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孩子一歲多,控制不住對他發火,怎麼辦?

石玉磊


現代人生活壓力非常大,如果再碰上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讓人頭疼,父母還真的是很難控制住脾氣。但是孩子如果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誤,建議家長還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不發脾氣,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去解決。因為父母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一影響孩子的未來

爸媽經常發脾氣,會使孩子也學會這種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幼兒最直接的學習方式就是觀察、模仿身邊的人。如果父母總在家裡發脾氣,孩子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也會漸漸地變得愛發脾氣,並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但是發脾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讓身邊的人感到討厭,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

二影響親子關係和家庭幸福

父母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容易導致親子關係惡化,並且會使孩子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甚至會影響孩子今後和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長期面對家長的壞情緒,有些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否是親生的,有的孩子會想要離家出走,有些孩子會討厭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而有的孩子會責怪自己,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產生自卑心理。這類孩子的潛意識裡會認為“我總是做錯事,讓媽媽不高興。媽媽不喜歡我,別人也不會喜歡我。我是多餘的。”父母的壞脾氣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真是太大了。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別總是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

所以作為大人的我們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樂觀的家庭氛圍,給我們的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玫瑰][玫瑰]


傻傻的小H


我的小孩正好也是一歲多,咱們可以相互交流。

我家孩子剛過一歲不久,就明顯感覺到他發生的一些變化。比如,一不滿意就哭鬧,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玩具只要感興趣都要“搶”過去,喜歡到處翻箱倒櫃,經常前腳收拾好,後腳就恢復原樣,時常讓大人處在崩潰邊緣。

俗話說,育兒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有時候孩子的行為對家長也是一種考驗。

於是,針對孩子的這些情況,我查了不少資料,看了好多育兒權威的書,終於有了一些瞭解。

孩子調皮搗蛋不是單一的“不聽話”,家長只有弄清楚背後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不至於經常暴跳如雷。

首先,孩子從0-6歲會出現各種關鍵期,有的說法也叫敏感期。

敏感期是從頭往下的,比如先是嘴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腳的敏感期。各個敏感期並不是孤立的,經常是交替存在的。

孩子有可能既處在嘴的敏感期,同時又是手部敏感期。比如,拿到一件新玩具,他可能先要用嘴咬一咬,然後再用手開始擺弄玩具。

一歲多的寶寶剛開始學會走路,正處在腿部敏感期,嘴和手部的敏感期也同時存在。孩子能走步了,對眼前的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都想去看一看,咬一咬,摸一摸。

其次,就男孩和女孩來講,他們的大腦發育是不同的,男孩腦幹中有更多的骨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女孩多,要通過到處爬上爬下,翻箱倒櫃來釋放他們旺盛的精力。

第三,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有可能故意搗亂來吸引家長注意,別看孩子還小,他們的小心思可多著呢。如果父母平時陪伴的少,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他們就會在父母面前表現的“調皮”。

當然,父母也不是聖人,總有忍不住發火的時候。父母適當的表達一下自己的情緒也是可以的,但是發火之後要及時修復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比如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自己的感受,能讓孩子瞭解真實的父母,感受到即使爸爸媽媽發脾氣也是愛我的。

當我們實在忍不住想要發火的時候,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來控制脾氣:

1 暫時迴避一下,想一想自己發火的根源是什麼,是不是自己最近壓力太大。

2 做10次深呼吸,讓自己的情緒有個緩衝,10次深呼吸之後也許就不那麼生氣了。

3 打哈欠也能緩解生氣的情緒。

現在提倡做成長型父母,做智慧型父母,讓我們和孩子一同成長。





愛婷美媽媽


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我的孩子現在11歲。對於平時的教育我一直以來都是靠暴力吼 打。這個是我自身的問題,自己受的教育太低小時候也是這樣被父母吼大的。前段時間我兒子跟我老婆談心說出來他對我的看法跟他自己的感受

孩子的想法我知道後突然發現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那麼的邪惡。第二天我一個人跑到山上寺廟裡待了一天回想自己平時的做法。我現在很努力的改變自己,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自己要跟孩子好好說不能發脾氣……



對方正在輸入59696749


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小的已經快兩週歲了,有的時候確實看到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很想發脾氣,😂️但是轉念想想,一個一歲多的孩子,話都還說不全,發了脾氣又能怎麼樣,他也聽不懂,還不如去引導他,比如他在搗蛋的時候,你去引導他去玩點其他的,及時阻止他,轉移他的注意力,再有我認為一歲的孩子調皮搗蛋點是正常的,不要控制孩子的天性,

實在控制不住自己脾氣的時候,就去想想,網上常說的一句話,我生的,我生的,得忍,[捂臉]



快樂的蘋果醋


我家妞妞現在一歲10個月,正是好奇和有自我的階段。我家妞妞一直是我一個人帶大的,整體來說妞妞很聽話的,但也不是那種膽小內向的孩子,在家也是很調皮,出去喜歡給小朋友玩。我家妞妞在要睡覺的時候就會比較不講理,在外面玩的話,對東西的佔有慾比較強,她在玩就不讓小朋友戰她身邊她會動手推人家,有時候還會動手打,那個時候自己是很尷尬,讓她回家她會大哭,那時候我一般都很生氣,一直控制著自己好好給她講道理,然後在回家的路上給她講道理,不管聽懂沒有,每次都說,目前看是有用的。小孩我覺得她一般都是求知 欲和自我意識太強,可以慢慢引導。有時候自己發火,事後自己其實也很後悔,所以再有的時候可以讓自己深吸口氣,再開口說話。


燕春飛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這種事我也深有體會我也是過來人,在我閨女一兩歲的時候她也是淘氣,我也是經常管不住自己對她發脾氣,甚至還打過她,但不是重重的那種,事後孩子哭的挺傷心的,那時候自己也於心不忍,自己也是反省自己,小孩子那麼小懂什麼呢,她也沒什麼不對的,那麼小她懂什麼呢,自己也是從那麼點過來的,所以要剋制自己,管住自己的脾氣,大點了就沒事了,現在我閨女已經快六歲了,懂事多了,平時也儘量不要對孩子發脾氣,講道理,我是這樣對待我閨女的,可能孩子與孩子的脾氣秉性不一樣,反正儘量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儘量改自己吧,希望能幫到你


鄉村貳寧


你好,孩子不懂事,大人不要發火,你帶孩子到動物園玩,自己有壓力要想開心地方,我家孩子二個,都考大學,壓力比你大我家農村上海效區,所以孩子小,等他你壓力大。慢慢對孩子教育,自己去看一看外面世界多漂亮,祝你全家快樂,開開心心每一天。


用戶6881883310955


教育孩子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作為父母來說,平時一定要學習一點心理學,會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因為孩子有的時候確實讓人非常生氣,有的家長實在忍不住可能會打罵孩子,出現那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緩解情緒,作為父母來說一定要下不為例,要及時的和孩子溝通,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忍不住打罵孩子怎麼辦。

1、學會與情緒和解

想控制住脾氣,首先要正視它,與情緒和解,承認每個人都會發脾氣,而不是一味壓抑它——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積壓在心裡的煩悶,如果不加引導,總會找個出口爆發出來。所以承認它的存在,是讓情緒穩定的第一步。

2、坦誠說出情緒,給自己時間和空

當自己有激動的情緒,難以壓時,坦誠告訴孩子現在心情不好,讓孩子自己玩一會,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是神,父母也會傷心、鬱悶、流淚,這不丟人,早點讓孩子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鹹,就能早一點知道人生百味,也更容易有同理心。

3、穩定情緒後,主動親近孩子

這一點很重要,不然小孩子沒辦法判斷爸爸媽媽不高興是不是和自己有關。如果兩個人爭吵和孩子有關係,用適合的方式告訴他要改正;如果壞情緒和孩子沒關係,一定明確地告訴他們:爸爸媽媽的爭吵,和他們無關。如果孩子老生活在忐忑中,長大以後會畏手畏腳、小心翼翼,做什麼都看別人臉色。

4、如果無端對孩子發脾氣,請一定道歉孩子雖小,但也渴望被平等對待。當他們犯錯,我們往往要求他們道歉,而當我們做錯,也應該大大方方給孩子道歉。對於大人的錯誤,孩子特別容易原諒。而大人的這種坦然和擔當,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敢做敢當的榜樣。


江瑜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可能常常會聽到一些媽媽說:“這孩子,氣死我了!”我們明明很愛我們的孩子,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為什麼卻總是忍不住要對孩子發脾氣?

這時,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些問題:

情緒是什麼?

為什麼我們面對孩子時,總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而怒髮衝冠?

我們要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有原因的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或多或少會從自己原生家庭照搬一些負面的做法。在所有實例中,孩子都會認為自己太沒用了,總是惹媽媽生氣,而她其實很想做好事情,就是沒有做好,孩子對情緒有著很強的覺察力和敏感度,他們雖然不能清楚地認知情緒,卻會時時受媽媽情緒的影響,所以孩子犯錯誤時,馬上去觀察媽媽的臉色。

  要引起我們思考的是:媽媽為什麼會對孩子犯錯誤的行為非常生氣呢?或許希望孩子能優秀的完成某一種事情,當這些期待落空之後,她就生氣了。覺察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管理情緒。

情緒易引發孩子的焦慮

  你也許會疑惑,難道點點媽不能生氣,不能有情緒嗎?

  當然不是,只是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對情緒有很深的誤解。我們通常認為產生情緒是不好的,會影響一個人的成熟度和個人形象,所以希望人們最好不要“有”情緒。通常,我們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但是,情緒本身不受意願的控制,情緒是一種反應,是我們對所經歷的人、事、物的反應,它更像我們身體內的一種自然現象。我們常被教導說“不許生氣”“不值得傷心”“不能有負面情緒”,但當有外在刺激出現時,我們就會產生害怕的生理反應及感受,促使我們有更多的能量警覺而逃走,達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目的。當有外力要侵犯我們時,發怒就能嚇退敵人或爭取到生存的空間,同時還伴有生理反應,比如眉頭緊鎖,肩膀緊張,全身僵硬,無緣無故口渴,無緣無故想做什麼,等等,這些都是在提示你,你的情緒就要有進一步反應了。

  雖然我們可以有情緒,但如果媽媽的情緒不穩定,或者不能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就會引發孩子內心的焦慮。孩子對媽媽情緒的敏感體察從幼年就開始了。

   比如1歲的寶寶看見媽媽回來就會撲過來,想要媽媽抱,可是寶媽是個情緒不穩定的人,她開心時就會迎著小暖,張開雙臂,給小暖一個大大的擁抱,而如果她不開心,就會不理寶寶,對寶寶的需求也好像沒有看見。這讓小暖很混亂,因為她還不能解讀媽媽的情緒。

 對寶寶來說,如果與媽媽的互動模式是這樣的,就會對人際交往產生困惑,將來和其他人相處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比如,孩子會想親近別人,但是又覺得不安全,因此無法與人建立積極的關係。

學會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但又不能對孩子發脾氣,難道要一直忍著、壓抑著嗎?當然不是,你需要的是更好的情緒處理方法。

  1.覺察自己的情緒。

 你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一些瞭解,這樣才能更好地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比如你感覺胸悶、心跳加速,或者煩躁不安,你要對這些感覺有一定敏感性,瞭解自己在生理上的變化意味著什麼。當你有了覺察,才可能帶來改變,否則就會重複舊的行為模式,雖然我們不一定喜歡,卻會不自覺地不斷重複。因為人通常都願意待在舒適區。

  2.承認自己有情緒。

 承認自己的情緒,並且告訴孩子,你的情緒與他無關。你向別人承認的時候,會聽到自己說,對方也會聽到你說,對方就會有反應。比如,你可以說:  

 “媽媽現在有些生氣。”

 “我感覺心跳很快,我有些不安。”

 “現在媽媽有一些情緒,但這個跟你沒關係。我會自己來解決。”

 3.接納情緒,你的情緒是屬於你的。

如果你的想法是“你惹得我生氣”,那你的情緒就是由別人控制了。當你承認“我很生氣”,而不是“你惹得我生氣”時,你就拿回了情緒的主權,只要你把主權拿回來,你就開始了改變,你可以決定你是不是要繼續保留它,於是對於情緒的選擇權就在你手上。

 4.決定如何應對。

在某個情緒的當下,你可以重複舊的應對方式,也可以嘗試一些新方式。你要有可以釋放情緒的通道。情緒只是一種心理的狀態,需要表達出來,通過合適的方式釋放出來。

愛孩子,從管理自己的情緒開始,不要讓你為孩子付出一切的愛,毀在了你的亂髮脾氣!


小妞老爸


不請自來,請諒解!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估計每個新手父母都曾遇到過。孩子不聽話,總是不自覺的便會大聲吼,卻不想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那遇到這種情況怎麼避免呢?

當你忍不住打罵的時候,先做下面幾件事:

  • 1、先讓自己儘量保持冷靜,先處理好情緒才能更好的處理事情;
  • 2、問一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不要著急發火,讓孩子講一講始末,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說或許這件事沒什麼錯誤;
  • 3.、如果還是無法控制情緒,那就蹲下來抱抱他吧,相信我,抱著他的時候再大的火氣也會滅得。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原生自卑”,孩童時代被吼被否定,長大後這種自卑會伴隨一生。


每個忍不住吼孩子的爸媽都應該聽一聽自己大吼時的聲音。當我們提高音量的那一瞬間,孩子接收到的首先是我們的憤怒,這份憤怒會令他恐懼,對身心發展也會造成危害......


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先壓制住內心的怒火,冷靜下來,花一點點時間去了解他的想法、他的需求,也許那裡面真的就有一個能讓你瞬間溫柔下來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