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夫人都70歲,女兒40歲,在國外工作,我們該如何養老?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人們進入了一個誤區,總希望兒女出人頭第,遠走它國風光無限,可憐天下父母心,傾其所有,而如今年老了,只有老伴相依為命,跟無子女家庭又有什麼兩樣?我有個同事的女兒,遠嫁澳大利亞,如今只能一年一聚,平時以淚洗面,有苦難言,腿摔斷了,都不敢和女兒說,只有默默承受。我姐姐的兒子,海歸博士,遠在上海工作安家,可憐老夫妻倆重病纏身,為了不影響兒子的工作,只有自己堅持,一年到頭,很難團聚,年輕時要面子,今天的苦果只有自己吞下,這跟失獨家庭又有什麼兩樣?我的女兒堅持在本地上大學,在本地工作,雖沒有他們風光,有出息,但我們子孫繞膝,其樂融融,互相關照,天倫之樂,無比欣慰。所以說,兒女有出息,肯努力,在哪裡都一樣,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儘量安排在身邊,不要圖一時風光,面子,而把自己臨老置於孤苦憐叮的窘境,一但有一方駕鶴西去,更是孤家寡人,孤燈鬼影,有的人死在家裡,都無人知嘵,何必呢?何苦呢?人無遠慮,必有還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全家在一起,互為關愛,眷顧,平安,健康,和偕,幸福,此生無憾。


綠水青山204656091


70歲,就不存在養老了吧。畢竟都習慣了,是這個理,兩個人相互扶持,所謂老來伴,就是如此吧。

我外婆外公80多歲了,也是自己種點菜,養點雞鴨鵝,在老家。

多年前,我外公查出肺癌,我外婆就給我說,老頭要是沒了,她就遭罪了,吃水都沒辦法。現在他們是引的山泉水,要是管子堵了,或者開了口,或者沒水來,都是我外公去後山捯飭半天。也就弄好了。

我時常想,他們吵吵鬧鬧這麼幾十年,老了,他們彼此依靠。我外婆,勤儉持家,裡裡外外收拾的乾乾淨淨,哪裡該收起來,哪裡該拾掇出來,哪天該種菜,哪天該施肥,都是她一個人記掛著。小時候,她家裡重男輕女,沒讀書文化少,但是特別懂禮,關鍵家務打理的有條有序的。就是嘴巴多,話多,經常吵吵我外公,也不是罵,反正就叨叨。我從小時候,就覺得我外公不是凡人。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我外婆叨叨叨,叨半天,他一個字不說,有時候還笑嘻嘻的。當然也有例外,就是打牌,輸了。甭管輸了幾十塊,幾百塊,就心情不好,我外婆一叨叨,他就哐哐哐,幹啥都哐哐哐。但是也不說話。使勁幹活。餵豬,圈雞鴨,燒火煮飯等。說到打牌,他也特別規律。要是那天,外公提了豬肉回來,那天就是準贏了錢,多多少少,都在肉裡。

在家裡,我外公就是一個忠實的執行者。外婆說,該種苦瓜了,行,趕場買種子去。外婆說,藤藤菜該淋尿了,得勒,吃了飯,沒等收碗,他就已經去挑擔子了。外婆說,閒著沒事幹,去弄幾頭羊來養著,沒幾天,就拉回來兩頭。過了兩年,兩頭羊,變十幾頭了,外婆閒煩,又說,把這該死的羊賣了,拉都拉不動。嘿,沒幾天,該死的羊就給發賣了。

童年的回憶,猶如昨天。我那時候小,不懂。總是害怕外婆叨叨。我以為外婆很討厭外公,很煩外公。後來,有一次,外公上坡收拾樹枝枝做柴火,一個下午沒回來。外婆很著急,她拉著我,一同上坡找外公。(外婆膽小,她信佛鬼神)我看她心急如焚的樣子。我似乎明白了。外婆不討厭外公,她愛著外公。他們彼此依靠。他們是家人。家人,彼此依靠。


lyy雲朵兒


與我們的情況很相似。我倆是老三屆高中知青,孩子年過不惑,在美國工作。

放飛孩子,是正確的決策。養老問題,未雨綢繆。我們早就做好打算並且實行了多年。退休十年來,住在兒子家,每年回去兩三個月。過幾年跑不動了,或者有一個看看難以自理了,就回到國內,要麼住家裡,讓弟弟妹妹及其孩子們幫點忙,要麼就住養老院去,我們算過,自己的退休金差不多夠中檔養老院的,有缺額自然有兒子填補。上海的自住房就留給他回國訪友時小住。關鍵是貨幣。[呲牙]兒子現在每年就在我們身上花費了兩三萬美元,(他補貼標準是絕不低於我們的退休金)支持我們養老沒問題。!~孩子是動員我們在美國終老的,但我們不願意,因為最後那幾年會極大地牽制孩子的精力,遠不如我們在國內終老,最後把骨灰朝大海里一撒,不留痕跡。[呲牙]也省得孩子掃墓了。


牛小歪


你們和你們的女兒都已經這個年紀了,估計你們也去不了,女兒也回不來,如果這樣的話,在你們老兩口身體健康的時候,還是給自己養老做做準備吧。

可以在自己的經濟能力的範圍內考察一下相關的養老院,並不是讓你兩個人去住,而是看一看心裡多少有個數,即便是一人發生意外,另外一個人進養老院的話也不會手足無措。

在你居住地找一個介紹家政服務比較靠譜的機構,預約家政服務。你可能會說你倆現在用不著家政服務。但是我想從現在開始習慣吧,老人都是不習慣家裡有一個外人,因為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來,但是我想在70歲的年齡應該有個家政服務,先從鐘點工開始。即讓你習慣有外人在家,也讓家政服務能幫你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同時也讓你和家政服務員在相處的過程當中互相習慣。避免再老一些,離不開家政服務的時候,不知道怎樣和家政服務人員相處。

對於家庭內的東西做到斷,舍,離,你不用的,不需要的東西,如果能丟棄的話,果斷丟棄。使自己的日常生活變得簡單一些,容易一些,方便一些。即便是以後臥床不起需要人照顧的話,想拿什麼東西,也容易找到。

在家中增添或者更換一些對老年人方便的日常用品。

如衛生間的把手,洗澡用的防滑坐凳,以免洗澡時滑倒。

為自己安裝一套智能化的坐便器,既能緩解老年人的便秘,也能在洗屁股的時候容易一些,即使以後行動不便,這個坐便器對保持外陰的衛生有很大的作用,也有益於照護者對你的衛生護理。

燒開水用的電水壺,避免用煤氣爐燒開水,以免發生意外。

讓專業人員把煤氣報警器修好,說不定哪一會兒就會用著。

趁著腿腳還好,可以到處走走,既找一些可以當做大食堂的快餐飯店,也可以找一些可以改善改善伙食,偶爾下個館子的飯店。兩人在家中不願做飯時,還可以出來改善一下伙食。

如果附近有你的好友,可以將家中的鑰匙放在好友那裡一把,以防哪天忘記帶鑰匙,省得著急。

如果你家中有報箱或者牛奶箱的話,可以訂一份報紙或者堅持訂牛奶。哪天家中出現意外,牛奶沒人拿別人能進行急救幫忙。

走路小心,預防摔倒。老人最怕的是摔倒骨折,摔倒骨折會影響生活質量,造成機體體能的下降,並且在康復的過程當中,有時會影響到神經系統造成智力下降。

養成定期與孩子打電話溝通的習慣,既不要天天報喜訊,也不要天天吐苦水。前者容易讓孩子感覺爸媽身體健壯如牛,後者容易讓孩子煩了,再也不願接電話。

兩個人不許打架,要互相包容,如果一個人發現另外一個人精神狀態不好,或者性情有所變化,特別不可理喻時,有可能是老年性痴呆的前兆,應該去神經科看看。

可以買一輛老年代步車,這樣可以走得遠一些,但不要開得太快。

外出逛街不要吝嗇坐車打的,怎麼方便怎麼來。

真要到了老年性痴呆,臥床不起或者不能自理的地步,即便是賣房賣地,傾家蕩產也要去一個比較好的養老院。女兒不能天天守在身邊,就讓她在養老院的費用上補貼你倆吧。這是她應該做的。

就想到這些,希望對你有用。


高芹醫生


這個問題是我提出,拋磚引玉。有這麼多朋友參與進來,說明大家關心此情況。

我和愛人準備80歲前在家養老。如今注重鍛練、按時吃藥、家務自理(這也是一種極好的鍛練)看小說,去年我20萬字以上的小說看了104本。

去年夫人手骨骨折,在學生們幫助下。60天就基本恢復,這種事當然不會和女兒說。全好了才告訴她,希望她對哥哥姐姐多些感謝之心。

我們生活得很快樂,每週和女兒通一次電話。從99年她去北京讀書,巳21年了。週三通話半小時以上。

孩子是我們生養的。她應當孝順關心我們,否則就是我們教育的失敗,自食其果,沒什麼好說的。可這孩子,自力更生在北京買的房,沒化我們一分錢,並在十年前踐行自己初二時許的願,給我們買了房。我們自己有能力買房,但一樣欣然接受。

現在她代表中國在聯合國工作,我們不應該支持嗎?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事業。她對我們的養育有回饋義務,同樣對國家的培養不也應有報國之心?這不是在講大道理,我在課堂上就這樣教學生,也這樣建議家長的。

中國在發展,老年人的養老同樣會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關心。我想:應該是個人努力安排,國家不斷完善政策。

我們的明天會美好的。老年朋友們,珍惜每一天、享受每一天、爭取與這美好世界共存到百歲!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今天股市築頂,無事聊天。我也小70了,好在髮妻小七八歲,正精力旺盛如廣場舞大媽。女兒歐洲留學,海歸攜程,又遠嫁美國。我們一家都搞旅遊的,我16歲大串聯時獨自一人走遍25個省,職業又旅遊局,老婆開旅行社,女兒留學旅遊系。所以,眼界決定了人生觀。四個前輩又昇天了,更悟道了。最近聖誕假期,我倆剛維京遊輪多瑙河之旅回來,女婿女兒德國意大利度假,親家也雲貴川大巡遊歸來。我說女兒結婚了,就兩家變成三家了。三家生活努力保持同一水準。每年一起旅行一次,交女兒策劃實施。平時各歸各,天天炒股(30年啦),天天游泳(10年啦),保持頭腦清楚,手腳輕捷。至於老之將至,只求錢財花在山水旅行上,不要花在醫院病床上。到時一把輕灰灑在平生最鍾情的山水間,成為一道風景。後代春花秋月時,權當旅遊一次,豈不快哉!


西湖一茶人


子女問題,是養老的最大問題。而子女出國做事,不便回國為父母養老,是這個“最大問題”中的一個方面。

二十年前,因為參與一位孩子教育諮詢,與孩子家庭有了你來我往的交往。那年的春天,陽光溫暖,這一家子喜氣洋洋,父親對我說:兒子舅舅在美國晉級中產,有條件和能力做擔保,讓外侄留學美國甚至還可以獲得綠卡。…哦,美國,這真是喜從天降,太有面子了。

在做決定去美國之前,他們邀請了我,想聊聊。可能對此的看法我有所不同,我談到,去美國或者加拿大或者北歐(瑞典…)…在當時,幾乎是有錢就可以任性,沒那麼榮耀。另一個角度看,孩子去了後,它的消極因素應該認真考慮。

我不是閉關鎖國的老學究,我堅定支持走出去,學進來的開放精神。但出去是為了什麼?是求學?掙錢?還是發展?還是創業?等等等等,要想清楚。我的意思是,對大多數出國者而言,當基本完成初心後,該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取捨?不應該、也不要被虛榮所累。

在中華圈,毫不誇張說,養兒防老的觀念與行為根深蒂固,就算社會進步了,大家錢包鼓了些,養老有了一些基礎,養兒防老永遠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選擇。那些說讓兒女在外安心發展,而自己在國內能自在養老,顯然矯情。除非,在外面的兒女,處於頂級或者至少中高端人才,在那邊,有較高的社會價值,被需要著,不然…。但事實上,不少人是言不由衷的,是打腫臉充了胖子,死要面子活受了罪。因為,很多家庭的孩子,在外面,也就是個能圖溫飽的普通人而已,沒什麼可以炫耀的。

哦,回到那對夫妻。在十年後一個夜晚,秋雨淅瀝,我突然接到他的電話:…今晚,綿陽停電,我倆點著蠟燭,坐在客廳,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他媽媽又哭了。這孤獨,都要把我們壓垮了。太后悔送他出去了,這不,又半年了,一個電話都沒有。幾年來,為他出國,花了近兩百萬了,真是悔不當初啊。

孤獨,是養老的最痛。送子出國,親情漸淡,孤獨會在後半生,如影隨形。你們準備好了嗎?!


zry張非


我們和你們的情況有點相似,想法也一樣。我們非常尊重你的決定。

今天我在墨爾本兒子家中,一來是蘇州的冬季還是霧霾天較多(比前幾年好多了。)過來洗洗肺[呲牙],二來和兒孫們團聚過年,再來是幫幫他們帶帶孩子,剪剪花草,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現在乘我們還做得動,可以幫就多幫幾年,等我們老了就留在國內,(我們早可以移民,但還是留戀家鄉,還要送終幾位老人),進較好的養老機構。至於對後事的安排也和你相仿,一分三份,一份留父母身邊,一份撒入家鄉河中,一份入土兒子院子的樹下。

當年送兒子走世界,現在他找到了合適的生活環境,就讓兒孫們幸福快樂的過日子吧。至於我們自己也會幸福快樂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直至幸福安安靜靜的離去。


楓哥1959


女兒上大學的時候我告訴她,能飛多高就儘管飛,不要考慮我們。孩子很努力,考上了美國一大學的研究生,並且一口氣拿了三個碩士學位。並且在美國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中國人,同學),現在兩個人都在舊金山知名大公司工作,買了自己的房子,馬上就要生小孩。小日子紅紅火火。真替他們高興。至於我們,他們說等我們退休了,安排跟他們一起住,養老。可我們的想法不一樣,不想給他們添亂。能跑動的時候每年去住住,等跑不動了,把自己的房產和積蓄拿來住一家較好點的養老院,頤養天年。人都有個老,生老病死自然規律。死之難過的時間不過就那幾年或者幾個月或者幾天,不能因為這點時間就把孩子欖在身邊,耽誤孩子的一生,那樣就太自私了。我們不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更不能把他們當成給自己養老的工具。我們生活的意義不就是看著孩子們長大,學有所成,有出息嗎?


知守軒主


這種情況晚年會很慘,很多事情最後不是有錢就能夠解決的;象這種情況的我父母的朋友同事有很多,因為都是教師和公務員,子女學習一般都不錯,好多孩子都留學國外也有一部分定居國外的,是兒子還好,通過自己的努力安居樂業後把父母接到國外安享晚年的,女兒嫁給老外的問題就來了,老外基本不接受岳父母住在自己家,生活習慣差異也大,我父母樓上的老夫婦就是被加拿大的女婿趕回來的,因為他受不了他們不天天洗澡,說他們身上有味,連自己的車都不讓他們坐。最後我父母的結論還是子女不要太優秀,象我兒子一樣可以隨時來看我,否則飛得太遠了指望不上了。現在我兒子也在國外留學,我們的想法是他畢業後能夠回國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