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國到底是什麼人種?現在還有後裔嗎?

哇牛大叔叔


樓蘭古城曾經是人們生息繁衍的樂園。它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公元630年消亡外遷,有800多年曆史。樓蘭是漢代西域一個強悍的部族,他們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東部,羅布泊的西北緣。樓蘭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樓蘭古城。據記載,那時的樓蘭國政通人和,經濟繁榮,物產豐富,周圍建有雄偉城牆、是邊境重鎮、“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繁華之邦。我國內地的絲綢、茶葉、西域馬、葡萄、珠寶,最早都通過樓蘭交易。許多商隊經過時,都要停下休息。公元前108年,樓蘭國臣服了漢朝,年年歲歲進貢來朝,以後幾降幾反,成為當時漢朝的心腹之患。唐代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之四》中借用傅介子斬樓蘭王典故,這樣表明征戰將士誓平邊患的決心: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古國因水而生,也因水而滅。古時候的羅布泊煙波浩淼,碧水盪漾,樓蘭國當時四周環繞著清澈的河流,人們在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裡狩獵,人們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現在樓蘭遺址景點門票是我們國家最貴的,原因是它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裡,想進去實在是不容易,也不允許過多的人進去,目前從發現到現在也只有五萬人來過。在這樣艱苦的地方,人類是生存不了的,所以據記載,公元630年(唐初)時,樓蘭人都“跑”光了,而且消失的無影無蹤,到現在成了歷史謎團。

    樓蘭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後裔現在在哪裡,因為他們沒有像土爾扈特人那樣有組織的集體撤離,因而以後就沒有形成單獨的國家或民族。其實在古代中國把西域散在內地的人們統稱為“色目人”,現在叫回民,或回族,在他們中間也許就有樓蘭國人的後裔。

但可以肯定,我們知道樓蘭人是什麼人種。從漢代開始對樓蘭只是文獻記載,唐宋詩人筆下的樓蘭也只是發思古之幽情,並沒有真正是遺存。1899年,把發現樓蘭古城稱為“第二個龐貝古城”的瑞典的冒險家斯文·赫定,在當地發掘了大量的文物和墓葬,但墓葬的骸骨並沒有做人種鑑定。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學者才進入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的調查和發掘。1979年12月22日,新疆考古學家王炳華帶領的考古隊,在通向樓蘭的孔雀河下游發現了大批古墓。這批古慕的墓葬形制特殊,它們用7圈木擺成7個巨大的同心圓,用一排排6米長的木樁排成一道道的放射線,在大地上組成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形,所以考古專家們]稱這批古墓為“大陽墓”,太陽墓的中心葬的全是男性。

後來,考古學家們還在此發現了著名的“樓蘭美女”(也叫“小河古屍”)。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臉面清秀、鼻樑高尖、眼睛深凹、毛髮、皮膚、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連長長的睫毛都清晰可見,深棕色的頭髮蓬散披在肩上。經鑑定,女屍系3800年前遺存,典型的“白種人”。





小蜀山123


從目前樓蘭古城和羅布泊地區出土的乾屍檢測情況來看,樓蘭古國的人是屬於歐羅巴人種下的吐火羅人,是原始印歐人的一支。樓蘭古國神秘消失於公元630年左右,樓蘭人在之前有部分民眾南移,其餘皆不知去向。

據史料記載,樓蘭古國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位於羅布泊西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現在僅有一片廢墟遺址。樓蘭古國始建於公元前176年,八百多年後神秘消失。一直在漢匈之間充當搖擺不定的角色。

漢武帝時期,樓蘭曾被漢朝降服,後又投靠攻擊與漢朝作對。漢昭帝時期,樓蘭將國名改為鄯善,並遷都扜泥城(新疆若羌)。魏晉時期,樓蘭成為西域長史治所。東晉法顯西行取經時,樓蘭古國已經荒無人煙。

北魏滅鄯善國三百年後,樓蘭古國神秘消失。樓蘭早期受月氏統治,在匈奴打敗月氏之後,樓蘭又為匈奴所管轄。之後樓蘭因缺水而陷入困境,樓蘭古城最終因缺水而被廢棄了,大部分民眾南移,樓蘭城只留遺蹟。

(樓蘭美女)

一百二十三年前,瑞典人赫定在羅布泊北岸發現樓蘭古城遺蹟,他從遺址中找出了幾件木雕。兩年後,赫定對樓蘭古城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大量的木簡、紙文書和一些精美毛織品,赫定從木簡上確定這就是樓蘭古城。

1980年,考古學家穆舜英在羅布泊地區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乾屍出土時皮膚呈紅褐色且富有彈性,眼窩很深,鼻樑高挺,身高不足一米六,容貌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的特徵。這具乾屍後來被人們稱為“樓蘭美女”。

經過基因檢測,乾屍的父系DNA遺傳來自歐羅巴人種,而母系線粒體遺傳卻來自於東方女性。在此出土的其它女性乾屍中,有些是黑頭髮,容貌更趨近備黃河人特徵。樓蘭美女的墓地有不少數字出土,還發現她有唇紋。

據此專家推斷,樓蘭美女可能屬於古提人。從樓蘭人使用的吐火羅語來推斷,樓蘭人與古提人肯定有某種聯繫。古提人曾征服過巴比倫,在四千年前建立過古提王朝,他們曾襲擊巴比倫並統治美索不達米亞達百年之久。

古提人在之後不斷向東遷移,最終在我國西北地區定居下來,逐漸發展成月氏部落。大月氏人與樓蘭人都使用吐火羅語,除此之外,在貴霜王朝被推翻後,一部分大月氏人帶著佉盧文字東遷,最終被樓蘭古國所接納。

而且樓蘭古國的國王安歸、尉屠耆,公主曼頭陁林的取名方式與大月氏人一樣。在文獻記載中,在四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已有歐羅巴人到達樓蘭所在之地,而東方人種是在西漢時期才到達,乾屍中具有明顯的東方譜系。

(小河墓地)

2000年,考古學家對位於羅布泊孔雀河下游小河墓地進行全面發掘。小河墓地東距樓蘭古城遺址約兩百公里,小河墓地是由數層疊壓的墓葬及其它遺存構成。早在1934年,瑞典人貝格曼就已發現完整的印歐人種木乃伊。

後來的研究發現,小河墓地發掘的古屍中,有三分之二左右有東方譜系特徵。進行基因鑑定的樣本大約有八十例,這些基因大多從骨骼和牙齒中提取。最後認為這一東方譜系發源地,是在中國北方到貝加爾湖的範圍內。

在這些古屍中,還發現了南亞譜系。這說明,樓蘭古國地區的人在從最早的印歐人,通過不斷的通婚,原先的俄印歐基因慢慢被稀釋,亞洲譜系也在下降。由此可見,若干年後的樓蘭人種已經是具有多種基因的複雜人種。

(吐火羅人)

樓蘭古城附近發現八角形土坯佛塔,此處出土過不少佉盧文文書及簡牘等,這些文書和簡牘被稱為“羅布泊文書”。考古發現已經確認,早在四千年前,印歐人已經分佈在新疆的天山一帶,甚至已到達羅布泊孔雀河流域。

這些印歐人的文化,就是吐火羅人祖先的文化。吐火羅人起源於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的克爾木齊文化,此文化源於黑海北岸的顏那亞文化,他們中一支東遷到阿爾泰山形成克爾木齊文化,之後分化出一支南下到達樓蘭。

綜上所述,樓蘭古國的祖先是吐火羅人,而吐火羅人的祖先是印歐人種。經過四千多年的漫長髮展演變,樓蘭古國地區從最先的印歐人逐漸發展成後來的具有多種基因的複合人種。他們的後裔大部分南遷融入華夏民族當中。


野史也是史


但凡消失的我們都稱之為“古國”,而“樓蘭”留給後人的是一個如芳齡少女般的名字,也是一個在腦海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國度。所以,儘管她在相比稍顯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中只存在了近五百餘年的歷史,但是她卻成為了一個令許多人魂牽夢縈的地方,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她的世界去一睹芳容。


樓蘭古國,是在公元前176年出現的,是屬西漢漢文帝統治時期。樓蘭古城位於羅布泊西部,是西域的重要樞紐,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曾經是絲綢、茶葉、馬匹、珠寶的重要交易場所,因此樓蘭古城曾一度是十分的繁華城市。根據中國史籍中最早關於樓蘭王國的具體記載,見於《史記·大宛列傳》。根據歷史記載,我們知道樓蘭是一個西域小國,建國於鹽澤邊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

這裡的“鹽澤”,指的是羅布泊。到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漢書》時,樓蘭王國有1570戶人家,共14100口人,國都名“打泥”。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塞,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結果締結攻守同盟失敗。

此後派遣大軍討伐遠方的大宛國,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這些使者通過樓蘭的時候,樓蘭由於不堪沉重的負擔,以至殺戮使者。漢武帝終於派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降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至漢王朝作人質,樓蘭同時也向匈奴送去一個王子,表示在匈奴、漢之間嚴守中立。


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一個屬國時,樓蘭王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漢朝廷。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直逼首府扦泥城,樓蘭王大恐,立刻打開城門謝罪,武帝要其監視匈奴的動靜。但是公元前92年樓蘭王死去,招在漢朝作人質的王子回去繼位,王子非常悲痛,不願輕易回國,由其弟繼承了王位。新王時間不長死去,匈奴趁這個機會以昔日在自己國家作人質的前國王的長子繼承了王位,漢武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迅速派使者前往勸誘新立國王至漢朝廷,欲扣作人質,未能成功。

此後二三年間,漢與匈奴沒有發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樓蘭國境接近玉門關,漢使者經常通過這個關門前往西域諸國,要經過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中經常有風,將流沙捲入空中形狀如龍,迷失行人,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嚮導和飲用水,因漢使屢次虐待嚮導,樓蘭拒絕服從其命令,兩者之間關係惡化。漢昭帝最終派傅介子暗殺了新國王,為在漢朝廷作人質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樓蘭繼承王位。但是國王戰戰兢兢害怕遭遇暗殺。漢昭帝在保護國王的名義下派部隊駐屯樓蘭境內,從而為討伐匈奴和西域諸國獲得了主動權。此後漢王朝勢力衰弱,樓蘭再次走向衰落甚至後來的滅亡。


1980年,穆舜英在樓蘭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史稱“樓蘭美女”,生存時間距今約3800年。剛剛出土時是“樓蘭美人”仰臥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臺中,身穿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腳穿粗線縫製的毛皮靴,其頭髮一尺有餘,呈黃棕色,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據此可知,樓蘭古國人屬印歐人種,即為白色人種。

我們要知道,樓蘭古國並不是一夜間消失的,那裡的人是漫漫向外遷移的,多數史學家認為,樓蘭國的人大多都遷居到吐魯番並跟當地人漫漫融合。史學家的依據是:樓蘭曾用名鄯善國,當時在西域普遍有以國為姓的習慣;近代和現代,考古學家在吐魯番唐朝時期的墓葬中發現了一些"鄯"和"善"姓,但是那時樓蘭已經消失很久很久了。

據此推斷,樓蘭的後人有很大可能是遷移到了吐魯番地區,不過隨著樓蘭的滅亡,他們的後裔肯定不會以樓蘭人自居。


唯戀無名


簡單說,樓蘭古國的人種是白膚、金髮的古印歐人。但是樓蘭人建國的過程卻很複雜、漫長,如果我們順著古印歐人的源頭去梳理,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結論:

古印歐人原本生活在今伏爾加河、頓河流域的茫茫草原上,出於對外面世界的嚮往或更好的生存環境的誘惑,他大約在公元前3000左右就開始往南遷移,分別進入歐洲及亞洲腹地,或重新建立它們夢中的家園,或融合於當地的民族洪流中。

我國曆史也不乏鮮活的例子,比如用馬蹄聲和鞭聲叩響歐洲大地的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等,他們比古印歐人的行動要遲緩許多。不過,這是時間無法左右的事情。


當時古印歐人分四路南下,如同被風吹散蒲公英種子一樣,飄向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其中一支被稱為“赫梯人”的印歐人先驅,翻越高加索山脈進入小亞細亞半島。公元前1595年,赫梯王國滅亡古巴比倫王朝。後又與古埃及締結合約,瓜分了今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勢力範圍。再後來被後來邁錫尼人攻滅。

另一支於大約公元前2300年到達伊朗高原西部,他們先是推翻巴比倫王朝,後又被蘇美爾人征服、消失。

第三路印歐人沿黑海西岸西遷、南下,渡過多瑙河,穿越喀爾巴阡山,進入巴爾幹半島,摧毀希臘愛情海文明,開啟青銅時代。之後,大批印歐人進入邁錫尼、色雷斯、意大利、北歐等地,主宰歐洲。後來一小部分印歐人到了北美大陸,成為當地主人。


最後一路古印歐人自稱“雅利安人”,他們一路向東開拔,越過興都庫什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山口之後,又分成三支:

一分支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到達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建立“印度斯坦”;

另一支於公元前11世紀從阿富汗高原向西進入伊朗,創造古波斯文明。

還有一個分支吐火羅人,進入中國新疆地區。後來,他們中的一支遊牧部落向東深入我國祁連山,佔據河西走廊,建立月氏國。剩下的一隻漁獵部落選擇在羅布泊地區安居樂業,最終建立樓蘭,成為孔雀河下游樓蘭古國的締造者。

樓蘭人使用中亞佉盧(一種古印度文字,又稱“尼雅俗語”)文作為官方文字,本族語言是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因此,可以確定:古印歐人就是樓蘭人的祖先。


書上幾行字,人間數百年。東漢末年,由於環境惡化,樓蘭人就開始了斷斷續續的遷徙。約五世紀的南朝時,鄯善國(改名後的樓蘭)滅亡。那麼樓蘭人去了那裡,如今還有沒有他們的後裔?很慶幸,不光有,還很多。

一、如今的吐魯番鄯善居民,就是鄯善國遺民。鄯善國滅亡後,四千餘樓蘭人歸降北涼,遷居高昌,最終在庫木塔格沙漠北緣的蒲昌一帶安定下來。

二、鄯善國滅亡後,部分樓蘭人北逃伊吾(今新疆哈密),修築“納職”城,也就是如今哈密五堡鄉四堡村北部的拉甫喬克古城。

三、如今的新疆羅布人,也是樓蘭人的後裔。羅布泊湖乾涸後,他們由漁獵改為放牧,並沿著孔雀河西遷到若羌、尉犁、輪臺、洛浦四縣,至今在冊人口已經過萬。

四、最後一批樓蘭後裔遷到今天的鄯善縣境內。鄯善綠洲中的迪坎村就是樓蘭後裔聚居區。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樓蘭,西域古國名,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國人屬印歐人種,即白色人種。

1980年,穆舜英在樓蘭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史稱“樓蘭美女”(又稱“小河古屍”),生存時間距今約3800年。剛剛出土是“樓蘭美人”仰臥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臺中,身穿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腳穿粗線縫製的毛皮靴。其頭髮一尺有餘,呈黃棕色,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經過此地時, 樓蘭已湮沒在一片荒漠中了,只留下處古城遺蹟。考古工作者發現古城時,覆沙已經褪去,露出了真跡:街道整齊,屋宇完好,樹木環繞的澇壩痕跡清晰可見。屋內各種農具,甚至儲糧的甕、罐內還有籽實。樓蘭古城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古國的消失,並未有確切的說法,一般有六種說法:

說法一:消失於戰爭

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

上游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佈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 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遊移的週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遊移有直接關係。

說法四: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

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被瘟疫疾病毀滅

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被生物入侵打敗

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事實上,樓蘭古國的消失成了未解之謎,是否仍存在後裔更是難以判斷。


谷大粒


留給我永不流逝的芬芳

牽走我日夜的夢想

樓蘭姑娘仰望著星光

鳴沙鳴山鳴不盡你的淒涼

樓蘭姑娘,千年憂傷

提到樓蘭就會想起樓蘭姑娘,想起《樓蘭姑娘》這首詩。

1934年夏天,一支探險隊在樓蘭庫姆河邊,在庫姆河流域的"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發現了樓蘭姑娘。

當時這個美麗的姑娘,正長眠在船型的木棺中。

這個年輕美麗的姑娘,長髮披肩,雙目微微閉著,嘴角驕傲地上翹,好像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屑一顧。又好像著了魔法剛剛睡去,在夢裡遇到了心愛的情郎,臉上露出甜美的笑靨。

據說這位美麗的樓蘭姑娘,已經在廣袤的山丘上沉睡了2000多年。

千年憂傷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這個神秘的古城,曾經是遊牧民族的天堂,是他們生息繁衍的一片樂土。

這個美麗的古國,僅僅在世界上存在了800多年。

樓蘭大概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公元630年消亡。

樓蘭在強勢如雲的西域生存了幾百年,也一定是個非常強悍的民族。他們的家園,在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東部。它的東南,是當時風景如畫的羅布泊。考古工作者發現的樓蘭古城,就是他們的國都所在地。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離不開河流。塔里木河是樓蘭人的母親河,緩緩流淌的塔里木河水,哺育了勤勞善良、勇敢的樓蘭人。

可以想見,當時的樓蘭國富民強、繁榮昌盛,一片欣欣向榮景象,樓蘭的繁榮還得益於它重要的戰略位置,它是內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內地的絲綢、茶葉,西域的馬、葡萄,要經過樓蘭才能完成交易。

  

可是在公元630年,這樣一個政通人和、生機勃勃的國家,卻在一夜之間消失了。關於樓蘭國消失的原因,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樓蘭的國王因為工作的疲憊,和對國事的厭倦,一個人騎馬從皇宮裡走了出來,不知不覺來到一座墓地。

在這裡國王邂逅一名女子,兩人一見如故,相識恨晚,深情相擁。而後如膠似漆,耳鬢廝磨。國王在這裡度過了一段銷魂的日子,但他國事在身,不得不依依不捨,與姑娘告別。  

時隔一年,國王思念姑娘,望眼欲穿,再去時,人已經昇天。

國王為此悲痛欲絕,所幸的是姑娘生下一個漂亮的女孩,國王就帶著那個女孩回國了。

女孩國王當做掌上明珠,出落成該國最美的女孩,人稱樓蘭公主。

女孩的美貌舉世聞名,天下英雄都向她求婚,其中一位英俊王子得到姑娘的青睞。這個王子是于闐國的王子,不但是個帥哥,還勇猛過人。

可是在遇到王子之前,樓蘭國被柔然汗國的軍隊打敗,國王不得不把女兒嫁給了柔然的可汗。

一天晚上,公主和于闐國的王子約會,被皇宮的武士看到被帶了回去,沒有如約而至。

于闐國的王子還在兩人約好的地方傻傻等待,錯把一名戴著面紗的女子誤認成樓蘭公主,兩人就這樣陰差陽錯陷入熱戀。

後來于闐國的王子幫助樓蘭國打敗了柔然國的進攻,樓蘭國王把公主許配給王子。晚婚那天,王子看到樓蘭,不是自己熱戀的女子,這才知道認錯了人。但又不能辜負錯認的姑娘,就丟下公主而去。

公主嫉恨在心,便將蒙面女抓走,故意散步說她已經死去。王子聞訊痛不欲生,要跟蒙面姑娘一起去死。樓蘭公主對王子更加嫉恨,就把他的頭割了下來。

蒙面女子得知後悲痛欲絕,跑到王子墓前自殺,臨死前對樓蘭發出詛咒。

沒有多久,詛咒果然應驗。樓蘭水資源消失,人們在這裡無法生存,都搬出了這個國家。

  

傳說雖然不可信,但真實的樓蘭,確實存在。

在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裡,有這樣一段記載:

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由此可見,當時的樓蘭古國,曾經被匈奴所征服、所奴役。

直到元封三年(公元前108),漢朝對匈奴發動戰爭,樓蘭才倒向漢朝,並被改名為鄯善國。

後來的樓蘭,因為水資源缺乏,環境惡化,風沙侵襲,漸漸滅亡。

那麼,樓蘭人到底來自哪裡?

我國考古工作者認為:"樓蘭人使用中亞佉盧文作為官方文字,而樓蘭本族語言卻是一種印歐語系的語言,學術界稱作'吐火羅語'。”

因此,考古界有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樓蘭人是"漂泊東方的印歐人古部落"。

樓蘭人去向何方?

樓蘭不是一夜間消失的,那裡的人是漫漫向外遷移的。

多數史學家認為,樓蘭國的人大多都遷居到吐魯番並跟當地人漫漫融合。

史學家的依據是:樓蘭曾用名鄯善國,當時在西域普遍有以國為姓的習慣;近代和現代,考古學家在吐魯番唐朝時期的墓葬中發現了一些"鄯"和"善"姓,而那時樓蘭已經消失很久很久了。

學者據此推斷,樓蘭的後人有很大可能是遷移到了吐魯番地區。不過隨著樓蘭的滅亡,他們的後裔肯定不會以樓蘭人自居。


歷來現實


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生活在樓蘭地區的屬於一支印歐人種居民,當然也有觀點認為樓蘭人屬於古代阿富汗人種,乃至於說雅利安人種。


來說說這個印歐人種

印歐人種屬於白色人種,其距今6000年前生活在東歐平原(烏克蘭東部、俄羅斯南部)的一支原始部落,主要聚集在伏爾加河與頓河周邊生活。算是東歐地區歐洲人和南部印度人的祖先之一。

在2000年前左右,這支印歐人種中的雅利安人在遷徙中一支南下進入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平原,一支向西進入伊朗,還有一支翻越烏拉爾山,進入了阿富汗高原。而這一支繼而翻越阿富汗高原,進入了新疆地區,甚至抵達了今天甘肅的祁連山地區。

並在那裡建立起自己的國家,這就是我們在古書中被稱為“大月氏人”的西域民族。另外再來說一說這個雅利安人,很多小夥伴提到雅利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希特勒,主要是他在二戰期間搞了一個人種改良計劃。

其實,這個雅利安人和北歐地區的日耳曼人種根本沒有任何關係,雅利安人主要指的是印歐語系中進入印度-伊朗這一地區的雅利安人。從東歐平原出發南下遷徙到印度的這支雅利安人成功擊敗了印度次大陸地區的本地民族。

這支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起吠陀文明,並在印度境內實施瓦爾那制度(即種姓制度),印度地區的本地土著被視為賤民,而雅利安人(即高貴的人)成為統治階級。在印度的是個種姓中,雅利安人主要居於中上地位,所以活動在今天印度境內的白種人基本上都屬於雅利安人的後裔,而且由於實施嚴格的種族隔離制度,這些雅利安人的後裔在血統上相對保持了純正。

但只能說相對,因為古代雅利安人和印度地區的達羅毗荼人產生了融合,雖然高層雅利安人不會達羅毗荼人通婚,但普通的雅利安人為了娶老婆,肯定不會像雅利安貴族一樣執行嚴格的隔離制度。而《仙劍奇俠傳》中的拜火教就是雅利安人創立的。

而“卍”即來源於原始雅利安人對太陽的崇拜,所以也從另一方面可以斷定釋迦牟尼是雅利安人種。而希特勒希望攀上雅利安人這支所謂高貴的民族,其實完全就是曲解了雅利安人的範疇,算是給自己貼金吧。

再來說一說那支翻越阿富汗高原,進入新疆地區的雅利安人在抵達祁連山地區後,建立起了我們古籍中稱之為“大月氏”的國家,不過樓蘭人儘管和大月氏人儘管同屬於古印歐人,但樓蘭人並不一定就是雅利安人的後裔。

他們可能是印歐語系中的其它部落,在遷徙到羅布泊地區後,這支部落還同蒙古人、以及其它高加索人種產生了融合,譬如那具著名的“樓蘭美女”古屍就具有明顯的高加索人種特徵。至於樓蘭人的後裔,由於連它的起源都商還沒有研究清楚,也就談不上說它的後裔屬於那些人了。

如果有的話,也與新疆地區的當地民族融合了吧。


圍爐談史


“樓蘭”一詞,最早見於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頓單于寫給漢文帝的書信,主要起到耀武揚威,震懾漢朝的作用。這封信記載在《史記 匈奴列傳》之中:

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彊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說的是匈奴大軍橫掃大月氏,併兼並了樓蘭、烏孫、呼揭等26個小國。

冒頓單于說起洋洋得意之時,漢朝一方可能壓根就不清楚樓蘭在哪。直到公元前139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開闢著名的絲綢之路,其向朝廷發回的見聞,才明確了樓蘭的具體位置,記載在《史記 大宛列傳》:

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匈奴右方居鹽澤以東,至隴西長城,南接羌,鬲漢道焉。

說的是樓蘭、姑師兩國都有城郭,靠近羅布泊(鹽澤)。又因樓蘭在絲綢之路上,成了漢朝與匈奴爭奪的對象,樓蘭“不兩屬,無以自安”,兩頭都得罪不起。在公元前77年,漢朝採取了主動,派兵進駐改地區,取得該地區的控制權,是時樓蘭改名為鄯善。


至於人種,在相距樓蘭不遠的羅布泊小河墓地,因出土了包括著名的“小河公主”在內的數十具乾屍,聞名於世。墓葬共分五層:“小河公主”所在的第三層,擁有較為突出的歐羅巴人種特徵:高鼻樑、長睫毛、眼大窩深、下巴尖翹,亞麻色頭髮,但最下面的第五層,出土的“老祖母”擁有更多的蒙古人種特徵。總體上:越往上,歐羅巴人種的數量越多。

“小河公主”DNA檢測結果顯示,雖然特徵上是歐羅巴人種,但線粒體顯示是蒙古人種,線粒體是遺傳於母親的。說明了“小河公主”是混血兒,其陪葬品中包含的六倍體小麥與歐洲品系的牛也更進一步佐證了,小河地區這幫居民是有來自歐洲的元素,從其墓葬出土的絲織品來看,可能來自於南西伯利亞。如此說明了,早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不同地域的人種便在此地融合,定居生活。此時的羅布泊也不是現在的無人區,是水草豐美,一片欣欣向榮,另外出土的六倍體小麥,相較於四倍體小麥,對於水的要求更高,間接說明了羅布泊的生態環境。

之後,有人說小河墓地這些人的後裔成了樓蘭古國的居民。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小河墓葬的年代只持續了500餘年,即公元前4000年-3500年,便戛然而止;而樓蘭古國通常指的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的那個古國。那中間相差的將近兩千年呢?並且從遺傳學上來說,也不是小河居民直接發展成了樓蘭國的。根據中科院所對羅布泊湖心的湖底沉積物,所做出的的研究表明:羅布泊不是近現代才幹涸的,過去一萬年從溼潤—半溼潤—乾旱,分為8個週期,恰恰在小河區域與樓蘭古國,中間也乾涸過一次。即是說小河區域乾涸後,該地區已經不具備人類的生存條件,居民遷徙到別處;直到將近2000年後,羅布泊再次恢復生機,人們又開始在靠近羅布泊的地方定居,建立樓蘭古國。其人種有別於小河居民,是地中海東枝類型的歐羅巴人,可能是來自帕米爾高原。至於說後裔,隨著民族融合,漸漸融於“地球村”的大家庭了。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樓蘭本來就是一個只有幾萬人的小國,古樓蘭王朝淹沒後,剩餘的族人,流落至新疆其它地區,與烏孫人,塞人,月氏人,回紇人互相融合,今天主要為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人。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

據史料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然而這個神秘的西域古國,在公元415年左右突然消失,普遍認為,給樓蘭古國最後一擊的是疾病和瘟疫。而引發疾病的原因無從考證,當然,環境惡化應該是最直接的誘因。


伴隨著樓蘭古國的消亡之謎,由於“樓蘭美女”的考古發現,樓蘭人的族群、基因又成千古之謎。這個高鼻深目、古銅色皮膚的樓蘭美女到底來自何方,又去往那裡!

最初,考古學家們從當時的體質人體學研究初步認為“樓蘭美女”歐羅巴特徵比較明顯。但最近一些年,中外科學家通過複雜的DNA分析,判斷“樓蘭美女”其實是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混合體,其基因上兼具東亞、中亞和歐洲人的特徵。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進一步認為樓蘭人就是一支漂泊在東方的印歐人古部落。


對於樓蘭人的最終去向,考古學家也沒有精確的結論,但業內普遍認為,在經歷了國家消亡之後,餘下的樓蘭人遷徙到其他的西域鄰國,有的沒入鮮卑、吐谷渾等其他民族,有的逃入塔里木河邊緣的荒僻地帶,最終在中原文獻中銷聲匿跡。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專家郭物認為,樓蘭人後裔的遷徙,是一條由樓蘭、羅布泊、辛地、辛格爾、迪坎爾組成的漸進線路。

已故的西域文化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鐮經過實地考察後,曾發表文章指出,廢棄於20世紀20年代的阿不旦漁村便是古“樓蘭遺民”的最後聚集地。楊鐮認為,在羅布泊湖畔始終生活著一支以漁獵為生的民族,他們是隨著羅布泊的不斷“飄移”而轉到這裡定居的,他們在此至少生活了200年,是“樓蘭古國”的最後遺民。


行者七王


樓蘭曾經是西域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國家,樓蘭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建國的呢?這個名稱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上面記載了公元176年匈奴單于給漢文帝的一封信,上面寫明瞭樓蘭願意歸附大漢。

一般把這個時間就確定為樓蘭國的建立時間,而他的滅亡時間應該是在公元448年被北魏所滅,前後經歷了約600年的時間。關於樓蘭的傳說很多,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就是樓蘭國的人種到底屬於哪裡的人種呢?

時間拉回到1980年,當時在中國考古界有一個震驚世界的發現,那就是在新疆羅布泊地區發現了一具女性乾屍。而古樓蘭國曾經就位於羅布泊的邊緣,是羅布泊的乾涸最終導致了這個國家的消亡。

從女性乾屍的特徵來看,明顯具有歐洲人的特徵,眼窩深,高鼻樑,身材高。後來科學家利用現代技術對這具女性乾屍進行了基因檢測,發現父親的DNA是歐洲人種,而母親的DNA則是東方人種,這也符合當時樓蘭國的社會特徵。

當年古樓蘭國位於連接東西方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上,從西方來的商隊進入中原地區,必過樓蘭。那個時候,高鼻樑,金色眼睛的歐洲人很多,有些人可能在進入樓蘭之後就停留了下來,和當地女子通婚,生兒育女,從而生下來了“樓蘭美女”。而這裡所說的當地女子並不是指中原女性,當時的中原女性由於地理位置、生活習慣和語言方式的問題,基本上不可能跑到樓蘭去生活。

所以生活在樓蘭的女性應該是從中西亞地區遷移過來的古提人。古提人在戰敗之後被迫向東方不斷遷移,最後到了樓蘭地區停了下來,這裡水草豐盛,政通人和,於是他們就在這裡生活了下來。

現有文獻資料可以證明,樓蘭人當時使用的語言和中亞地區的語言出自同一語系,所以大體可以確定,樓蘭人屬於中亞人種。

但是在後來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一地區的人種基因被慢慢稀釋掉了。因為隨後考古學家不斷在以後的考古中發現這裡不僅有印歐人種,東方人種,甚至還有南亞人種。由此可見,樓蘭人的人種已經從單一基因變成了複雜人種。

由於西域地區環境日趨惡劣,於公元前77年更名為鄯善的樓蘭最終在422年以後棄城南遷。

南遷之後,樓蘭人的後裔絕大部分後來融入了中華民族,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而消失於歷史長河中的樓蘭國則把一個個神秘的迷團拋給了後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豪情依舊在,故國卻無影。

從某種意義上來,樓蘭的消亡與樓蘭人自身有著莫大的關係,正是因為樓蘭人大肆濫砍亂伐,導致當地植被髮生了嚴重破壞,河流改道,風沙加強,水流乾涸,瘟疫流行。

這一情況甚至還影響到了數千年以後中國西部的發展規劃。這一點,也許樓蘭人當時沒有想到,也是我們現代人必須要接受的慘痛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