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張遼都是萬人敵,都有輝煌戰績,為什麼張遼沒有關羽出名?

此生不悔入中華


關羽張遼都是萬人敵,為啥張遼沒有關羽名氣大?



張遼“萬人敵”?第一次聽說。不過,得刨刨根底,不能貿然相信。關羽的“萬人敵”,有歷史記載的,就在《三國志.張飛傳》中 :【 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瞧,沒假吧?這裡不但明確,曹操的重量級謀士程昱,還有“等鹹稱” : 關羽、張飛“萬人之敵也”,“鹹稱”一般理解,是大家一致認為的意思,並不是某一個人說。就是說,關羽、張飛的萬人敵是公認的。



關羽、張飛的萬人敵,《三國演義》中,也有相當精彩的描述。比如關羽,很出彩的就有 : “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出五關、斬六將,獨自奮力戰退許褚、徐晃,擒于禁、斬龐德等等。



華雄一出場,連斬俞涉、潘鳳兩員大將,探子接連報到華雄挑戰,諸侯大帳中,鴉雀無聲,沒人應戰,主帥袁紹尷尬難堪,只好用一句空話 : “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聊以解嘲。關鍵時刻,關羽不顧身份低微,挺身而出,勇敢請戰,曹操慧眼識珠,關羽飛身上馬,提刀出戰,只聞天摧地塌、嶽撼山崩,但聽戰馬嘶鳴、欒玲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出戰前的壯行酒,尚有餘溫。



斬顏良、誅文丑,更是震撼人心。顏良、文丑號稱河北四挺柱,排名前二。顏良一亮相,連斬宋憲、魏緒兩員原呂布猛將,又二十合輕鬆幹敗徐晃,徐晃在曹軍中武力排老二,這個氣勢,足以震懾所有將軍,然曹操請來的關羽,聽過曹操介紹,對於顏良明盔亮甲、軍容嚴整的十萬精兵,關羽說,不過土雞🐔瓦犬,對於提刀立馬,蹙眉傲視的顏良,關羽輕蔑道 : “吾觀顏良,不過插標賣首耳”!受領斬殺敵酋重任後,關羽毫不畏懼,倒提青龍刀,勒韁催馬,衝下土山,直撲顏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顏良砍於馬下,斬下顏良首級,重重護衛的袁紹諸將,無一敢擋鋒銳,關羽從容返回本陣。



除過武力,面對高官厚祿、金銀珠寶、美女香車、關羽掛印封金,毫不動心,不忘初心,守信重義。接下來,護二嫂千里走單騎,出五關、斬六將返歸舊主;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這種品德,不僅曹操十分讚賞,也符合大多數人們的道德追求。雖然最終敗走麥城,人們只是惋惜、感嘆,譴責盟友背信棄義,相信關羽身後成神,四處建廟立祠,世代敬仰。



而張遼這個萬人敵,查好久,歷史記載中,雖然逍遙津大捷,以七千大敗十萬,曾令東吳小兒,聞張遼之名不敢夜涕,武功也算大牛,但“萬人敵”三字,只在提問裡,不見史料中,對不起,不能認真,只能當笑話。所以,張遼最終只能是一員武將,無法在人們心中成神,也就不奇怪了。


流譽後


張遼還行,但跟關羽比,只能提鞋。兵法雲,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凡是一戰成名的,水份都很大。張遼也只有孫權送了人頭的戰績而已。而關羽在沒斬顏良之前就被程昱稱為萬人敵,可見名聲在外。斬顏良,三國志寫的很清楚,羽望顏良麾蓋,突入陣中斬其首而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這種兵力沒優勢,士氣也低迷的情況下,完全憑個人武勇突襲敵軍中軍斬其主將的,只有關羽一個。張遼雖然威風八面,但孫權還是安然無恙啊。赤壁時,雖然關羽本傳沒記載,但從吳書魏書中可以看到記載,周瑜攻打江陵,關羽和蘇飛領兩千人阻擋曹操援軍一年。其中李通,徐晃等五人傳中都記錄了他們支援曹仁而未果的事蹟,只有徐晃燒了關羽的戰船,接近了江陵,其它人連江陵城的影子都沒看見。悍將李通也死在這年。李通傳記載,李通在激戰中親自下馬搬開拒鹿,可見戰事多麼激烈。而他當時也僅三十六歲,當年死去,雖然不是被陣斬,但顯然跟交戰時受傷有很大關係。由於曹仁得不到支援,一年後放棄了江陵。所以周瑜攻江陵,關羽功不可沒。到了襄樊之戰時,關羽傳只記載了關羽攻打樊城,曹仁僅有幾千人防守。而曹夏候諸將傳,曹仁傳記載,曹仁先任徵南將軍討伐關羽。再結合史書中記載,湘江劃治時荊州有兩萬水軍一萬陸軍的記載,再看關羽圍困樊城時有五萬人左右的兵馬。可見他和曹仁交戰是俘虜了大量曹軍士兵的。結合水淹七軍之後關羽依舊收容於禁軍的俘虜,充分說明關羽有收俘虜為已用的傳統。只不過因為蜀漢沒史官,而關羽又被盟友偷襲,敗亡太快很多東西都要從魏吳諸將的傳記裡尋找。然後是忠義,關羽始終對劉備不離不棄,封金掛印,誓死追隨,有君臣之誼,有兄弟之義,恩若父子。反觀張遼,與演義不同的是,他早早就帶領曲部投降了曹操,並沒有交戰被俘的經歷。雖然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呂布也不算好主人,這沒什麼。但跟關羽比,高下立判。最後是身後名,凡魏晉南北朝名將都愛自比關張。關羽在唐宋就相當有名,先在唐時被封武安王,宋時封伏魔大帝,這並不是受三國演義影響的。水滸裡有大刀關勝,有美髯公朱仝,有豹子頭,小張飛林沖,但沒有小張遼,賽張遼什麼的。所以張遼根本和關羽不是一個檔次的。關羽是集團軍統帥,張遼才多大的官?不是孫十萬送人頭,他毫無戰績可言。


泡我先叫媽


小說《三國演義》把關羽塑造得太完美了。

1.關羽。

歷史上的關羽雖也武藝高強,被稱為萬人敵,非常勇敢,​能率兵打仗,獨自擔任一方統帥,卻並非完人,小說《三國演義》很多地方子虛烏有張冠李戴。

其實華雄是孫堅殺的;文丑是徐晃殺的;過五關斬六將也屬於編造;華容道上也沒有關羽捉放曹操的事……

關羽也喜歡女人,呂布部下秦宜祿的妻子非常美麗,呂布被殺之後,關羽曾向曹操討要這個女子。誰知曹操一看這個女子果然美麗異常,自己要了。關羽為此“心不自安”。關羽喜歡女人也是一個男人的正常需求,有血有肉,有感情,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超人。這才是真實的關羽。

關羽只是斬殺顏良;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

但是作者卻把關羽寫得太好,讓人拍案叫好,讓人如痴如醉。

關羽斬了連連得勝的華雄,我們拍案大叫:“殺得好!好刀!”

曹操只撥給關羽和兩個嫂嫂一臥室,欲令關羽和二位嫂嫂亂倫。關羽讓二位嫂嫂入內安歇,自己持刀守在門口,通宵達旦,毫無倦容。

我們翹起大拇指,讚美:“事嫂如母,真英雄,真男子!”

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我們翹起大拇指:“有恩報恩,皆當如此!”

華容道放歸曹操,甘當軍令,我們又贊:“恩怨分明,誓死如歸,好男子!”

雖然研究歷史的人知道關羽只是歷史長河中一員普通的戰將,但由於古時候的人大多不識字,沒有文化,寫史讀史的人宣傳不夠或根本沒有去民間宣傳。後代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關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小說《三國演義》的神奇渲染力,更兼說書人繪聲繪色的彈唱演說,讓老百姓身臨其境欲罷不能。

因此,一個普通的戰將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一代比一代“神”​起來。

於是,全國各地的關帝廟陸續建立起來。

人心所向,歷代皇帝見老百姓如此崇敬關羽,​於是大力宣揚關羽的忠義,代代加封。直封到“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2.張遼。

張遼的能力和功勞不在關羽之下。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馬邑之謀發起者聶壹的後人。

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新軍叛亂。勇登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 衝擊東吳十萬大軍 ,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 ,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淩統、甘寧等人 ,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染病之後,依舊令孫權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病逝於江都,諡曰剛侯。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3.小說《三國演義》神化了關羽,淡化弱化了張遼。

而歷史高文典冊《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沒有一定的文言基礎根本讀不懂。小說《三國演》通俗易懂,可讀性強,吸引力大,讀者眾多。聽說書更是不需要任何文化。

​種種原因,令關羽名揚千古,張遼默默無聞。




莊生荒谷


在有些人眼裡,用兵就是玩三國志,說攻就攻說退就退,說用火攻就用火攻,說用水攻就用水攻,完全不考慮執行力。二爺到荊州才多久,水軍就玩得溜溜的,發漢水時二爺是坐大船攻城的,看這抓住機會的能力,你以為水軍也是遊戲裡面點鼠標要來就來的?至於說二爺早期戰績,不說殺顏良吧,籠中鳥插翅難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麼簡單的道理根本不用多講。要黑二爺有很多點可以黑,何苦咬著不好黑的地方硬黑,到底是要標榜些什麼呢?

荊州在關羽手上只有2郡,而且關羽被封前將軍,封的很怪,治所再襄陽,說開了就是暗指讓他拿襄陽,而國舅和博士仁都是劉備委派的官員,關羽只有生殺權,以及本部兵馬,及一些荊州兵,而且基本上都在江陵養家餬口,國舅作為江陵太守,江陵和公安的本郡兵馬是沒出動的,水淹七軍前,關羽是讓他們出兵相助,被拒絕了,後頭才有了水淹七軍。但也這時候東吳已經暗通國舅和博士仁,博士仁投降還好說,國舅可是老幹部,還是小舅子,這不戰而降,就算關羽回頭也頂多罵他幾句,難道敢殺他?江陵不戰而降,導致關羽絕大部分士兵因為,被呂蒙用他們家屬性命威脅而散去,老關也沒強留,否則這如果狠心點,還是能夠留住一部分人,保自己姓名,興許沒問題。

可惜兵敗麥城被俘後被孫權所殺,我在想是為什麼讓孫權不顧大局殺關羽的,關羽一死,聯盟必然破裂,然後劉備大軍殺到,雖然被陸遜一把火燒了,但他有什麼自信阻擋曹操,雖然唇亡齒寒,但吳蜀相殺孫權一點也不擔心被曹操趁虛而入?劉備也掛了,雖然後來重歸於好,但劉備一死,蜀吳必亡,因為就算是諸葛也壓不住所有的將領,孤掌難鳴。

實際上關羽揚名就是他的這次北伐,橫刀立馬,威震寰宇,曹操嚇的想遷都,可惜盟友背叛,劉備小舅子倒戈,失去荊州根基,無力迴天啊。如果孫吳不背後捅刀子,而是結成聯盟,很可能歷史就應該重寫。孫吳所在的地區,中國曆來的打法都是先取甘陝,再取四川,一旦掌握了武漢地區,就能輕易順流向東擊破南京,所以當時擁有了漢中蜀地和荊州的劉備集團,對江東集團的威脅實實在在的要比曹魏大許多。孫權一直咬著不放要荊州也是這個原因,有了長江中游和下游倆要塞,就能依靠天險和北方割據。關羽是真強,早期他跟著劉備打過黃巾,見過公孫瓚的白馬騎兵,打過呂布幷州兵,熟悉圍城戰,步兵戰,騎兵戰,後來在荊州又當過水軍統領,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參與了,可見其作戰經驗之豐富,而其又愛兵,自身膽氣超人(陣斬顏良),晚年的關羽當真為統帥之才,名將無雙,可惜性格。

史上三家各佔三分之一荊州,東吳能眼光短淺至此也是服了,同盟背叛還能算到,國舅爺一句還當治之的場面話居然就叛了...話說關羽當時出征兵力應該不到三萬,徐晃優勢兵力居然長驅直入擊退關羽?真不知到底兵力差距多少,理論上長驅直入應該被圍殺才是。水淹七軍只能算是于禁的失誤,而且徐晃領著新兵不還把關羽打了個長驅直入麼,同樣,張遼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戰果不是沒有:從徵袁尚於柳城,率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不是殺了蹋頓麼,而且關羽再厲害不也兵敗身死了麼,張遼卻是最後病逝,感覺還是張遼強一些!

關羽真的是最被美化和吹噓的人物!你可知道關羽打襄樊的時候曹仁當時多少兵力?抗了多少次周瑜?又知道徐晃一來的時候關羽就想套近乎拍馬屁?關羽是什麼級別的東西?我生平最恨就是羽吹,其缺點一生致命,其敗仗一生兩次,還丟一次荊州!有什麼資格和張遼比?另外,關羽的武聖在清朝康熙年間才封的,真正的武聖是岳飛。關羽一生敗仗多,勝仗少。可以投降又迴歸舊主,屬於不仁不義,這種人配對忠義之詞?也就是他命好,遇到的是曹操,遇到是別人再就被宰了。一生高傲自大,剛愎自用,尤其闖了天災撿了便宜,自我膨脹到極限,比之項羽的致命缺陷有過之而無不及,恰恰是為將得不仁,為帥的不謀,為臣子的不義。

各種雙標,說到張遼在逍遙津地位的時候說的是他當時的地位,確實在李典之下;襄樊之戰時關羽是一方統帥,蜀國老二,這都沒錯。但是說到他們對手的時候,孫權是吳國老大,這時候就講能力了(孫十萬)?然後禽于禁,又是講他的地位不講能力(于禁此前的戰績當然不錯,但此戰表現還不如龐德)。 另外,你說對付關羽的時候,吳國派了兩個大都督云云,又不講當時的地位了(你之前講地位的時候都是當時的)。

我沒有說張遼一定強過關羽,兩位相比關羽上限高但下限也低,張遼比較穩定。前期關羽比張遼強,張遼在呂布手下時甚至不如高順,是後面成長起來的。但是答主你這樣拉偏架真的沒意思,好歹在你一個回答裡面標準要一致。或者比蓋棺定論,關羽和張遼都是進武廟的,而且曹操麾下只有張遼進武廟,所以張遼是曹操麾下第一將不用爭辯。關羽在道德方面確實無可指摘,張遼是正常人水平,因此後世關羽被神話也確實不是沒有道理。


歷史深度揭秘


首先要糾正問題裡一個錯誤,張遼在正史上並沒有“萬人敵”這個稱號,正史上三國時期唯二有這稱號的是關羽和張飛。因此在三國時,張遼名氣就比關羽要差一些。當然後世張遼沒關羽出名,更重要的原因是關羽後來因為忠義被世人推崇神化,因此不要說張遼,三國時期能和關羽媲美的都沒幾個。

劉備兵敗徐州以後,關羽一度歸屬曹操。曹操對關羽極為器重,厚待於他,但是關羽卻不忘劉備的恩情,放棄了大好前程,去投奔此時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劉備。而且關羽這麼做也沒瞞著曹操,坦然相告,說會報答曹操以後再走。曹操知道以後也是讚歎關羽的忠義,放任他離去。

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關羽死後,他的忠義之心無論是統治階級還是普通百姓都很欣賞,備受推崇。像南北朝時期稱讚勇將,大多用“關張之勇”,就是因為關羽和張飛不僅武藝出眾,而且形象正面。

而到宋朝時,關羽更是被作為忠義的化身而被供奉。在民間,關羽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小說、戲曲裡都不乏他的傳說。明清以後,關羽在民間的地位達到巔峰,已經正式封神,身兼武神、財神等多個神位,關羽廟遍佈全國各地,成為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第一人。

因此單從名氣來說,不要說張遼,三國時期其他人物也大多不能和關羽相比。


不沉的經遠


關羽和張遼都是萬人敵,都有輝煌戰績,為什麼張遼沒有關羽出名?

首先我們先分別看一下兩個人的一生。

關羽一生

出道於桃園三結義,直接就跟劉備張飛白手起家,作三國之一劉備大佬的身邊最親的兄弟,然後十八路諸侯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鎮守荊州,威震華夏,水淹七軍,最後落得敗走麥城,雖然可能不全,但是足夠顯示關羽一生的勇猛。

張遼一生

張遼,字文遠,曹魏的一員將才,開始是董卓手下的將官,後隨呂布,呂布被曹操誅殺後歸順曹操。官渡之戰中立了大功。赤壁之戰敗後,在曹操逃往南郡的途中表現突出。曹操北還,就留下張遼鎮守合淝。不久以後,孫權起兵攻打合淝。張遼識破了太史慈裡應外合之計,將計就計成功射殺了太史慈。孫權只得退回吳郡城。215年,曹操平定漢中時,孫權再次起兵攻打合淝。張遼以八百人大破孫權的五萬大軍,威震逍遙津。自此後南人聞張遼之名,小孩不敢夜啼。223年,東吳陸遜火燒連營,劉備大敗,曹丕親率大兵再次南下攻打東吳。不料中了徐盛火攻之計,張遼奉力救主,不想頭部中了一箭,回洛陽後病逝。曹丕親自為張遼弔孝。

小結:從戰績上對比,明顯張遼就不如關羽。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性格方面:

關羽VS張遼(性格)

關羽一生跟隨劉備一人,雖然中間跟隨過曹操但是聽聞劉備還活著,不管多艱險,都去尋主公劉備,可見關羽義薄雲天。

張遼,張遼先後跟隨董卓,呂布,後降了曹操,雖然張遼跟了三人主公,但是張遼也是忠心耿耿之人。

這方面張遼只輸關羽一點。

關羽一生自視甚高,做事,做人都特別高調,比較狂,但是也有實力,所以關羽做事,大多數人都知曉。

張遼一生為人低調,從不張揚。

這方面,關羽的名氣自然要比張遼大一些。

總結:

關羽比張遼出名,是在多方面比對之後,關羽一生的戰績比張遼要好,關羽比張遼忠心,關羽高調,張遼低調。

所以關羽註定比張遼要出名。


三月竹韻


第一,張遼沒有關羽能打。很顯然關羽的武力值高,在《三國演義》裡,關羽過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這些軍功都是建立在其武力值搞得前提下,而曹操包圍關羽讓張遼去勸降,也是存了愛才的心思。否則關羽吞吐山約三誓,這樣的條件曹操都答應。到了曹營,又送赤兔馬、又送錦袍,上馬金下馬銀還給了個漢壽亭侯的爵位,雖然張遼也有陣斬蹋頓、大破烏桓的赫赫戰功,但可沒見曹操給張遼什麼待遇。

第二,關羽忠義。關雲長被後世尊稱為武聖人,歷代帝王也都有封賞,不僅是因為他能征慣戰,也是因為他對劉備的忠誠,雖然歷史上的關羽也有過裂土分疆的作法,也有自立為王的想法,但畢竟最後他至死還是劉備的麾下大將軍。

第三,沒有關羽地位高(兩個政權體系裡)。雖然兩者都有侯爵在身,但在蜀漢關羽一直是劉備身邊最重要的大將,也是五虎上將之一。張遼曾險些活捉孫權,在江東提張遼的名字能讓小孩子夜裡不哭,但曹魏帳下名將如雲,張遼是其中之一但不是絕對的NO.1,典韋、許褚、張郃、樂進等人都是蓋世名將,在這群人裡,張遼不能鶴立雞群。

第四,沒有關羽長得有特點。雖然史書上沒有說張遼英俊或醜陋,但關羽身高八尺、丹鳳眼臥蠶眉,還有一張大紅臉(還有影視劇裡的標誌性“綠帽子”),配上青龍偃月刀,這形象絕對更加醒目,讓人更容易記住。



歷史轉角359度


關羽和張遼在三國中都是武功超群,都有於萬眾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本領。他們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山西人,都驍勇善戰,喜歡衝鋒陷陣,都狂傲的狠。關羽是蜀漢第一大將,而張遼則是曹魏第一大將,逍遙津一戰,張遼率七千人勇破孫權的十萬人馬,一戰成名。就是這麼一個在當時不管是名氣還是武力值都和關羽不相上下的人,為什麼到後來就名氣差遠了呢?原因有四,其一:關羽的名氣大有賴於《三國演義》的強力宣傳推介。在《三國演義》中,關羽作為武將的故事情節顯著增加,如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等等,把他描繪成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威震敵膽的孤膽英雄,再加上說書人繪聲繪色地喧染,一個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就矗立在人們的面前,管他真實與否,大家不會去深究,合口味就行,這樣口耳相傳越傳越神,漸漸就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影響之大傳播之廣非一般人可比。其二:關羽形象俊朗,身高八尺,美髯飄逸,騎赤兔馬,執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在十八路諸侯聚討董卓之初,他溫酒斬華雄,初次亮相便名震江湖。作為一個男人,他雄姿英發、武藝超群,而且忠肝義膽、義薄雲天,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對大哥劉備都不離不棄,始終追隨。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一段艱難歲月,他的忠義經受住了考驗,哪怕被曹操拜為偏將軍封漢壽亭候,他也不為所動,絕不真心降曹。這樣的人物這樣的品行,無論是統治者還是平頭百姓,都是十分欣賞和喜愛的。作為統治者來說,如果自己的部屬都象關羽一樣講君臣之道,忠君愛國,那治理天下就容易多了。於是,以後的統治者就不斷地給關羽塗脂抹粉,建廟宇、塑金身,不斷地拔高關羽的形象,把他變成士、農、工、商心目中的聖人,被後世百姓頂禮膜拜。其三,關羽知恩圖報、重情重義的形象打動了無數人。火燒赤壁後曹操陷入困境,在華容道被關羽截住去路,曹操說:“我已經全軍覆沒,處境非常危險,現已走投無路,希望關將軍念在昔日的情份上放我一碼。”關羽答道:“先前關某雖然得到曹丞相很大的恩惠,但我幫你殺了顏良、文丑兩員大將,解了白馬之圍,已經報了你的恩情,今天的事,我怎麼敢假公濟私?”曹操說:“你過五關斬六將的事難道忘了?我當時可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追究的。大丈夫做事要以信義為重。”關羽聯想起在曹營時曹操對自已的恩義,還有過關斬將都沒被追究,終於放了曹操。要知道曹操當時是三國時期最大的霸主,捉住曹操可謂大功一件,加官晉爵自不在話下。但關羽惦量再三終究沒這麼做,他義放了曹操,顯示了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不趁人之危的高尚人格,被後世人讚賞不已。其四:出於貶曹的目的。貶曹是三國以後很多文人的做法,他們認為曹氏父子終結了漢朝,是亂臣賊子。雖然《三國志》是據史而書的,但並不是每個史學家都能做到秉筆直書,有些人就帶有很強的主觀傾向,比如說晉朝中期的那個孫盛,他在寫曹操父子時,幾乎每事必貶,毫無客觀可言。張遼既然是為了這個篡漢的曹魏政權盡忠,無論是史學界還是民間,都不會說他的好話,更不會抬高他。如此看來,張遼不如關羽出名就不足為奇了。




一剪美鄧哥


首先來說關羽。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紫面長鬚,別稱“美髯公”,河東郡解縣人,東漢未年名將,得到歷朝歷代皇帝的許多褒封,被推崇為中國“武聖”,與儒學大師孔子齊名。

關羽是蜀漢第一猛將,跟隨結義大哥劉備,東討西殺,曾因曹操舉薦,被漢室皇帝封為漢壽亭侯,可說與劉備、曹操同為漢室之臣。

當年,劉備攜關張二人,也曾與曹操攜手,匡扶漢室,後來劉備見朝堂大權掌控在曹操手中,滿懷野心的他心有不甘,便帶著關張二人脫離了曹氏集團,一路虛張仁義,招兵買馬外加連哄帶騙,豎起了自己的旗幟,拉起了自己的隊伍,開起了自己的爐灶。

自此,開啟了關羽走向武聖成為關帝的金光大道。

劉備新野兵敗之後,棄妻子於不顧,倉惶逃躥而去。唯有關羽,忠肝義膽,隻身護著劉備妻兒,受到曹操重兵圍攻,為了保全劉備妻兒,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投降了曹操。但是聲明:降漢不除曹,只要有大哥劉備的消息,不管千里萬里,都是要去投奔的。

曹操心中暗喜,心想那大耳兒可能已在亂軍中殞命,即使僥倖健在,但只要對關羽施以恩德,時日一久,還怕收服不了?

於是,曹操便對關羽施以金錢美女,誰承想關羽心如鐵石,紋絲不動。在得到劉備的消息後,掛印封金而去,一路歷盡艱險,過五關,斬六將,為自己獲取了忠心耿耿義薄雲天的聲譽。

再然後,單刀赴會,盡顯英雄本色;華容道上義釋曹操,方見丈夫胸襟;樊城一戰,擒于禁,殺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至此,關羽已達人生巔峰。

除了武力和戰功之外,關羽還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手握兵權,獨領荊州,不但是蜀國的封疆大吏,更是蜀國除了劉備之外的第二號人物,就連孔明,關羽也不曾將他放在眼內。

再說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

張遼是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先事呂布,後和呂布一起被曹操活捉,曹操殺呂布,呂布乞降,被張遼痛罵。曹操再殺張遼,張遼昂首挺胸,坦然不懼。曹操敬其忠義,親解其縛,屈身相招。張遼為其所感,而從操。

在三國的戰將中,張遼的的武力值是很高的,屬於超一流高手之列。而且張遼勇武有謀,膽略過人,為人忠義正直。正因為如此,多疑的曹操對張遼還是比較放心的,讓他獨領合肥,鎮守東吳。

張遼最出名的戰役是逍遙津之戰,面對東吳絕對的優勢兵力,張遼亳無懼色,膽大心細,沉著應戰,親率八百騎勇闖吳營,搞得孫權措手不及,差點被殺。

這一戰,張遼威震逍遙津,讓東吳人狠狠地記住了他,對他所鎮守的土地,不敢輕易再犯。

儘管張遼勇武有謀,戰功赫赫,但在曹氏集團,他並非嫡系。曹操手下戰將如雲,能將眾多,他最信任的當然還是他曹氏一族的將領,比如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等。

所以,作為非嫡系的張遼在曹軍中無論是職位還是地位,比起在蜀軍中最重要的嫡系關羽來說,那都是相差甚遠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同日而語。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

關羽就是最好地順應了時勢,成為了天下第一忠禮義勇之人,成為了武聖,成為了關帝,成為了百姓家中供奉的神靈。

張遼沒有這樣的時勢和機遇,儘管他也是傑出的三國名將,但與關羽相比,名氣實在相差的太遠了。

不過,聊以安慰的是,一生孤傲極易輕視別人的關羽,唯獨對張遼是青眼相加,視他為一生的朋友。






火紅生祥雲


結合《三國演義》回答。張遼沒有關羽出名是當時的主流價值觀決定的。

大部分中國人都是通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了解到關羽和張遼的。《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是擁劉反曹的,把劉備塑造為漢政權的正統繼承人,把曹操塑造為反賊。所以劉備及其身邊的人就都是忠君愛國的正人君子,而曹操身邊的人則是犯上作亂的亂臣賊子。所以作者塑造了劉備這個楚楚可憐的亂世英雄,諸葛亮這個神機妙算的軍師,關雲長這個義薄雲天的忠臣。

在《三國演義》中有三絕——智絕諸葛亮、奸絕曹孟德、忠絕關雲長。可見作者對劉備這個軍事政治集團的厚愛。為了突出劉備的正統地位,不但說明他是皇叔,還塑造了關雲長降漢不降曹的忠貞,還濃墨重彩的描寫了關雲長斬顏良誅文丑的英雄事蹟,大書特書了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英雄氣概,在降漢不降曹直到掛印封金再到千里走單騎這個過程中,關雲長始終恪守禮法,遵循君臣之間的倫理綱常。這些事蹟和英雄氣概使得關雲長的形象愈發高大。

隨後在火燒赤壁後,又寫了一段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孟德的好戲。這算是把義薄雲天的關雲長形象樹立起來了。最後又精心描寫了水淹七軍,充分體現出關雲長的智勇雙全。這個形象是非常符合封建社會臣子們忠君愛國的價值追求的。這樣就為維護封建社會的專制統治樹起了偶像,立起了標杆,對所有的臣子都是一種激勵和鞭策,要向關雲長看齊,像關雲長忠於劉備一樣忠於自己的主子。

至於張遼,它本身是呂布手下的,呂布本身就不是個好人,兩次殺死自己的義父,這樣的人是罪惡滔天,百死莫贖的,所以他的結局就是被曹操勒死。

張遼就降了曹操。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裡最大的反派是曹操、排第二的是董卓、下來差不多就是呂布了,張遼的兩個主子都是大反派,而且張遼自身還有投降的政治汙點,作者肯定不會把他的形象塑造的有多麼高大,這是封建社會價值觀決定的。所以他必須是一個比較渺小的形象,雖然也很厲害但是隻是一個小角色,最後還是被諸葛亮設計射死在木門道了。

價值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發揮了決定作用,符合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的人和事就要塑造的高大,反之就塑造的渺小,這就是文學在正人心、厚風俗方面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