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位皇帝叫什麼?

戰狼


根據認定不同,福垊認為清朝第一位皇帝有四種說法,現逐一說明之。

按照廟號追尊有兩種說法


圖為孟穆特

第一種是說法是清朝第一位皇帝是清肇祖原皇帝佟孟穆特。大家可能對他不熟,福垊簡單介紹下。孟穆特(1370年~1433年)即猛哥帖木兒,也就是努爾哈赤在明朝初年的祖先。他是斡朵裡部首領,永樂十年(1412年),大明置建州左衛,他被認任命為建州左衛指揮使。順治年間被追尊為清肇祖原皇帝。



圖為努爾哈齊

第二種說法就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齊。福垊先說下從孟穆特到努爾哈齊的世系。清肇祖孟穆特→布庫裡雍順→重善→錫寶齊篇古→清興祖直皇帝福滿→清景祖翼皇帝覺昌安→清顯祖宣皇帝塔克世→清太祖努爾哈齊。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姓。孟穆特的為姓有佟、童、董等譯法,愛新覺羅這個姓應該是努爾哈齊建立的。其中“愛新”是金的意思,“覺羅”為族名。第二是名。努爾哈齊就是努爾哈赤,至於為什麼將“齊”改為“赤”,福垊認為是避諱,他弟弟都是“哈齊”。努爾哈齊建立了金朝,史稱後金,稱大汗。從國號來講,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不算清朝皇帝,但史學界都將他當做清朝的皇帝,所謂清十二帝是也。

按國號認定

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努爾哈赤第八子,繼位後於天聰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5月15日)將國號“金”改為“清”。據他孫子的孫子乾隆帝講,大清就是大東之意。因為五行中東方就是青色。福垊認為海東青是他們的象徵,故而加“氵”,同時也符合白山黑水之意吧。




圖為皇太極

福垊需要說明的是皇太極跟他父親一樣,都是後來改名的。不過,“皇太極”這個名是乾隆帝給他改的,他自己改的是“紅臺吉”、“黃太主”什麼的。《李朝實錄》記載的名字是“黑還勃烈”,明人陳仁錫的《山海紀聞》記載的是“喝竿”。

按入主中原及廟號認定


福垊認為偏居一隅為王,擁有天下為皇。儘管皇太極改國號又稱帝,但他統治的疆域卻是隻在東北地區,而且這也是國號來源的原因。也因為他沒入關,故而廟號是宗而不是祖。這也是部分人認為福林臨是第一任清朝皇帝的原因。


福垊


清朝第一個位皇帝是誰,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是努爾哈赤,有人說是皇太極,還有人說是康熙,我今天要說的這位絕對不是上面這三位,那麼清朝的第一個皇帝到底是誰呢?

翻開歷史資料我們不難看出,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陷北京城的時候,崇禎帝朱檢誅殺全家妻兒,在景山自縊而死的時候,大明王朝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滅亡。那麼這個時候,這樣來看,明朝退出了歷史舞臺,清朝正式粉墨登場,清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那個時候,少年天子順治帝剛剛登基一年左右,所以說順治帝才算清朝的第一個皇帝。




順治,名愛新覺羅福臨,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努爾哈赤的孫子,母親為永福宮莊妃,即博爾濟吉特氏,孝莊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子承父位,時年六歲,做了皇帝,由攝政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佔領北京後,原明軍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投降大清,與多爾袞的清軍聯合一處,共同對抗李自成。4月26日,經過激戰,李自成大敗。4月30日,李自成在紫禁城中放了一把火後,便匆匆逃離了北京城。同年10月 ,順治帝遷都北京,成了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



順治帝六歲登上皇位,在位十八年,其中做了八年傀儡皇帝,因為那時候順治還小,前八年,朝中大事一般都是攝政王多爾袞再發號施令。後十年順治才逐步實現了獨掌朝綱,當了主角。

順治是個即任性又脆弱,即多情又傷感的一個人。他諸多的妃嬪之中,他獨寵一人,就是董鄂妃。可是順治僅僅和董鄂妃春夢三年,董鄂妃就撒手人寰離他而去。本來就痛失愛子的順治又失去董鄂妃,在情感上接連的受打擊,你是說順治能好受嗎。沒過多久,順治帝就因患天花,醫治無效駕崩與養心殿,24歲就匆匆的謝幕人生。



後來人們對順治帝的死有很多猜疑,有說他是病死的,有說他是被人害死的,還有說他並沒有死,而是看破紅塵出家當和尚去了,反正是眾說紛紜。

順治帝在位期間實現了全國統一,而且還是入關的首位皇帝,所以我覺得順治帝是清朝第一個皇帝這個毋庸置疑。

因為努爾哈赤稱漢王的時候,明朝還沒有滅亡,只能說努爾哈赤是大清的奠基者,並沒有實現全國統一,也沒有實質上的稱皇帝。僅僅是建立了一個後金王國,所以努爾哈赤算不上清朝第一個皇帝。



努爾哈赤不是那皇太極就更不是啦,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在位十七年,他在位期間統一了東北,在東北建立了大清基業。但那時候明朝還沒有滅亡,皇太極親政時期也只能算是統治了一個大金國而已。那時候並不是清朝的天下。所以嚴格意義上講,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對父子都不能算清朝第一個皇帝,只有順治帝才是名正言順的大清第一帝。

當然了以上只是個人見解,各位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留言哦!


任馳贏天下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覺得這不是很簡單嗎,清朝第一位皇帝不就是努爾哈赤嗎?那麼這個答案真的有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不過這也不能說是錯的。其實對於清朝的第一位真正的皇帝到底是說,歷來眾說紛紜,很多人都有著自己的見解,有人認為是努爾哈赤,也有人認為是皇太極,甚至還有人認為是康熙,總之到底誰才是清朝第一位皇帝並不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答案。那麼這裡我就以我自己的理解來試著回答下誰才是清朝第一位皇帝。

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

努爾哈赤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並不是清朝的開國皇帝,他從未稱帝,只是做了女真部落的大汗,然後建立一個“大金”的政權,但事實努爾哈赤時期的大金政權連女真都沒有完全統一,東北也只有一半在他的手中,此時的“大金”連割據政權都不算,努爾哈赤的大汗稱號除了他的手下的人認可,其他的人都不承認,甚至連部分女真部落都不認可他是什麼大汗,比如葉赫部。所以說努爾哈赤連大汗的稱號都沒人認可更何況是皇帝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清朝能夠有以後的成就離不開努爾哈赤的開擴,若不是他統一了女真部落,若不是他的開創了滿清八旗,恐怕也就不會有後的大清啦,所以說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不過如果一定要把稱為清朝第一位皇帝,倒也未嘗不可,畢竟是滿清皇帝自己認可的,他的廟號清太祖就可以說明一切。但是如果放在現在,他可以說絕對不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皇太極是清國開國皇帝

皇太極可以說是大清這個國家的開創者,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定國號“大清”。很多人都認為清朝第一個皇帝,但是不要忘記這個時候皇太極的大清只是一個在東北的割據政權,它根本就不算是一個王朝,頂多就是一個割據王國,可以說此時的大清只能說是大清國,而非大清朝。所以說皇太極頂多就是清國的開國皇帝,而非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作為大清王朝的第一任皇帝皇太極還是名不副實的。

順治是清朝入關之後的首位皇帝

眾所周知順治帝是清朝入關之後,定都北京的第一位大清皇帝。順治帝可以說是清朝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在1659年大清國顯然已經大致統一了全國,除了東南沿海的一些地方,如臺灣沒被納入大清朝的統治,其餘的都已然是大清國的天下,所以此時的大清國才真正能稱的上是大清王朝,那麼作為大清王朝的統治者順治自然而然就是清朝的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啦。

康熙是大一統的清王朝的首位皇帝

當然有部分人認為康熙才算是清朝嚴格意義上的皇帝,因為在康熙年間,整個中國才真正被納入到大清的統治,這個時候吳三桂等三藩、臺灣的明鄭政權都被康熙消滅,而隨著這些人的消失,此時的中國才被清朝完全掌控。所以說如果真要說誰是清王朝第一位真正的皇帝,那麼作為大一統清朝的統治者康熙當之無愧的為第一位皇帝。

當然以上純屬我個人的見解,如果你認為皇帝只有大一統的王朝才能被真正稱為皇帝的話,那我想我說的你應該會贊同。但是如果你認為是誰都能稱皇帝的,不管是小部落的大汗,還是割據王國的國王都可以稱皇帝的話,那麼以上我的皇帝你肯定不贊同。不過不管如何,個人覺得清朝第一位能夠真正被稱為皇帝,且名副其實的,那絕對就是康熙帝了。


澳古說歷史


清朝一共有十二個皇帝依次為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帝福臨,聖祖康熙帝玄燁,世宗雍正帝胤禛,高宗乾隆帝弘曆,仁宗嘉慶帝顒琰,宣宗道光帝旻寧,文宗咸豐帝奕詝,穆宗同治帝載淳,清德宗光緒帝載湉,宣統帝溥儀。

前面列的名字是按照廟號+年號+名字來列舉的,而前面的努爾哈赤與皇太極一般是稱呼其名,而比較少稱呼其年號,原因是順治帝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

秦國與秦朝的區別在於,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滅掉了六國之後,才這樣呼稱的,而在之前,和趙國、齊國等等,都是稱之為秦國,而秦始皇也是如此,在秦國的時候,被稱為秦王或者秦王政。

大清的情況也是如此,其實可以稱為第一個皇帝的有三人,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帝,就看依照什麼樣的標準。

努爾哈赤是公元1616年稱汗,國號為金,但為了與宋金時期的金相區別,所以被稱為後金,年號是天命,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名反明,公元1619年,薩爾滸之戰,明軍大敗,公元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至盛京(今瀋陽),在公元1626年病逝。

皇太極繼位後,在公元1636年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年號為崇德,公元1640年,打贏了松錦之戰,俘虜了洪承疇,於公元1643年突然去世。

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繼位,也就是順治帝,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入京,大明滅亡,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降清,清軍在吳三桂的幫忙下入關,並打敗了大清軍,順治帝遷都至北京。

所以,如果是按稱帝來算,按國號大清來算,那麼第一個皇帝是皇太極,但如果按清軍入關,按清朝來算,第一個皇帝是順治帝,但是一般認為清朝的第一個皇帝應該從稱汗起兵反明的努爾哈赤算起,因為他們是連續的,清朝十二帝就是從努爾哈赤開始算起的,清朝的歷史也得從努爾哈赤開始講起。


歷史簡單說


如果按照“朝代”的標準來說,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就是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1644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的三月十九,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農民軍攻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正統明朝滅亡。

四月二十九,在山海關兵敗而歸的李自成在北京稱帝,隨即撤出北京。

六月,順治皇帝遷都北京;十月初一,在多爾袞等人的擁立下,順治皇帝在北京舉行登基大典,並且宣佈:

“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

至此,清朝正式從一個偏安東北地區的局部政權,成為中原中央王朝的政權,並且以此為起始,逐步建立成為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所以,1644年,也就此成為明朝滅亡,清朝正式建立的朝代更替之年,而這個時候清朝皇帝,即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實際上,說1644年是“明亡清興”的交替之年,還有以下一些論據。

首先,清朝在定都北京後,就一直奉明朝為正朔王朝,自己是明朝的繼任者。

清朝入關建立清朝,並不是打著推翻明朝以自立的名號,而是打著“為崇禎皇帝皇帝報仇”的口號,所以清朝自始至終,都在宣講的是自己並不是從明朝手中搶奪的江山,而是明朝被李自成滅掉後,從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手中,奪回了政權,清朝只是明朝的繼任者而已。

為此,歷代的清朝帝王每年都會祭祀明十三陵,以示對於明朝的尊崇,而在康熙和乾隆下江南的過程中,更是用“跪拜”朱元璋的方式,表明自己對於明朝正朔王朝的繼承地位。

其次,作為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也將明朝的滅亡時間定在1644年。

當朝統治者為前朝注史,成為確認自身統治合法性以及朝代更迭與家國傳承性的重要標誌,實際上也是對於前朝正朔地位的認同以及自身傳承地位的確認。

作為清朝為明朝所修的官史——《明史》,記錄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1644年)期間的歷史,也就是說清朝以此承認了明朝在1644年崇禎自縊、明朝滅亡前的中原王朝的正統地位,同時也是將清朝作為一個朝代的時間確定在了1644年,即順治元年。

相對應的是,此時的清朝對於南方的南明小朝廷,均扣上了“偽王”的帽子,統統是以犯上作亂的概念定了南明包括福王、桂王等政權,並不將其看做是正統明朝的延續。

再次,在順治朝期間,基本實現了明朝滅亡時,其故土的統一。

明朝滅亡的時候,其故土面積也就只剩下了“兩京一十三省”約3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後,相繼滅掉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以及南明各個小朝廷,至順治皇帝去世前,除了盤踞在臺澎地區的鄭氏集團,以及在雲南緬甸邊境地區的永曆政權餘部,基本實現了“統一”,承接了明朝崇禎皇帝時期的留有的故土,順便還帶來了東北地區及漠南蒙古的土地。

與此同時,順治皇帝還冊封了西藏地區的五世達賴喇嘛,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各部也表示臣服,這都是對於順治皇帝正統地位的認可。

由此可見,以朝代為概念,特別是以大一統的中原王朝的建立為概念下的清朝第一位皇帝,非順治皇帝莫屬。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的清朝,確切的說只能算是一個政權國家。

努爾哈赤是大清王朝的奠基人,正是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女真人各部走向了統一,開始與明朝爭奪東北地區的控制權。在這期間,努爾哈赤以赫圖阿拉為中心,建立了“大金國”,史稱“後金”。

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則是在努爾哈赤的基礎上進一步壯大了實力,為順治皇帝時期能夠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皇太極在1636年,將女真改為滿洲,同時改國號為“大清”,正式建立大清政權。而此時的大清實際上也只是一個國家,因為皇太極的控制範圍也就只有東北和內蒙地區,並沒有染指中原,中原地區的正統王朝還是明朝,就連皇太極在於明朝的往來中也是以“兩國”相稱。

這就如同與宋朝時期,與之對立的遼、金、西夏政權一樣,儘管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在軍事實力上甚至搶過了宋,但是這一段歷史時期,還是會被成為“宋朝”。

所以,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只能說是大清政權的統治者或者後金大汗以及大清皇帝,真正能成為清朝皇帝的還是順治皇帝福臨。


雍親王府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清朝的第一個皇帝並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而是他的兒子清太宗皇太極。為什麼這麼說呢?

努爾哈赤雖然是清朝的奠基人,但他只是自稱大汗,從未稱帝。

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的首領,25歲時起兵,經過30多年的時間統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稱汗,建立大金政權,建元天命。

為區別於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後人將其稱為“後金”。此後,努爾哈赤對遼東地區展開了瘋狂的進攻,接連攻下了明朝在遼東地區的70餘座城池。

1626年1月,努爾哈赤進攻袁崇煥駐守的寧遠城,被紅夷大炮擊傷。同年8月,努爾哈赤病重身亡,葬於瀋陽清福陵。其子皇太極稱帝建國後,追諡他為清太宗。

可見努爾哈赤終其一生只是後金政權的大汗,並不是清朝的皇帝,所以不能說他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但他建立的後金政權為清朝奠定了基礎,並被追諡為清太宗,可見滿清後人還是認可他的。

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極。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繼承後金大汗之位。繼位後,皇太極繼續鞏固和擴大努爾哈赤的戰果,並征服了漠南蒙古諸部,開始封建化改革。

1636年5月,在大批明朝降臣的建議下,皇太極稱帝,將國號改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改元崇德,清朝正式建立。

同年皇太極迫降朝鮮,解決了入關的後顧之憂。1640年,皇太極發動松錦之戰,大破明朝,佔據了除寧遠城外的遼東地區,吳三桂退守山海關。1643年,皇太極在入關前夕猝死。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皇太極才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皇太極死後,其子福臨(順治)繼位,並於1644年入關,定鼎中原。


石頭說歷史



就以“清朝”的“朝”來說,當然是清世祖順治帝是第一位皇帝了。

因為清朝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只是關外的一方割據勢力,同時期的明朝才是正統所在。

1644年明朝亡於李自成之手,結束全國性政權統治。同年關外滿清在攝政王多爾袞的帶領下趁機入關,開始了清朝的全國性政權統治,所以清朝方才為正統所在。

順治帝身為清朝第一位入關開啟全國性統治的皇帝,自然是清朝第一位皇帝了。

那麼為什麼大家對於這個清朝第一位皇帝有爭議呢。

其實跟鰲拜有關係。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都是太祖或者高祖的廟號,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諡號基本上是“高”字。那些政權奠基者或者割據政權的皇帝,諡號為“武”字。

努爾哈赤身為大清奠基人,只是打下一方割據局面,而且建立的是“後金”政權。

在努爾哈赤兒子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以後,追封父親努爾哈赤為“太祖武皇帝”,也就是說諡號為“武”。

到了順治帝駕崩以後,當時吏部尚書漢人孫廷銓提議“大行皇帝龍興中土,混一六合,功業同於開創,宜諡為高皇帝”。群臣基本上支持。

當時年幼的康熙帝並沒有親政,鰲拜身為四大輔臣之一堅決反對,決定將順治帝諡為“章皇帝”。

這背後其實有著滿漢之分,孫廷銓的意思是順治帝諡為“高”,等同於開國皇帝,等於關外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位皇帝,就不是正統皇帝了。

鰲拜敏銳的動察出這一想法,因此力主將努爾哈赤的諡號改為“高”,意味著是清朝的開國皇帝,那麼關外二帝就是正統所在了。

所以在今天給人一種,關於誰才是清朝第一位皇帝的複雜感覺。


宋安之


清朝第一位皇帝應該是清太宗皇太極。

先說個滿洲習俗,說到滿洲人的名字應該是稱名不舉姓,沒有連名帶姓稱呼的。好像小說和電視劇裡,清穿那種,說到某人都是連名帶姓地叫人,甚至這人自己也是連名帶姓地自稱自己。這是不合理的。

皇太極,也寫作“黃臺吉”。當時的蒙古酋長裡有不少叫這個名字的,其實就是“皇太子”的音譯。《東華錄》裡說後金原來沒有漢或蒙古典籍,後來看到漢、蒙古書籍才知道按漢俗儲君叫作“皇太子”,蒙古也把繼位者稱為“皇太極”,所以以此認為太宗本身就叫這個名字這就是天意。

上圖為清太宗皇太極

被追尊為太祖的努爾哈赤以八旗立國,每旗旗主由一個貝勒擔任,八貝勒並立,這是後金的定製。沒有一個人是主國器的。而皇太極在這八大貝勒裡序位第四,所以叫他四貝勒。努力哈赤去世後,代善和其子嶽託、薩哈廉想擁戴太宗為八貝勒之首。剛開始皇太極還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並坐而治,叫作四大貝勒共同主政。其他的旗主貝勒就已經是小貝勒不能和四大貝勒並立了。

天聰九年,皇太極滅了元代後裔林丹汗得到了傳國玉璽。第二年,清軍已經破明京師東部州縣。於是在天聰十年,皇太極建國號為“清”,改元崇德,祭告天地而稱帝,尊號為“寬溫仁聖皇帝”,建立了清朝君主制的政體。

下圖為清太宗皇太極御用鹿角椅。


沅汰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極。“皇太極”這個名字是乾隆給清太宗起的,原名不叫這個。而且“愛新覺羅”也不是最初的姓。

清太宗皇太極,愛新覺羅氏。公元1592年,生於赫圖阿拉。努爾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葉赫納拉氏。1626年,在瀋陽受其它三位貝勒推舉襲承汗位,改元天聰。

公元1636年(後金天聰十年),改國號後金為“大清”並稱帝,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因此,清朝第一位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極。但是他的姓與名卻很是複雜。

(皇太極)

“愛新覺羅”姓氏的由來

據文獻記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姓氏有六種:姓佟、童、崔、雀、覺羅、愛新覺羅。而愛新覺羅是來源於一個神話,清朝在《清太祖實錄》之後,官修的文檔、官書,都來自“欽定”的愛新覺羅。

在明朝和朝鮮的文獻記載中,努爾哈赤姓“童”或“佟”。在沒有滿文之前,努爾哈赤與明朝和朝鮮打交道,他都被稱作佟姓,但朝鮮多用童。“覺羅”是滿洲皇室舊有的姓氏,“愛新”是為了顯示高貴的身份,後來加上去的。由“童”或“佟”改為愛新覺羅就是為了號令女真。

“皇太極”名字的由來

皇太極這個名字是乾隆皇帝給太宗起的,先前的明清文獻都稱作:黃臺雞,洪太氏,洪太吉等等。文獻中的名字是他的稱號的音譯,即“渾臺吉”,而“臺吉”則是“阿哥”的意思。關於清太宗的名字眾說紛紜。

俄羅斯稱“阿巴海”,女真學專家稱為“蒼狼”,而朝鮮稱為“黑還勃烈”。他的真實的名字就是這個“hongtaiji”,發揮想象吧!臺吉在滿語中是貝勒的意思,在他初登皇位之後,有人就討好叫做皇太極。而乾隆皇帝為了皇家顏面,就將他爺爺的爺爺名字改成了皇太極。可真夠閒的。


野史也是史


歷史小芝士,每天分享一點歷史小知識。

說起清朝的建立實在是有些複雜的讓人摸不清頭腦,所以才會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究竟誰是清朝的第一個皇帝。到底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呢?還是清太宗皇太極呢?還是清世祖順治呢?竟然還有人說是清聖祖康熙。那麼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到底這幾個人是什麼關係,究竟誰是清朝第一個皇帝。

清太祖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的呼聲可以說是最高的,為什麼呢?因為就是他靠著十三副鎧甲起兵,率領八旗子弟轉戰白山黑水之間,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並最終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也就是我們說的後金。之後為了建立清王朝而艱苦奮鬥,並最終於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去世。

看到這我想各位看官已經很清楚了,努爾哈赤雖然是清朝各個皇帝的祖先,而且為了清朝的建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努爾哈赤也只是個汗,而不是皇帝;只是建立了後金,而不是清朝。也就是說大家可以說努爾哈赤是後金的第一位皇帝,但是不能說他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清太宗皇太極

皇太極看一下他的簡介就可以知道,他統一整個東北,並南下朝鮮,西征蒙古,屢挫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稱帝號,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將族名改稱“滿洲”。這位仁兄就比較厲害了,直接稱帝,建立了大清帝國。所以就很明顯他就是大清帝國的第一位皇帝。

如果各位還有異議,那麼來看一下清朝的年代劃分:清朝:1636年-1912年(來自百度百科)。這就更明顯了,努爾哈赤1626年就去世了,而1636年正是皇太極在位的時期。

清世祖順治

人們都知道順治帝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一位皇帝,但並不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畢竟前面有兩位名正言順的皇帝呢,順治的皇位也是從其父親手裡接過來的。

清聖祖康熙


前面說了這麼多,我想

應該沒人認為康熙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了吧。

綜上,我認為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極。歡迎各位有不同意見的小夥伴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