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研究哲學?哲學辯論是否屬於口舌之爭?

活動中心17653708


人對於自己的處境都有種分析和歸納的本能,力求尋找出一般性規律,以免重韜舊轍或者保持成績。有些人歸納能力強一些,上升到理論高度就形成了哲學,再高深莫測的哲學都是對人生境遇的解讀,哲學的思辨有助於把個人境遇提升到認識論高度,把自我投入到人群中,從而完成真正意義上的人性解放。


小臉蛋兒紅彤彤


有一智者把人所獨有且人人都有的經歷學識智慧概括為德、識、才、學的統一體。德為天地人倫理,為順自然循人與人之間規則及要求而為把握人生方向;識為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事物本質而準確判斷知前因後果;學為學問即知識的廣度寬度;才為能力,即觀察力、計算能力、概括綜合不失吋機善於捕捉現象及軌跡等等的能力。由此進一步以斧子做了一比喻:德識為大腦和執斧的手、學問為斧背、才能為斧刃,顯然德識決定斧之所向,斧背的力與斧刃之利之用之功之果均決定於大腦和執斧之手,否則學問能力再大也會失去方向,需知亂揮亂用的知識才能其危害度往往更大。

上述引用及理解,實際就回答了研究哲學的意義和深層次源由,人總要立足大地和實際生活,因此,無論生活工作,無論從事農工商貿教育科研行政文化等等領域還是彷彿脫離世俗的宗教活動,你都要受大腦支配的手及活動做事活動,否則就成了與自在的天然物質無異的存在,因為知識和才能是實踐實際結果驗證的結論而不是其他人無法感知的空靈知識才能。

德識從根本意義上,是人觀察處理問題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也就是哲學問題,決定著方向和成敗。做任何事情不知從什麼出發,從哪裡著手,用什麼方法,從唧裡用力能達到最佳效果效益,進而發揮人財物最好配置和效果,其結果不言自明;所以研究哲學,並不僅僅是哲學家的事,而是對我們每人相關相聯的實際問題,區別只在於掌握哲學知識的自覺與實際堅持的自發。


春江帆影491


哲學不是口舌之爭,哲學是對準則的莊重,是對智慧的愛,哲學從古希臘人開始,特別是從柏拉圖的理型哲學到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實體"哲學,到中世紀基督教"上帝哲學。再到近代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哲學,接著受到此影響的德國最偉大哲學康德三大批判的先驗理性哲學,理清了知識的獲取途徑以及人類道德的理性和規定等,再到黑格爾辮證大師對西方哲學的絕對理性哲學,直至馬克思革命性的實踐哲學。它們個個都是一個時代一個時代的思想上的英雄,他們的哲學都是那個時代的精華。不存在口舌之爭,都是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緊密的結合,都是屬於形而上學的思維和衝動。


鄧恩周


我認為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就像夜晚走路,它像指路明燈一樣重要,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雖然我們絕大多數人,似乎與哲學無關,其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哲學?

比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是古人樸素的唯物哲學觀嗎?

哲學看起來,可燥無味,但是學一點基本常識,還是比較容易學的。比如最先進的哲學觀: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有條件還可以看看毛主席的《矛盾論》和善《實踐論》。

我個人認為,不學一點哲學,就像近視眼,看事物看得模糊,看不遠,看不清,很難看到事物的本質。哲學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會一通百通,學習其它學科,就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也會發現他人感悟不到的新發現新發明。學點哲學基礎知識很重要,如果能理論聯繫實際去實踐,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總之,我認為學點哲學,可以明亮自己的眼睛。可以看清前進的方向,也會使人做事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信邪尹思


因為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總和,既有對世界和人生的觀點,也就必然有對待生活的方法,哲學是引領我們的思想品德,指導我們的行為方式的科學。所以要認真研究。


慎獨精思


哲學包含口舌之爭。

為啥要研究哲學?哲學就是求知、求解。

對於事物的認知,本質的認知,屬性的認知,推理出走勢,以避免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先生,根據推理得出了“中國文明將引領世界”的論斷。況且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最窮最落後的時期。

我們在實際工作生活中,也要運用科學思維,辯證思維看待任何事物。即使是修身養性,也需要有哲學思維。

邏輯是哲學的一個方面。我們遇到了騙子,運用邏輯思維經常是輕鬆破解了。而被騙的人在過後,往往會喃喃自語到“這些漏洞怎麼沒注意到呢?”


虛偽是真誠媽


不太喜歡那些裝神弄鬼的哲學,只是自己思考:什麼是人?什麼是思想?什麼是真理?

個人體會:人因思想而成人,真理不以人而定論。人眼也不可能洞察宇宙終極奧義。哲學也非口舌之爭,無神論者不可與宗教徒論真理,人不可與動物論道德。但人與人之間應有“同理心”。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站得高,自然看得遠,思得深,自然悟得真。



吾常醉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目的細分,科學和哲學研究的門檻越來越高,各自研究的深度也愈發深入,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從事相關研究的人可能顯得“不接地氣”,他們的研究似乎和生活很遠,但其實他們的研究、辯論對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都有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所以個人建議我們在閒暇時間可以多關注下科學和哲學的各類話題,並沒有多麼枯燥,對人思維的活絡也是很有好處的,嘿嘿。


高維腦洞


哲學是各學科之母,說白了就是回答根本性問題,追問究極意義。比如,存在的意義。

弄清這些根本問題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改造世界,如果說改造帶有一定的意識形態傾向,也可以說更好地融入自然,和諧發展。

更直白地說,研究哲學就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辯論有意義就不是口舌之爭,也許由此產生出學科分類。反之,像白馬非馬之類就是詭辯,沒啥實際意義。


腦與花


準確的哲學定義,是研究世界和人的本質的學說。通俗講,世界是怎麼形成的,人從哪裡來,死後往哪裡去,人生的目的。宇宙是自然形成(大爆炸),還是有意形成(盤古,上帝)。人是自然而生,還是靈魂投胎?人有沒有靈魂?人死後是否如燈滅,直接句號?

表面看,與普通人無關,其實最為重要。

一、涉及有神論和無神論。

無神論講宇宙由大爆炸形成,人是自然進化產物,人有肉體和思想,人的意識也是對物質的反映,沒有靈魂,人死肉體腐爛,意識立即消散。人起碼目前是地球的主宰,將來要探索和征服宇宙。

有神論講宇宙和人都是神(超自然,超宇宙意識)創造,人有靈魂,靈魂禁錮於肉體為人生,靈魂脫離肉體為人死。宇宙是神的種植園,人為神服務,肉體為靈魂服務。神是宇宙的主宰,人類不應該征服宇宙,應該老老實實修養靈魂,利用家庭,婚姻,教育,工作,生活關係讓靈魂更充實。

一般人認為有神論和無神論與生活無關,其實關係巨大。無神論,唯物論,認為人沒有靈魂,人生是一次無意義的生命活動,意識服務於肉體,肉體的感覺需要是最重要的,人生就是吃喝玩樂等物質享受,住大房子,開好車,有錢就旅遊,不擇手段搞錢,然後花掉。不生孩子,不養老人,婚姻的目的也是搞錢,不需要修養道德品質,人死如燈滅,越老越壞,老了不禍害禍害人就不夠本。到死的那天,錢花得越多越賺便宜,禍害的人越多越值。誰還敢說哲學對普通人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