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要不要放棄自己的軍事大國地位,以好好的發展經濟呢?你怎麼看?

唯愛腦力汁


總是有人會問道,俄羅斯為什麼不放緩軍力發展,轉而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對於這個問題普京曾經在2017年年度記者會上用一個故事來很形象地進行了回答。故事大體為:

前軍官問他的兒子“原來這裡有一個佩劍去哪兒了?”兒子回答說:“別罵我,我把它拿去跟鄰居家的小孩換表了”。軍官說:“給我看看那個表,嗯,不錯。但是如果明天有土匪來了,打我、媽媽還有你的兄弟,侮辱你的姐妹。那麼你怎麼辦?跟他說‘’晚上好,(現在是)莫斯科時間12點30分?’”

(普京講話)

普京這個故事形象而生動地反映出俄羅斯目前的現狀。總體而言,俄羅斯人自始至終都深陷在嚴重的“安全困境”之中。俄羅斯本身受東方草原文明的影響,尚武且富有侵略性,對於領土和勢力範圍就十分敏感。近代俄羅斯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擴張史,其壯大自己的方式就是使用武力掠奪土地和資源,而在此過程中俄羅斯也一直十分注重和仰仗軍事實力積累,相比經濟而言,其軍事工業和軍隊建設要明顯強出太多。然而過多的歷史包袱,使得俄羅斯自身樹敵太多,這也導致俄羅斯自身的國際形象一直不佳,很難讓人感到安心,尤其是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之後。

(俄羅斯熊)

俄羅斯人對於國家關係和全球局勢理解,其實要明顯區別於西方。事實不僅如此,由於草原文明重掠奪而輕交易,這也從民族性格上限制了俄羅斯人的商業行為。俄羅斯精英階層或者說是高素質的人往往傾向於學術和藝術或者是政治,而不是熱衷於商業。俄羅斯人最好的品格是堅韌,而不是挑剔。這兩個因素都與商業環境塑造截然相反。這也就是說從骨子裡來看俄羅斯就沒有重商的傳統,也就造就了俄羅斯惡劣的營商環境。所以俄羅斯從來就不是一個經濟強國,未來也幾乎很難成為商業強國。其既缺少對於商品和服務精益求精的精神,也缺乏商業創新和對於市場動向的敏感性,所以當英國人在完成工業革命對外出售各種花紋的機器織布時,俄羅斯人還在對外出售木柴和糧食。現在美國人在對外出售各種高精尖技術產品和服務時,俄羅斯人再賣石油天然氣還有武器。

(俄羅斯油氣廠)

事實上俄羅斯人也一直試圖改變自身的現狀。畢竟歷史上吃過太多虧,所以俄羅斯雖然給人感覺軍力十分強大,但是更多是通過軍事動作強行展示出的強大表象,具體到實戰當中往往也是傷亡慘重,經常出現各種問題。原因就在於俄羅斯現在的軍費嚴重不足,去年只有424億美元,不及美國的十分之一。這點其實在海軍發展方面體現的最為明顯,不要看俄羅斯動不動就試射各種戰略導彈和新式導彈,俄羅斯海軍自前蘇聯解體以來就未曾建造入列驅逐艦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十分尷尬的事。

(普京海上閱兵)

當前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套路其實十分明顯,其退出“中導條約”,建立太空部隊,其實就是在用當年里根對付前蘇聯的方式來對付俄羅斯。旨在通過軍備競賽拖垮俄羅斯。俄羅斯不可能再走老路,所以在面對西方制裁,能源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不利形勢下,俄羅斯不得不將跟多政府資金用於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盡最大努力來確保經濟穩定。畢竟對於普京而言,經濟壓力其實正在轉化為執政壓力,近些年的抗議示威越發頻繁,而俄羅斯政府所能想出的辦法不多。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勒緊褲腰帶,儘量維持,並且期待外部環境能夠逐漸變好。

(普京勝利日閱兵)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嚴格意義上講,俄羅斯如今最拿得出手的就是軍事。

如果連這個優勢項目都放棄的話,俄羅斯就會顯得像一個一般的小國,可能連歐洲的一些國家都不如了。

更別提什麼有的人還預計,幾十年後俄羅斯會重新崛起。

我們可以看看俄羅斯現在各方面指標怎麼樣,你就會知道俄羅斯為什麼不能放棄軍事這個強項了。

談三方面的內容:

首先從經濟上看:

任何國家發展的基礎之一是經濟。2018年俄羅斯GDP排名全球第12位。

這個名字不算高,但在全球近200個國家當中,還是衝在10%裡面的。

但如今俄羅斯經濟主要依靠的是能源和農業,而不是科技創新。長期來看,化石能源將逐步走入歷史舞臺,新能源價格越來越低,使用越來越多,對俄羅斯經濟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俄羅斯這些年經濟增長比較疲乏,一個原因就是很多產業發展不暢,再加上外部勢力的阻礙等,這讓俄羅斯不得不加強武器等產業的出口創匯力度。

但未來50年後全球科技發展的趨勢,會讓很多新興國傢俱備更強的自主研發能力,對俄羅斯武器需求的依賴也會逐步降低。

這些都是俄羅斯發展經濟的掣肘因素。

可見,俄羅斯經濟相對一些國家落後,不是該國軍事發展造成的,而是多種非軍事原因引起的。

這也就意味著即使俄羅斯不發展軍事,經濟也不一定特別優秀。

其次從人口上看:

依據各國目前的人口政策,聯合國預測,2050年俄羅斯人口將達到12859.9萬人,2100年將達到11744.4萬人。

如果按照50年預測計算,俄羅斯人口差不多有1.2億左右。

屆時印度、美國、印尼、巴西、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墨西哥的人口都排在俄羅斯的前面。

再加上俄羅斯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困擾,該國人口如果不斷減少的趨勢長期下去,將拖累如此領土龐大的一個國家的發展,讓他們沒有太多精力和能力創新發展。

這也不是發展軍事造成的,而是俄羅斯持續了幾十年的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問題。

當然不能從軍事角度解決。

第三,從軍事上看:

這其實和經濟發展是一脈相承的。經濟好,軍事才能更好,否則軍事只是維持,談不到大發展。

俄羅斯2018年的軍費開支和印度相比都竟然落後,可見俄羅斯未來在經濟不能很快發展的背景下,軍事動能能有多強?

好在俄羅斯如今在高精尖核武器以及高超音速導彈等利器的研發上還是有一定投入的,這基本能維持在全球武器裝備上的先進地位。

軍事是俄羅斯僅有的能成為大國的一面,如果這方面還不能出類拔萃,對俄羅斯來講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很顯然,普京對此有著充分的認識,因此儘管經濟整體和西方有差距,但還是一定要在軍事領域拔得頭籌。

目前來看,這麼做對俄羅斯最近一段時間的發展是正確的路徑。


木春山談天下


要真放棄了,那就是幼稚。

不管對於哪個國家,發展經濟都是需要的,而且是急需要做的事情,但是轉型發展經濟不是你想發展就有機會讓你發展的。

我們改革開放四十年,這四十年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正因為有了這四十年才讓我們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但是接下來就沒有之前那麼好的機會了,以後的發展機會都是需要經過鬥爭才會吃到肉,中美貿易戰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麼俄羅斯有沒有這個機會?沒有的或者說很短。俄羅斯自蘇聯解體獨立以來,差不多三十年,這三十年中不是在療傷,摸索就是在於美國等西方國家鬥爭,基本沒有多少機會。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俄羅斯,在葉利欽的領導下采用休克療法進行經濟建設,結果中了歐美的經濟圈套,人民沒富裕起來,反而國家資產不斷被西方低價攫取了,還形成了金融寡頭經濟,俄羅斯人民生活更加困難。這一時期俄羅斯經濟不僅沒進步,反而倒退了很多。國家剛剛獨立,許多制度還不完善,國家前途道理也不清晰,需要時間來摸索,那麼這一時期就是道路探索時期,雖然代價有點大。

二十一世紀初的七八年對於俄羅斯來說,應該算是戰略機遇期。這段時間內,普京掌握了俄羅斯國家權力,並且在世紀初打贏了車臣戰爭,國家精力可以投入到經濟建設發展中來了,積極對外開展了經濟合作,石油外交等等,而且這一時段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相對比較緩和,沒有大的矛盾激化。所以這段時期對於俄羅斯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但好景不長,美國人看著俄羅斯逐漸擺脫了獨立時的爛攤子,開始走上了經濟快速發展道路,不舒服了,這個老對手怎麼可以讓他繼續這麼走下去,必須要進行遏制。於是2003年格魯吉亞爆發了顏色革命,2005年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相繼都爆發了顏色革命,其中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成功了。在2008年于格魯吉亞親美政府與俄羅斯爭奪南奧塞梯控制權中,爆發了格魯吉亞戰爭,然後西方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這一下將俄羅斯良好的外部環境給打破了,俄羅斯不得不把注意力從經濟建設中抽出來一部分對付歐美的遏制打壓政策。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戰略機遇期被打斷,俄羅斯重新進入被西方國家圍剿的不利國際環境中。

之後對於烏克蘭的鬥爭,敘利亞的鬥爭則完全把俄羅斯資源和精力拖入到了戰爭中了。

俄羅斯不是不想集中精力發展經濟,而是美國人不給這個機會。而如果俄羅斯放棄軍事實力,那麼完全不用等到現在,2005年的時候,可能俄羅斯就跟著爆發了顏色革命,早已沒有普京這麼幾十年的掌控了。


時光之意


放棄自己的軍事大國地位,那俄羅斯在國際社會就是裸奔了,恐怕要淪落到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都不如的境地。與此同時,它的經濟發展也絕對不會好到哪裡去。這是我的結論。

我國人民歷來有發家致富的偏好,因此認為他國也應該走我們的這條正路。其實,有那麼一些國家和人民,他們偏偏對發展經濟不太感興趣,他們有自己定義的強國之路和幸福生活,錢,物質,經濟,從來不在他們的考量中佔據第一位。俄羅斯國家,俄羅斯人民就是其中的代表。

自18世紀初彼得大帝使俄羅斯躋身歐洲一流強國之列以來,俄羅斯的強國地位就主要建立在其軍事實力而不是經濟實力之上。俄國政治經濟科技全面落後於西歐國家,但是,眾多的人口,吃苦耐勞的民族性格,使俄國始終擁有一直歐洲最大規模最具忍耐力的陸軍,這是俄國屢屢介入歐洲政治和戰爭的最大本錢。

事實上,只有在蘇聯時代,憑藉著殘酷無情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這個一直落後的國家才第一次擁有了令人生畏的經濟規模。但是,蘇聯的經濟從技術含量和效益上看,仍然顯著落後於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仍然依賴其強大的軍事力量,龐大的核武庫,幾萬輛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是蘇聯國家力量最重要的基礎和體現。

如果說蘇聯經濟雖然粗放但仍然有規模和數量優勢的話,那麼到了21世紀,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俄羅斯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已毫無優勢可言。所以,相比蘇聯,俄羅斯的大國地位更依賴它的軍事力量,如果將自己這一最重要的戰略資產放棄,那麼俄羅斯真是就是一無是處了。

問題是,放棄了軍事大國地位,並不能自動換來經濟的發展。我們姑且還可以認為冷戰時期蘇聯將過多的財富和資源用於軍備競賽從而影響到經濟,而今天,俄羅斯的軍費開支並不高,也沒有與哪國進行所謂的軍備競賽,俄羅斯經濟不行,與軍事還行真的沒有什麼關係。專心發展經濟?你以為俄羅斯是你東亞國嗎?體制完全不一樣的好不好,我們是黨管一切,所以才會有專心發展經濟一說。俄羅斯經濟沒發展好,不是國家不夠專心,實在是這個國家上上下下問題太多,積弊太多。真要要想把它說清楚,得另外來一個問答才行,我這裡就不說了。


進擊的女武神


軍事大國地位,這是多少國家夢寐以求的一種“國際認證”,某國的“先軍政治”,伊朗的自主國防戰略,無不將軍事工業放在國家發展的優先位置。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軍事實力作為後盾,什麼民族尊嚴、領土完整都將無法得到保證。


最現實的一個例子就是烏克蘭這個國家。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很多先進武器裝備,諸如洲際導彈、巡航導彈應有盡有。烏克蘭核武器的數量甚至位居全球第三,僅排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後面,是名副其實的核大國。然而,當時我烏克蘭政府不知道是想的,為了得到3.3億美元的經濟補償和援助,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威逼利誘之下,竟然同意銷燬所有的核武器,拆解所有的核武載具,並宣佈永久放棄核武器的研發和使用。

時間追溯到2014年,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了嚴重的衝突,俄羅斯兵不血刃佔領佔領克里米亞,並在烏東部地區挑起衝突,當時龐大的烏克蘭卻成了一頭待宰的羔羊,面對俄羅斯咄咄逼人的戰爭壓力竟絲毫沒有還擊之力,而美歐國家也只能遠遠的看著,頂多放幾句“嘴炮”。



俄羅斯國土東臨太平洋,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至高加索和黑海,其領土面積超過1705萬平方公里,俄羅斯這麼廣袤的領土面積,有多少是通過戰爭的方式掠奪來的,俄羅斯周邊國家的心中恐怕都有一本賬。

俄羅斯被稱之為“戰鬥民族”,深知軍事實力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普京曾經說過:“抗議一萬次,也不如轟炸機的機翅煽動一次”。俄羅斯喜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你打我,我肯定會打回來,說實話,如果俄羅斯放棄軍事大國地位,就如同是一隻拔了牙的老虎,只需數年,俄羅斯將不再是俄羅斯。



其實,發展軍事與發展經濟是不相沖突的,經濟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可以提高軍事科技研發上的投入,而軍事實力的提高反過來又可以保護經濟發展的成果。況且,軍事工業本來就可以促進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對俄羅斯來說尤其如此,俄羅斯對外出口的產業主要就是:石油、天然氣和軍火,俄羅斯的軍火出口僅次於美國,佔據著全球軍火貿易的半壁江山,也為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所以,俄羅斯當然不會自廢武功,放棄他的軍事大國地位。

【親們,記得點贊喲!覺得我回答的還可以,不妨關注一下吧!thanks】


三號二


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文錢憋到英雄漢”,俄羅斯的軍事大國地位,不論自己想不想放棄,後面都會逐漸衰落;俄羅斯的經濟無論想不想好好發展,都難以發展。

首先,俄羅斯目前的軍費並不高,不僅總額不高(約500億美元),連佔GDP的比例都不高(已經降到了近3%,低於美國軍費佔比)。所以,從發展方面講,俄羅斯已經做出了削減軍費(2015年後幾年連續遞減),發展經濟、科技的努力。

而俄羅斯的軍事大國地位,主要是因為龐大的核武庫,以及蘇聯先進裝備的遺留;如果蘇聯遺留裝備消失,俄羅斯的先進裝備規模會直接削減一半,甚至更多(比如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航母,大型驅逐艦等等,基本都會消失)。

核武器是俄羅斯安身立命的根本,難以捨棄,但規模也會不斷縮減;常規武器,那是有壽命的,再過20年,俄羅斯先進常規武器的規模,恐怕會縮減接近一半,難以維持現在的“軍事大國”的地位。

至於俄羅斯的經濟,俄羅斯目前出口主要依賴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2010年前後國際石油價格大漲的那段時期,俄羅斯GDP增長快速,加上格魯吉亞戰爭、敘利亞衝突的春風,軍費得以連年大幅度的增長(平均每年增長20%左右)。可惜的是,美國為了對付俄羅斯,2015年後一直打壓國際油價,造成油價一直起不來,俄羅斯也就翻身乏力。

俄羅斯不是不想通過發展高科技產品來促進出口,可惜,在當初石油價格大漲時期,俄羅斯未能完成科技振興佈局,浪費了好時機。如今,俄羅斯在公開的基礎科研方面,以及落後到了世界第19名了。

此外,俄羅斯的發展還受到地緣、國際環境、人口等方面的限制。其實這些年俄羅斯已經不怎麼想擴張,一心想融入歐洲,想加強跟美國的關係。可惜,其“存留”實力還是比較強的,歐洲、美國也沒什麼“寬容”之心,搞什麼“東擴”,一心要“痛打落水狗”,俄羅斯也是被逼無奈,只能被迫反擊。想讓俄羅斯縮回家裡裝“烏龜”,然後安心發展,一個不符合俄羅斯的民Z性格,一個也沒多少環境基礎——美國是不掐死俄羅斯不罷休的。

俄羅斯要想爭取生機,恐怕要放下自己老大哥的心態以及一切顧慮,努力加強與我國的交流和來往,搭上我國經濟、科技發展的快車。所謂長痛不如短痛,俄羅斯要有這個覺悟。同時,俄羅斯也要等待機會,等待中方超越美方,美方被迫拉攏俄方來對付中方的機會。屆時,俄羅斯可能會好過一些。


晨曦談兵


問題提出者要俄羅斯放棄軍事大國地位去單純的發展經濟,這無疑是一個自毀長城的蠢招。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群狼環峙的條件下,俄羅斯很快就會變成一碟肉菜,被西方分而食之,不但涇濟得不到發展,連廣闊的國土也守不住,至少會有分裂出現。前蘇聯解體的教訓還不夠慘痛嗎?當今的世界仍然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比亞、伊拉克都有前車之鑑,它們分別在卡扎菲等人的領導下有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的輝煌時期,但因這些前領導人不服從美國的指揮棒,被美國等群狼咬得國破身滅,人民生活立刻被戰亂破壞到痛苦的境域之中。我國的南宋小王朝,經濟發展曾名列世界前列,那又怎麼樣?還不是被蒙古韃子作為一道菜給掐滅掉了。宋之滅亡的最主要因素是崇文抑武,自毀長城。俄羅斯走這樣的老路,會有好果子吃嗎?它只能在確保自身軍事大國地位的前提下發展經濟。俄羅斯經濟與其軍事地位相比相對滯後,這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不無關係。但俄羅斯地大物博,人口較少,資源還在,民眾生活並不差,並不象某些閒人所想象的那麼糟糕。誠所謂皇帝不急太監急,放棄了軍事實力的俄羅斯將會什麼都不行,什麼都不是,處於任人宰割的地位。現在美國過較怯懼俄羅斯的地方,不就是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嗎?美帝夢想削弱俄羅斯軍事實力,又不是一天半天了,過去找到了社會主義陣營的縫隙,依靠內外陰謀解體了前蘇聯,今天又想如法解體俄羅斯,我們有些人別出餿主意,小心當了美帝的幫兇。

咸陽人


鄭秦雲


用一句古代名句來說明這兩者的關係,即“骨之不存,肉將焉附”,意思是,沒有骨頭,皮肉就無從依附,俄羅斯大國地位與俄羅斯發展經濟就是骨頭與皮肉的關係,維護大國地位與發展經濟並沒有任何衝突,相反的還是相輔相成的依存關係!



實際上,俄羅斯一直在發現經濟的道路上努力奮進,只不過有些特殊的歷史原因,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並沒有特別凸出的成績,但平心而論,俄羅斯近些年取得的經濟成就還是值得肯定的!



俄羅斯的經濟總量按匯率折算美元,2018年GDP總額已經排在世界第十一或者十二位,甚至排名還不如東亞的韓國,更甚至不如沿海的一個省的經濟總量,這些肯定能說明俄羅斯的經濟不景氣,但這個所謂的匯率折算排名,不能真實的反應俄羅斯的經濟水平就如此糟糕!



舉個例子:國內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一套同樣檔次的房子,價值是三線城市的十倍有餘,但能說明這兩套房子就存在質量差別嗎?或許有那麼一點質量差別,但絕對沒有十倍的差距!



蘇聯和俄羅斯給我們的印象是,能製造結實耐用的重工業產品,但不能生產輕工和農副業業產品,不過這種認識已經被實際情況打破,俄羅斯從去年開始已經大量的向我們出口小麥,雖然出口小麥並不代表俄羅斯經濟如何,但至少說明俄羅斯已經改變了蘇聯時期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國內食品供應是充足的!



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國內一片混亂!大量工人失業,流浪漢和無家可歸的人大量存在,飢寒交迫已經是大部分俄羅斯人的常態,但這些問題如今已得到改善和部分解決,這足矣說明俄羅斯的經濟是有發展的,並沒有表面看起來的那麼差!


涇水書生




若俄羅斯放棄自己的軍事大國地位,對於目前所面臨的國際局勢和自身的狀況來說,那就如同自己解除防禦機制,自己的國土任由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軍事威脅,到那時俄羅斯就會更被動,更談不上所謂的“好好發展經濟”,最終的結果將是俄羅斯被西方國家搞得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發展經濟讓俄羅斯人過上更好的日子則無從談起。

具體解析:

1、俄羅斯是地緣環境決定不可能放棄軍事大國地位。

俄羅斯是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一大國,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地跨歐亞兩大洲,從東到西,長度超過9000公里,可謂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而且鄰國眾多。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防禦力量,根本無法維持如此大的國土。從地形圖上也可以看出,俄羅斯雖然是一個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但其戰略劣勢非常明顯,我們都知道俄羅斯的國土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亞洲領土部分和歐洲領土部分。亞洲領土部分雖然佔俄羅斯的國土面積的3/4,但人口卻不到俄羅斯總人口的1/4。而俄羅斯歐洲領土部分只佔全國總面積的1/4,但卻其中俄羅斯總人口數的80%。



而且俄羅斯根本沒有天險可守,對接著歐洲方向的邊界全部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從波德平原到東歐平原,俄羅斯的核心區域全部都是大平原,這也是當年的納粹德國能夠發動閃擊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現在的俄羅斯還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軍事圍堵和經濟制裁,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是說什麼都不可能放棄軍事大國地位。放棄了軍事大國地位,削減了自己的武裝以激活武器,就等於西方國家繳械投降,沒有什麼可談的了。

2、曾經俄羅斯也這樣做過,差一點被搞死。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也從蘇聯體系中獨立出來,而俄羅斯聯第一任總統是葉利欽,葉利欽是一個十分親西方的領導人,甚至他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把俄羅斯徹底融入西方國家,以便於俄羅斯快速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然而葉利欽的想法有點異想天開了,俄羅斯這麼龐大的體量,西方國家怎麼可能接受它。所以西方國家利用葉利欽親西方的傾向,瘋狂的擺俄羅斯一道,搞一些經濟學家幫助俄羅斯進行經濟改革,也就是所謂的休克療法,直接的後果就是俄羅斯經濟崩潰。如果不是普京上臺,俄羅斯肯定會被西方國家搞得四分五裂。



所以綜上所述,俄羅斯是不可能通過放棄軍事大國地位而發展好經濟的,沒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就難以保障自己國民的利益。但俄羅斯可以實現局部調整,對西方國家不要過於強硬,可以有一定的彈性和妥協,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國家資源優勢,與新興的大國加深合作,從而實現經濟騰飛的目的。


大正看世界


俄羅斯放棄軍事大國地位,估計沒幾天就被人瓜分了,永久性的中立國幾乎都是小國,即使是瑞士,其軍事實力也很強大,因為世界很現實,道德和公約不能維護世界和平。

結合到俄羅斯,情況跟其他多數國家不同,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絕大多數領土都是侵佔其他國家的,如果俄羅斯放棄了軍事,想要報仇的國家可不少。

美國和北約一直在打壓俄羅斯,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上,雖然說北約不會真的與俄羅斯爆發戰爭,但是前提是俄羅斯有足夠的反擊能力,如果俄羅斯失去了反擊能力,北約還會這麼客氣嗎?

美國從來沒有停止針對俄羅斯,而且美國針對的不只是俄羅斯,中東的伊拉克和北非的利比亞,由於軍事實力不足,在軍事上不能抵擋美國,結果全都被美國佔領,成為美國的盟友。


俄羅斯放棄軍事,短時間內也許美國不會拿俄羅斯怎麼樣,但是時間越長,世界各國的目光就越像餓狼注視一塊肥肉,總有忍不住的那一天。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完全放棄軍事,即使是有其他國家保護也不行,因為只有槍在自己手裡才是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