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亮劍》是抗日神劇的開端?

靜候佳音yyy


這不是神劇。

戰爭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如果這一點你不承認,往下你就別看了。在這個前提下,八路軍和日軍作戰,取得勝利沒有什麼不可能。從二七年共產黨打響第一槍開始,到李雲龍時期,共產黨的部隊從領導到士兵,哪個不是從血雨腥風裡過來的?可以說,共產黨部隊的各級指戰員經過大浪淘沙,留下的全是精英,再加上戰略上正確,說這支部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部隊,也當之無愧,這一點,在抗美援朝時期得到證明!當然,勝利的代價就是我們士兵的生命。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更何況是異族的統治,雖然日軍佔領了中國大片的領土,但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統治,作為共產黨,建立根據地,進行敵後反抗,那是看家的本領,這對於正面戰場的戰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說,這部劇裡也沒有什麼明顯違反常識性的東西。李雲龍天生會打仗,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沒有大量的李雲龍,就沒有後來的勝利。趙剛,高級知識分子,參加到八路軍裡,可不是錦上添花,而是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正是這些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文武雙全,不但能把黨的戰略意圖不走樣的貫徹


學志9764



影視藝術可以虛構,但應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亮劍》中過於最顛倒黑白。最典型之處有二:

一是黃土坡全殲山崎大隊。

在劇中,山崎大隊幾百人深入八路軍根據地內部。被李雲龍的獨立團全殲。

此戰鬥的原型,是百團大戰後期的血戰關家堖。山崎大隊的原型是岡崎大隊。

岡崎大隊幾百人深入八路軍根據地腹地,襲擊黃崖洞兵工廠。

彭德懷命令129師圍殲岡崎大隊。劉伯承指揮129師兩萬人強攻關家堖。八路軍陣亡2000人。擊斃擊傷日軍二百多人,其中日軍陣亡60人。日軍支援部隊趕到,被迫八路軍撤退。此戰是八路軍打的一次敗仗。

但在《亮劍》,卻成了八路軍的一次勝仗。

二收復平安縣城。


日軍在抗戰後期,精銳部隊都調往東南亞,與美軍作戰。在中國戰場上兵力吃緊。於是主動放棄了很多戰略地位不高的縣城。八路軍乘機佔領了不少縣城。

日軍在縣城裡有駐軍。八路軍強攻後佔領的縣城。一座也沒有。

所以,有人戲稱《亮劍》是中國最早的抗日神劇。此言不虛。


楊朱學派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亮劍》這部電影的主要情節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主人公則是根據王近山的性格塑造的。

小說改編改編無可厚非,關鍵在於他其他東西都照搬歷史,然而卻在最關鍵的結局上進行扭轉。

隨便說幾個。


擊斃坂田

小說裡面,“柱子,想想辦法幹他一炮”,這是《亮劍》中李雲龍的經典臺詞。李雲龍也正是憑藉柱子的“一發入魂”炮彈將坂田大佐送上了西天。由此,坂田聯隊潰敗,

然而,實際上真實歷史上八路軍發冷炮襲擊,意外的炸死了阿部規秀。

但阿部規秀的死亡,對於掃蕩並沒有影響。

日軍餘部仍然繼續進行了長時間掃蕩,攻擊力八路軍部隊。

日軍是一支久經戰鬥,訓練有素的成熟部隊,任何軍官死亡都不會影響大局,迅速就會有人接手。

此次掃蕩的結果,仍然是我根據地遭到重大損失。

認為指揮官被炸死,軍隊就會潰敗,那是看過了三國演義小說的結果。



殲滅山崎大隊

電影中,山崎大隊被包圍後殲滅,大隊長被打死,方法是使用一堆手榴彈。

事實上,真實的岡崎大隊以區區500人抵抗八路軍1萬多人長達2天的攻擊,並沒有被殲滅。

反而八路軍在日軍援軍趕到的情況下,被迫撤退。

認為能夠靠一堆手榴彈,殲滅佔據牢固縱深陣地數百日軍,是一種極度沒有基本軍事常識的行為,普通軍迷也不敢這麼說。



圍攻平安縣城

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山西的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八路軍129師386旅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因為新婚妻子被抓,在沒有得到上級的號令的情況下,集結全團兵力攻打平安縣城。這一發動,無意中牽動區內的武裝力量加入其中(八路軍,中央軍,晉綏軍,地方武裝等)。中國方面出動了1個整編旅,5個主力團,6支地方武裝約2萬人。日偽方面出動了1個師團(實際上並未參戰),2個聯隊(實際上並未參戰),1個大隊,2個混成旅,1個守備旅約3萬人。最終以李雲龍妻子犧牲,中國軍隊傷亡一萬人的代價獲得勝利。

真實歷史是益子挺進殺人隊突襲八路軍軍部,造成重大損失,包括左權將軍犧牲。


而實際上,益子挺進殺人隊並沒有受到殲滅,八路軍也沒有圍攻縣城,殺人隊是全身而退的。

這個什麼平安格勒戰役,也是作者缺乏最基本的軍事常識。

任何人都知道,八路軍的軍紀是非常嚴格的。李雲龍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調動自己部隊是完全可以槍斃的,也不可能成功,政委是吃乾飯的?

其他八路軍部隊在沒有命令情況下,跟著李雲龍胡鬧,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其實,《亮劍》的水平真的不高,故意將真實作戰失敗的結局都改為勝利,為什麼會火真的難以理解。


薩沙


2005年的電視劇《亮劍》曾引起巨大反響,在播放計數嚴格的視頻網站上,累積播放數已經三千多萬人次,估計還要繼續增加。這部電視劇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為實力派演員李幼斌(飾李雲龍)、何政軍(飾趙剛)和張光北(飾楚雲飛)等精湛的表演。目前兩個新版,再也達不到這種高度,反而被評論為“李幼斌演李雲龍,其他人演李幼斌”。

《亮劍》的情節符合抗戰中的歷史嗎?

當然,《亮劍》中的很多戰鬥參考了許多真實的戰鬥。

擊斃坂田

比如第1集的蒼雲嶺戰鬥明顯參考了1939年的黃土嶺之戰。蒼雲嶺之戰,李雲龍的部隊用迫擊炮炸掉了日軍坂田聯隊指揮部,用白刃突擊打垮日軍士氣,從正面突圍成功。

黃土嶺之戰中,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伏擊日軍,用迫擊炮炸死了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在日軍援兵到來之前撤出戰鬥。

李雲龍的新1團裝備和戰鬥力比不上120師這樣的老牌部隊,且處於被包圍而不是伏擊敵人的不利狀態,卻還能正面突圍,是不是拔高了李雲龍的作戰能力?

也許意識到這樣的不合理,設計了迫擊炮手王承柱擊斃坂田之後犧牲——真正的英雄炮手李二喜是2010年去世的。但是一個炮手的犧牲是不能抵消實際情況的艱難。

英雄炮手李二喜

另外,刺刀突擊在電視劇裡成了抵消日軍武器優勢的方法,然而真實情況是,抗戰初期的中國抗日武裝與日軍進行白刃格鬥並不佔優勢。

殲滅山崎大隊

李雲龍指揮獨立團坑道掘進,用3600顆手榴彈消滅死守山頂的山崎大隊被一些觀眾津津樂道,很多人認為這是妙計,然而真實的關家堖戰鬥中,敵我雙方的戰術對抗遠比《亮劍》高明。

日軍的岡崎大隊佔領了關家堖,並在附近的柳樹堖建立支援陣地,把關家堖上的村民窯洞改造成了全封閉火力點,挖了防彈壕。

如果八路軍真的掘進戰壕推進,那麼首先會遭到日軍山炮和柳樹堖支援陣地的交叉設計,而且戰壕推進的進度弄不好是以天為單位推進,最後手榴彈扔不進全封閉火力點,只會白白滾進防彈壕。

真實歷史中,八路軍在夜襲中摸清了日軍工事的特點,之後先重點攻下了柳樹堖,消滅了後顧之憂。

正面攻擊關家堖未果後,八路軍先是從陡峭的懸崖偷襲,然而還是被日軍火力攔阻,通過研究地形,發現懸崖壕坎以上土質鬆軟,適合挖掘地道。才以正面佯攻為掩護,在壕坎挖了幾個小時地道才打上山頂。

因此,李雲龍採用的是不可能成功的戰法,為什麼就成功了?

3600顆手榴彈?

騎兵連反掃蕩

騎兵連反掃蕩的悲壯戰鬥固然令人感動。

《亮劍》中的孫德勝連長斷了一條胳膊依然策馬衝鋒,然而如果真的斷了胳膊,大出血和脫水就能讓傷員昏迷不醒,根本沒法繼續作戰了。

另外,八路軍騎兵因為戰馬品種和裝備的原因,偏向於選擇下馬機動作戰而不是騎兵作戰。戰鬥的原型可能是“四二九大掃蕩”中,129師騎兵團加上其他部隊有馬的幹部戰士在危急關頭上馬衝鋒。

電視劇裡把八路軍的規模縮水為一個騎兵連,還要和優勢的日軍騎兵正面格鬥。八路軍騎兵戰勝日軍騎兵的大辛莊之戰中,是誘使日軍上馬衝鋒,然後用熱兵器而不是馬刀伏擊日軍。

孫德勝

圍攻平安縣城

這一場戰鬥被網友戲稱為“平安格勒戰役”,確實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山本特工隊和當時日軍的特種部隊比如益子挺進隊,毫無相同之處,倒是和二戰英軍的特種部隊有些類似。特種兵擅長的是偷襲,不是超人。

刺殺隆美爾失敗後的英軍特種兵在與意軍以及德軍的正面交戰中沒有多少優勢,最後只得投降。

李雲龍部集合部隊,發現擴軍數倍,但是獨立團不是軍分區,實際上是沒有權利擴軍的。

李雲龍部、民兵、游擊隊、國軍甚至還有土匪一起協同阻擊日軍,卻連臨時的統一指揮機關都沒有,居然能成功收復平安縣城,如果是真實歷史的話,只怕要在史書上大書特書了。

名場面

擊敗楚雲飛

李雲龍的新二師在解放戰爭中擊敗楚雲飛的經過,參考了小說《紅日》中的萊蕪戰役片段。《紅日》裡的情節是正面進攻對手不順利,改為多路滲透進攻,然後總攻。

《亮劍》中卻直接改為小分隊側翼滲透,直搗楚雲飛指揮部。可行性有幾成,讀者自行判斷。

政委和組織能力

《亮劍》中,李雲龍一句“生活上的事,都歸你管”,讓趙剛這個政委成了類似司務長的職務。這對政委是很大的誤讀。

且不說很多優秀的政委具有出色的指揮能力,政工體系對加強部隊的組織能力,思想意識起著決定性作用。

另外,亮劍裡的抗日地方組織,表現極少。殊不知八路軍的全面抗戰,就是要把群眾充分組織起來,無論是情報網,保秋收,反徵糧,還是民兵-地方部隊-主力部隊這樣的選拔機制,都沒有什麼體現。

場景與道具

《亮劍》中工事可能是借用了某個影視基地裡的場地,除了簡易戰壕,沙袋和木棚子,沒有其它類型的工事,連機槍支架都毫無掩護,和真實的作戰相去甚遠。

戰壕

道具方面,鬼子的山本特工隊始終穿著跳傘裝具,徒增額外的負重。1941年的時候全員裝備1943年的美式M3衝鋒槍。

山本特工隊

日軍軍官的軍服上同時佩戴錶明軍銜的領章和肩章,而日軍根本沒有這種樣式的軍裝。

日軍的奇怪軍裝


楚雲飛的地方部隊在抗戰初期就佩戴抗戰末期少量裝備國內部隊的美式M1鋼盔。到了內戰時代,他們的軍裝除了和其它影視劇一樣錯誤地採用了小翻領之外,還莫名其妙地使用了硬式肩章。劇組似乎並不明白這一點,還設計了“翻領軍裝使人輕鬆”的臺詞。

M1鋼盔

楚雲飛的軍裝


亮劍精神

雖然電視劇的臺詞反覆強調逢敵必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但是李雲龍指揮作戰,幾乎沒有一次不使用計謀的。

當然,就電視劇本身而言,把上述這麼多成功戰例,再加上韓略村之戰消滅日軍戰地觀光團集中到李雲龍身上,結合李幼斌老師深厚的表演功底,給人一種李雲龍吹鬍子瞪眼,拍拍桌子就打了勝仗的錯覺。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近衛步兵師


四個陌生人進入鬼子高規格聚會現場,居然像逛大街,爾後一通掃射,還有功夫打包,全身而退。如此能抗日,誰不想天天抗日,多浪漫,還玩什麼那些狗屁遊戲


老鮑9188


我不認為亮劍是一部神劇。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何為抗日神劇。抗日神劇是指將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的一種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出現誇張雷人的虛構場景。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亮劍這部劇符不符合這些標籤。在亮劍劇中,我軍艱苦突破日軍圍剿,特別是張大彪帶領的騎兵英勇對戰兵力遠多餘自己的日軍騎兵,即使戰到剩下他最後一個人也是勇往前衝,絕不後退一步,最後全部犧牲。這一幕甚至讓日軍騎兵深感敬畏。這一點可以看出我軍並非偶像化。

在抗戰期間,國共合作,李雲龍部與國軍楚雲飛部精誠合作,兩人甚至一起共赴日偽生日宴,攪了個底朝天。在李雲龍率部攻打平安縣城時,楚雲飛也是帶著部下英勇抵抗來援日軍,阻擊其支援平安縣城。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出友軍並非懦夫化。

在劇中,日軍隊長山本一木帶領其特種小隊打敗我軍一個團,差點襲擊成功我軍指揮部,後來逃到平安城以自己為誘餌打算中心開花,打敗我軍主力,幸虧我軍殊死抵抗英勇奮進。才使其計劃落空,雖然沒成功但仍對我軍造成很大打擊,一個民兵連打沒了一個團剩了不到一半人。在這裡可以看出此劇也並沒有對日偽軍做白痴化的表現。

綜上,我不認為亮劍是一部抗日神劇,相反展現出我軍逢敵敢亮劍的的民族氣概,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類電視劇!


左左愛電影


亮劍確實是神劇開端!大家如果看過地道戰地雷戰的,那些才真實的貼近現實。地雷戰中,奪到一隻並非三八式的鋼槍,游擊隊就沸騰了!可見當時的情況多麼艱苦。

亮劍的問題在於,誤導歷史。八路軍全殲過一個日本鬼子大隊嗎?3600顆手榴彈居然可以挨著日本人扔,開國際玩笑吧!500米可以三發三中,騙騙沒摸過槍的老百姓還行!玩歷史虛無主義,不顧歷史事實,所以是神劇。

後來的什麼抗日奇俠之類的,就是看到亮劍都可以這樣亂搞,乾脆,升級一下,拍抗日之東方不敗吧!


川北極熊


因為亮劍所描述的八路軍抗戰,是作者和編劇心目中YY的八路軍和抗戰模式,。

首先,八路軍序列裡的“獨立團”和教導團、警衛團一樣,是為了應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不允許人民軍隊擴編的實際情況所採取的變通措施,所謂“獨立”是指沒有正規番號(八路軍的正規番號原本只有3個師、6個旅、12個團,後來晉綏某仗打得好,蔣一時高興給增加了兩個團的番號,但旋即表示下不為例,整個八年抗戰期間八路軍列入正規軍序列的團就只有這麼10個)的八路軍正規部隊,所謂“獨立”是指對KMT“獨立”(國府不承認也不發軍餉),但在延安方面,這些“獨立團”和普通團一樣,都要受黨的領導,八路軍總部的指揮,而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亮劍》裡的所謂“獨立團”那是真的“獨立”,這樣的武裝在當時的晉察冀是一定會被消滅的,請參看曾和八路合作的趙侗後來下場如何。

其次,在人民軍隊中一支部隊有軍事和政治兩位指導員,通常政委的地位要高於軍事領導,在1942年6月之前甚至一直規定政委在軍事活動中也有最後決定權,此後軍事活動的應機決定權給了軍事幹部,但任何脫離了政治主官的自行其是,在八路軍鐵的紀律面前都是決不能允許的,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有過慘痛教訓,請自行搜索邢仁甫和單德貴,而《亮劍》中的政委基本上就是個給李雲龍插科打諢的捧哏。

第三,在整個抗戰期間、尤其相持階段,人民軍隊的主要戰法是化整為零,打游擊戰、麻雀戰,避免攻堅,華中最穩固的根據地之一淮南,在大反攻前只攻打過一座縣城(來安),另一個華北主要根據地淮海,第一次攻打縣城已經是1944年的事了,像《亮劍》那樣在“五一大掃蕩”前後為了媳婦強攻平安縣城的八路軍不是八路,是敗家子。

第四,如前所述,人民軍隊有鐵的紀律,上下指揮關係非常嚴格,《亮劍》中讓李雲龍為攻打平安縣城調動整個戰區的友軍跟著他團團轉,別說八路,就是軍閥的軍隊,這樣幹也是找槍斃。

第五,此後一系列更離譜的抗日神劇雖然情節夸誕,但基本上都是按照”亮劍模板“設置的,即”獨立團“、”政委捧哏化“、”沒事打縣城“、”下級調動上級“。

同時代傑出的抗日題材電視劇是《歷史的天空》,而不是這部莫名其妙的東西,


陶短房


我是棗兒,我來回答。

最近一段時間確實興起了一股“抗日”風,但大多都被冠以“神劇”的大帽子,何為抗日神劇?抗日神劇是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的電視劇。符合以上幾點以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基本就可以確定是抗日神劇了。回憶《亮劍》,為什麼有人會說它是抗日神劇的開端?



《亮劍》為何會被稱為抗日神劇的鼻祖?

從抗日角度來看,《亮劍》裡的硬傷確實是不少。

一、首先說主角李雲龍在劇中身為團長幾次公然違抗軍令,這在當時以紀律嚴明八路軍中可是大忌,根本不可能像劇中那樣輕鬆脫身。



二、宣傳個人英雄主義力度較大。記得李雲龍、魏和尚、楚雲飛和他的助手四個人喬裝打扮混進了縣城,參加日本某高級軍官的生日宴會。後因暴露,僅憑四人之力橫掃了整個酒樓的鬼子和偽軍,最後平安撤出。



三、《亮劍》不得不說從細節的處理上還是很成功的,但從宏觀上看它卻有致命的敗筆。

劇中將李雲龍部隊的戰鬥力描述的極其誇張,把歷史上我軍多次戰敗的戰役說成了大勝。



《亮劍》大火之後被稱之為經典,很多以抗日題材的電視劇紛紛效仿,導致後來的抗日神劇利用觀眾們的“仇日”的心理將劇情編排得越來越離譜。而它終被人稱為“神劇”鼻祖。



我是棗兒,謝謝您的觀賞。您有好的想法歡迎留言分享。


棗兒影視觀


我覺得亮劍談不上神劇,但是確實是有錯誤導向的嫌疑。那就是白刃戰!亮劍過分吹噓我們的白刃戰,這導致往後的神劇裡真的以為我們白刃戰很利害,最後才出現了手撕鬼子的事,從某種意義上看,也確實是可以算神劇的發源鼻祖。

在抗日戰場上白刃戰更多是一種精神,象徵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仍然死不旋踵的抗戰精神。但是呢,由於我們的戰士體質差(吃不飽飯營養不良),武器差(武器五花八門),訓練不足(大多是野路子)導致跟日軍交戰的時候非常吃虧。

根據抗日戰場上的實際反饋情況來看,一名日軍士兵手持三八大蓋帶刺刀的標準裝備情況下可以1挑3~4個我軍戰士(吃得好身體素質好);2個日軍則可以挑8~9個我軍戰士;3個日軍士兵則可以挑15~20個我軍戰士,而且人越多對他們越有利。因為日軍是正規化訓練出來的,武器裝備也整齊(清一色的三八槍配刺刀),有組織有戰術配合。在整個東亞戰場乃至全世界,日本兵的單兵拼刺刀打白刃戰實力都是一流的,且自成一檔,在這個方面連美國跟蘇聯都得靠邊站。

也就是說,跟日軍打白刃戰恰恰是以我之短攻彼之長。在整個真實的抗戰戰場上,我們每次對日軍打白刃戰,大多以慘敗告終!整個亮劍裡最真實的一句話實際上就趙剛在李家坡戰場上說的那句,能用槍解決戰鬥的就儘量用槍解決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