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年13歲,爭吵沒有忍住脾氣打了她,她要拿刀砍我,這樣的女兒怎樣管理才好呢?

用戶87442844497


孩子還是從小管著點,現在孩子真心不好管理,說的輕了不行重了也不行,溝通很重要,我兒子從來不和我頂嘴,有時語氣不對了我就和他心平氣和的溝通,告訴他問題出在哪裡,我們還該怎麼解決,告訴他我們是長輩,孩子不可以不尊重長輩,一定告訴他首先要學會做人,現在我兒子二十了,有時他心情不好我就讓他一個人冷靜,過後他主動告訴我他為啥心情不好,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這孩子還會哄哄我,不讓我去計較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呵呵,總之還算懂事,但是有一點學習不太用功,快愁死了,因為已經二十了,有很多事情他自己有主意了,所以只能順其自然了,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啦。


半山瀑布半山妖


親子關係發展到這樣的狀態,我為題主感到惋惜。

13歲正值青春期,孩子們荷爾蒙分泌旺盛,很容易激動,卻不容易平復。人在衝動的時候,理智是很難被調動起來的,大人尚且如此(比如你沒有忍住脾氣打了她),更何況理性中樞發育尚不完善的孩子?對孩子來講,拿刀砍你就是對你打她的回應,也是你因為忍不住脾氣而打她的行為模式的現學現用。你發洩脾氣可以用暴力,她被你打了脾氣更大便用更大的暴力給你回饋。想一下,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這樣的女兒怎樣管理才好,還是這樣的家長怎樣自我管理才好?


控制情緒是做好父母的前提

負面情緒爆發的時候,很多傷人的話便跳過大腦脫口而出,甚至很多過激的行為莫名出現。有些家長會說,不就是幾句話嗎?不就是打了一下嗎,過幾天就好了。確實,短時間內感覺並沒有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該吃吃該喝喝,跟父母也是該說說該笑笑。但是

一切都是因果關係,因和果的區別是,因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是量變的過程,而果是一瞬間的爆發,快得讓你覺得莫名其妙,讓你覺得孩子不可理喻。每次的情緒爆發,每次的打罵,結束過後孩子真的會好了嗎?這一切都是在潛意識裡面積壓而已,積壓到一定程度過後,這一切都在等待著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等待著那根導火線讓他們爆發出來。17歲男孩跳橋事件還記得嗎?孩子在衝動的情況下毫無徵兆地一躍而下,令人惋惜和沉痛。但是如果孩子平時與父母的親子關係融洽,平時沒有在內心積壓負面情緒,一件事情或者偶爾的一句責罵,會讓他衝動到如此地步嗎?我想不會的。同樣,如果只是這一次題主情緒的失控,孩子會拿刀砍你嗎?我想也不會的。我想您孩子一定在心理有了很多次暴力語言或者暴力行為的積壓。

控制情緒確實不容易,但是方法也有很多,這裡不加贅述。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要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要原因做出改變和修煉。


親子關係的維護高於問題的解決

當我們每天思考怎樣教育孩子、怎樣管理孩子、怎樣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點,那就是親子關係高於一切問題的解決。因為我們的忽視,我們的親子關係一直處在惡化的過程中。而關係一旦惡化到嚴重的地步,教育就不復存在,而存在的只有抗拒。也就是:教育+關係=成長、教育-關係=抗拒。那我們的親子關係是怎麼一步步惡化的呢?關係的惡化往往有三步曲。


第一步是不滿。很多事情會讓孩子對我們產生不滿,比如當我們對孩子有太多指責、太多包辦的時候。太多的指責讓孩子總是感覺做不好、缺乏勝任感,太多的包辦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信任、缺乏實踐體驗、缺乏獨立性。有些孩子會對不滿進行直接的表達,這是很好的信號,如果父母捕捉到了,及時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方式,親子關係依然能回到融洽、和諧的狀態。如果沒有捕捉到或者聽之任之,那親子關係的惡化會來到第二個階段。

第二步是抗拒。抗拒也就是孩子的叛逆狀態,你說往東他偏要往西,你讓他快點做作業他偏要磨蹭。而抗拒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很多訴求父母沒有看到,他需要尊重、他需要自主、他需要獨立,而父母卻沒有滿足他這些需求。

第三步是報復。如果在抗拒階段,父母的著眼點還在解決問題而不是修復親子關係,那就會來到惡化的第三個階段:報復。太多的負面情緒積壓在孩子心裡面,他需要發洩出來,而他沒有學會良好的情緒輸出方式,於是父母越在乎什麼他就越破壞什麼。父母在意學習,他就偏不學習,他會逃課甚至放棄學業;父母在意他的身體,他就傷害自己的身體,他會抽菸酗酒、自殘甚至自殺或者傷害他人。

解決問題的前提一定是親子關係的鏈接。孩子犯錯的時候她自己會有一種愧疚感,這是一種本能的情緒,這個時候不妨先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帶她去散散步、逛逛街,告訴他無論如何父母都是愛她的,然後再來一起討論問題,也許孩子自己就把問題解決了。


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朋友圈

孩子對父母的過激行為,除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孩子自身的原因以外,孩子平時接觸到的外在世界可能也有原因。比如孩子平時的興趣還有和交友情況。家長要去了解孩子的生活中有沒有接觸到暴力的因素,如果有的話,要去了解孩子接觸暴力因素的原因。我之前有個學生加入了社會團伙,其原因是在學校受到了欺凌,想要尋找保護傘。根據我們瞭解到的情況,我們要及時引導和溝通。


父母學會妥協

孩子會犯錯,家長也是如此。父母面對錯誤敢於承認,勇於承擔是最好的表率作用。家長打了孩子,不管孩子做了怎樣的回應,父母應該在冷靜下來後主動向孩子道歉。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會犯錯,犯錯不可怕,敢於面對和改正便是好樣的。這樣的榜樣作用,能讓她理性看待成長過程中的所謂問題,學會直面而不是逃避。


luo爸


女兒要拿菜刀砍媽媽,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的心頭一震。不由得想起前段時間去帶了孩子去同事家,同事非常熱情把他兒子的零食拿給孩子吃。過了一會兒,他家兒子從臥室出來了,剛三歲的一個白白淨淨的男孩子。一看見有人吃他的零食馬上不高興,一臉狠樣的責怪她媽媽,他媽媽俯身安撫,結果一句話沒說完,那孩子揚手一巴掌扇他媽媽臉上,很響很響,他媽媽在男孩屁股上輕輕拍了拍,我非常抱歉,趕緊留下零食帶了孩子告別。

孩子有這些舉動很讓人擔憂。因為這種人間慘劇生活中確實發生過。

據報道,3月19日上午,江蘇鹽城建湖縣某小區13歲未成年人在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將母親殺死。經初查兒子因母親對他管教嚴格,在16日晚與母親發生激烈爭吵後,用菜刀將母親砍死並逃跑:湖南12歲兒童殺母案,四川大竹13歲兒童殺母案,山東即墨17歲少年殺母案……在網上能搜索出一串這樣的信息。河南鄭州殺母案,17歲高中生被逮捕歸案後,聲稱“不後悔,我可以不用學習了,不用壓力那麼大了。”

這都是近年來鮮血淋淋的警報。

那麼,孩子出現了這樣的苗頭,我們應該怎樣教育,用什麼方法,才能對孩子正確引導改變,將他錯誤的觀念想法扼殺呢?

其實,首先應該反思的是我們家長與學校。

1.我們的教育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偏離?我們是否只注重孩子考了多少分?是否只注重孩子有沒有參加興趣班?有沒有關心過他心裡想什麼,自己喜歡幹什麼,想幹什麼;有沒有關心過他每天過的怎麼樣,開心嗎?

2.我們平時管教孩子是怎麼管教的?家庭氛圍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如果家庭中就充滿了謾罵、吵鬧,對孩子教育就是隻有打罵式教育,那麼孩子接受的就是暴力處理問題的方法,那麼在他的觀念中就是這樣處理問題。

3.孩子平時接觸的遊戲,觀看的節目都是一些什麼性質的東西,是不是常接觸暴力色情的一些網絡或手機上的遊戲等。

4.孩子平時玩的夥伴們朋友們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有沒有家庭問題或是自身問題較嚴重的朋友。

總之,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決不可等閒視之,但也不必膽戰心驚。我們應該和學校也溝通交流,通過家校聯合,調查瞭解,從源頭入手,加深對孩子內心世界的瞭解,加強對孩子正確三觀的培養,強化對孩子愛的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多陪孩子參加活動,助其養成陽光開朗的性格,樹立遠大的目標,畢竟孩子還小,需要我們正確的引導,指引其健康的成長。


喝酒就茶


女兒今年13歲,爭吵沒有忍住脾氣打了她,她要拿刀砍我,這樣的女兒怎樣管理才好呢?

青春期的孩子的確是讓人頭疼,說說我自己孩子的事例吧。我的孩子14歲了,性格有點內向,但脾氣還是很爆的,一不小心就把他的火點起來了。

有一次因為玩遊戲的事情,我強行收走了平板電腦。他追著我要,我不給,對他說,有什麼事明天再說。他仍然不依,一直在跟我認錯說,以後不玩這麼晚了。我還是沒有同意給他,關上房門先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客廳一片狼籍,買的水果被他砸爛了扔到地上,有的還用水果刀切得亂七八糟。紙巾撕成碎片,沙發抱枕,在地上和水果放在一起,垃圾桶也被踢翻了。真的是肺都氣炸了。

早上,孩子已經上學去了。我想發火也找不到人。也還好,有這段時間的緩衝,我平復了一下心情,反思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是否走進了一個誤區。

因為常年一個帶著他,很累,特別是當工作也很煩心的時候,有時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也帶進生活中,對孩子的態度也不太好,成天沒有一絲笑容,孩子回到家後,氣氛也是很壓抑的。唯一經常聊的話題就是分數和作業。因此,孩子和我的關係也越來越僵。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孩子刪除了我的QQ好友,鎖上了QQ空間。也很少和我說學校裡面的事了。

當天,孩子回到家後,我們進行了一次長談。首先,對他昨天的行為進行了批評,無論我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衝突,你不應該損壞家居物品,這是我們共同的家,要愛護,而不是破壞。第二,晚上十一點多了還在玩遊戲,那是我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你想要長高嗎?他說想。是啊,我希望你早點睡覺,是為了你的健康考慮,並不是想要管著你。第三,我知道你是害怕我看你的QQ,我也年輕過,對你這時候發生的事情完全沒興趣。你要記住,第一我關心你的身體健康,第二關心你的學習成績。除此之外,我沒有壞心思。如果你覺得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你不喜歡,那麼你可以說出你所不能允忍的事情,我看我能不能辦到。

通過溝通,我們在有些方面,是可以達成一致的,吵架和發脾氣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你說對嗎?孩子同意了我的說法。他猶豫了一會,對我說:第一,希望父母尊重他的穩私,不要隨意翻看他的個人物品。第二,不要拿他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第三,不要總是打擊他,責怪他。

我也向他提了幾點要求。並且這樣對他說。無論我的表達方式有多麼不好,讓你有多反感和難過,你一定要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我和你爸爸是最希望你好的人,我們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是建立在為你好的基礎上;第二,如果你想獲得父母的尊重,首先也要自己尊重自己。比如說作息要規律,這個是我們約定好的,幾點睡覺,遊戲玩多長時間,什麼時候才能玩。只有你遵守了規則,你也才能嬴得我們的尊重。第三點,我們可以表揚你,鼓勵你,支持你,但是你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你要自己該怎麼做才能進步。我們也不願意拿你和他人做比較,但是我希望你要和自己比較,一次比一次努力,一次比一次更優秀,只有這樣,你才能進步。

當然,孩子也並不是因為這一次的溝通,就變得聽話懂事了。之後,我也做了大量的努力。比如剋制自己的情緒,努力保證自己能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儘量設身處地站在他的立場上,體會他的感受,然後提出一些建議,讓他自己作出決定

對他表示關心,閉上嘴,少說多做。尊重他,理解他,包容他。在他情緒不好的時候想辦沒幫他排解。同時,也和孩子有約定,學習和遊戲等,都是建立在雙方溝通之後,達成一致的結果。遵照執行,這樣,孩子也認可,也會照做。

在學業上,以鼓勵為主,同樣,在他學習的時候,我也放下了手機,專心閱讀。給孩子做好榜樣。 現在,我們仍然時有衝突,但遠沒有之前這麼激烈了,他也慢慢理解作為父母的辛苦。

我是靜靜,政務工作者,教育領域創作者。家有十四歲男孩,與大家分享養育孩子的酸甜苦辣,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和我有一樣的困惑,歡迎關注我,私信我。

靜靜育兒觀


我說說我同事家的孩子吧,男孩,今年也是13歲了。在學校那就是個小霸王。

一次,我和同事去四百里的某地拉設備,而天色已晚,本想在外暫住一晚。不想,其妻子打來電話,哭哭啼啼,原來,是孩子打了人家孩子去醫院了,人家家長和老師同來門上了,她不知怎好了。我同事在外地也只能安撫,並告訴她拿著錢去幫人把孩子先治療再說。至此,我也不好說啥,連夜趕回吧。

他這孩子惹事很多,但在家卻對父母非常敬畏,卻有很懂事,知道沒有父母哪裡有他的道理。我同事跟他明說,撒謊,打;欺負人,打;該會的知識不會的,打;父母不讓做的事卻去做,打。

哈,每次都是他自己去拿來掃把,趴下受罰。有一次因為老師電話反映他在校又欺負人了,我同事氣得順手找合適的東西揍他時,竟然撈到的是一根鐵棍,那孩子一看,忙抓住棍子,說,“爸爸,您看清了,那是鐵的!不能用這個!”哈,都把我同事氣樂了。這傢伙,還知道怕鐵的!

說了這麼些,什麼意思呢,孩子再混,也得知道自己敬畏的是誰,是誰把它帶到這個世界上,並盡心力餵養大的,如果敢忘恩負義,打罵其父母,那就是畜牲,這樣的人物怎麼能夠放到社會上去呢!

而它能走到打罵父母的程度,是不是父母從小對它的教育沒盡到力呢,自己應反思呀。


麥熟天


13歲是初一的孩子,馬上要初二了吧,這個時期的孩子剛好處於叛逆期,脾氣又大,又犟,而且自己感覺又無所不能,因為這時候的孩子要成為“小大人”。

我記得,我當時讀初中時,也是經常和我媽頂嘴,她說我,我就頂嘴,她如果要打我,我就會反抗,我記得一次最兇的,她說我,我直接拿遙控器仍地上,直接就摔爛了。

反正,到了這個叛逆期,就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特別不聽父母的話,那麼該怎麼辦呢?

其實,再不聽話的孩子,你要是表揚的好話,那麼誰都願意聽,如果你是鼓勵的好話,那麼誰都能充滿力量,但是如果你要開始講道理,或者你要開始以爭吵的形式進行,那麼結果往往是相反的。

所以,我建議家長,多關心孩子為主,但是這個關心,不是以關心三歲孩子的那種關心,例如,吃得飽嗎,穿得暖嗎,如果是這樣的關心,孩子會更加反感。

那麼這時的關心,可以跟孩子聊些日常生活的事情,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再聊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思考,漸漸地孩子就會跟家長成為朋友,就會無話不說。

因此,家長不要以暴力的形式出現,也不要以講道理的形式出現,而是以朋友的形式,以交心的形式與孩子溝通交流。

如果能夠這樣做,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改善親子之間的關係。

不知道您會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評論,如果有幫助,請為我點贊並轉發,您的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


小謝大語文


說起拿刀砍人這個事,令我想起了我跟我哥的一個事,那時候我讀初一我哥初三,我哥那時候剛剛是叛逆期,經常跟我們村那些小混混一起,然後一天晚上我媽就教育他,兩個火爆的人就吵起來了,然後我就去護我媽跟我哥吵起來了,大概忘記吵什麼了,然後他竟然拿菜刀架著我脖子,當然最後他是沒有傷到我,然而我們感情到現在依然很好。

其實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他的脾氣也會漸長,動不動就會大喊大叫,甚至咬人、打人。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證實,合適地表達自己憤怒情緒的能力是人格成熟的重要因素。如果成人忽視了這一點,對兒童的憤怒給予過分的壓制或者過分的遷就,兒童表達憤怒情緒的能力就得不到順利的發展,甚至造成人格的偏離和扭曲。

不過,在我們談論兒童種種“攻擊”行為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想表達的情緒,這樣我們才能在評價時做到公正合理,在教育時做到事半功倍。就像題主的女兒一樣,她拿刀這行為的背後想表達什麼樣的情緒。

(1)表達情緒。兒童對外部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分辨的能力之後,但其語言表達能力尚有欠缺。還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所以,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兒童也只會用喊叫、咬和打來表示不滿、憤怒等的情緒。

(2)自我防禦。處於建立自我意識時期的兒童,非常看重對所有權的保護,這時的敵意和攻擊行為很多時候其實是出於自我防禦。例如,有時和同伴爭搶玩具,有的幼兒會用咬人來告訴同伴:這是我的!這是兒童在語言或力量上輸於他人的時候,才會爆發出來的行為。

(3)釋放壓力。兒童有時也會因為敏感地接收到周圍環境、父母情緒的變化,出於釋放壓力,表現為外在的攻擊行為。

(4)模仿行為。社會性模仿是兒童學習的一個重要媒介,當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喊叫、打人時,有時也會嘗試著去這樣處理問題和情緒。當然,還有時候可能是兒童在模仿成人解決問題的方式。

作為成人,你應該在兒童發脾氣的第一時間,通過快速觀察、耐心詢問、冷靜分析來推測其根本原因。而不是怒氣衝衝地質問他,因為兒童當時常常回答不上來也不願意回答,那樣只會引發你與他之間的衝突。找到原因之後,還要進行認真的教育,如果不及時阻止他的攻擊行為,那麼他就傾向於經常出現這種行為,從而向不良的行為習慣轉化。


乾巧的生活日常


13歲的孩子,正是青春叛逆期。大多數父母對自己十幾歲孩子的叛逆非常擔心,但事實上,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不叛逆,反而不正常。

叛逆是指反叛的思想和行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常做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把青春期孩子這段時期的表現定性為叛逆,其實是過於主觀的,我們應該賦予這個詞以特別的含義。

從動物本能來說,幼體逐漸成熟後,終將獨立於母體,這是生物得以繁衍生息的保證。而叛逆,本質上是為了獲取與家庭分離的能力。就像胎兒成熟,會在子宮踢打,急切地想到來到新的世界一樣,叛逆期的孩子,他們也會以某種方式反抗父母,脫離掌控,以奔赴自己的人生。

這樣說會令很多父母感到悲傷,同時也非常困惑,孩子還這麼小,完全沒有在險惡人世間生存的能力,怎能放心呢?

我們要知道,人類近百年來的文明發展進程實在是太快了,生物進化的步伐已遠遠落在後面。在遠古部落時代,我們的祖先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如果仍要父母養育照顧,會嚴重削弱群體的生存能力。雖然我們現在的孩子,至少要到十八歲以後能正式步入社會,但這些,還沒來得及寫入我們的基因。因此孩子到了十二三歲,無一例外地會進入青春叛逆期。

如果一個孩子,在十幾歲時不被允許叛逆,那麼他們就可能在今後的某個人生階段表現出來。到那時候,在別人眼中他是個成年人,但其行為又顯示出特別的不成熟——害怕風險、自我否定、被他人的評價左右,容易患得患失,等等。

這樣的話,難道我們要縱容孩子為所欲為,甚至打罵父母?

不是的,孩子叛逆,正常情況下,並不是想要跟父母對著幹,而是自身發展需要。之所以總容易與父母發生衝突,是因為大多數中國家長都是控制型父母,習慣以批評、責罵、否定、說教、盤問、貶低等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如果我們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定位自己為孩子人生的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身份,而不是處處限制孩子的成長,也許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就不會以與父母衝突為表徵,而是表現為對生活的好奇和積極探索,以及個性的充分發展。

家長可以嘗試這些方面的改變:

1、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孩子為什麼對你不滿?這時候總是他們不對嗎?家長雖然有更豐富的人生經驗,但不代表做什麼都是對的。也許從孩子的角度看,你會有新的發現。

有一位父親總是限制自己十三歲的女兒,不許她與同學交往,無非是擔心女兒早戀。放學回家晚一點兒,就會以不信任的語氣反覆追問。偷偷潛入女兒的同學QQ群,看到女兒和誰互動密切,就私下警告對方。終於有一天女兒忍無可忍,跟父親大吵之後,離家出走。

事後這位父親反思管教女兒的整個過程,發現自己確實做得過分了,已經使女兒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站在女兒的角度看,自己簡直是個面目憎的爸爸。

2、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傳統型的家長和事業有成的家長,最容易犯這種錯誤。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應該怎樣,不能怎樣,從不願意蹲下身來,聽孩子想說什麼。“不許把頭髮剪成這樣!”“不許穿破洞的牛仔褲!”“不許看這些烏七八糟的書!”家長這樣說的時候,只基於自己的價值判斷,從未想過傾聽孩子的理由,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當然不能違反學校的規定,但奇裝異服的判斷實在太主觀,也許孩子只是在追逐流行而已,何必要當做洪水猛獸?誰不曾年少輕狂,誰不曾狂熱追捧過自己的偶像?為什麼當自己成了家長,就無法再接受孩子這樣的行為呢?

耐心聽他們的聲音吧,他們會告訴你一些你久違的生命飛揚的故事,你應該保持孩子一樣的好奇心,而不總是刻板嚴肅。

3、用鼓勵代替羞辱。“不要異想天開了,好好讀書,才是你當下應該做的事!”“以你的智商和天賦,樹立這麼高的目標是不現實的。”“為什麼考得這麼差?你總是給我丟臉!”“看看人家小明……”

很多家長仍然在用這樣的方式激勵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在羞辱。“知恥而後勇”是個好詞,但也僅是個好詞而已,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概率並不高。大多數情況下,是孩子的夢想被摁熄,失去自信,最終的發展,離你的預期目標更遠。

少年心事當拿雲。永遠不要嘲笑孩子的夢想,而要用鼓勵給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成為一個梗?因為我們有很多父母,他們不知不覺就會說出這樣的話。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尚未經生活的磨礪,他們的意志,沒我們想象中那麼堅強。只有鼓勵才能給他們力量,羞辱只會令他們逆反,然後走向與我們期待相反的方向。

4、讓孩子知道你有多愛他。中國人總是吝於說愛的,即使在孩子面前,也那麼含蓄。我們總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可孩子不但不領情,還會脫口而出“我恨你!”這實在太令人傷心了。

我們不能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但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你有多愛他。在這樣的前提下,你的行為,更能得到他們的理解。深沉而含蓄的父愛,總在文學作品中被歌頌,我卻認為是不可取的。愛要說出來,不要像一個謎底一樣到最後才被揭曉。那樣除了在某個特定時刻能產生煽情的效果以外,並沒有太多益處,卻可能錯失許多相互理解的機會,甚至導致激烈衝突,造成無法彌補的過錯。

不要總是試圖控制你的孩子。這樣也許會讓你暫時產生一種成功的幻覺,但唯有在愛與信任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更可能發育出健全的人格,以及獲得終生受益的能力。


毫米


我女兒二十一歲了,上大二,也是很不聽,我和他老公是做苦力的,每次禮拜天她在家裡,要是喊她洗哈碗也要甩臉,只有我自己洗了,都二十歲了,我又不能吼她,她非得從學校弄只貓回來喂,一個月喂貓也得二百塊吧,貓糧貓砂的,一年也得二千多吧,她也曉得我們都是幹苦力,每天一身灰的回家,可就是要養,不許養就對我說要死要活的,說自己憂鬱症來了的,反正就是高興就和你說幾句話,不高興就甩臉,或者躺沙發和同學朋友手機微信,去年買的房子,本來想著寫她的名字,後來寫我自己的名字的,幸好沒有寫她名字,要是我老了, 她也這樣對我,我就哭不完了


yyclz


說到叛逆期,我現在還真有話要說。也當是宣洩一下我心裡的情緒。我閨女9歲,9月份就要上三年級了,家裡還有個妹妹,剛好兩歲。平時是我一個人帶。姐姐寫作業有點拖延症,非常粗心,為了讓她改變粗心毛病,每天家裡都要上演一場戰爭。說她一句頂10句。字寫得潦草,讓重寫,吱吱歪歪。背書不過關讓多讀兩遍,又不樂意。有時候氣不過,就會動手打了她,她會用怨恨的眼神看著我。



她爸爸現在在外地工作,半個月才回來一次。她也不怕我,有時候她爺爺奶奶過來,她更加有持無恐了。我感覺都抑鬱了,她這是叛逆期撞上我的更年期了。真不知道該怎麼教。每天還和妹妹吵架又打架,一點也不懂得讓妹妹。

這兩天左胸口痛,估計是被氣壞了。有時候想想,算了,讓她自己寫,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學得不好也是她的事。雖然是這樣想,但行動上還是沒辦法做到不管,自己孩子,身上一堆毛病,自己不管誰管。其實我閨女成績不錯,還代表學校去參加過歌唱比賽。也許我該換個方法去教她。她吃軟不吃硬。我要硬來,她比我更硬。有時候稍微哄哄她,她就安靜了。就是家裡有兩個小孩子在吵,所以一點一點把耐心給磨沒了。

這兩天嘗試用愛感化她,有好吃先給她吃,會跟她聊聊她感興趣的話題,她喜歡看書,就給她買一些她愛看的書。現在脾氣稍微收斂一點了,沒那麼容易發火。希望她慢慢長大後,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