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不念快活林之恩,只給武松一隻熟鵝就罷了,為何還要大哭而去?

富春一凡


在我國古代各種描寫江湖的小說中,兄弟情義都是作者著重描寫的一部分內容,可是在《水滸傳》中,武松與施恩曾結拜為兄弟,後來武松被迫流放時,施恩為何只送了他一隻燒鵝呢,難道結拜兄弟的交情只值一隻燒鵝嗎?武松與施恩的情節還要從武松當街殺兄為兄報仇說起,武松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還有一個身材矮小,面相醜陋的哥哥武大郎,他因在景陽岡上打死了一位為害一方的大老虎,為民除害,眾人帶著那隻老虎和打虎英雄武松回到衙門,知縣十分欣賞他的武藝,於是封他做了一個都頭。

武松沒想到自己哥哥和嫂嫂也在陽穀縣,武松的嫂嫂潘金蓮在隔壁王婆的攛掇下與西門慶勾結偷情,事情敗露後害死了武大郎,武松一起之下當街弒兇為兄報仇後自首,武松也因此被判決流放,武松在流放途中經過孟州,遇見了施恩,施恩在當地也是有一些地位和權力,不僅跟武松結拜為兄弟,而且還對武松十分關照。

於是武松為了報恩,隨後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重新奪回在快活林的客棧,可武松也因此事被蔣門神記恨上了,蔣門神為了報復武松,跟官府勾結準備暗算武松,武松無奈之下只好大開殺戒,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武松被迫逃亡,那麼施恩在武松被迫逃亡時,為何只送他一隻燒鵝呢?

這其中的原因還是要從施恩這個人說起,施恩也是後來梁山108好漢之一,可是在他結識武松之時,他也只能算是當地的一個跋扈子弟,靠著自己父親的地位與權力,在孟州小有作為,樂於結識江湖上武藝高強的朋友,在武松到孟州之時,施恩在快活林的客棧正好被蔣門神霸佔,從來都是自己欺負別人,這下施恩被蔣門神欺負了,自然想找一個人替自己教訓教訓蔣門神。

正好這個時候武松來了,施恩在這個時候對武松示好還與武松結為結拜兄弟無非是想讓武松替自己出氣,施恩知道武松是那無功不受祿之人,自己對武松好,武松就一定會為他辦事,結果也不出施恩所料,武松受施恩之託大鬧快活林,醉打蔣門神,為施恩奪回了快活林,施恩結拜武松是有目的的,既然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曾經的情義便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就算武松是為了幫助自己惹禍上身,施恩也沒有像武松幫他一樣豁出身家性命去幫武松,送給武松一隻烤鵝,有緣江湖再見,武松其實早已走投無路,他或許早就已經料到了這個結局,他卻也無話可說。

這其中更深層的原因還是因為作者想通過《水滸傳》這本書表達出的人情世故,在那個官府黑暗,朝廷腐朽的年代,人們都是金錢至上,權力至上,因此施恩與武松的感情並不純粹,施恩只是有求與武松,用了一點小手段,找個藉口讓這個 名義上的結拜兄弟去為自己辦事,事情結束之後施恩給武松的只有一隻燒鵝。

在我們看起來這一幕無比的諷刺,在當時卻是血淋淋的現實,是冰冷的人心,再就是作者極力想表現出在當時的時代,階級之間的隔閡是無法消除的。

施恩與武松是結拜兄弟,魯智深和武松也是結拜兄弟,施恩在武松流放時只送了他一隻燒鵝,魯智深卻在最後陪著武松一起在六和寺出家,這樣鮮明的對比,終究凸顯出來的還是階級的不同。

施恩與武松等人雖然最後同上梁山聚義,但是在骨子裡他們不是一路人,武松不管武藝有多高強,在施恩的眼中都是低自己一等的,是為自己辦事的,而最後就算武松只有一臂,魯智深還是願意陪著他,這才是患難見真情,這才是真正的兄弟。

而《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也是想通過這樣一對精妙的對比來表達自己對階級不平等的不滿,同時也是表達了自己對施恩這樣視金錢利益高於兄弟情義一類人的無比蔑視。


知海妙語書單



先請看原文:

施恩討兩碗酒,叫武松吃了,把一個包裹拴在武松腰裡,把這兩隻熟鵝掛在武松行枷上。施恩附耳低言道:“包裹裡有兩件綿衣,一帕子散碎銀子,路上好做盤纏;也有兩隻八搭麻鞋在裡面。只是要路上仔細提防,這兩個賊男女,不懷好意。”武松點頭道:“不須分付,我已省得了。再著兩個來,也不懼他。你自回去將息。且請放心,我自有措置。”施恩拜辭了武松,哭著去了,不在話下。

我們從上面這段話可以看出:

1、施恩給了武松兩隻熟鵝,不是一隻。

2、施恩也看出了押送武松的這兩個公差不懷好意,並對武松做了提醒。

3、施恩最後“哭著去了。”

那麼,施恩為什麼在已經看出這裡面的貓膩的情況下,還對實際上已經處於危險境地的武松不管不顧呢!我認為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此時的施恩還沒有和官府公開作對的魄力,也沒有任何準備。

我們從頭捋一下,施恩為什麼要請武松打蔣門神?

是因為蔣門神霸佔了快活林。

那麼,這快活林是施恩自己的嗎?

也不是,他和蔣門神之間的衝突就屬於黑吃黑,上不了檯面。

失去快活林,施恩的生活質量會受影響嗎?

會,但影響不大,只是少了一部分收入,他還是那個在牢城營威風八面的小管營,而且他也可能在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灰色收入。他養好病後,照樣可以吃喝玩樂。只不過就是在孟州黑道上的地位要比蔣門神低一些罷了。

可是,如果他要幫助武松公開殺了這兩名公差的話,那就等於公然和官府作對了,只能落草為寇。聽起來做強盜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生活挺逍遙的,這只是對那些食不果腹的傢伙比如李逵而言有吸引力。和小管營施恩現在的生活狀態不可同日而語。他現在肯定還不想去,他也沒有做這方面的任何準備。

二、實力不濟。


武松被張都監陷害入獄後,蔣門神又把施恩暴打了一頓,把快活林搶了過去。此時的施恩正處於傷病狀態,他即使有心幫武松,也沒有這個能力。他不是還在牢城營養著七,八十名亡命之徒嗎?讓他們去幫武松不行嗎,即使不都去,少派幾個人不行嗎?

不行,你別看施恩在孟州,在快活林可以任意驅使這些亡命徒給他賣命,可是真派出去讓他們單獨執行任務是不行的。

因為在孟州,這些人屬於在可控狀態,施恩不用擔心他們不聽招呼或者逃跑,畢竟這些人不是都具備武松這種天神般的能力的,牢城營和孟州城的官兵也不都是吃素的。

可是,一把他們放出去的話,施恩就失去了把控能力。他們還會像在孟州時那麼聽話嗎?具體到這一次,如果施恩派幾個人,讓他們去解救武松,他們能夠乖乖地照辦嗎?按照正常的邏輯,應該不會,大概一出孟州城他們就會跑的無影無蹤了。誰還想老在監獄裡待著啊!這些人又都是亡命之徒,想來不是死刑犯就是判了無期徒刑的傢伙,別指望他們還和你在這個時候講義氣。再者,施恩父子是牢城營的負責人不假,但牢城營不是他們家的。裡面有人死走逃亡他們也是要負責的,上面一旦查下來,他們也是要有個說法的。所以,他也不敢隨隨便便就把這些人放出去。

三、施恩此時已經感到武松凶多吉少,所以哭著去了。

施恩在孟州黑白兩道混跡多年,肯定知道這裡面的一些貓膩。當他看到這兩名防送公差的言行舉止後,立刻就知道他們在路上會對武松不利。具體不利到什麼程度呢?肯定不會是折磨刁難武松一下,就是要結果武松的性命。因為武松得罪的人是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他們就是要置武松於死地而後快。

施恩通過常規經驗來判斷:一個戴著枷鎖,赤手空拳的犯人,面對著常年幹這種勾當,已經駕輕就熟的公差,幾乎就是九死一生。自己眼睜睜的看著卻無能為力,所以只有哭一下了。

武松心思縝密,對施恩的心思和目前的處境也心知肚明,並沒有過多的苛責施恩。這條路是自己走的,不用怨天尤人,還是靠自己吧!
也虧得武松神勇,不但在飛雲浦上展開絕地反擊,反殺了兩名公差和蔣門神派來的兩名殺手,還立刻殺了一個回馬槍,返回孟州城,血濺鴛鴦樓,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田獲三狐


更正一下,施恩送的是兩隻熟鵝,而真正救了武松的,除了武松自己本身高超的武藝,就是這兩隻熟鵝!施恩大哭而去,也正是他重情重義的體現!



人與人交往,都是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的過程,施恩和武松也是如此。

孟州大牢裡來了一個武藝高強能徒手打死猛虎的彪形大漢,這點施恩肯定是早就心裡有數的。聯想到奪去自己產業的蔣門神,再看看神威凜凜萬丈豪氣的武松,施恩看到了能翻盤的希望,順理成章的就把寶押在了武松的身上。

對於蔣門神,施恩是心有餘悸的,沒有七八成把握,他是不敢再招惹“泰安州爭跤三年無對”的蔣門神的,三年沒對手的蔣門神手下打敗過多少英雄好漢,能數得過來嗎?看到武松,施恩的欣喜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自己利用好了武松,不但能奪回失去的快活林,而且能出了被打的這口惡氣。有了武松,別說蔣門神,江湖上黑白兩道誰不敢給他施恩幾分薄面?對於武松,施恩幾乎有十成的把握相信他能把蔣門神打得滿地找牙。這個時候,施恩對武松肯定是先利用為主的。

但施恩能在江湖上混,絕對是個明白人,察言觀色的本領是有的,他知道對武松這類頂天立地的英雄只是簡單的利用,單是許以小恩小惠金銀財寶包括場面上的寒暄客套是行不通的,要想別人對你好,首先得對人好;要想別人對你講義氣,那你首先也得付出點真情義。所以施恩內心除了利用武松,也是準備交定了他這個朋友!


武松幫施恩打了蔣門神奪回快活林,侵犯了張都監張團練等人的利益,被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三人設計陷害,重新踏上了充軍發配的征程。施恩又被蔣門神打一頓,失去了快活林。因為蔣門神吃了武松的虧,這股火自然也就撒在了始作俑者施恩身上,這頓暴打肯定比第一次厲害幾倍不止!自己的東西又被人奪去,還被打得遍體鱗傷;關鍵是這回連扳回來的希望也徹底也沒有了,大靠山武松也倒了。這回施恩真是打碎牙齒和血吞了。



此時的施恩已經落魄的無以復加了,自己倒黴不說,連累武松重又入獄。官場上的黑幕他再清楚不過,自己畢竟是體制內的人,關鍵是對張都監等人沒什麼威脅,蔣門神打自己一頓就算了。對於武松,他們是決不會輕易放過的!發配路上雖不敢公然虐待武松,但不給飯吃毒辣算計肯定不可少。

施恩送武松兩隻熟鵝,兩隻熟鵝有多大的份量你懂得,這遠比送銀子有用!有了這兩隻熟鵝充飢,武松才能絕地反擊,才有了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的一系列快意恩仇!



施恩一送武松兩隻熟鵝,以當時發配路上飢寒交迫的武松來說,這兩隻熟鵝可謂價值千金,因為它是能讓武松增加體力增加翻盤機會的重要法碼;二叮囑武松當心差人謀害,情真意切。以當時傷痕累累一無所有的施恩所作所為來說,看似不起眼,實際上施恩對武松不但是仁至義盡,也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已經是做了他所有能為武松做的,不但全面細緻,而且對武松至關重要!

施恩最後大哭而去,一是憐自己處境艱難,二是對身陷囹圄危機重重的恩人武松愧疚又愛莫能助!近乎絕望的施恩除了大哭一場,又能如何?一部水滸傳,能做到武松和施恩這般情義者,又有幾人?


百勝刀王胡逸之


不是一隻,是兩隻熟鵝。而且千萬別小看這兩隻熟鵝,說它們救了武松的命,也不是全無道理——稍後武松能獨力打死四名行兇的差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益於武松邊走邊吃,保持了體力,而解差一路沒吃東西,體力早已匱乏。

還回到題目上來,不說熟鵝對武松的作用,只說施恩為何大哭而去。

施恩是一個官二代,但父親不是大官,只是小吏。準確地說,他是個“吏二代”。仗著父親的權勢,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他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佔了快活嶺,收稅抽頭,很是發財。結果來了個蔣門神,比他更有武力,也更有後臺,奪了他的快活嶺。

武松被髮配至此,施恩本帶著傷,他對武松好,本來就是想著籠絡武松,替自己奪回快活嶺。後來的發展也恰如他的預期,武松幫他奪回了快活嶺。

如果到此為止,他們僅僅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談不上真感情。但是,仗義多出屠狗輩,江湖上的小混混往往很講義氣。在武松受到張都監的賞識的時候,施恩沒有阻攔。要知道,如果把武松養在家裡給自己當打手,也花費不了多少錢。肯放武松去跟隨張都監,就是真心替武松考慮,希望他有更大的發展了。

被張都監陷害之後,武松又淪為死囚。這時的武松,對施恩已經沒什麼用了。但是施恩花錢替他上下打點,減輕罪名,又到監獄裡探望武松,這真的是以朋友相待了。

到刺配上路之時,施恩前來送行。這裡他又“包著頭,絡著手臂”,被蔣門神打了。快活嶺三次易手、再也沒有能替施恩替回,這且不說。關鍵是施恩已經看出:“只是要路上仔細提防,這兩個賊男女,不懷好意。”

施恩已經看出兩個解差要對自己的朋友下手。但是他除了提醒武松以外,毫無辦法。以他屢次被蔣門神打的經歷來看,他的武力是很普通的。就算他跟著武松一路走,也保護不了武松。而以他父親小吏的身份,也不便公然護送囚犯。

施恩雖然知道武松很厲害、很勇敢、很兇狠,但是以他的經驗來看,刺配、戴枷,又在監獄裡關了兩個月,臨行還捱了一頓打,武松是無論如何對付不了這兩個解差的。

“施恩拜辭了武松”,這一別,在施恩看來,就是生離死別了。眼看著自己的朋友將踏上死路,自己卻無能為力。他除了哭,還能怎麼樣?


棲鴻看紅樓


討論這個要回到當時場景,原文是這麼寫的:

施恩討兩碗酒,叫武松吃了,把一個包裹拴在武松腰裡,把這兩隻熟鵝掛在武松行枷上。施恩附耳低言道:“包裹裡有兩件綿衣,一帕子散碎銀子,路上好做盤纏;也有兩隻八搭麻鞋在裡面。只是要路上仔細提防,這兩個賊男女,不懷好意。”武松點頭道:“不須分付,我已省得了。再著兩個來,也不懼他。你自回去將息。且請放心,我自有措置。”施恩拜辭了武松,哭著去了,不在話下。

當時什麼情況呢?

首先,武松被陷害,打入囚牢,施恩用盡心機,也沒能把他救出來。其次,武松入獄後,蔣門神又把快活林奪了回去,還把施恩打了一頓。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施恩能做的也就是來看看武松,送兩隻鵝,敬兩碗酒,給點銀子,囑咐幾句,全了兄弟情義;慢說他沒有劫獄的想法,即便是有,他也沒那個能力,否則就不至於連一個蔣門神都對付不了。

所以,施恩所為,是一個人正常情況下,所能做的唯一選擇。至於大哭而去,個人以為,一是哭武松境遇,武松堂堂打虎英雄,兩次發配;二是哭自己無能,武松能為自己出頭,打蔣門神,奪快活林,自己卻只能看著武松被誣陷發配。


燕然居胥


小說小說,都是假雨村言,裡面的人物行事動作遵循兩個邏輯,一個是人物自身的設定邏輯:

施恩其人,人如其名。施恩,之後,就是“圖報”。

起先,他施捨給武松的小恩小惠,並非是出於敬仰武松的為人,而是看重了武松的價值。

免了“殺威棒”,好吃喝好招待,這些對於施恩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九牛一毛,他是一個官商黑道,只是一個俗人,深信“財帛能動人心”,原本就想花錢僱個打手而已。

沒想到武松不吃這個,他才搬出父親與武松結義,而武二確是吃這一套的,武松最吃的就是“敬”。從起始的柴進莊上被宋江看重,到最後白虎山孔明孔亮處,他親口說出“若是敬愛我…”,他最看重的就是被人“敬”。

而施恩察言觀色、因勢利導,與武二的結拜自然也是一種投資。

不過之後與武松深交之後,在武松這個“天人”的人格感染下,俗人也近朱者赤了,人性的光輝也開始閃現,因為武二的高大人格,竟然可以讓人對自己的齷齪行為感到不恥……

然而,“施恩三探死囚牢”,對他來說已經是極限了,他做不出顧大嫂的劫牢反獄,也不可能去飛雲浦涉險救人;臨別贈吃食銀兩、灑淚而別已經是他將恩義施到了盡頭;

他和武松名雖為兄弟,但情不託生死。

施恩的設定就是如此,不可能跳出圈子做出格的事,但更深的原因是作者的行文邏輯。

武十回裡,宋江、柴進都是配角,小小施恩已經出鏡不少了,回目都上三回了(施恩義奪快活林、施恩重霸孟州道、施恩三探死囚牢),一個小地煞已經風光無限了,不信你看解珍解寶幹了啥?

武松神勇,孤膽英雄,殺虎尚且赤手空拳,殺人要人幫忙?

武二一路打殺過來,是一個自我演化過程,容不得旁人打斷:

打虎是本能,但效果是公義;

殺嫂是孝悌,是私義;

醉打蔣門神是私義,

大鬧飛雲浦又是本能,但這裡還是私義;

血濺鴛鴦樓是復仇,

夜走蜈蚣嶺是行俠,這裡重回公義。

一個完整的閉環,需要武松自己完成。張清、孫二孃、施恩這些群演用來搭個背景還可以,要上前臺是萬萬不可的:

殺人這種技術活兒,不勞諸位粗人動手。


so口rock口評書聯播


這個問題我持有不同看法,武松和施恩交情始於利益,但是卻沒有因為利益而終止,這從後期施恩死後,武松痛哭也能看出來,所以不存在施恩不念快活林之恩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施恩在武松發配的時候只送了燒鵝並且大哭而去呢?主要有兩點原因,認同的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留言評論,感謝!

01.悲傷友人

兩人初次相遇是在孟州牢城營,施恩周全了武松免下了殺威棒,並且好生安排食宿,每天是好酒好菜好招待;

有恩必報的武松,出面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

。至此、施恩是滿心歡喜和感激,依舊是好酒好菜的招待武松,讓武二郎可以逍遙度日。

可是也是因為快活林時間,連累了武松被陷害,施恩決定搭救武松。後來施恩三下死囚牢,一邊安撫武松,一邊買通官員想要救武松出獄,這時候的兩個人可以算是患難之交。

可是即便這樣努力,還是沒有改變武松的狀況,最後武松被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牢城。

所以施恩的哭是因為兄弟的境遇。

02.悲傷自己

施恩送別武松的時候,包著頭,絡著手臂,完全是一幅重傷的模樣。武松當即問詢施恩為何這般模樣,施恩的回答是被蔣門神痛打一頓,快活林也被奪走了。

說道這裡後,施恩邀請兩個差人進入酒肆,結果遭到拒絕。無奈之下,施恩只能和武松吃了兩碗酒,送上行李、衣物,最後是兩隻燒鵝,並且暗暗囑咐武松小心著兩個公差。


這時候的施恩是很悲傷的,既悲傷自己的遭遇,也悲哀自己的無能。

一是沒能救出自己的好兄弟,並且武松走後,自己只能忍氣吞聲接受蔣門神的欺負;

二是眼看武松就要陷入險地,可是自己沒有心腹手下,而且還身受重傷,卻無能為力;

因為這兩點原因,施恩在拜別武松的時候,是哭著去的,想必這時候的施恩心情是十分複雜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平心而論,處在施恩的位置,我不一定比施恩做的好,所以並不存在施恩不念舊情的情況。



三點文墨


本人絕不認為施恩是個不講恩情的人,為什麼呢?

這一段故事的情節看官都很熟悉,以下我就直奔重點一一

蔣門神的最大靠山,就是孟州的兵馬都監張蒙方。奪回快活林之後,也正是張都監一步步設計䧟害了武松。

那麼,都監是個啥崗位呢?宋制,都監分為二種,一為路都監,掌管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和邊防事務;二為州府都監,掌管本城廂軍的屯駐、訓練、軍器和差役等事務。

書中已講明,張都監屬於後者。另外宋軍主力叫禁軍,駐防地州的廂軍是二線部隊。以今天的話說,張都監大約是孟州地區軍分區或武警孟州市支隊的司令員吧。

宋代壓制武官和軍職,也喜歡以文人監兵事,都監雖掌一州軍事,張卻是個文人,且都監的品級也只是八品。

再說施恩,他爹是孟州牢的管營,也就是監獄長,施恩被大家尊稱為小管營,其實是給他爹面子,他本人就是平頭白丁。而管營是不入品的小吏,並不是官身。這和八品的都監,那還差著遠呢!!

另外,宋朝有配隸制度,即發配充軍,武松就是被充軍到孟州牢城營的,簡單說,他是一個被充入軍隊的罪犯,他所在的牢城營既是監牢也是軍營,當然這不同於普通的軍營,宋朝在一些有駐軍的州府上,都會設立牢城營去關押充軍犯,平時苦役,戰時徵敵。所以,孟州牢城營也在張都監的管轄之內。

評論區有人說,施恩是小管營,又養著七八十個囚徒閒漢,好像很牛逼,現在明白了吧?!他和張都監比起來,壓根就是個屁!

施恩的人設原本就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仗著一點勢力,耍點江湖套路小聰明,在牢裡出點酒肉好處,收羅一幫囚徒閒漢,坦率講武松不也是其中之一嗎?

現在大家都看清了,他們惹了一個惹不起的人呀!!

我為什麼說,他不是忘恩的人呢?

再失了快活林,又被蔣打傷,武松也被下牢了,回家忍一忍養一養就算了?!你說張都監會不會就此罷手呢?

施恩能乍麼辦?肯定是不顧臉面的託關係送禮品擦屁股呀!好歹要買張大人一句開恩呀!就算施恩笨死了,他爹做為一個老管營,這還想不通?這還不會辦嗎?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施恩必然幫武松使了力,否則武松絕不能平安的再次充軍。

張都監擺明有殺心的,但為啥在牢裡沒動了武松呢?就算顧忌武松的名氣,不方便整死他,那下暗招整殘呢?牢裡這種手段還少嗎?挑筯,打折關節骨頭,下慢毒藥,暗傷內臟等等,表面上啥也看不出,這樣來兩下,你以為武松還能大勝飛雲浦?!

唯一的解釋就是施恩幫了武松,既求了張都監開恩,也在暗中照應到位。而張都監則既當婊子又立牌坊,要斬草除根,卻暫未得手,才安排了後招。

最後,施恩探知了張的毒計,他獨自給武松送行,也暗中提醒武松要小心惡人,衣物銀兩不提,為啥還要送二隻熟鵝呢?我認為,武松飯量大,二隻肥鵝份量足,而且鵝能夠掛在枷上,方便武松一路用手撕扯就食,不出五里就吃完了。而且我也覺得鵝同音惡,暗示武松要提醒惡人。

老實講,做到這份上,我是覺得可以了!捫心自問吧,此種情況下,有幾個人能做得比施恩還好呢??

名著就是名著呀!!!寫本文時,再揣摩原文的意思,真的感到情節圓滿,意味豐富,水滸傳不愧是人類文學的傳世瑰寶呀!!!


林林老闆


施恩大哭而去,另有隱情。

施恩去送武松時,臉上、身上都帶著傷,因為他剛被蔣門神胖揍一頓,"快活林"又被搶走了。他也是無家可歸,身無分文,而且之前也失去了牢裡的職位,他的處境也很艱難,他給武松帶去了兩隻燒鵝,還有一些碎銀子,綁在武松腰間。

注意,兩隻燒鵝,碎銀子。如果施恩境況好,會給武松散碎銀子嗎?

他的哭,是無能為力,自身難保,兄弟自己保重罷了!


文史課代表


這問題確實值得推敲,也有很多讀者會因此誤解,施恩薄情寡義,不夠兄弟。

其實,不然。

這個回目叫“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

那麼施恩怎麼個三入死囚牢呢?

卻說施恩,已有人報知此事,慌忙入城來和父親商議。老管營道:“眼見

得是張團練替蔣門神報仇,買囑張都監,卻設出這條計策陷害武松。必然是他著人

去上下都使了錢,受了人情賄賂,眾人以此不由他分說,必然要害他性命。我如今

尋思起來,他須不該死罪。只是買求兩院押牢節級,便好可以存他性命。在外卻又

別作商議。”施恩道:“現今當牢節級姓康的,和孩兒最過得好。只得去求浼他如

何?”老管營道:“他是為你吃官司,你不去救他,更待何時?”

  施恩將了一二百兩銀子,徑投康節級,卻在牢未回。施恩教他家著人去牢裡說

知。不多時,康節級歸來與施恩相見。施恩把上件事一一告訴了一遍。康節級答道:

“不瞞兄長說:此一件事,皆是張都監和張團練兩個,同姓結義做兄弟。現今蔣門

神躲在張團練家裡,卻央張團練買囑這張都監,商量設出這條計來,一應上下之人,

都是蔣門神用賄賂,我們都接了他錢。廳上知府,一力與他作主,定要結果武松性

命,只有當案一個葉孔目不肯,因此不敢害他。這人忠直仗義,不肯要害平人,以

此武松還不吃虧。今聽施兄所說了,牢中之事,盡是我自維持,如今便去寬他,今

後不教他吃半點兒苦。你卻快央人去,只囑葉孔目,要求他早斷出去,便可救得他

性命。”施恩取一百兩銀子與康節級。康節級那裡肯受,再三推辭,方才收了。

  施恩相別出門來,徑回營裡,又尋一個和葉孔目知契的人,送一百兩銀子與他,

只求早早緊急決斷。那葉孔目已知武松是個好漢,亦自有心周全他,已把那文案做

得活著,只被這知府受了張都監賄賂囑託,不肯從輕。勘來武松竊取人財,又不得

死罪,因此互相延挨,只要牢裡謀他性命。今來又得了這一百兩銀子,亦知是屈陷

武松,卻把這文案都改得輕了,盡出豁了武松,只待限滿決斷。有詩為證:

贓吏紛紛據要津,公然白日受黃金。

西廳孔目心如水,不把真心作賊心。

  且說施恩於次日安排了許多酒饌,甚是齊備,來央康節級引領,直進大牢裡看

視武松,見面送飯。此時武松已自得康節級看覷,將這刑禁都放寬了。施恩又取三

二十兩銀子,分與眾小牢子。取酒食叫武松吃了,施恩附耳低言道:“這場官司,

明明是都監替蔣門神報仇,陷害哥哥。你且寬心,不要憂念。我已央人和葉孔目說

通了,甚有周全你的好意。且待限滿斷決你出去,卻再理會。”此時武松得鬆寬了,

已有越獄之心;聽得施恩說罷,卻放了那片心。施恩在牢裡安慰了武松,歸到營中。

  過了兩日,施恩再備些酒食錢財,又央康節級引領入牢裡,與武松說話。相見

了,將酒食管待,又分了些零碎銀子與眾人做酒錢。迴歸家來,又央浼人上下去

使用,催趲打點文書。過得數日,施恩再備了酒肉,做了幾件衣裳,再央康節級維

持,相引將來牢裡,請眾人吃酒,買求看覷武松,叫他更換了些衣服,吃了酒食。

出入情熟,一連數日,施恩來了大牢裡三次。卻不提防被張團練家心腹人見了,回

去報知。那張團練便去對張都監說了其事。張都監卻再使人送金帛來與知府,就說

與此事。那知府是個贓官,接受了賄賂,便差人常常下牢裡來閘看,但見閒人,便

要拿問。施恩得知了,那裡敢再去看覷?武松卻自得康節級和眾牢子自照管他。施

恩自此早晚只去得康節級家裡討信,得知長短,都不在話下。

通讀這段文字,

注意兩個細節:

1康節級對施恩說:“要求他早斷出去,便可救得他

性命。”

2施恩對武松說的是:“且待限滿斷決你出去,卻再理會。”

所以說,施恩的努力方向是什麼?

是保證武松能夠安全走出這大牢。

實現了嗎?

很完美的完成了任務。

這任務簡單嗎?

相當困難。

要知道,張都監加上張團練的勢力相比老管營勢力,只高不低。從康節級的話裡,就能知道,張團練等人早已上下運作,要在牢裡致武松於死地。本來,這也是必死之局。

但是,施恩這邊有三大補丁:

1老管營是監獄系統的直屬官員,在這一系統內的人脈,老管營相比張都監張團練,佔有職業上的便利和優勢。

2當牢節級(在押監獄的負責人)康某與施恩有舊,不僅出力,還給出關鍵信息和要點——葉孔目。

2葉孔目本人的忠直仗義,在官吏系統內,居然還有這樣的一股清流,對武松來說,簡直是天使眷顧。大有可能是張團練等人以為買通了知府就萬事大吉,低看了葉孔目,給的錢少了,不夠尊重他,這才讓葉孔目犯起了一根筋,而這種小吏又最是知曉上司的心性命脈。

3葉孔目抓住了權力鬥爭的死穴:早晚遊說,讓知府感覺到了自己被張都監當槍使,他們賺銀子,知府大人您卻幹髒活,背罵名?何必呢?人啊,不怕幹壞事,就怕幹壞事還想做好人……

特別是最後這條對張團練張都監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因為,知府不管,所以武松並沒有在牢裡受到虐待,甚至於最後判武松打的那二十脊杖,也只是走個過場,武松毫髮無損。

但是,張團練等人未必知道,知府心裡別有計較,未必知道武松會在被打二十脊杖後,依然生龍活虎,可以戴枷在飛雲浦單排四人,甚至於返殺鴛鴦樓。

所以說沒有施恩,武松未必能活著走出大牢,更不可能捱了二十杖後,還能毫髮無損,給張都監張團練等人造成了重大誤判,釀成了大事故。

那麼,施恩在送武松時,為什麼要準備兩隻燒鵝呢?甚至於最後都沒有一路暗中跟著或帶上幾個小弟接應?

首先,施恩不是魯智深,而且他已經蔣門神被打殘了,他的小弟想必也早已被蔣門神勢力給幹趴了,所以,他跟不跟著已經無濟於事。更何況,他本來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幫武松安全出得這大牢。

其次,施恩知道武松的能力和底細,一般人絕奈何不了他,要知道,武松本來是打算越獄的,施恩說,老大,先想辦法出去,出去了再做打算,至於怎麼打算:誰想幹倒你,你就幹翻誰,沒有技術含量可言。

再次,兩隻燒鵝。

施恩這人,是個精細人。你看他一聽武松出事,就先找老管營商量,明明自己認識康節級,也得由父親發話,上下一心,精密盤算與計劃,乃至於在這場權勢與幕後的角力上,步步為營,佔盡優勢。就這點來說,施恩比蔣門神要高出許多,張團練等人恰恰缺乏施恩的執行力與判斷力。

兩隻燒鵝就是證明之一。

施恩一開始儘量拉攏賄賂兩個公差,但是公差不為所動。施恩顯然早已料到會是這個情形,所以,兩隻燒鵝是提前準備好的。就怕公差不給武松吃的,人是鐵,飯是鋼,公差不用做別的,把你武松餓上一天,結局會是怎樣?

然後施恩是哭著離開的,施恩為什麼會哭?我感覺這是在示弱,演戲給公差看。兄弟就要死了,我卻什麼都做不了。監獄裡一直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即死刑犯在臨刑前,要飽餐一頓,不然餓死鬼會纏上你。公差也就由著施恩把兩隻燒鵝掛在武松枷上,甚至於還沒把武松的左手給釘上,就由著他自己在路上扯著燒鵝吃。

所以說,這兩隻燒鵝對此時的武松來說,比什麼都來得重要。既補充了體力,又讓公差放鬆了警惕,鬆開了武松的左手。施恩那時的裝扮也是費了一翻心思,頭上纏的,腳上綁的,就像黑貓警長裡的一隻耳,你再看武松,枷上掛著兩隻燒鵝,腰上纏著包袱,邋里邋遢,這兩人那副慘樣就甭提了。

所以說,施恩應該是知道武松會在路上動手的,只是他也沒想到武松會搞得這麼大,一個人,一把刀,一個氣,一個念頭,居然會殺奔孟州城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