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日本的經濟都停滯20幾年了,德英法還是沒有追上,對此你怎麼看?

集團目測部部長


日本經濟停滯了的二十年,並不是衰退。而是

從“異常”變得“正常”了

先看一張表。



1985年,日本簽署廣場協議的時候,當時日本的經濟就已經遙遙領先德、法、英三國。

注意!不僅是總量領先,就連人均GDP,日本也能略微領先歐洲國家。在G7國家中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再看一張表。



1995年,日本經濟泡沫最嚴重的一年。它的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和現在差不多,在當時的世界人均gdp排名中排第三,不僅拉大了與歐洲國家的差距,還逆襲了十年前領先於它的美國和加拿大。

比人均GDP更恐怖的是,日本的GDP總量比英法德三個老牌發達國家加起來還多(英法德三國人口加起來比日本多)。相當於美國GDP總量的71%。

這個比例是二戰後,排名第二的國家與美國最接近的數字。目前我們中國的GDP總量佔美國的67.3%,也沒有超過這個比例。

當然後來大家才知道。日本在1995年取得的經濟成就,並不是日本真正的實力,其中雜雜了大量的泡沫水分,是一種虛假繁榮。

所以在1995年之後,日本開始了長達20年的經濟停滯期。在這20年經濟停滯期中,日本人就做了一件事——消除資產泡沫

再看一張表。


日本在1995—2017年期間,不斷在給之前的泡沫經濟破滅帶來的問題還債,在付出極大的代價後,才把爛攤子清理得差不多。

然後,日本就從一個經濟暴發戶,變成了現在的“正常”發達國家

雖然日本的GDP總量還能領先德英法(仰賴於日本人口多),但它的人均GDP回到了經濟泡沫之前,一個發達國家的正常水平。

以上論述只是想說清楚三個概念。

第一、成熟的發達國家,很多行業,包括基礎設施,都已經是很完善了。該做的都做的差不多,如果沒有新興科技出現的話,經濟不可能會突飛猛進的增速

第二、日本在經濟泡沫破裂之前,它的經濟增速是極為變態誇張的。這不是一個國家在進入發達成熟階段後應該有的正常表現,而更像是發展中國家的增速。

第三、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後,它的經濟增速正常了。但仰賴於泡沫破裂之前建立的巨大總量優勢,領先幅度雖然沒有之前那麼大了,但領先優勢仍然還在。

總的來說,日本經濟停滯,不等於日本經濟倒退。日本相對於英法德來說,它提早二十年進入了人均GDP破四萬美元的階段。但是由於泡沫因素,步子邁大了,扯著蛋了,日本為了消除泡沫,所以才給人一種經濟倒退的錯覺

但是這種錯覺是不對的。因為日本國內經濟泡沫破裂後,資本仍然在海外繼續撈錢。在本土以外足足掙出了兩個日本!這遠不是英法德能比擬的。

而英法德由於經濟結構更加健康,一直是正常經濟增速,因而花了二十年時間,才超過或持平日本的人均GDP水平。但是由於之前的總量差距太大,經濟又沒有突破點,所以總量一直追不上日本。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變弱了,並不代表你變強了。”



我個人覺得,日本在退去虛火後,不可能再比英法德等歐洲發達國家高出一大截,但也不會低於它們。在未來很長時間裡,仍會和它們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而發展中國家或新晉發達國家(比如中國和韓國),想提升到它們這個層次,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Mer86


日本國內經濟長期停滯增長已經有20多年了。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德法英幾個歐洲國家還是沒有追上它。儘管中國GDP在2011年超過了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2的國家,但日本卻穩坐世界GDP排名第3位置,至今德英法這三個國家也沒有超越它。

導致日本經濟停滯20年的原因有二個:一方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進入了瘋狂增長的時代,美國都被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給驚呆了。於是,美國夥同英法德一起和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使日元升值,此舉造成日本房地產泡沫膨脹,最終房地產市場崩潰,導致日本經濟至今都沒恢復過來。

另一方面,日本人口老齡化加劇,使日本勞動人口數量在不斷下降,如此一來,使日本經濟增長失去了後勁。到2025年日本的GDP只有現在的75%,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改變,到了2020年以後,德國的GDP就要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3,所以現在日本政府準備開發國內的外來務工人員市場,加快人口結構的調整。

日本雖然國內經濟長期停滯增長,但德法英卻一直沒能超越它,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上個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濟真是太強大了,在許多方面追上並喜超越了美國。當年的日本經濟與法國、英國、德國的差距非常巨大。所以,德法英要想趕上日本經濟規模並非易事。

再者,多年來德法英各國都有影響自己經濟增長的因素在內,日本經濟雖然停滯增長,但是德法英這三國也沒有全力趕超。法國工人動不動就罷工、英國脫歐嚴重影響了其經濟發展。而德國經濟發展一直很緩慢,要想趕上日本就很困難。數據顯示,2010年德國人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4.08%,然而之前的2009年德國經濟又是負增長,

再次,日本經濟雖然衰落了,但畢竟底子還在,日本除互聯網之外的其他產業依然在世界上有競爭力,例如,汽車,電子、醫藥,動漫、機器人等等領域。同時,日本人的社會福利好,貧富差距小,就連西方國家也為之羨慕。日本非常乾淨,日本人不願意工作的政府可以每個月發14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七千元左右。

最後,日本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在海外投資建廠,日本的海外資產規模不容小覷。日本國內經濟的衰退,但日本海外資產擴張步伐並沒有放緩,日本的海外淨資產是世界第一。日本經濟雖然衰退了二十年,但是在衰退以後都在漫漫的恢復前進。如果日本經濟的老底子,加上海外投資的高額回報,日本經濟這些年恢復得還是非常不錯的。

日本經濟即使原地踏步了20多年,德法英等國家都沒趕上來。這是日本經濟在戰後發展得非常強大的,日本經濟底太厚,也有日本在海外投資,每年擁有超額的投資回報,即使日本國內經濟停滯,海外投資收入也足夠讓日本國內富裕。當然,也有德、法、英這三個國家自己國內經濟由於種種原因增長緩慢。總體來看,日本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陣營中,也是排名僅次於美國的發達國家。


不執著財經



這個問題很簡單,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還是世界第2,與美國的差距已經縮小,而與法國,英國,德國的差距非常巨大,幾乎是這德國與法國國家GDP的總和。但是在廣場協議之後,日本經濟進入萎縮期,經濟總量在所小,並且每年的經濟是負增長,所以到了20110年代,中國經濟迎頭趕上了日本經濟,並且超越了日本經濟。就在日本經濟萎縮時,德國經濟趁機進入中國市場,德國的企業也在中國有巨大的發展。r


目前在G7西方工業國GDP排名中美國的GDP最高,之後就是日本,然後是德國。本來德國與日本GDP相比只有55%,隨著日本的經濟萎縮,德國經濟增強,現在德國是日本GDP的80%,所以在日本原地踏步時,其時德國是在進步,而法國雖然進步但進步幅度不大,如果再把這兩個國家GDP相加,就已經超越了日本的GDP。


最近還有一份數字,因為日本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日本勞動人口的數量不斷下降,到2025年日本的GDP只有現在的75%,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不改變,到了2020年以後,德國的GDP就要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3,不是德國作的有多麼好,而是日本不斷退步,讓對手們有超越的機會。所以現在日本政府準備開發國內的外來務工人員市場,加快人口結構的調整,不讓日本GDP繼續下滑。


橋本看日本


日本經濟確實停滯了近二十年的時間,這又是為何?不過英法德經濟總量還是不如日本,難道日本就比英法德三國任何一國都要強大嗎?這其中的緣由我來淺述一下。

這是世界主要幾個國家GDP排行榜,日本是排第三,德國第四,後面是英法(中間多了個印度)。德國和英國差距不大,同時德國和日本又是比較接近,總體來說德英法三國經濟不如日本。很多年來,德日英法排名基本上都是這樣。



日本在1995年後,GDP總值就開始逐漸保持4萬億美元上下不大的波動,基本趨近於停滯狀態。日本經濟之所以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還是和一些因素有關的。二戰結束後,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處於貧困交加的地步,不過後面日本舉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全力發展經濟,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到90增長非常迅速,連美國都非常害怕,擔心日本這麼增長下去,後面會取代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於是後面美國對日元進行大幅度升值,抑制了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後面又對日本進行經濟把控,使得日本不能肆無忌憚的發展下去。美國對日本經濟的調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日本的社會福利還是不錯的,基本的醫療保險,還有退休金什麼的,在世界上都是處於上游水平。不過這些年來日本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導致日本的財政支出逐年加大,而日本財政收入每年都不是特別穩定,這就造成了日本二十年來經濟呈波動狀態。雖然波動不是特別大,但這足以讓日本政府提心吊膽,最近日本政府正在著手對外引進人才政策,彌補老齡化帶來的一些問題。當然,除了人口結構問題,也許日本三十年前發展太猛了,接近飽和的緣故吧。

英法德三國近二十年發展什麼情況呢?英法德這幾年發展低迷跟這幾個因素有關:國際經濟形勢,它們國內經濟結構(主要是製造業比重)。

德國和日本很相似,都是戰敗國,二戰後德國被分裂四十多年,而日本國內環境比德國好很多,德國被分裂的那些年,東西兩德發展水平完全不一樣,因此德國和日本差了這四十多年的發展時間。德國統一後,也在大力發展,後面不斷追趕日本,到了2008年,遭遇經濟危機,德國乃至整個歐盟都處於低迷狀態,這段時間亞洲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沒有歐洲那麼大,因此德國和日本又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德國和法國都是屬於歐元區國家,英國之前也是歐盟成員,德國比這兩個國家更為特殊,因此把德國單獨拿出來討論。

這是歐元區國2008年到2013年的經濟走勢,和德國基本相吻合,因此英國,法國這幾年發展也是不給力,這兩年英國一個勁的脫歐就是想擺脫歐元區經濟負擔,投靠更強有力的盟友,發展自身經濟。英國法國已沒了二戰前的發展規模了,後面被日本甩在後面不足為怪。

法國作為一個浪漫國家,製造業佔經濟比重不如服務業多,法國製造業佔比大概為20%。

德國和日本製造業佔比非常接近,基本在23%左右,因此德國和日本經濟差距是最小的,法國則比較排後。

這是英國二十年來製造業走勢,英國曾經作為世界霸主,主要就是它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那時的英國製造業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不過二戰後英國一年不如一年,主要就是英國的製造業越來越不行了,和日本差了近10%的比重,目前英國算是吃老本了,不久英國將被日本遠遠甩在後面。可以說,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活泉,製造業不行,經濟都是虛幻的。

所以呢,德國和日本有差距,主要是二戰後德國發展時間比日本短,並且這些年歐盟越來越不行了,德國受到很大影響,好在德國製造業比重並沒有下滑,因此德國和日本還有的一拼。至於法國,製造業不如日德,英國製造業更糟糕,英法德日這四國,照這種趨勢下去,後面排名最後的註定是英國。


談笑觀察室


很多人都說日本停滯了20年,其實反過來講,不如說日本“維穩”的20年。日本在上個世紀已經建立了相當完善的工業體系,遭受到美國的廣場協議以後,受到了不小的衝擊,而緩解這些衝擊,日本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但這些年並不是什麼也沒有做。

這一點從日本的GDP比例變遷上就可以看出

上圖是來自聯合國的材料(日文版),1970年的時候,日本佔據了世界GDP的6.2%,是當時世界上的第四位,中國只佔了2.6%。(米國是美國)

再看一下現在的,其中較大的變化有兩個,俄羅斯減少,中國陡增。而日本是多少,6.1%。看到這個數據你還能說日本停滯了嗎?現在經濟極大發展,依然佔據了6.1%之多,和三十多年前只差了0.1%,如果這也是衰退,那好吧,你贏了。

“失去的20年”

為何稱為日本是失去的20年?怎麼不是10年或者更長時間呢?90年代進入經濟泡沫期,企業陷入長期低迷,到2000年是10年的時間。進入2000年以後,日本企業依然沒有減少低迷,又是十年的時間。

不過廣場協議帶給日本的也並非全部是壞事情,日元匯率升高,對於日本的出口業務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是從另一個方面,拉動了日本對國外公司的佈局!因為日元匯率高,相對應的外國匯率就低了很多,所以在日本1990~2000年的時候有一股海外投資的潮流,很多日本企業也選擇在這個時期在中國成立公司。雖然日本本國企業有些衝擊,但是國外的企業的現地生產現地銷售的模式也得以確立。

2018年12月2日追加

俗話說人言可畏,當真如此。日本GDP怎麼變化,下一張圖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期間除了東日本大地震的時候有所下降,幾乎都是穩重有進的態勢。很多人說為何不放上日本80年代末的GDP佔比,該怎麼說呢,並不是手中沒有這樣的資料,而是這個時期的日本真的有可比性嗎?1985年廣場協議以後,日元美元匯率一路走高,日本大幅度增額,處於泡沫階段,非要和這個時期去比,那可謂是一葉障目,比較就要在平穩時期,這樣才有可比性。

上圖是日本1990年的GDP佔比,佔據了世界13.7%的份額,你們覺得這個數字可信嗎。GDP發展如何,國家發展如何,始終覺得從外界來對比是一個方面,也要從看其內部如何。荷蘭瑞典這樣的國家,GDP佔比微乎其微,但是國民幸福值那麼高,或許這才可以稱作,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國度吧。


部分文章介紹:

《天貓雙11兩分鐘100億“嚇壞”日本網友:一天超過日本一年!》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貧窮是一種“遺傳病”,島國人民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有錢》


日本二三事


現在的人根本無法想象日本在90年代有多輝煌,當年中國一個城市家庭的逼格全靠日系家電,一臺34寸松下電視居然可以賣到1萬多人民幣還供不應求!日系品牌索尼,松下,東芝等在中國乃至世界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當年只要一提日本遊客都知道富得流油,購買力全球第一,以至於美國人都慌得一逼!日本那時候的經濟實力已經直追美國,人均收入比美國高得多,遙遙領先德國,法國,英國,而且日本的人口本來也比德法英多,所以現在沒追上很正常,但差距確實已經大幅縮小,人均收入日本也被美國遠遠甩在後面,所以日本確實停滯了,今昔對比恍如隔世!當年給人的印象是日本企業根本不可能失敗,誰能想到松下,東芝等會落到今天的地步?


吐賀吐羅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經濟進入了瘋狂增長的時代,那個時候連美國都被“日本速度”嚇到了,不過最終美國人暗地出手,帶著英法德一起和日本簽訂了《廣場協定》使日元升值,造成日本房地產經濟泡沫,日本社會進入了所謂“失去的十年”,經濟至今也沒有恢復過來。

不過雖然日本經濟低迷了這麼多年,但始終頑強的站在發達國家陣營,經濟總量也還是世界第三。韓國人追了日本幾十年,到現在人均GDP還沒趕上日本,許多日本公司比如,索尼,松下等還在海外開疆拓土,日本的海外資產體量依然很大。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德英法的GDP還是沒能趕上日本?

日本經濟不景氣,德英法的經濟也沒能快速發展起來。以德國為例子,這些年德國經濟一直在徘徊中前進,2010年德國人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4.08%,然而之前的2009年德國經濟又是負增長,所以德國的經濟發展一直很緩慢,想追上日本自然就很難。

日本雖然曾經濟衰落,但底子還在那。以海外資產為例,日本的海外資產擴張步伐並沒有隨著衰落而其他衰落,日本的海外淨資產一直是世界第一。而且近三十年來,日本的經濟雖然衰落過,但衰落以後的日本經濟一直在穩步滿滿的恢復前進,兩次金融危機日本都安然的度過,這就是最大的進步。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拿中國和日本比較吧,說說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從事廣告加工行業,國內9成以上的數字印刷機器核心器件彩印噴頭都是日本產的,7成以上的印刷機器都是國產廠家在銷售。一個彩印噴頭2萬元,一臺機器標配5個噴頭合計10萬元,利潤5萬元,日本企業產生的GDP就是10萬元。國內廠家採購日本噴頭,國內機床,和其它元器件成本18萬元,銷售價格20萬元,那麼中國企業產生的GDP是20萬元,利潤是2萬元。論GDP中國是日本2倍,講利潤,日本是中國2.5倍,一個數量完勝,一個質量完勝。做數字印刷的都知道,打印需要的墨水一般都是噴頭廠家提供的,價格說多少是多少,不講二價,用其它廠家的墨水機器不保修,用這種方法吸血。所以日本企業不是生意做小了,而是做生意越來越精明瞭。


易順廣告燈箱莫曉



提到日本經濟,就繞不開“廣場協議”。一紙《廣場協議》有很多種解讀。最盛行的觀點是美國通過《廣場協議》薅日本人的羊毛,將日本經濟“薅”垮了!使日本失去了“二十年”。果真如此嗎?我們來推測一下,日本GDP最巔峰時期,也就是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前達到了美國GDP的69%,以當時的日本經濟增長速度來計算,早在十年前日本就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了。試想一下,以日本自己的消費市場,以日本的國土資源,以日本的教育和科技體系,它撐得住這個世界第一嗎?奇怪的是,當這個觀點盛行時,歷屆日本首相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日本經濟的停滯是拜美國所賜。只有福田康夫在一次論壇上談起此事時說日本要接受《廣場協議》的教訓。


福田康夫口中的“接受教訓”並沒有明說是什麼樣的教訓,是美國的“薅羊毛”還是日本經濟的“非理性”呢?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廣場協議》的來龍去脈,就可以對日本過去和現在的經濟狀況有個大概的瞭解了。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德英法至今沒有追上日本的原因。廣場協議是指美、英、法、德、日五國於1985年9月22日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署的干預外匯匯率的協議。這份協議的簽署是美國提出來的,不否認美國的自私成分,因為那時的美國遇到了經濟發展的“瓶頸”,就是外匯和預算“雙赤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提出了“美元”貶值的請求。目的是拯救美國國內的製造業(和特朗普上臺前的美國經濟有點相似)。英法德日四國都同意。因為美國經濟如果垮了,這四國的經濟也必然會受到影響。日本當時最積極,原因是以日本當時的產品、市場來分析,日元升值更有利於出口和擴大市場。於是,日本人痛快的簽署了協議。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是自願的,而且這份協議對英法德三國及日本是一視同仁的。這就出現了另一個疑慮,即倒下去的為什麼偏偏日本呢?


在廣場協議簽署後的那幾年,確實如日本自己所預料的那樣,出口大增,GDP猛漲,日本經濟進入了井噴期,按現在的話說就是“瘋狂期”。在通常情況下,日本貶值才會刺激出口,但日本卻恰恰相反,一是由於日本產品的質量,二是由於美元對日元貶值的反作用力。美國對日元的貶值速度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達到了50%的驚人比值。那時候的日本有錢了,那份骨子裡的“瘋狂”也暴露無疑。日本人那時對GDP的渴望絕對比現在的印度強烈,而在日本GDP的增長方式中不可避免的有了房地產,那時的日本人在世界各地到處購置房地產。日本曾張狂的要買下美國。而美國呢?美元貶值逐漸恢復了國內凋零的製造業,也在經濟緩慢增長中解決了“雙赤子”問題,經濟恢復了。而到1990年代後,日本的經濟泡沫捂不住了。首先破滅的自然是房地產。當時的日本房地產佔GDP的比重達到了接近40%。大家可以分析一下,這到底是日本自己的責任還是美國的責任?如果說日本升值使出口下降,那是美國在薅羊毛,可日本當時的出口並沒有下降啊!其實,大家也都很清楚了,既不怨美國,也不怨日本,而是GDP惹的禍!

有人說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這個說法不辯證。應該是日本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一點一滴的將泡沫清洗乾淨了。雖然經濟總量沒有增長,但日本用二十年的時間完善了經濟有關的所有體系。使自己迴歸了理性發展理念。這才是福田康夫口中的“教訓”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人還是值得肯定的,因為他們用二十年的痛苦經歷穩定了上世紀90年代的GDP。實際上日本人在這二十年中的付出遠比戰後到泡沫經濟崩潰前的付出大。至於英法德這三個國家追了二十年也沒有追上日本的問題,有一個原因和一個“可想而知”。首先,英法德都在這二十年間實現了良性增長,正因為是良性增長,所以非常緩慢。其次,二十年都沒追上,也就“可想而知”當年的日本經濟增長有多“瘋狂”!以現在為例,GDP第三的日本是4.87萬億美元,而第四名德國是3.67萬億美元。可以看出德國還需要再追很多年,能因此說德國經濟不行嗎?感悟:良性增長最靠譜!


卞競婉


1995年以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從此停滯增長。如果按照美元的標準計算,日本的GDP總量甚至出現了下滑。1995年,日本GDP總量為5.45萬億美元;2017年,日本GDP總量為4.87萬億美元。看似日本GDP總量在下滑,實際上不準確。因為,按照日本本幣,也就是日元來計算,日本的經濟實際上是在緩慢增長。此外,日本經濟在1995年之前有一段非常輝煌的時期,這也是導致德英法遲遲沒有追趕上日本的原因。

歐盟與日本

日本經濟在緩慢增長

在20世紀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經濟曾經取得非常輝煌的成績,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1995年以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造成了增長停滯。直到今天,日本經濟也沒有恢復元氣,被稱為“失去的20年”。那麼,日本經濟再者23年裡面是不是沒有增長呢?事實上,日本經濟也在緩慢增長,只不過不同時期日元與美元的匯率不同,導致了以美元計算的GDP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安倍晉三為何能夠坐穩首相寶座,關鍵就在於“安倍經濟學”效果不錯。例如,2013年日本經濟增長了2.0%,2017年日本經濟增長了1.71%,年均增長在1.5%以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日本經濟曾經遙遙領先德英法

日本經濟最巔峰時期,GDP總量達到了美國的69%,人均GDP是美國的160%,這個成就至今沒有任何國家達到。即使是現如今的我國,GDP總量也僅相當於美國的65%。1995年,日本的GDP總量是5.45萬億美元,德國的GDP總理是2.59萬億美元,英國的GDP總量是1.34萬億美元,法國的GDP總量是1.6萬億美元。即使三國中經濟最發達的德國,GDP總量在1995年的時候也不足日本的50%。巨大的差距擺在那裡,德英法在20多年裡面沒有能夠追趕到日本,並不奇怪。

德英法經濟增長乏力

日本經濟失去了20年,德英法三國經濟也沒有快速增長。德英法已經是發達國家,增長潛力已經用盡。只不過相對於日本偶爾出現負增長,三國經濟一直在正增長。以三國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德國為例,1995年以後,經濟增長最高的是2010年,增長了4.08%。但是,這份成績卻是建立在2009年增長-5.62%的基礎之上。正常情況下,德國經濟增長率在1%-2%之間,並沒有比日本強多少!

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歡迎大家討論,德國經濟有可能超過日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