的流失造成了農村地區拋荒,良田的拋荒會給人一種有可能糧食價格上漲的思考。

(2)年輕人不願意種糧

城市裡面充滿了誘惑,有娛樂、旅遊、超市、購物等一應俱全,年輕人願意留在城市,不願意回到農村去生活,長久生活在城市,對農業種植技術有所忘卻,甚至已經不會種植。目前農村人種植的基本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隨著他們的離去,農村無人種糧的現象有可能出現。

為什麼農村糧食不會漲價?

(1)糧食容易儲存

糧食只要曬乾的情況下,可以長期儲存幾年時間,國家每年大量的收購糧食,通過宏觀調控的手段,一旦市場上面缺糧,國家會放出儲備糧食平抑市場價格。

(2)可以進口糧食

中國人多地少,國外人少地多,比如: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大量的機械化種植糧食,這些國家一直想打入國內市場。因此,國外糧食的進入對國內糧食價格有影響。

(3)國內土地集中種植

國內現在大力鼓勵家庭農場、土地承包等,讓種植能手廣泛的種植土地,有利於規模化種植,這種機械化種植有利於成本降低、產量升高。這是國家應對土地拋荒問題的有力策略之一。

因此,糧食價格短期內不會升高,畢竟糧食價格關係到百姓的生活、關係到社會的穩定。


農事直通車


在一般情況下,較長時間裡,農村糧食價格都不會漲價,也漲不了價,這是本世紀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所決定,我國必須服從、按照和遵守WTO規則,不會按近九億農民的意願來辦事,“三農”十幾年的舉步維艱也挽救不了這個事實,再多的怨聲再道也改變不了這個局面,只有通過深化國內改革,更加開放農業,把我國農業的大門打開,讓世界的發達農業國(如美國、加拿大)到我國來經營和管理,引領全球農業潮流,指導現代農業技能,傳授農業現代化知識,交流國際農業經驗,才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在農村糧食價格不漲之中砥礪前行。

在特殊情況下,漲則驚人,農村糧食價格四、五倍的上漲也是可能的,每斤大米價格在十至十五元之間不是不可能。有其特殊原因:世界之事往往禍不單行,往往接二連三併發,其一,自然災害,如大旱大澇,造成我國大部分農作物棵粒無收,或長時大量減產。其二,我國現在農村大田大地荒蕪,有時不得不進口大量大米、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其三,誰都知道農業是國計民生的基礎,在雙重困難面前,萬一外國不出口糧食我國怎麼辦?我國每天的糧食消費量近百萬噸,到時即使農村糧食漲價四、五倍,糧食短缺和緊張也不足為奇。我們準備好了嗎?





鳥雀林老王19966


這個問題好比問:今年股票市場會漲嗎?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所以啊,真的很難判斷

糧食有很多,比如大米,玉米(也算飼料作物)小麥。

這些品種受進口價格影響都很小。國家對糧食的價格調控也很到位。畢竟關係到社會穩定。所以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可以去期貨市場看,大米小麥基本上沒人炒,玉米價格波動也非常小。


既然你提到了這個問題,說明你就是種糧食的,你自身的角度想問題。糧食是國民經濟基礎,糧食漲價了,其他的必然漲價,並且幅度絕對高於糧食漲價幅度,這樣以來受害的還是最基層農民。另外國家為什麼一直用保護價收購糧食?是為了防止糧食價格低,一定程度上保證農民的利益。從國際上來說,國家從農民手裡收購價是高於國際糧價的。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才1畝多一點,還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世界上農業發達的國家,以大規模化農場種植,其成本遠遠低於我國,糧食價格也就低於我國,這個你可以去搜搜進口糧食價格求證。之所以國家寧願高價收購農民手裡的糧食也是為了保證農民收入。農民手裡的地要想增收,靠傳統的種植模式肯定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