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性筆練字怎麼樣?

急支糖漿好苦


練習硬筆書法。不管是用中性筆還是鋼筆。都是非常合適的

。但是兩者有區別,也有共性。共性的地方在於兩者的筆頭都屬於硬的,控制起來沒有毛筆需要調鋒那麼複雜,而且攜帶方便,練習可隨時隨地,應用性強!而且兩者線條的表現主要還是靠提按。

而兩者的區別 在於筆頭的構造。因此我們要更好地使用以下工具,則必須要了解這個筆本身的性能!

首先說一下鋼筆,如果大家仔細看一下鋼筆這個頭的話,會發現鋼筆的頭實際上是有一個斜面的。而這個頭的中間有一條裂縫。那麼鋼筆的書寫眼裡就是通過下呀,然後墨水經過筆頭的縫隙,流到筆尖的斜面,產生墨跡。


因此使用鋼筆的時候,你按得越重,筆毛的開合程度越大,然後墨水的灌注越多,線條越粗。因此的鋼筆練字還是相對比較容易控制,所以很多人建議練習硬筆書法還是從鋼筆入手

有人可能會反對說鋼筆吸墨的方式比較麻煩。但是呢,現在也出現了一些新型可更換的鋼筆墨囊使用起來也很方便。所以選擇鋼筆來練字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一個選擇。

那麼中性筆的話。它的筆頭是一個圓珠。因此呢,它是通過滾動圓珠帶動上面的墨書寫出墨跡。因此呢,在使用中性筆的時候,下壓的力度不能太大,太大則會影響圓珠的滾動從而影響墨的流暢度。因此對於初學者來說,使用中性筆進行練字,剛開始會有一定的困難。但是熟練了以後呢,中性筆書寫的效率就會比鋼筆高!


另外,不管是使用中性筆還是鋼筆,握筆姿勢和書寫方式非常的重要。握筆姿勢如下圖。

需要提醒的地方就是食指要微微在拇指之前,這樣的話就會靠牢到食指的根部關節,而不會滑落到虎口

另外書寫方式的話就是橫向用手腕運筆,縱向的話靠食指發力。其他方向就是手指和手腕的結合。

大致的握筆方式和運筆動作就是這樣。具體筆畫的書寫動作,有興趣可以觀看我的頭條專欄。

弘揚傳統文化,專注書法教學!


小寶的思考


中性筆練硬筆書法,你值得擁有。雖然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朋友鄙視硬筆書法,但必須承認的事實是――硬筆書法受眾更廣、實踐用途更多,取代毛筆書法可能性不大,但獨樹一幟甚至與毛筆書法分庭抗禮是遲早的事情。


中性筆因其筆尖圓潤、墨寫流暢、書寫靈活自由、使用更為方便,比傳統鋼筆更具優勢也更受歡迎。一個用中性筆技法熟練的人,幾乎可以遊刃有餘的表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毛筆筆法技巧,這是不爭的事實。比如趙賀新用中性筆寫歐楷。很多書友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仍然只認毛筆書法,這無疑是抱殘守缺、坐井觀天。

以中性筆習練硬筆書法,個人認為要在點畫的技巧上多下功夫。即便是硬筆書法,藝術源流上也是要溯本求源的,取古意、效古法肯定錯不了。但具體的點畫技術,更要貼近硬筆書寫特點的實際,臨照與模仿為先,然後是借鑑融合,大量的書寫訓練必不可少。


什麼是好書法,好看,有氣質,有味道。硬筆書法也是如此。很多風格的東西,都成就於細節,這個細節就包含在點畫結構之中。楷書的莊穩,行書的飄逸,草書的豪放,雖然書體不同,詮釋美的方法卻大同。這個方法,不在於是毛筆還是硬筆,不在於是鋼筆還是中性筆。〔注〕文中插圖為本人中性筆行書習作,蒲松齡聊齋志異之《週三》。


抱庸詩書


以我的經驗來說,不管中性筆、還是鋼筆,都會刻意地去嘗試。要做到隨便什麼筆和場合,都能任意揮灑地寫一手漂亮的字。

做到這一步不容易啊!可能大都有體會:在家靜心寫出的字和在大廳廣眾下寫的感覺是兩回事。這就是功力的問題了。

比如在家經常用鋼筆練字,自以為很好了,但如去銀行用中性筆一填單,就找不到感覺了,甚至連筆的粗細等也會影響效果。

這就要求做到:

一、經常以各種性能的筆來書寫,努力做到寫出的效果一致;

二、學習優秀今人的字帖,選定一家練出效果後,再嘗試博採眾家;

三、常體會古人字帖,著重練習筆法;

四、時常變化書寫速度,以練習能快速流利地把握字的美感和準確性;

五、時常參以已意去臨寫古帖,變縱為橫勢來適應章法;

六、臨今人帖要注意著重結體和章法、臨古人帖著重筆法的運用;

七、最後,寧缺勿濫,持之以恆地練習



以上幾點請書友指正,相互探討!


臨池管窺


其實到目前為止,很多人會普遍的認為硬筆字就是指鋼筆字,包括很多平臺上給大家宣導的都是鋼筆才能把字寫好看。

那麼,真的只有鋼筆才能把字寫漂亮,中性筆就不可以嗎?快隨鉛墨君一起來了解下吧~

首先,什麼是硬筆和中性筆呢?

硬筆是相對軟筆(如毛筆)而言的,指用硬質材料製成的筆,它的書寫工具包括中性筆、鉛筆、圓珠筆、鋼筆、粉筆等,具有獲得容易、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廣泛等特點。而中性筆兼具自來水筆和油性圓珠筆的優點,書寫手感舒適,油墨粘度較低,並增加容易潤滑的物質,書寫介質的粘度介於水性和油性之間,因而比普通油性圓珠筆更加順滑,是油性圓珠筆的升級換代產品。


隨著中性筆的優勢一步步顯現出來,國家在考試時候也倡導考試使用黑色中性水筆進行答題。


那麼對於鋼筆來說,中性筆的優勢在哪裡呢?

1、中性筆更便攜、穩定性強。在北方,鋼筆東凍熱漲,很容易漏水,學生日常寫字後手上經常沾到墨水;同時中性筆筆水內含有碳素,具有穩定性,多年之後翻開作品字跡如初,墨水則不然;

2、中性筆適應性更強。最明顯的表現就在於對紙張不挑剔,基本常見的紙張都可以書寫,不會洇紙;鋼筆則不然,對紙張比較挑剔,有些紙張鋼筆寫上去後會暈成一團,甚至還會滲透到下一張紙;

其實,從書寫結果看,中性筆書寫出來的效果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過鋼筆所呈現的效果,包括現在活躍在硬筆書法領域的一些大家,基本上都用中性筆書寫。

有人會說“為什麼我用中性筆寫出來的字就是沒有鋼筆好,中性筆就是沒有鋼筆好用”,除了書寫習慣問題,那麼就是書寫技巧不到位了。

鉛墨書法注重教學方法,更注重方法應用,獨特的字根教學,重視二筆三筆筆畫之間的聯繫,通過字根的組合、結構、章法訓練,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讓學員形成快慢有致的書寫節奏,並掌握筆畫之間的聯繫;即使鉛筆、圓珠筆等也能讓您輕鬆切換,寫一手漂亮的好字。

就書法的角度看,技法熟練、掌握運筆節奏,基本上什麼筆都可以操作的好;技術不過關,即便是好筆也很難發揮出它的作用。


鉛墨書法


一.現練習中性筆硬筆書法很多.相比較而言.鋼筆.中性筆各有千秋,鋼筆書寫流暢,下水不會積墨,缺點價格高,易摔壞,不易攜帶。而中性筆攜帶方便,價格便宜,下水流暢,對比之下,中性筆更宜表現漢字的粗細變化,可寫出毛筆的韻味,強於鋼筆。

二.中性筆0.5號0.7號試合初學者使用.出水穩定流暢,而1.0中性筆書寫較粗,下水快,會出現積墨現象,全靠運筆控筆去掌握,較難控制,不適合初學練習使用,應打好基礎後,再嘗試書寫。

三.練字靠的是堅持與領悟,不可一味死練,要用心仔細體會每個字筆畫運筆.搭配.結構.....,找出字特點,每日練習不可貪多,每日三五字,每次一小時,致至會默寫為止,貴在堅持。天長日久會寫的字多了,也就進步了。

以下是本人中性筆塗鴉,敬請各位老師老點。








楚都墨客


硬筆書法重在結體,用中性筆是可以的,當然,相對鋼筆,中性筆表現提按的效果會差不少。

練習硬筆書法首要的一點是選好字帖,要選權威的丶規範的古代法帖,比如《薦季直表》《黃庭經》《洛神賦玉版十三行》等。

在臨帖過程中要避免“抄帖”,多“讀帖”,學會“比較”。即多觀察、多分析字帖,推敲每一筆畫、每一行字、每一篇字的書寫——某一個字沒有寫好,就對照原帖觀察、比較,然後再臨摹,直到滿意為止。

在學的過程中,要摹、臨、背(默寫帖字)、創(寫與帖字相近的字)四結合,掌握規律,循序漸進。

學會將字帖中部首、字體結構分類臨習,歸納總結字與字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去認識和掌握一類字寫法的共同點,以收到舉一反三之效。

學硬筆書法, 一般要把握“準”、“挺”、“狠”三個字。

準,就是下筆之前先要看準原帖筆畫位置,寫的時候要下筆準確,做到位置準確、長短適宜,初學者習字可藉助田字格訓練。

挺,就是將筆畫書寫得挺拔、剛勁。橫豎平直,彎弧有力,不能顫抖軟弱。

狠,是指下筆果斷,乾淨利落,不要猶豫反覆,但也注意不能失之偏頗,走入極端。

下面看看書法家的硬筆作品。


千年蘭亭


用中性筆練字是完全可以的!

我給大家說說用中性筆練字的優點:

第一,中性筆的書寫性能適中。

中性筆比鋼筆要圓潤一些,鋼筆過於堅硬,而且,中性筆要比毛筆硬的多,毛筆由於他的筆毛材質柔軟,不容易控制,所以中性筆是介於鋼筆和毛筆之間的,很容易控制!

第二,用中性筆書寫,更便捷。

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習毛筆字,需要準備的書寫工具很多,如:詩書畫印等。而中性筆不需要那麼多的準備,直接找一張紙,就可以寫了。而且,中性筆攜帶也很方便。

第三,中性筆1.0型號的,更適合書寫!

我們都知道,中性筆0.5型號的,筆尖很細,出墨很少,而且不適合寫大字,或者是不能寫出比較粗的線條,而1.0型號的就不同了,如果對1.0型號掌握很好的話,那麼能寫出很細的線條,也能寫出很粗重的筆畫,這就是1.0的優勢!

第四,中性筆運筆更流暢!

用過鋼筆的朋友都知道,經常會出現斷墨的現象。而且鋼筆如果遇到洇溼很強的紙的時候,就很難控制了。但是,中性筆就可以駕馭得了了!另外,中性筆在書寫的時候,下墨很均勻,不可能像毛筆一樣會出現掉蛋現象的。它出墨適中,書寫很流暢!

總之,中性筆目前來說應該是最受歡迎的書寫硬筆書法工具了,它的優勢誰用誰知道!

以上內容僅強哥個人淺見,插圖為強哥硬筆書法習作!


強哥書畫


對於一些資深的硬筆書法愛好者,尤其是經歷過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那場硬筆書法熱潮的朋友來說,潛意識裡都堅持認為鋼筆才是真正的硬筆書法書寫工具,其它諸如圓珠筆、鉛筆之類的工具都是不入流的。當然,當前極為流行的中性筆也同樣受到不少人排斥。

驚龍軒同樣是從上世紀末便熱衷於研習硬筆書法,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鋼筆的忠實擁護者。在那樣一個年代,除了普通鋼筆,甚至連筆頭經過加工處理的美工筆都被視為“旁門左道”,很難得到權威的認可。

隨著電腦和手機的普及,書法的實用性大打折扣,席捲大江南北的硬筆書法浪潮也隨之降溫。現在還在堅持習字的朋友主要集中在在校學生,並且有不少人只是為了應付所謂的“考級”罷了,真正能潛心研習書法藝術的純粹書法愛好者越來越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脫胎於圓珠筆的中性筆應運而生。中性筆與圓珠筆的區別就在於墨水:圓珠筆是油性墨水;而中性筆的墨水介於油性和水性之間。關於中性筆的一些常識,驚龍軒在前面的文章中有過專門介紹,這裡不再贅述。驚龍軒在書法教學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和摸索,認為中性筆相較於普通鋼筆使用更為便捷,性能也相對穩定,在具備一定書法功底的前提下,中性筆的書寫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我們時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書法家,比如趙賀新、陳忠建等人用中性筆創作的作品,其表現力並不在普通鋼筆之下。基於此,驚龍軒以為中性筆的出現和普及還是應該得到肯定的。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關於中性筆練字,我練習時間不長,也就最近兩年,尚處在初學階段,就我個人體會試著答一下,不對之處請指正!

中性筆是很不錯的書寫工具,好用不貴,攜帶方便。常規中性筆為0.5的,如果初學者練字建議使用0.7的,因為1.0過粗,雖然表現力更加多樣豐富,但粗細變化、橫豎及彎鉤不易掌握,0.5有點細,線條表現要求更高,0.7最適宜初學者練字。至於牌子,其實不必糾結於牌子,特別是國外品牌,在當前,國內外製筆技術差別不大,實在沒必要當冤大頭,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即可。

關於練字工具,除中性筆外,可選擇厚一點的鼠標墊,幾元那種即可,作為練習紙的寫字墊板,便於處理出墨時的粗細變化把控和節奏的控制。至於練習紙,我通常用辦公廢紙背面打印方格紙和長條格紙(網上模板很多),練習楷書和行書,廢物利用,環保節約。

至於方法,個人覺得選取歷史名帖,少用或不用今人,一本足矣,練到爛熟於心,心到手到基本出師,然後再臨摹其他的名帖。初學者每天練習宜少不宜多,三字五字即可,重複多臨,和毛筆字練習差不多,注意熟悉掌控墨性、筆性和紙性,把握運筆規律和字體的空間感,筆筆呼應,字字勾連。多研究多揣摩,多練習多糾錯,自然會越來越好。

附上一篇爛字,是近段時間的練習稿,不喜勿噴,多謝!


暗夜突圍


你好,很高興能與你探討中性筆練字的問題。

關於中性筆練字我已經回答了很多問題,從硬筆入門,高中生練字,硬筆達人作品等,你可以翻一下之前的回答,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現在的中性筆練字是一個趨勢,書寫工具簡便易帶,與鋼筆相比,筆芯是360度出墨,這個優勢是很大的,在表現筆鋒方面。我身邊的好友都是一些硬筆達人:如三輪老師、紅富士老師、高楊老師等,之前也貼出了一些他們的作品(詳見之前的答案)。

(三輪老師作品)
總的來說你問題中的第一個疑問基本可以打消了,中性筆不僅可以練字,下大功夫還會取得很意想不到的好結果。那麼現在我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在這裡我主要向你分享一些自己對於中性筆練字的認識和建議:

字帖是無聲之師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練字沒有捷徑,臨帖是必經的過程。如果你只是想日常實用,不是專業的研習硬筆書法,我建議你學習

今人字帖,方便更好的入門,市場上有很多字帖,在選貼時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和風格,但同時建議你選擇楷體或行楷,因為這能更快的讓你瞭解字的間架結構,一定不要貪心,專心一家,認真學習是最關鍵的。

學會學習方法

中性筆練字,切記不要抄字,要精臨,我們知道初學書法有”臨與摹“,摹就是描紅,臨則是讀貼後臨習,初學切記不要一篇一篇的抄字,而應該對每一個字認真去讀貼去臨習,學習字的結構,學習筆法,注重精度(這個過程是很重要的)而是追求數量。只有當你注意的細節越多,讀帖的精度越高,臨習的字才會越好越像。關於讀帖這個問題一句話兩句話說不太清,希望你仔細參考一下我之前的硬筆書法入門到實踐的那篇文章。有人說:初學者要七分讀三分寫,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匆忙下筆,把讀帖讀透,再下筆。

貴在堅持

沒有人一下子就成為硬筆大神,板凳坐得十年冷

,堅持努力才是硬道理,這裡面只要方法對了,剩下的就是不斷臨習堅持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初學者練字的大忌。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練字,每天保持一定的練字量,半個小時以上吧,主要是認真投入沉下心來練習的時間。根據自己目前的情況合理制定練字的計劃,書界流傳一句話:一日練字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貴在堅持,希望能幫到你。

我是筆下春風,在中性筆練字上我願與你一起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