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將農村老家的土地轉租給大型的農業投資統一種植嗎?

東沐霖


農村土地流轉,是建立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的,從這一點上講,農民自己有選擇權,但是,對於農村統一進行土地流轉,農民的這種自主性,又往往是一種阻礙,這便是一對矛盾,比如說某大戶要統一流轉大片土地,這片土地涉及到很多農戶,個別農戶不統一,就會使大戶流轉的土地無法成方成片,不利於大戶耕作。所以,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首先要做好農民的思想工作,讓農民從中有利可圖,並且解決無法外出打工的農民就業問題。

是否願意把農村老家的土地流轉給農業大戶或者投資農業的單位,這要根據農民的自身情況,為農民設身處地的想一下。現在,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都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土地,而本身由於農產品價格低迷,農業種植無利可圖,所以很多農民將土地撂荒,或者只種不管,外出打工謀生。對於這樣的農民,如果農業大戶給出合理的流轉價格,按時足額支付,使農民感覺比自己種地合算,又能安心地外出打工掙錢,城裡農村兩不誤,兩頭掙錢,這對於農民來說肯定是好事,我想大部分農民都是會同意的。

但是,農村總有一部分人不能出去打工,這部分人雖然多數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但其實他們才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他們一輩子幹慣了農活,又有農業種植經驗,如果一下子把他們的土地都流轉走了,讓他們無所適從,相信很多人是不同意的。所以,要考慮農民的這種習性。在農村土地流轉時,對於不願意將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應該合理地為其調換土地,使他們調換到的土地比原來的土地更好,離村更近,更方便耕種,我想這部分人就不會從中阻礙了。

還有,對於果業生產區的農民來說,土地流轉是比較難於推行的,因為大多數農民已經將土地種上果樹,只是某一年收成不好或者果品價格過低,但這些都很難預見,總體來說果業生產的效益比較高,對於一些種植果樹的農民來說,果業生產的收入遠遠高於外出打工。何況果樹的投入是一個長期性,已經栽上果樹的農民,是不會同意把土地流轉出去的。比如我的家鄉,大部分是丘陵地帶,氣候溫和,種植果樹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現在是煙臺蘋果的主產區,是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大多數村莊沒有土地撂荒現象,也沒有土地進行流轉現象。只要少數河流沖積成的河谷平原地帶,土地被圈定為基本農田,不能用於發展林果業,才會出現土地對外流轉的現象。

所以,對於農村土地的流轉,還是要因地制宜的,不能一刀切。對於適宜土地流轉的地區,也應該考慮到老年農民養老和養生的需要,起碼集中為農房劃出幾分地的自留園,讓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老年農民有事可做。還有,對於土地流轉大戶來說,在農村集中發展農業,要首先考慮從土地所在村招收工人,解決這些暫時失地的農民就業問題。農民都是非常務實的,只要給人們以實惠,讓他們有利可圖,我想大部分農民都是開通的,是能夠認清形勢,積極配合土地流轉工作的。


齊東晏子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老家農村就是面臨這樣狀況。原本計劃是種完今年然後給承包商承包,後面反覆改變計劃,已經變成了立馬就要。不過對於現在立馬就要我是不願意的。換做立馬承包出去損失就變得得不償失了。

對於轉租出去統一種植,其轉租條件一定要讓農民滿意。畢竟現在很多在家務農的都是老人,萬一轉租出去的話村裡很多農民即將面臨著失業這個問題。



我們村的轉租合同是一共要二百五畝,九十元一畝,租二十五年。對於這個價格我是比較不滿意的。畢竟生活水平已經提高了,如果按這個價來租賃,一年的種植收入肯定不止這個價,雖然會累點,但總是勞有所值的。

總體來說,如果租賃方能開出很好的政策讓農民滿意,政府方面也有一定的政策能讓農民不會失業,相信很多農民都是會願意租出去的,畢竟能閒下來休息一下也是很好的。


農村小喬治


有什麼願意不願意的,小的家住在廣西十萬大山裡,目前家裡五口人,小的年方三十有餘,已經成家未立業,老婆和兒子目前還沒有分到土地,家裡有良田一畝多,除去建房子還有一畝。

只因家裡沒地,一家五口全部外出打工,過年才回一次家,家裡的一畝地就免費給村裡的老人種,主要是不讓它變成荒地,雜草叢生,因為地少,也沒有什麼好的發展,反正都是外出打工,就算流轉給別人也沒有幾個錢,因為地少,按照我們那邊的價格,一年300,流轉個20年也就6000塊錢,20年我就當我去外面免費打兩個月的工也不流轉,如果家裡有田多,可以考慮考慮。

還有一種情況,除非他給我很高的價錢,如果按照我家一畝地一年300的標準流轉,我寧願免費給別人種植,反正我家的地又不多,說不定這幾年沒力氣打工了,還能回家種個菜。


山村額赫


雖然都是農村人,但是像我們這一輩,就現在三四十歲的這個關口的人來說,對農村土地的感情是有,但可能遠沒有我們的上一輩對土地的感情深了,為什麼呢?

像我們父母那一輩,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剛剛實行分田到戶,那時候土地不能說是唯一的經濟來源,但絕對是最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全家的口糧,一年收成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一年的生活質量,所以那時候全家的眼睛都盯著家裡那幾分地,盼著風調雨順有好收成。

現在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消費水平都提高了,賺錢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外出打工,自己做點小生意,收入都遠遠在種地之上,像我們這個歲數大小的,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種過地,也不會再想去種地了,一畝三分地最多就是混個口糧

現在農村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農村基本上都是老人孩子,沒有精力去打理土地,導致土地有百分之三四十都荒廢了,這也是一種損失。

如果有大型的農業投資,我肯定會選擇土地出租,一 土地本來就荒廢著,出租出去,不管錢多少,也算是一份收入。二 我們不能好好利用土地,為什麼不給能好好利用,開發土地的人,讓土地產生更大的價值呢?


小柯日記




西門觀點:願意不願意,主要看合算不合算,農業公司能不能遵守合同?政府能不能為農民保駕護航?

題主問:你願意將你農村老家的地轉租給大型農業投資公司統一種植嗎?我的回答如下:

一、首先看中國農業國情

美國是農業大國也是農業強國,只有三億人口,280萬農民,卻有22億畝耕地。所以,美國不但是農業大國也是農業強國。他們的農民可以稱作產業農民,或職業農民。收入比一般城市人高。

而我國有14億人口,9億農民,但只有18億畝土地,其中基本農田只有15億畝,人均1.3畝土地,農民人均2畝土地。

由於地少人多,種地成本高,收益低,所以,大多數農村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賺錢。



二、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

過去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實行的是城鄉二元結構,工商業由國家統一計劃,統一安排,也就是統購統銷,生產的產品全由國家統一包銷,所以不存在虧損。

而農業,國家徵收農業稅和公糧,農業稅從公糧款中扣除。那時候,農民只有土地,沒有工資,也沒有退休金。由於地少人多,糧食產量又低,所以,等交完公糧,留下各種預備糧,分到農民手裡就所剩無幾,錢就不用說了,一個工(10分就是成年男勞力幹一天活)幾毛錢,年底能分到錢的家庭很少。

那時候,不允許做小生意,更不允許進城務工,所以,農民糧少錢更少,沒法和有工作有退休金的城裡人比。

八十年代初,雖然分田到戶,但土地還是那麼多土地,只減不增,而人口卻是翻著跟斗往上漲,由原來的七八億漲到十來億,現在漲到近14 億。如果只讓農民靠種地為生,仍然貧困。



好在國家終於允許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一些土地少的家庭年輕人開始外出進城務工和經商,農村家裡的土地,有的給親戚種,有的給鄰居種,有的給其他村民種,只要能給一點糧食就行。

農村土地確權後,土地在第二輪承包到期後又延長三十年,給你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再加上各種種糧大戶和大型農場以及農業合作社的建立,為土地流轉奠定了基礎,農民可以將自己土地流轉出去或入股,然後可以放心的外出打工經商。

如今,大多數平原地區和一些丘陵地帶的農村土地已經流轉出去或入股,土地流轉已經成為大趨勢。

三、農民願意把土地流轉給大型農業公司嗎?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農民願意不願意流轉自己的土地,要看大型農業公司肯出多少租金,也要看這個農業公司是否守信用?

如果農業公司出的租金農民覺得合算,如果能保障農民到時能夠按合同得到應得的租金,農民肯定願意流轉自己的土地。

關鍵是當地政府如何保障農民利益,如何保障農民大型農業公司能按合同要求支付農民租金。這一切能夠保障,土地流轉就會很順利,否則,農民不會流轉。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各位手機前的朋友們好,首先我覺得要看他一畝地給多少錢,如果覺得合適,比自己種地強就可以,大家可以算一算你種地可以收入多少,如果收入比他給的租金多的話就不要租,如果收入比給的租金少的話,我覺得還是可以租的,我們這邊就把地租出去了,一畝地一年給一千元,大家覺的可以嗎,因為我們這邊都是種玉米和小麥,算起來一畝地也就是一千左右吧,要是年頭不好乾旱的話還收不了一千元呢,我給大家算一算啊,光種子一畝地一年用一百多點,然後就是化肥,小麥底肥加上追肥二百元,玉米用一次肥一百三四,然後加上澆地的話,光玉米就澆兩回水,還是有雨不幹旱的情況下,如果幹旱的話就得澆三回水,澆一回水七十多,這還是玉米,麥子的話,有墒的話可以真接種,如果不行那還得澆地,小麥一般都是澆三回水,打凍水,揚花期澆一次,灌漿期澆一次,這就是三次水,小麥才能收穫,這三次澆地就用二百來塊,這不不算僱傭聯合收割機的錢,我們這邊用聯合一畝地六十,這是麥子的錢,玉米比較貴,因為要收玉米和打秸稈一畝地在八十元左右,還有打農藥的錢,大家可以算一下一畝地多少錢,還得算一下如裡秋收和麥收各位還要歇班這也是錢,所以說我覺得如果合理的話還是租出去,這樣可以收租金,還可以出去打工,還用管地裡的活了。

如果各位朋友覺得我說的不對的話可以在下方評論評論,共同討論一下,謝謝大家了。




晶瑩旭日


過去人們常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沒有了土地,農民就沒有了飯碗。現在,對於農民來說,土地的重要性明顯不如以前。把農村老家的土地轉租給大型的農業投資企業,許多人都是願意的。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


一、農村土地流轉是一個趨勢

當年,農村土地承包到戶,曾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但是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已經成為了一個過去式。應運而生的是,一些大型農業投資企業,或者一些農業產業協會,或者是種糧大戶,到農村流轉土地,進行規模經營。一家一戶的承包土地,流轉租賃給大型農業企業是一個趨勢。


二、單打獨鬥種糧食根本不賺錢

農民都知道,種糧食不賺錢,也就賺了點口糧。我們老家農村種地一年兩季,種植冬小麥和秋玉米,在風調雨順的年景,除去種地成本,一畝小麥+玉米也就能賺500元左右,其中勞動力還沒算成本。如果遇到不好的年景,還不一定能賺到錢。在我們當地,一畝土地的租賃費用每年800元,另外,種糧補貼每畝120元也是給農戶,也就是說,土地流轉出去,每畝每年可以有純收入900多元。土地流轉之後,農民可以到農場打工,也可以到附近的工廠裡去打工,每年打工收入,至少一兩萬元,相當於種了20-40畝土地的收入。從這個角度講,把土地流轉出去,還是有帳可算的。


三、農村人口老齡化,種地人越來越少。

我的老家在農村,父母一直都在農村居住,父母年紀大了,承包的土地也不能耕種了,前幾年就已經租賃給了承包大戶。眾所周知,現在農村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年輕人很少在村裡居住,種地的更是少之又少,現在村裡住的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種地的是中老年人。隨著農村留守的這一部分人年齡增大,勞動能力逐漸喪失,農村的土地勢必要規模經營,進行機械化作業。



【以上僅代表我的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或者啟發。您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關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評論】


農裡農氣


1.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農村深化改革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目前國家對於農村土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一直以來,我國農業生產以小農經營為主,生產規模比較小,效率比較低,成本卻很高。未來,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規模化趨勢也將加強。就需要經營主體生產方式從量變走向質變。而農村土地承包需則給農業帶來了新的活力農業的,農村土地承包適度規模化經營將會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

2.在租賃農民土地的前提下,不能讓農民覺得失去土地之後,損失很大;適度滿足農民要求。記得15年的時候我們村一個搞紅薯的種植基地租賃土地價格每畝800元,還有人嫌棄租賃金太低。不知道現在什麼樣了?其實,對於真正不在農村生活,想要退出農村土地的農民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次性退出,領取租賃金,何樂而不為?

3.現在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未來10-20年一直保持上升階段。現在農村種地的大多是五六十歲的老人,年輕人大多出去務工,不想在家務農。未來農村將是無人務農的現象。

想想在農村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種上自己喜歡的蔬菜,水果,農作物。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向日葵的小生活


有什麼願意不願意的呢?不願意怎麼辦?誰來種地?家裡又沒有人,租賃出去又沒人要,價格又低,幾百塊一年,另外,一家人現在都搬到城鎮裡邊了,都在參加工作,不然光靠著種地也不能養家啊,一家老小,都要吃飯啊,不然這吃穿住行,那樣不要錢?就靠種地能養活一家老小麼?顯然不可能。

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家大型租賃戶來租賃的話,我肯定願意的,這樣給一部分人,地又不荒廢,我覺得完全可以接受的,這也是形式所逼,不然的話地就荒廢了,多可惜,是不是。





我是劉同學


我們這裡田地可值錢了,2800一年要,還很難租到,,,雲南芒市,主種冬甜玉米和土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