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後也敢撈人!飛機不落地,也能回收地面人員的“天鉤”是什麼?

如果看過一些諜戰電影,你可能會被各種電影中描繪的黑科技所深深地折服,而用一根繩子掛著飛機前行的畫面你絕對不會陌生,那麼在現實中能夠直接用繩索牽引地面人員完成回收的"黑科技"真的存在嗎?

敵後也敢撈人!飛機不落地,也能回收地面人員的“天鉤”是什麼?

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美國大名鼎鼎的"富爾頓地對空回收系統",或者簡稱為"天鉤系統",該系統能夠使得飛機在不降落停下來的情況下,直接將地面上的待回收人員牽引走。天鉤系統最早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美國海軍和空軍使用的一套利用MC-130 E來回收地面人員的,其技術原型來自於二戰時期英軍的特種部隊對地面待營救人員的施救方法。

敵後也敢撈人!飛機不落地,也能回收地面人員的“天鉤”是什麼?

箭頭處的負載通過天鉤系統已被回收

成熟的天鉤系統研發始於1950年,其發明者小羅伯特·愛迪生·富爾頓的一系列實驗是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空軍的協助下完成的。富爾頓最早使用一個氣象用探空氣球、一些結實的尼龍線和大約15磅的負載製作了很多次實驗,最後才探索出天鉤系統應該遵循的回收流程。

根據早期的設計藍圖,天鉤系統涉及到使用整體型降落傘和一個具備有附加升力的自膨脹式氣球。在白天回收時,尼龍繩索上的紅旗會引導MC-130 E機頭的V形架來齧合捲起,從而實現精準的"空中接球";而在晚上,尼龍升力線上還能發出燈光,以此吸引飛機駕駛員的注意。

敵後也敢撈人!飛機不落地,也能回收地面人員的“天鉤”是什麼?

在富爾頓的初步計劃得到美國海軍批准並獲得開發合約後,富爾頓在美國加州的艾爾森特羅進行了更多實地精密實驗,他使用美國海軍的P2V"海王星"海上巡邏機來進行回收實驗,並同時增加負載重量,直至測試出尼龍繩的最大承載應力,最終採用的編制尼龍繩線的最大強度是18000N,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敵後也敢撈人!飛機不落地,也能回收地面人員的“天鉤”是什麼?

1958年,富爾頓地對空回收系統正式定型,系統的地面部分包括一個便於空投的揹包,其中就有完成回收所需要用到的必要設備。連接揹帶的是一條長達150米的高強度尼龍編織線,另外還有一個便攜式氦氣充氣瓶、一個飛船形狀的氣球,在氣球飄起後會將繩索拉直,便於飛機準確勾住目標。而該系統的空中部分就稍微簡單一些,飛機機頭會安裝一個9米長、70度角分佈的V-形架,回收時飛機向浮空的繩索直飛過去,繩索上約130米處的地方會有一個用作標記的發亮膠帶。當機頭上的V-形架準確捕捉到繩索時,一個彈簧觸發裝置(也被稱為天錨)將會被觸發,並會保證繩索與飛機的連接是穩定可靠的,不會存在因為天錨沒有齧合住繩索,從而導致人在空中被摔下的尷尬情況出現。繩索在機身下被拉成直線後,機組人員就用鉤索勾住並將其放在絞盤上,將待回收的人或物品拉上飛機,徹底完成整個回收過程。

敵後也敢撈人!飛機不落地,也能回收地面人員的“天鉤”是什麼?

天鉤系統回收人員的模擬示意圖

美國曾經在對蘇聯的偵察中真實使用過天鉤系統,1961年的"冷足"行動中,美國中情局的特工被空投到北冰洋的無人氣象裝置附近,並進行機密信息的竊取,2天后這些特工通過天鉤系統,被B-17重型轟炸機回收,從而安全返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