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你堅持使用半畫幅相機而不升級全畫幅?

卷太郎攝影坊


我用的相機是索尼APS-C畫幅單電數碼相機a77m2。掛機頭是DT16-80mm z a蔡司變焦鏡頭。這個鏡頭等效35毫米,24~120毫米焦段。是掃街或旅遊的好伴侶,它本身的成像對比度表現非常優秀,再加上出色的機動性能和蔡司標準,使得各焦段都有出色的反差和銳度,適合人像街拍風光車輛室內的拍攝,最大光圈f3.5~4.5比f2.8略微小一點,但是由於索尼自身的高感比較優異,所以這一檔光圈可以忽略不計,而且80毫米焦段F4.5的光圈虛化程度跟一般24-70f2.8比起來也很接近。就是因為這款鏡頭,我才堅持使用APS-C畫幅相機。全畫幅與此焦段相接近的是尼康有一款24~120毫米鏡頭。但是那款鏡頭據影友反映有比較大的暗角和畸變,而索尼的相機有內置鏡頭優化,可以將24毫米端比較明顯的桶型畸變在機內優化成非常漂亮的直線。在拍攝街景和建築時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蔡司的鍍膜抗炫光效果比較好,所以用這款鏡頭拍逆光片,沒有炫光和鬼影。還有一款中長焦鏡頭是55~300毫米,等效35毫米,80~450,與此相接近的是一款尼克爾全畫幅80~400毫米鏡頭。攝影關鍵是你最終拍出來的照片,而不在於是否是全畫幅,我用這樣的相機和鏡頭能拍出讓我自己滿意,讓客戶也滿意的照片就足夠了。當然我也有全畫幅單電a99二代,因為像素太高,4200多萬,平時用的也很少。但是不可否認,性能也確實是很好,價格也貴了三倍。


呂建君


這個問題可是困擾了我很長時間呀,哈。從我的角度出發,沒別的原因,一個字:缺錢,二個字,忒缺錢,三個字:窮!

2013年,尼康D800橫穿出世,3600萬的像素你知道對我的吸引力有多大麼?哈。可當時我用的的D300,鏡頭也是半幅的,一下子買機身和鏡頭,那得好幾萬呢!唉,沒辦法,只好過眼癮了。但想擁有D800的賊心就一直沒停過。

到了2014年,準備跟老婆去騎行青海湖。跑那麼遠,是不是該更新設備了?但考慮到出行需要一筆費用,那時的D800還不便宜,怎麼辦?D800不是全幅麼,咱先搞個全幅鏡頭吧,下一步再搞機身。於是,帶上D300+24-70的全幅頭出發了。

當時騎行青海湖時用D300+24-70所拍的照片。

再過些時候,還沒入手D800,D810出來了,再過些時候,D810E又出來了,我的娘呀,這哪能跟得上,看來我不是一般地窮呀!

既然這樣,我對D800還真是不像一樣上心了。於是2015年,俺又入手全幅14-24廣變,帶上14-24、24-70和D300出發了。

去西藏的時候發現,14-24、24-70這兩隻鏡頭有些不夠用了,望山跑死馬呀!

2015年趕上買房,別說相機,連出行的機會都沒有了,哈。

2016年,不安分的我,還是帶上那兩全幅鏡頭和D300出發了,這時候我也覺得D300也是很好的呀,哈。

這個時候也發現,全幅鏡頭在提升畫質也做出不小的貢獻,比原來的半幅有很大進步。

等待,也並不都是壞事。窮,給了我更大的機會,因為D850來了。我忍啊忍,忍啊忍,我的目標是兩萬以內我就下手!終於等到相機降到一萬九千八的時候,迫不及待地下手了,但是呢,加了卡後,還是超過了兩萬,哈哈。

2018年6月份入手D850,7月份就隨我去了甘南。

好東西都想要,一切經濟說了算,何況“單反窮一生、攝影窮三代“,這是個花錢的玩意啊,花大錢的玩意啊!

什麼夠用呀、什麼沒必要啊,我就是不信。

說車就是個代步,沒必要太豪華,白給輛寶馬試試!哈哈。


南方之南


我身邊的攝友裡面,大部分都是用全幅機,或者有一個C幅升級到全幅的過程,數量很少但是仍然有堅持玩C幅機的法師。

通過閒聊,算是隱蔽式採訪了堅持玩C幅機的小白和法師。得出的原因,歸納來就是兩個。

一、窮、窮、窮。

這個沒有嘲笑和鄙視的意味,玩攝影,必須量財而行。單反窮三代,不是隨便說說的調侃。很多攝友愛好攝影,但不是器材控,老法師都深知痴迷於器材的話,真的就是窮三代的節奏,畢竟玩攝影的小白、法師,不全是土豪。

C幅機升級全幅機,不僅僅是機身要升級,很多殘幅鏡頭,在全幅機機身上不能用;而全幅機的鏡頭又是一筆很昂貴的投入,最可怕的是器材的升級是無止境的。

我之前用C幅機的時候,有一個騰龍的10-24廣角鏡頭,雖然這個鏡頭有邊角畸變較大的毛病,但是我拍攝風光片,甚是順手。後來換了5D3,鏡頭怕打板和暗角,不能用了,又短時間沒有足夠的銀子,去入手16-35。這種沒有廣角用了的不爽,攝影人都會體會很深。

二、 對攝影的經濟觀念不同。我們也可以總結為情結,這類人堅持不升級全畫幅,不是因為資金問題,或者說資金問題的影響有,但是比較小。

就像開車一樣,不是買不起奔馳寶馬,而是覺得車就是個代步工具,有就可以了。

也有一些攝影小白是因為沒有體驗到全幅機的魅力,暫時沒有入手全幅機。但是資金充足但是堅持用C幅機的攝影師,確實不多。他們覺得自己就是興趣愛好,C幅機對於攝影完全夠了,不是專業攝影師,不是影樓,沒有必要器材升級。



每個人愛好攝影、獲得樂趣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而大家公認的攝影水平高低也不在器材上,所以,武裝攝影師的腦子要比武裝攝影器材更有實際意義!


陌上小麋鹿


作為一名專業的攝影師,我使用的器材比較多:從手機、卡片機、APS-C、全畫幅、中畫幅、數碼後背,都在使用。

目前APS—C 相機的像素在1600-2400萬左右,根據我拍攝的項目和圖片銷售來看,APS-C的畫質和像素,完全滿足世界上頂級圖片庫對畫質和像素的要求!如果從拍攝成本的角度來看,使用APS-C這樣的器材是可以的。

比如我的富士X-T2,就是一臺這樣的機器。顏色漂亮,像素夠用,寬容度不錯,富士的鏡頭素質也好。我用這個機器一樣拍出了很多圖片庫暢銷的圖片,也進行了很多的大尺寸作品輸出。

至於絕大多數的攝影愛好者,APS-C的機器更是可以滿足自己在朋友圈分享作品和旅行遊記的使用了。不盲目的發燒攝影器材,用好自己手中的才是正解!

預期盲目升級機身和鏡頭,還不如購買後期使用的電腦和顯示器,一個穩定的三腳架來的實惠。攝影體系的建立,比相機本身重要。


網際飛俠


我是先用的半畫幅,後來上了全畫幅,現在又鍾情於半畫幅的。簡單說下我用相機的歷程。

剛開始的接觸攝影的時候,還是學生,用盡自己能用的錢買了一臺半畫幅的入門尼康,後面搗鼓了好幾個鏡頭,其中一個是50 1.8G。接下來工作了,非常需要一臺全畫幅,就入手D750,之前的50 1.8G還能用上。後來發覺平時出門玩,掃街等,拿著D750還是太大了,就入手了富士,半畫幅小巧畫質不錯。所以現在是兩臺半畫幅一臺全畫幅,但全畫幅在工作時候才會用,富士則用來享受下班時刻,另外最早的那臺半畫幅是用來應付借相機的朋友。

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會堅持用半畫幅,

因為輕巧。在愛好的範疇,半畫幅的畫質足夠好了,昨天我剛剛入手了一隻手動的國產定焦,幾百塊富士口的,價格便宜顏值高,我自己追求的是玩相機的過程操控,和拍出照片的畫面內容,而不太追求所謂極致的畫質,一來花錢,二來沒什麼意義。

小富士拍我的桌面


攝影小小新


首先,這也是個偽命題。什麼叫“堅持半幅”?難道有人送你一臺全幅或中幅也不用嗎?

我不謙虛,我玩了三十多年,也算是可以靠攝影混飯吃的人,我說說我的看法。

如果是從事攝影藝術創作,絕對是思想和內容第一,意境和氛圍感第二,畫質排在第三,所以畫幅大小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但是,不同時代大家的期望也不一樣。N年前,你拿臺佳能30D、尼康D80也可以搞創作,可以混攝影家協會。但是換到現在,你好意思拿出去創作嗎?攝影家協會那幫攝影家還跟你玩嗎?換個角度看,難道你拿半幅能拍出好作品,換臺全幅中幅就拍不出好作品了?

如果是從事商業攝影,畫質確實變得比較重要——尤其是大面積輸出的時候。就目前數碼相機的水平來說,做畫冊,拍寫真,半幅足矣;同樣拍攝環境下,全幅、中幅當然更好。但是,如果要輸出更大面積,比如大樓外牆巨幅廣告,高速公路廣告牌高清寫真,那還是老老實實用中畫幅或數碼後背吧,再不濟也得用全畫幅拼接。

如果你只是個人愛好,居家旅遊拍拍紀念照,半幅絕對OK,甚至手機也能湊合。

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一要看你的用途,二要看什麼時代,三要看什麼地方。十年前,我用半幅相機拍產品廣告可以掙5000一天;但是今天如果幹活兒掙錢,哪怕只有3000塊,我起碼要用全畫幅,否則自己覺得對不起客戶;但是如果只是個人旅拍,我卻更願意帶臺輕便的半幅微單。


企宣達人


我是個靠攝影混飯吃的人,從業以來一直用佳能或者尼康旗艦級機器,直到幾個月前東方IC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奧林巴斯試用的機會,M43系統相機才進入我的視野。我手裡的是奧林巴斯Em1 markⅡ,因為輕巧、握持手感好、成像也相當棒,搭配一支17㎜ f1.2和75㎜ f1.8,相當於全幅34㎜和150㎜焦距,非常適合平常掃街(街頭攝影)和人像創作。剛剛用17㎜鏡頭記錄一場婚禮,好用沒壓力。

喜歡這套系統就是因為它不像我其它相機那樣大而張揚,考驗體力,可以隨時隨便拍攝而不怕引起太多注意。用了它之後,我不再糾結相機是不是全畫幅。


攝影的蒲東峰


半畫幅一直在用。

我覺得應該是一種理念吧,也是一種對待攝影的態度。

不是不想升級全畫幅,也不是買不起全畫幅,每個人對自己做事情都有定位,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當種愛好吧,給生活增加點樂趣,學點知識,但不是一定要走高端,走職業,一個女同志,太重的裝備我也搬不動,價格太高的設施我也消費不起,就這麼樂在其中的玩著也挺好。

這是15年老公二姨過66歲生日拍的,婆婆兄妹八個,我成了他們的攝影師,洗出來送回去,擺進了家家的桌子上,也算是對我的半畫幅相機的一種認可吧。


有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正確但也得分析著感受。咱成不了將軍也儘可能的當個好士兵吧,不和別人比,自己走自己的路,做到物盡其用,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在現有的條件下儘可能的做到最好。


lz馨雨


錢真的不是最大的問題——有幾個買房的人能一次性付清全款?歸根結底還是喜歡的程度不同,覺得攝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還不夠,人家就不想花那個錢。小時候,我的父親用平時攢下的錢買了一臺收錄機,他就喜歡家裡盪漾美妙的音樂,而那時我家還沒有電視。對攝影器材的選擇,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用過全幅,用過好頭,看著細膩的色彩和高感表現,就再也回不去了。這裡不談攝影水平,就像1000多塊的手機一樣用,10000多的手機也沒見咱用它玩出花兒來,可你就是不再想用回便宜的,換手機的時候分期也得買個差不多的對不對?守株待兔拍花鳥的大爺大媽,用腳後跟也能想明白他們出不來特殊的作品,但人家就是圖一樂,就是願意買咱們眼饞到哭的專業機器;釣魚人成千上萬買漁具,可能一天也上不來幾條,可人家就是享受那種拋竿收線的感覺,就是不想再用竹竿兒。說白了就是你真的好不好這口兒,它在你的生活中重不重要。


帛彩飾家


本來預算一萬五左右買相機玩的!主要是經常自駕遊,感覺手機不夠用,主要是大場景的照片,尤其是一瞬間的抓拍,或望山跑死馬的遠景,你手機根本打不到那麼遠,要麼就是不清晰!對我這個視覺黨來說太可惜啦!不能記錄美好的時刻難受!

本來是考慮d750和d810的!正好2019年年底到三月初機子價格那時候d750單機漲價到九千多!!!一下漲價近兩千!!無奈只能觀望!

後來一朋友說,你不走專業路線,旅遊用的話,殘幅足夠了,省下的錢可以配個變焦套頭,入個廣角,加個定焦就足夠了!整個弄下來一萬都不到!

事實發現,不是專業攝影的,或者發燒友的話,一臺相機,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家吃灰!起碼我是這樣的,一年出去旅遊也就那麼多天假期。目前7200用著還不錯!個人覺得夠用了!所以,每樣產品存在即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