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拍照應該拍點什麼?使用大光圈還是用小光圈呢?

喵果咖


旅遊拍照應該拍點什麼?使用大光圈還是用小光圈呢?


手機攝影時代,旅行攝影,50mmF1.8/F2.0是最常用最實用的鏡頭,可以有效彌補手機的不足

如果你是使用24-105mm鏡頭,並且沒有三腳架,那麼,乾脆就用最大光圈拍攝吧!其實,現在的最新款24-105mm,F4.0的畫質也很不錯的了。


你好,我談談我的做法:


一、凡是不需要背景虛化的拍照,我都更喜歡用拍照手機來完成

現在的拍照手機,拍攝風景,真心很不錯了。

夠用了,完全夠用了。

比如說,華為P30系列,MATE30系列,榮耀V30系列,NOVA6系列,這些拍攝風景,尤其是不願意攜帶三腳架的風景,真心夠用了。


二、凡是需要背景虛化的拍照,我更喜歡用輕便的50mmF1.8stm來搞定

這個50mmF1.8STM,真不是華為手機和蘋果手機可以取代的了。


但是,我也不喜歡體型稍大的85mmF1.8/F1.4。

我也不太喜歡35mmF1.8/F2.0這樣的鏡頭,35mmF1.8,其實和18-55mm沒有太大的區別的了,和拍照手機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只有50mmF1.8,比18-55mm好很多,也比手機好很多。

最關鍵的是,50mmF1.8,輕便,小巧,並不笨重。


三、如果你是用的18-135mm,24-105mm這樣的旅遊鏡頭拍攝,又沒有三腳架

我建議啊,就用最大光圈拍攝即可了。

哪怕是拍攝風景,用最大光圈也沒啥的了。


光線明亮的時候,用拍照手機就很好了。

光線差的時候,你非要用小光圈嗎?那麼,你有三腳架嗎?你願意帶三腳架嗎?


如果你用的是高像素高寬容度的機身,並且是風光攝影發燒友,那麼,做戲做全套就很有必要了


四、做戲做全套,風光發燒友就應該有風光發燒友的樣子

1,器材黨,必須要成套準備好,高像素的機身,專業鏡頭,三腳架,濾鏡,都要最好。

2,技術黨,必須要把所有的技術細節都做到位。


對於風光攝影發燒友來說,做戲做全套,器材黨和技術黨必須兩者附體。

如果你不能做戲做全套,那就沒有意思了。


綜上所述,如果你不是做戲做全套的風光攝影發燒友,那麼,我建議:1,不需要背景虛化的時候,用手機拍攝即可。2,需要背景虛化的時候,用數碼單反或者數碼微單的50mmF1.8/F2.0搞定即可。


光線攝影學院


旅遊拍照能拍的東西很多,比如風光、美食、人文、特產等等,相機在手,注意觀察總有讓你感興趣的東西可以拍。但是,每個攝影愛好和擅長的領域和喜好不一樣,發現可以拍的東西就會不一樣,有的人喜歡拍風光,還有的人專拍人文,所以應該拍點什麼,這個應該根據個人的喜好和擅長來決定。至於使用大光圈還是小光圈也是由要拍攝的主題來決定。所以,應該選擇大光圈還是小光圈,首先應該對大、小光圈的作用和應用做一些瞭解。這裡介紹一個大光圈和小光圈的優點和缺點僅供朋友們參考。

大光圈:f/4 以下的大光圈,景深很淺,焦平面外的清晰範圍很小,很容易拍出主體模糊而背景清晰的效果,有效地將主體與背景分離。如在拍攝靜物和人像時會經常用到。在大光圈下,離主體很近的其它陪體都變模糊了,從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體。在旅遊或街拍時,拍攝人像,背景雜亂,搶眼靜物太多,把光圈開大,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除人像外,靜物攝影,包括商品展示,植物花卉乃至美食攝影等題材,都可以利用大光圈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大光圈最大的作用就是突出主體,虛化背景,創造層次感。但是大光圈拍攝也會有一些負面的問題,比如:主體不夠銳利,對主體的各部分細節可能無法兼顧。此外在大光圈下的鏡頭,畫質也可能會略微降低。 另外旅遊拍攝屬於外拍,在晴天或光線過強時還要注意不要讓照片過曝。

小光圈:先從小光圈的優勢說起,小光圈有著很大的清晰範圍,能最好地發揮攝影的“記錄”職能,適用於風光、旅遊、紀實類等拍攝題材。拍風光基本上都是用小光圈。配合泛焦操作,可以讓整個巨大空間尺度的畫面,都位於清晰範圍內。你可以把近處的樹叢,遠處的山脈,都清晰的收錄進照片,讓畫面整體儘可能地保持清晰,最大限度地還原你所見到的畫面。但同樣小光圈也是有著一些缺點的。學過物理的都知道“小孔衍射”實驗,而在很小的光圈值下光圈正好變成了一個小孔,可能發生衍射作用,會部分影響畫質。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開到最小光圈,調到倒數第二或第三檔就行。小光圈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在低光環境下手持拍攝,可能會導致快門速度降低,低於安全快門值而出現手抖現象,當然這個問題可以使用低速快門,用三腳架代替手持拍攝來解決。 而旅遊拍攝攜帶過多的設備總感覺有點累贅。

其實,無論旅拍、隨拍還是定向任務要求的拍攝,確立拍攝主題,並且對自己設備性能有一個具體的瞭解,對如何有選擇性的應該設備並不是大的問題。對於絕大多數剛剛入門的攝影愛好者來講,如何深入觀察發現體材,並儘可能的完美記錄才是最關鍵的問題。所以多多練習,在不斷髮現美和記錄美的過程,同時熟練的運用好即時在手的設備,相信每個人都能拍出好的作品,並且也會漸漸的感覺不再無景可拍。

以上問題的分析,是我對旅遊拍照應該拍點什麼和在拍攝時該使用大光圈還是小光圈的一點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解甲歸閒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大光圈和小光圈拍出照片不同,大家都知道光圈在攝影裡有這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拍攝人像的時候要用大光圈,這可以讓人物在畫面中顯得突出,有很強的立體感。小光圈在拍攝風光攝影和商業的產品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風光攝影裡無論是攝影初學者還是攝影大師,都知道風光攝影一般不會使用大光圈,而初學者可能就把這個當成一個定律,每每拍攝風光時就會縮小光圈,希望若是喜歡攝影、拍照,追求一套實事求是的學習,還是拿起相機三角架多拍多照,以下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照片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謝謝了











呼倫貝爾駿馬包車谷哥


旅遊拍什麼跟使用大光圈小光圈沒有直接的關係,這根拍攝的題材有關係,大部分我們出去旅遊一般都是拍攝人文、風光、偶爾拍拍女友啥的。

對於拍攝人文和風光,基本都是使用小光圈拍攝,這是因為這類題材不需要虛化背景要的就會清晰的畫面和層次,如果都虛化了就沒法看了,這時候必須使用小光圈。

旅遊中這類記錄的我認為是最多拍攝的,大部分我建議還是用小光圈但也別過小,光圈太小還需要用三腳架防止拍虛,適當就可以,一般控制在F4-10左右就夠了。

對於拍攝人像來說這時候就要大光圈了,因為旅遊環境嘈雜背景凌亂使用小光圈拍攝會顯得非常亂,無法突出模特,相當於雜亂的背景和模特混在一起,看不出層次和美感來,這時候需要將光圈調整到F1.4-28之間。

光圈越大背景就越虛化突出的模特就更明顯,大光圈鏡頭非常適合這種題材的拍攝,但也別過度使用大光圈,虛化背景太強誰還知道你去的是那,不如在家門口拍幾張哈,所以適當的調整光圈最合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一些幫助,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旅遊拍照用大光圈還是小光圈 這個要看你用什麼模式了,是m檔(手動模式)還是p檔(自動模式)如果拍風景m檔手動模式的話光圈7-8差不多,如果想背景模糊一些,在調大一些。如果拍人物,背景特寫就得用大光圈了。這樣拍出來背景才會好看。如果拍夜色的話也得用大光圈,iso不要調太高,拍出來會有噪點。除非有外置閃光燈!我拍景一般小光圈,拍人大光圈。









愛旅行的小9


旅遊拍照應該拍點什麼。

1要是拍人就用小光圈,可以和景色融入,可以拍的有、流水、樹木、小橋等等……

2大光圈突出的是拍攝主體,背景是虛化掉的,比如拍花,周圍的就虛化了,單獨突出花,拍人物特寫,背景就虛化了。

總結:要想人物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就用小光圈,要想突出主體,背景虛化就用大光圈。


騎士追風


旅行攝影的目的是讓相機記錄旅途中的精彩瞬間,拍攝平時拍不到的內容。其題材非常廣泛,可以是:自然風光、標誌性建築、人文景觀、美食特產……關鍵是要有你去旅遊之地的特點和特徵,要有"與眾不同"之處。拍攝時大光圈與小光圈都要用到,主要根據你拍攝的主題來定,如拍攝風光一般用小光圈,拍攝美食往往用大光圈。發幾張我拍的旅遊片,請大家點評。











小草2823


感謝編輯提問!我認為旅遊拍照應以拍景為主,人像為輔,人景結合;人物除個別用特寫手法外,一般不超過二分之一的畫面,有時還可儘量小些,留出更大畫面以充分記錄景物。在光圈方面,拍景時用小光圈,以便有相應的景深,同時具有層次感;人景結合時,用8以下光圈,便於把人景都拍清晰;突出人像時,可用大光圈,使背景具有一定的朦朧感。











大海鄧大海


旅遊的作用簡單的說無非就是增長見識,促進情感。作為現代人,無論是分享還是自鑑,旅遊拍照已成為固定程序。隨著手機像素和專業鏡頭的提升,大光圈和小光圈作為專業攝影術語也已不再是單反相機的特例,對於自己喜歡的旅遊途中感興趣的一切事物,在保障自身安全和不侵害他人利益的情況下都可拍攝。拍照時的大光圈或小光圈只是你在按下手機或相機快門前的一個參考,即你想表達出一個什麼樣的主題?主體清晰背景虛幻就用大光圈,前後景交代清楚或合影紀念等需要放大後依然清晰的就用小光圈。例如一般光線較暗、拍攝主體單一或突出主題、拍攝人像尤其是半身照或背景複雜時可用大光圈,拍攝風景等大場面時用小光圈。當然如果是使用單反相機,不同的鏡頭本身還有一個最佳光圈值可供參考。



心雨說海南


旅行拍照對於不同場京大小光圈都要用!

小光圈拍攝的效果

1、景深變深,對焦主體以外的背景或前景不容易變模糊,可以保持清晰。

2、.減少光線進入,讓你可以放慢快門,捕捉時間,例子有拍攝流水、車軌、星軌、光影塗鴉等;

3、讓光點變成散射狀,即是光芒;

二、大光圈拍攝的效果

1、景深變淺:這是大光圈其中一個很有用的用處 - 景深變淺,讓對焦的主體從背景突顯出來;

2、於同一快門時間下,大光圈可以讓更多光線進入相機,從而令曝光增加,相片變亮;

3、凝固時間:因為進入的光線增加,快門可以變更快,令飛快移動的物件可以「凝固」下來;

三、總結區別

F後面的數值越大,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畫面比較暗,焦平面越寬,主體前後越清晰。

F後面的數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比較亮,焦平面越窄,主體背景虛化越大;

擴展資料:

使用光圈大小的考慮步驟:

(以下假設正在用「光圈先決」模式 (A-mode) 拍攝,鏡頭為18-55mm f/3.5-5.6的Kit lens)

1.

看到想拍的風景/物件,並找到合適的角度/構圖

2.景深選擇:若想有淺景深,偏向用大光圈(f/3.5);若想全部清晰,偏向用小光圈(f/8或更高數值)

3.手持或有三腳架:如果手持,快門一定不可以低過「安全快門」 (1/焦距),而加大光圈可以讓快門變快

4.考慮景物會否移動。如果景物會移動,快門必定要提高速度,大光圈可以有所幫助

5.考慮光線是否足夠。若果光線足夠,使用大光圈或小光圈也可,但使用大光圈的前提是快門仍不會超出相機最快快門的範圍(如1/4000s或1/8000s)

6.在考慮過2-5點後,按快門速度決定ISO的多小,若果在設定的光圈下快門過慢,必須提高IS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