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對馬超黃忠的封賞各有不滿,為何對魏延的封賞沉默不語?

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關羽,馬超,黃忠,魏延都是劉備三國劉備集團的大將,當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時,曾大封麾下功臣。其中關羽,馬超,黃忠三人和張飛、趙雲等不久被封了侯爵,還都被列入了五虎上將之中,魏延則是被封為了漢中太守。


而在封五虎上將的消息傳到關羽的耳中時,關羽是什麼態度呢?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寫到:

雲長問:“哪五虎將?”詩曰:“關、張、趙、馬、黃是也。”雲長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遂不肯受印。



關羽的就是一生:張飛是我弟弟,馬超世代名門,趙雲早就跟隨我哥哥劉備了,也是我弟弟,將我與他們並列都可以。但是黃忠是什麼人?也能夠和我同列為五虎上將嗎?我身為大丈夫終身也不會和老頭同列。從這個說法就是關羽對其他三位張飛,馬超,趙雲,都沒有意見,唯獨不服氣黃忠,並沒有對馬超有意見。

而還有個說法,就是在電視劇《新三國》中了,關羽則是這樣說的:

“翼德和子龍是自家兄弟,理所應當,不必多言,黃漢升是老英雄,被列為五虎還說得過去,馬超何許人也?剛剛降服,此人不配。”在這個說法裡,關羽就是沒有看不起黃忠,而是嫌棄馬超。


那麼關羽到底是對馬超不滿還是對黃忠不滿呢?請聽小姐姐細細道來。

我們知道關羽是一個極為自負的人,驕傲自大目無餘子,連孫權的兒子都曾經被他比作“犬子”,說明孫權這個一國之主他在眼裡也不過而而。這樣的一個人又怎麼會看得起他人呢?其次那時候的關羽被留守荊州,不能隨劉備去益州征戰本就不爽,對於那些能夠去征戰立功的人肯定是不服氣的。

首先,就是黃忠。關羽看不起黃忠雖然確實是有可能的,但是未免有些勉強。



第一個就是黃忠跟隨劉備的時間不算太久,不能算是真正的自家人。

第二個則是黃忠的年紀確實太大,以關羽的自負是有可能看不起一個老人的。

第三個就是黃忠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但是呢,黃忠雖然入夥晚,年紀大,還是他的手下敗將,人家也是真正立下了大功的,如平定軍山。也是人家的真材實料,這也是關羽真正體會過的。

戰長沙之時,雖然關羽取勝了,但是與黃忠也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兩人當時打得有來有回,關羽贏得可不輕鬆,黃忠雖然最後輸了也不是因為他打不過關羽的原因。所以,硬要說關羽不願意和黃忠同列是有可能的,但是理由不是那麼的有說服力。

然後,就是馬超跟隨劉備是最晚的,功能自然也是最小的。並且在馬超剛剛投靠劉備之後,關羽知道了劉備封賞馬超並誇讚馬超的勇力,爭強好勝的關羽就十分不喜,立馬就想去和馬超比個高下,書中是這樣寫的:

“日,玄德正與孔明閒敘,忽報雲長遣關平來謝所賜金帛。玄德召入。平拜罷,呈上書信曰:“父親知馬超武藝過人,要入川來與之比試高低。教就稟伯父此事。”玄德大驚曰:“若雲長入蜀,與孟起比試,勢不兩立。”孔明曰:“無妨。亮自作書回之。”玄德只恐雲長性急,便教孔明寫了書,發付關平星夜回荊州。平回至荊州,雲長問曰:“我欲與馬孟起比試,汝曾說否?”平答曰:“軍師有書在此。”雲長拆開視之。其書曰:“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別高下。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荊州,不為不重;倘一入川,若荊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雲長看畢,自綽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將書遍示賓客,遂無入川之意。

可以看出,關羽一開始確實是不服馬超的,還是諸葛亮寫書勸解給關羽說你最厲害,你最牛逼,你最重要,關羽這才放棄了這個打算。所以關羽不服馬超的可能是有的,就是馬超追隨劉備的時間太短了。

至於馬超的家室。大家想想,本就是平民出身的關羽會有多在乎家室?孫權的家室怎麼樣?在他眼裡也只是一個豎子罷了。但是最後孔明都已經勸說了,給了他足夠的面子他也不會再不服,不然就是不給諸葛亮和劉備面子了。

最後,就是魏延跟隨劉備也比較早,和黃忠一起的時候就投靠劉備了甚至還是靠著他才保證拿下了長沙。

1、首先魏延一直以來都素有功績,為蜀漢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2、魏延只是封了漢中太守,雖然很大但是並未加爵,更是沒有列入五虎將之列,當然就不會引起關羽的不滿了。

綜上所述,以關羽的傲慢,對馬超黃忠的封賞各有不滿確實是有可能的,一個是對這兩人的認可不高,二個就是他被困在荊州不服這兩人立的功,覺得他去也可以還會更好。但是他到底是不服誰呢?這個正史是沒記載的,三國演義說不服黃忠,後世說法和電視劇說不服馬超,各有各的道理吧。而魏延,沒加爵沒入五虎的,人家本身還確實是功勳卓越,關羽自然更沒有什麼不滿的了。


小姐姐講史


關羽為什麼對馬超、黃忠、魏延三人態度不同?

先來看馬超、黃忠、魏延三人在劉備還是漢中王時的官職:

馬超是“左將軍,假節”

黃忠是“後將軍”

魏延是“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劉備稱帝后才被封為鎮北將軍。

趙雲是翊軍將軍,劉備死後劉禪即位才被封為中護軍、徵南將軍。

關羽是前將軍,張飛是右將軍。

也就是說在劉備稱漢中王、稱帝時期:五虎將軍是如此:

前將軍關羽、後將軍黃忠、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中護軍職位是空缺。

從官職來看,魏延的鎮遠將軍比起關羽還差兩級:

劉備稱帝,魏延才從鎮遠將軍升為鎮北將軍;

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才從鎮北將軍成為和關羽一樣地位的前將軍。

但從實權而言,關羽守荊州,魏延守漢中,魏延的實權不比關羽低,重視程度不比關羽低。

要知道劉備入蜀時,魏延只是一個部曲,後來因為入蜀的戰功,被封為趙雲的牙門將軍,而趙雲從牙門將軍被封翊軍將軍。

劉備奪取漢中時,前有張飛巴西擊敗張郃,後有黃忠勇斬夏侯淵,沒有記錄魏延有什麼戰功,卻被劉備提拔為鎮遠將軍,守衛漢中。

但劉備沒有把魏延提拔到和關羽一樣的職位,關羽即便所有不滿,也沒有理由對官職低於自己的魏延發脾氣。

關羽對馬超並無不滿,只是想比較誰高誰低。馬超曾經作為一方諸侯,關羽驕傲,自然想要比較一下誰高誰低。

諸葛亮的馬屁拍得很巧妙: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馬超雖然文物雙全,一世之傑,但也是和英布、彭越一樣只懂衝鋒打仗,和張飛爭爭還可以,在瀟灑帥氣方面就比不上你關羽了。

這就是關羽的性質:和有才能的人做朋友,鄙視不如自己的人。這就是關羽和張遼、徐晃雖然各為其主各自廝殺,但依然保持好友關係,且對黃忠等自己人廢除鄙視。

看了黃忠的經歷,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關羽鄙視黃忠:

劉表時是個中郎將,曹操時假裨將軍,劉備平定長沙時,作為人質,跟隨劉備入蜀,在攻打劉璋才開始表現良好立功。

可關羽沒有親眼看到黃忠在入蜀、漢中之戰時的勇猛表現,只看到黃忠在荊州時的碌碌無為、猥瑣形象,這才有關羽的這句話:

“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老兵,成天混著,沒有能力立功升職,這就是關羽眼中的老兵。

如果劉備是讓魏延取代黃忠成為後將軍,關羽未必如此評價。原因很簡單,魏延年輕,短短几年就能得到如此成就,只會讓關羽佩服。

前幾年還是大哥劉備身邊的一個小兵的年輕人,短短几年就成為了後將軍,關羽不會鄙視魏延,只會認為魏延有能力,有資格做他的朋友。

關羽就是這樣的人,只佩服有才能的人,並非嫉妒別人有才能。

關羽鄙視黃忠,是因為黃忠在荊州時沒有絲毫表現,碌碌無為,肯定是沒有才能的兵油子。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這是《三國演義》的橋段,正史中沒有具體的記載。

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從關羽對各位大將的封賞,可以看出蜀漢集團內部的一些端倪。

蜀漢之所以無所作為,與這個有很大的關係。

關羽的態度,可以看做是蜀漢核心層的態度。

在蜀漢上層存在嚴重的“親者太親,疏者太疏”的情況。

這是蜀漢不能走得太遠的根本原因。

01

親者太親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派遣使者前部司馬費詩到了荊州。

關羽迎接到公館,還沒有等費詩喘口氣,就急急的問道:“漢中王封我何爵?”

費詩說:“五虎將之首。”

關羽問:“哪五虎將?”

費詩說:“關、張、趙、馬、黃是也。”

一聽老將黃忠也被封為五虎上將,關羽就不幹啦,一肚子意見。

費詩就用劉邦封韓信為王,位在蕭何、曹參之上的故事開導關羽,並且說:“你跟漢中王是兄弟,你就是漢中王,漢中王就是你啊。”

關羽茅塞頓開,於是欣然接受。

雖然是小說,關羽也不至於如此孩子氣,但我認為,這個橋段還是比較真實的反應了當時劉備集團內部的利益關係。

在劉備創業的前期,的確是三兄弟一心,不離不棄,劉備才得以生存下去;

但劉備之所以居無定所,像一個浮萍,四處遊蕩,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不能與地方利益集團融為一體,本土化戰略實行的不好。

這是劉備最終不能有大的作為的根本原因,或者說最初與劉備一起打天下的鐵兄弟綁架了劉備,致使他不能走得太遠。

02

疏者太疏

劉表單騎赴任,能夠成就荊州的霸業,就在於與荊州地方豪強和士族勢力打成了一片,也集聚了大量的人才。

儘管劉表也是皇室宗親的身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本而言,還是其正確的本土化戰略。

而劉備佔據荊州後,並沒有做好本土化的工作,沒有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才。

特別是諸葛亮、張飛、趙雲在進入西川之後,關羽留守荊州。

關羽的剛愎自用,高傲自負,更與原有的荊州豪強士族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與傅士仁、糜芳等留守大員都搞不好關係,最終在關鍵時刻,給關羽背後一刀。

這看似是關羽一人的問題,實際上是蜀漢整個集團都存在的問題。

在進入成都之後,劉備就面對著如何處理劉璋部屬及當地豪強士族的問題。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關張是蜀漢的核心團隊,劉備能夠屢屢死裡逃生,得益於三兄弟的不忘初心;

在取得荊、益之後,依然依靠這個核心,就很狹隘啦。

從關羽對待五虎上將的態度,就看出這種狹隘的理念在左右劉備集團的決策。

關羽說:“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人家老黃忠,憑得是自己的本事和戰功,難道就因為沒有馬超的身世,關羽就感到很屈辱嗎?

張飛一個殺豬的也能位列馬超、趙雲、黃忠之上,就因為他是你弟嗎?

關公是財神爺,我不敢得罪他,我還想發財。

所以我不想把關公這個情緒,過度的解讀。

但我認為,這種中國人固有的“親者太親,疏者太疏”的理念,在蜀漢一直嚴重存在,致使他們不能融入到地方集團中去,也就得不到地方勢力的全力支持,這是蜀漢不能走得太遠的根本原因。

就猶如你整天的提防你的鄰居,你還敢出遠門嗎?

把自己的家放心的交給鄰居,你走到哪裡也沒有後顧之憂啊!


豹眼看歷史


陳壽《三國志》稱關羽、張飛為萬人敵。

關羽自持武藝高強,又熟讀《春秋》,常常目中無人。特別是對那些武藝一般,本事不大的將領,尤其鄙視,如糜芳、傳士仁等。反而對有學問的文官禮遇有加。

關羽在荊州,聽到馬超歸降劉備,且張飛大戰馬超,不分勝負。於是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武藝如何,並要求來益州與馬超比武。諸葛亮知關羽心高氣傲,寫信答道‘孟起資兼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於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髥之絕倫逸群也。’關羽看過回信,十分得意,把孔明的回信遍示賓客。

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將,魏延為漢中太守。差前部司馬費詩為使,齎捧誥命到荊州。關羽聽到劉備封了五虎將,問那五虎,費詩說:‘關、張、趙、馬、黃。’關羽怒說:‘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遂不肯受印。多虧費詩機智,能見機行事,婉言相功並陳說利害。關羽才肯受印。

關羽是個很自愛的人,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和聲譽。總是蓄著一副很漂亮的長鬍須,時人稱之‘美髥公’。

關羽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非常高,又長期鎮守荊州,沒有親歷黃忠在取西川時所建大功。認為一個老兵與自己同等,有失身份,一時沒想明白,不肯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古語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關羽一世英雄,被後世尊為‘武聖’,也還是有些缺點的。


段輝時


這完全是由關羽的性格特點決定的,關羽的性格是“傲上而不辱下”,意思是對那些地位高高在上的人抱有蔑視心理的,對那些地位比較低的人反而能夠真誠對待。

關羽之所以對馬超、黃忠的封賞如此關心,因為這兩位都變成了與自己同列的地位。對魏延封賞不發表意見,因為直到關羽死亡,魏延的職位一直沒有超過關羽。對一個地位低於自己的人發表不滿,這是有損關將軍的臉面的,而咱們的關將軍看重的不就是臉面嗎。

  • 對於馬超,關羽更多的是好奇

關羽對馬超表示不滿,這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是有記載的。當初劉備爭奪益州時,負責鎮守荊州的關羽得知馬超前來投降,就心裡很著急。派人送信給諸葛亮,打聽馬超這個人的才能怎麼樣,與誰可以相比。諸葛亮知道關羽好面子,就寫信回到到:孟起(馬超)這個人文武雙全,雄烈過人,當世之英雄;與古人相比,相當於黥布、彭越這些人;與今人相比,也就和益德(張飛)並驅爭先,比起您美髯公來還是差了一點。關羽看到信後,很得意,撫摸著美鬚髯,將信送給在座的賓客傳閱。

  • 對於黃忠,關羽更多的是憤慨

關羽對黃忠表示不滿,這在《三國志·黃忠傳》中是有記載的。當初劉備稱漢中王,拜黃忠為後將軍,與拜為前將軍的關羽同列。諸葛亮知道關羽的毛病,就擔心的的對劉備說道:黃忠的名望素來比不上關羽、馬超這些人,現在讓其同列,馬超、張飛還在益州,親眼目睹了黃忠的功勞,尚可以理解;關羽遠在荊州,恐怕會不高興的。劉備回答道,不必擔心,我自有辦法。後來劉備讓和事老費禕前往荊州宣佈任命,結果關羽真的大怒,說“大丈夫豈能與老兵同列”,多虧費禕連捧代敲打的說服了關羽,這才接受了冊封。

  • 對於魏延,關羽更多的是不屑

魏延在關羽一生都沒有做到與其同列的地步,關羽也沒有對魏延發表過意見。

在關羽生前,魏延的升遷道路具體是這樣的。首先是跟隨劉備入川,之後因數有戰功,升遷為牙門將軍。其次是劉備得到漢中,自稱漢中王,需要派大將鎮守漢中;劉備選中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從牙門將提拔為鎮遠將軍。此時魏延雖然與關羽一樣,同樣鎮守一方,但是地位與關羽相比,還是相差很遠的。直到關羽去世,劉備稱帝,魏延被拜為鎮北將軍。鎮北將軍屬於四鎮將軍,相比關羽前將軍的四方將軍,還是相差一點距離的。


安定郡小書生


關羽的武藝不錯,同時剛愎自用,驕傲自大也是出了名的,就拿東吳來說吧,和親是當時加深兩國關係的一種手段,關羽不同意也就罷了,且出言不遜羞侮使臣,說什麼虎女忌能嫁犬子之類的廢話,當然為此關羽也付出沉重的代價,自己及兒子的生命,幾萬將士外帶荊州,相當於半個蜀漢。

馬超一方諸侯武藝遠在關羽之上,差點拿下曹操的腦袋,其它人還沒這本事,但可惜是一降將。

黃忠,魏延就更不在話下了,關羽何須人也,是和劉備,張飛,稱只道弟一齊起家的人,就連諸葛亮也讓他三分,蜀漢誰是二把手的事至今也沒有人能說清楚,而關羽守荊州時是授假節鉞的,全權負責,握殺生大權的,否則怎麼可能襄樊戰爭是一場孤軍作戰呢?

看不起馬超,黃忠,魏延,在關羽眼裡應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使諸葛亮也僅是表面現象,所以關羽戰死後諸葛亮無什麼大的反映,這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事,閒聊!


9紫氣東來


關羽對馬超和黃忠的封賞確實有點意見,不過這只是他心高氣傲不服人而已。相比之下魏延的級別和他差了一大截,關羽根本就不會關心,自然不會說什麼。

在《三國演義》中,馬超歸順劉備以後,關羽曾經命關平借感謝封賞的機會向劉備說自己有意入川和馬超比武,最後諸葛亮寫信巧妙的化解了關羽的想法。而在正史上其實並無此事,只是在馬超歸順以後,劉備將他封為平西將軍,位子在關羽之上。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為人能力。諸葛亮在肯定了馬超的同時也誇了關羽,讓關羽大為高興。

而在黃忠被封為後將軍和關羽並列時,關羽對前來封賞自己的費詩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後來在費詩的勸解下,關羽才轉變了態度,欣然接受。關羽的不滿諸葛亮其實早有預計。在劉備打算封黃忠時,諸葛亮就認為黃忠一直地位遠低於關羽,突然被提升到和關羽並列,而關羽又遠在荊州,不知道黃忠所立功勞,肯定會有不滿情緒,劉備則表示自己會親自會向關羽解釋。

從這裡看關羽不滿對黃忠的封賞更多是源自對益州情況的不瞭解,心高氣傲的他難以接受一個原本比自己低的多和自己並列。劉備對諸葛亮說沒有關係,也是出於對關羽的瞭解,知道解釋清楚關羽就會接受,並不是什麼大事,事實證明劉備並沒有看錯。

在這兩件事中,關羽對馬超的不滿比較隱晦,對黃忠則很直接。但是馬超的封賞一度超過了關羽,黃忠則是和關羽並列,這才會讓心高氣傲的關羽有所反應。而不是說關羽就有意干涉劉備的所有人事任命。

魏延的官職一直遠低於關羽,關羽被封為前將軍時,魏延只是鎮遠將軍。這個官職還不如關羽在劉備剛奪取荊州時被封的蕩寇將軍,比前將軍差的更遠。魏延這個層次的封賞根本無法引起關羽的注意,當然沒興趣去關注。


不沉的經遠



對於關羽的性格,三國志的評語是“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也就是說,他善於養兵,但不喜歡與士大夫為伍。“士大夫”指什麼?處於上層的官僚階級,或者身份地位尊貴,名譽威望高的人。

關羽的性格養成,跟他早期的逃亡生涯莫不可分。他本是河東解縣人,亡命在涿郡一帶。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他的亡命生涯。但有一點不可忽視,就是關羽的逃亡之路,一定是飽經風霜,期間肯定有很多的故事,他沒少受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所欺凌。

所以!他才會憎惡這些士大夫,什麼孫權、馬超、黃忠、糜芳、傅士仁等,甚至劉備的大軍師諸葛亮。

而魏延跟關羽,恰恰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三國志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也是善於養兵,性格高傲自大,常常跟那些上層官員不和。

魏延跟關羽一樣,是從最底層摸爬起來的。早期,他只是劉備的部曲,身份地位卑微,他的成就,是自己一點一點的戰功累積起來的。對於魏延這樣的純靠打拼而成功的人,關羽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關羽不反對魏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跟演義不同,魏延不是降將,他是義陽的底層人士。以部曲的身份追隨了劉備。

第二、跟關羽一樣,魏延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的打拼出來的。

第三、魏延的名位,遠不及馬超、黃忠,還沒有達到與關羽平起平坐的高度。

第四、魏延是劉備的部曲,是劉備的心腹,魏延最敬重的士大夫,也是劉備。

反觀黃忠、馬超兩人?

一、黃忠

起初!關羽對黃忠的意見並不是很大。雖然黃忠是降將,但他畢竟是荊州的元老派系。而且投靠劉備之後,劉備也沒有給他特別待遇,沒有加官進爵、拜將封侯。

跟隨劉備平定益州,由於功勞頗多,被升任為討虜將軍。這時候關羽也沒有表達不滿,因為這是黃忠應得的。平定益州,立了那麼多的功勞,升為討虜將軍並不過分。

但是!劉備自任為漢中王后,考慮到黃忠斬殺了夏侯淵,功勞頗多,想提拔他為後將軍,與前將軍關羽齊位。

導致了關羽的不滿:

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參考,《三國志·費詩傳》

黃忠加入劉備集團,才短短十年時間不到,期間也沒有立下過什麼不世之功。反觀關羽,從劉備涿郡起兵開始,關羽就跟隨了劉備,是劉備的左膀右臂,是劉氏集團的奠基者之一。

如今一個加入劉氏集團不久的黃忠,居然與自己齊位。以關羽的孤傲性格,他肯定會不滿黃忠。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黃忠是荊州降將。關羽生平除了看不起士大夫之外,對降將也不是很友好。

二、馬超

馬超就更離譜了,投靠劉備之後,領兵至劉璋城下,劉璋聞馬超至,立馬棄城投降了。劉備吞併了益州,喜不自勝,當即拜馬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並保持了前都亭侯的爵位。

當時關羽才是個什麼官職?蕩寇將軍,保持前有“漢壽亭侯”爵位。張飛只是徵虜將軍,拜新亭侯。其他的黃忠、趙雲、魏延,根本就沒有爵位,官職更低。

馬超一個降將,初來乍到,卻搖身一變,變成了蜀漢的第一大將。他的平西將軍,比關羽的蕩寇將軍官職還高。

所以在劉備的賞賜到達荊州後,關羽特地帶回了一封書信。詢問西涼馬超的才能如何?換句話說,關羽在質疑馬超的能力。


關羽不滿馬超、黃忠,原因以下幾點:

第一、馬超、黃忠都是降將出身,對劉備是否持有忠誠,尚待考證。關羽對降將並不友好。

第二、馬超、黃忠的地位與關羽齊位,又長期跟隨在劉備身邊南征北戰,直接威脅到了關羽的二把手地位。

第三、馬超是世代公侯,典型的士大夫。關羽不喜歡士大夫。

第四、黃忠是原荊州高官,加入蜀漢的時間尚短,而官爵地位提升過快。

第五、關羽長期坐鎮荊州,沒有上陣廝殺的機會,才能有所埋沒。表達兩次不滿,實際是敲打劉備雨露均霑。


愛尚文史


關羽表達的這些不滿確實挺有意思,徹底暴露出關羽的心態和他的期望。


咱們來分析一下關羽的心理。

龐統殞命落鳳坡,劉備西取川蜀的戰略計劃面臨嚴重的挫折。萬般無奈之下,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從荊州調往川蜀增援,留下關羽鎮守荊州。

關羽這個人,在劉備集團中,他能力強,功勞大,資歷足,威望高,留在荊州以御曹魏和東吳,本也無可厚非,是最佳的選擇。

但關羽性格上有缺點,性情比較矜高自負,內心狂傲,“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與高層同僚的相處並不融洽。

關羽鎮守荊州,獨當一面,確實責任重大,但也意味著他很難建立功勞。

與關羽的情況不同,張飛、黃忠、趙雲、魏延、劉封這些將領們卻能在西川這片地域縱馬奔騰,奮力衝殺,盡情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建功立業。

關羽很著急,坐在一邊,看著別人積攢著功勞,一步步上升,關羽卻無法一展抱負,只能做個旁觀者,關羽的內心是煎熬的。

所以我們發現,這段時間裡,關羽開始變得很敏感,情緒不穩定。



馬超歸附劉備以後,為劉備集團攻取成都立下大功。關羽坐不住了,馬上給諸葛亮寫信詢問情況。諸葛亮很瞭解關羽這種心態,回信言道: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意思就是:關將軍放心吧,任何人也撼動不了你的地位!

關羽的虛榮心得到滿足,很高興,把信給眾人觀看。

劉備收取益川后,繼續向外擴張,漢中之戰打響了。在各場戰役中,各個將領也頗有斬獲。


張飛在蒙石、瓦口關、宕渠幾次戰鬥中擊敗曹軍名將張郃,穩定了巴中,巴西。

定軍山一戰,黃忠斬殺曹魏重將夏侯淵,為劉備集團立下首功。

孟達、劉封取房陵、上庸,為荊、益兩州之間的聯繫形成紐帶。

漢水一役,趙雲以寡敵眾,襲擾曹軍糧道,迫使曹軍無奈之下,選擇撤退。

年輕的魏延也戰功累累,劉備收取漢中後,任其為漢中太守。

現在的關羽就尷尬了。劉備取得漢中,進位漢中王,大封功臣戰將,關羽被封為前將軍,位居眾人之首。但是,在收取川蜀和漢中的所有戰役中,他是寸功未立。

關羽要找個發洩不滿的目標,找誰呢?

張飛肯定不行,張飛是三弟,功勞是實打實的。

馬超也不行,上次已經表達過不滿了,再糾纏就沒意思了。

魏延也不行,人家有功勞,但沒有爵位,也沒有位列四大將軍。擔任漢中太守是劉備的主意,不能打大哥的臉。

趙雲也不行,人家受封的軍職也不高。

劉封也不行,那是劉備的乾兒子。


關羽勉強瞄上了黃忠,“誓不與老卒同列”,黃忠也位列四大將軍,還封了侯,他怎麼能與我相提並論呢?

其實,關羽並非是對黃忠不滿,他主要對現在自己所處的狀態很不滿意,別人都是因功晉封,而唯有他是以無功之身而位列眾將之首,他最擔心的是眾人對他的看法,甚至疑心那群功臣猛將對他的能力和地位已經產生質疑了。

以關羽驕矜自負的性格,這當然是難以容忍的。

而“假節鉞”,是劉備的暗示,給了關羽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他可以用戰功來讓眾人心服口服。

北征襄樊,必要獲全功,不能見好就收。關羽敗亡,即源於此。


饞嘴肥貓鏟史官


都別搶,我來答。

因為當時封五虎將的時候,魏延並不在裡面,其地位遠遠不如關羽,後者當然不會去關注他了,不過魏延當時確實是出了一把風頭。

  • 越級提拔的閃耀將星

魏延是在劉備入蜀的時候才跟隨後者的,其實他的主要戰功是協助劉備一起攻打劉璋所建立下來的。在平定廣漢郡以後,劉備把他升遷為牙門將軍,這個官階劉備曾經在長坂坡之戰以後授予過趙雲,雖然這個將軍只是屬於雜號將軍,過去官制中是沒有這種官職的,屬於劉備的首創。

顧名思義是像牙門一樣保護主公,如此來看,雖然不如五虎上將那樣閃耀,但是也頗受信任。後來魏延又和劉備一起攻克重鎮雒城,還參與了包圍成都之戰。因為表現突出,劉備在贏得漢中之戰並稱漢中王以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把魏延封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加封鎮遠將軍。

當時令全軍上下十分震驚,因為很多人都以為劉備會派張飛去鎮守漢中,結果沒想到劉備卻並沒有這麼做,足見劉備對魏延的欣賞,也著實讓魏延出了一把風頭,這也算是火箭提拔了。當時劉備還問魏延說: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三國志·魏延傳》

從魏延的回答來看,他確實是一個有膽量,也很會說話的人,和《三國演義》中的魏延完全是兩碼事。

  • 關羽和魏延沒有見過面

魏延隨著劉備一起入蜀的時候,關羽正在鎮守荊州,劉備稱漢中王以後,魏延被派去留守漢中。後來關羽在荊州被殺,所以兩人是沒有見過面的,不知道關羽是否知道魏延這個人,總之來說關羽和魏延沒有產生過任何交集。

而且當時劉備冊封的五虎上將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其中關羽對馬超並沒有表現出不滿,只不過當年馬超依附劉備的時候,由於關羽沒有聽說過馬超這個人,當時他還寫信去問諸葛亮馬超這個人如何,誰能比得上他,諸葛亮為了照顧關羽的面子,說他馬超雖然厲害,但只是和張飛差不多,還比不上你。

這讓關羽十分得意。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三國志·關羽傳》

而在五虎將中,關羽唯一看不起的一個人就是黃忠,因為黃忠年紀太大了,關羽覺得把這麼一號老年將軍和自己同列為上將,這簡直是對自己的羞辱,所以當他得知黃忠被封為後將軍時,不高興的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最後還是在使者費詩的勸說下,說黃忠怎麼能夠和你相比呢?漢中王只是因為黃忠一時的功勞,所以推崇他。而你和漢中王是結拜兄弟的關係,這是黃忠不能相比的,最後才讓關羽接受了冊封。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