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銀行存款全部換成房產能不能抵禦通貨膨脹?

甄梓龍O


關注路人蟻的世界:財下心頭,卻上眉頭,與你一起侃財經

1這十年來,居民存款因為貨幣放水原因,都是貶值縮水,房子成了熱錢和財富的蓄水池

12008年開始為了抵禦美國次貸危機的衝擊,我們也加入了印鈔大軍,釋放了百萬億貨幣進入市場,大部分都流入了基建和地產領域,帶來的是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和房地產價格的攀升,居民財富存款都被動貶值,而從銀行拿錢投資,買房的都通過低息貸款配置了優質資產,通過房子固定資產實現了財富的增值,成了人生贏家。熱錢的第二次流動是2014年股市大火,熱錢湧入股市炒作,全民炒股時代,隨著2015年大跌,熱錢進入大宗商品市場,炒作各種原材料價格帶來的就是企業生產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的攀升。泡沫擠破後,2016年大量資金湧入地產和保險領域,帶來的是地產的第二個上漲期,逐步到了今天一二線城市維穩,房價定型,局部優化,三四線繼續城市化改造,完善商業配套,農村搞旅遊發展的格局。進入了城市化下半場。

2 現在把存款全部變成房產,已經不是實現財富快速增值,避免通脹貶值的方式了,地產拉動了十年的中國GDP,接下來不會在繼續暴漲,而是保持平穩,平衡各地區發展差異,逐步優化一個整體的城市化。無論是剛需還是投資,考慮好自己的負債和未來收入預期,避免高槓杆配置房產。一個城市房價的上漲長期看還是人口流入和商業配套的成熟度


路人蟻


2016年之前,把銀行存款都用來投資房產肯定是正確的抉擇,因為過去我國的通脹水平都比較高,而且居民槓桿還有提高的空間。同時,政策也鼓勵大家投資購房。在這種情況下,購置房產等房價漲上去再拋售,那肯定能保值增值,

但是,現在把銀行存款都換成房產恐怕會風險很大:首先,房價上漲受到政策調控,未來各城市的房價不允許出現大幅上漲。目前,決策層提出的“房住不炒”、“堅決遏制高房價”等理念深入人心。同時,住建部還對前期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負責人實施了問責制。未來房價沒有大漲的可能,起不到資產保值增值的效果。

再者,在2015年之前,購房的主力是富裕家庭、炒房者,所以國民槓桿度並不高,現在是全民加槓桿,國內居民加槓桿已經用到了極限。更何況,中國經濟目前下行壓力加大,人們對未來收入預期和房價上漲產生消極看法。國民購房願望已經大幅削減,未來投機房地產的人少了,部分城市的房價有可能出現大跌行情。

再次,過去居民投資渠道不多,也只能通過買房來對抗通脹,而現在國內投資理財途徑很多,門檻又不高,抵禦通貨膨脹的手段也有不少,所以,如果儲戶覺得銀行存款是利率太低,完全可以去購買一些銀行理財產品、私募基金、P2P來對抗通脹,而沒有必要非要去冒高房價風險去買房抗通脹。

最後,過去買房對抗通脹,主要是房價只漲不跌的這種思維已經形成共識,但是過去的經驗,並不代表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超過400萬億元人民幣,房地產泡沫已經非常嚴重,日本上世紀90年代初房地產泡沫、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香港如今房價下跌都已經證明,房地產並不是都能抗通脹,也有讓資產大幅縮水,讓投資者一夜成為負翁的可能。

把銀行存款換成房產來抵禦通脹,這要看房價處於何種位置,如果房價泡沫並不高,而且房產是一二線城市的中心城區,政府鼓勵居民投資房產。那投資房產可以對抗通脹,肯定要比其他投資渠道更好一些。但如果房價已經漲到高位,遠遠脫離了當地民眾的購房能力。一旦投機炒房和開發商撤出,那房地產市場會驟然降溫,屆時不要說買房抗通脹,恐怕連血本都會要虧損掉。


不執著財經


從理論上講~可以!(設想擁有貨幣極多,全部換成房產~在過去30年及未來10年可以對應通貨膨脹!但僅僅是理論上支持。)從現實出發~根本不可能!當通貨膨脹以超乎想象的狀況暴發~如津巴布韋!你在此類環境下擁有再多房屋也不如一千斤米麵及飲用水~擁有房屋幾乎只能在原地等待,等待通貨膨脹結束!而其它~如足夠糧食,飲水及工具還可以逃跑!甚至於換取上述擁有房屋的“投資者”一切房屋~而對方正需要“逃跑”的各種工具,所以此時刻一千間上萬套房屋都因通貨膨脹變成了另一種“計價”方式~不是貨幣,也非黃金!而是時間。即所擁有資產能“負責”生存的時間~當生存被保證,才能談生活!房屋為生活而定,改善生活質量才是投資。而通貨膨脹發展為影響生活~可以用投資房地產對抗!但通貨膨脹發展成了危急生存的時候~幾乎只能是逃跑或拖延,此時此刻“時間”的價格極端昂貴~足夠糧食水或貨幣等工具根本就無法用價錢計算,只能是時間!而房地產無法保證迅速為逃跑提供時間~僅僅拖延,誇張點解釋:當一千間一萬套房屋換一天食物條件存在時,食物在此時此刻通貨膨脹己經用秒計算了!


誠哆2


對於這個問題早餐君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早餐君認為,把銀行存款換成房子不可能抵禦通貨膨脹。

存錢和買房是普通老百姓處理手中閒錢最主要的方式。近年來,由於通貨膨脹,貨幣不斷貶值,人們也不再傾向把錢放在銀行,那麼多餘的錢放哪?要是放在之前的話,房產絕對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望樓興嘆的今天,房子早已經從原來的的“房住不炒”過渡到“房炒不住”的時代。先驅的炒房客們在裡面賺的盆缽滿體,也有不少人為了能在裡面分一杯羹,紛紛負債炒房。在炒房客和開發商不斷努力之下,房價已經漲到了很多人不敢高攀的程度。

通貨膨脹的到來,也會加快資金流向房地產業的速度,進一步推高當地房價。但如今,“房地產稅”、“限售限購”等調控政策不斷頒佈,房價必將回歸理性,雖然現在房價的總趨勢還是保持上漲姿態,但已是檣櫓之末。

房價較低時,那銀行存款換成房子,或許還能掙上一筆,而現在房價自身需要擠泡沫,去槓桿,處於下跌過程中,再加上很多人都是負載在身,這時候還把銀行存款換成房地產風險太大,也起不到抵禦通貨膨脹的作用。


早餐么么


我國的真實通脹率是相當高的,假如超發的貨幣沒有大量進入房地產市場,存款每年貶值10%都是少說的。


放在2016年之前,買房是抵禦通貨膨脹的首選。2016年之後,房價上漲已經超越了合理區間,逐步進入有價無市的高風險階段,這個階段再把銀行全部換成房產,不但不能抵禦通貨膨脹,還將面臨巨大的虧本風險。


股市經過多年的反覆割韭菜,已經成功教育了一批批的股民,都充分認識到了韭菜就是要被割的,割了就得認命。

房市牛了太久,金融屬性壓過居住屬性,一路飛漲,已經超出居民家庭能夠承受的高度,如果沒有主力護盤,過山車行情在所難免。


實際上,按照當前的價格,房地產市場超過400萬億人民幣的市值,不管是房地產開發商還是購房人,都已經累積了巨大的債務。雖然不至於危如累卵,卻也如千鈞一髮。


日本縱容房地產時,沒有逃過一劫。

美國縱容房地產時,沒有逃過一劫。

香港房價過山車,也曾製造過超過十萬個負資產家庭。


很奇怪為什麼有的人會認為一件商品會一直上漲,完全不考慮經濟運行規律。


老齡化社會到來,未富先老,福利遠不及日本美國,但是負債已經快速趕超。


實體經濟的走勢大家都清楚,錢好不好賺每個人都清楚。美國發起貿易紛爭就是要打擊我國出口,後果最直觀的是影響外匯儲備,進一步影響匯率。

基建搞了這麼多年,該建的已經差不多了,再建收效也不大了,投資一塊錢,八毛錢都收不回來了。

高房價下消費一定會萎縮,多數家庭都會減少消費,降低消費,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下降趨勢會更加直觀。

企業產能過剩問題會日益嚴重,雖然通過環保關停部分中小企業能夠增加源頭企業的利潤,但是必然影響就業。未來失業率開始增加時,靠什麼支撐房價?


非常簡單的邏輯,非常直觀的答案,房價已經失去支撐,即將進入有價無市階段。炒房客們想跑已經很難了,聰明的低價出售套現,嘴硬的就再撐撐,錢包鼓的無所謂。


放在2018年,如果把存款變成房產,未來五年虧損30%都是少說。


當然有句話必須說一下,如果投資海外租金回報率較高的房產,還是有望跑贏通貨膨脹的。前提就是國內能夠把資金鎖死在樓市裡蒸發掉,不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財智成功


把銀行存款全部換成房產目前來說不合適,如果在幾年之前,那就是非常合適的。小車點評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房價總體趨勢上漲,處於高位,風險大

任何的有價值的商品不可能一直上漲,房產也是,房產在過去的十幾年上漲一飛沖天,逐漸成為了高房價,房價總體的趨勢就是漲價,到了現在,也基本上沒有了再次上漲的可能,把銀行存款變為房產的目的就是讓房產升值,讓資產變得更加之前,可是現在的房價情況真的是不容樂觀,背後風險極大,沒有任何的東西可以如同房價一樣漲了十幾年,背後自然隱患極大。


通貨膨脹讓資產貶值,房產不是唯一抵抗渠道

房產的未來趨勢下跌可能性更大,限制售價政策更加嚴格,而且房地產企業融資極度缺乏,市場上面也很難把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這些都可以說明房價即將要變天,抵抗通貨膨脹,房產不是唯一的選擇,也可以買入理財基金,做投資等等,實體行業和互聯網產業都是不錯的行業,不一定非要買入房產來對抗通貨膨脹。

看完點贊,財富多多,看完評論,表達看法,關注我,人生開掛。


理財鴨



我覺得這個很難,因為在經濟處於滯脹階段所有的商品價格都會面臨價格風險。房子也算是一種商品,算是固定資產,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也會貶值,因為有折舊,房子一般都是有一定產權期限的,按照70年計算,時間越久房子的價值會遞減,因為老房子特別是二手房和新建商品房還是有區別的。

樓主的問題是買房子能不能抵禦通貨膨脹,那要看這個通脹率有多高?如果按照官方計算的話,大於3%以上,都比較嚴重了。如果是5%以上,那就是非常嚴重,實際的通脹率估計會更高,物價水平很高,把錢存銀行肯定不行得無法抵禦通貨膨脹,但是買房子,週轉期太長面臨一定不確定性,特別是政策風險。

最近全國房價出現回落了,如果買房未來三年以後,也不知道能否升值,因為三年內不準轉得,存在風險。

所以個人覺得最好是選擇流動信任好,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有年華收益率5%-8%左右的保本理財產品,跑贏通貨膨脹不是問題得哈。不懂如何投資理財,可以找我,記得點贊哦。


牛哥說投資


把銀行存款全部換成房產無疑是冒險之舉,全國性樓市都已經出現滯漲, 難道還要去借接最後一棒嗎?何況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此乃家庭投資的基本常識。

通貨膨脹 是指在一段時間內,經濟體中的物價水平普遍持續增長,從而造成貨幣購買力的持續下降。目前,國內有關

通貨膨脹的擔憂比較普遍,其原因源自央行增發貨幣。本人卻認為通貨膨脹預期被過度放大,可能最終經濟形勢恰恰相反。或因為國際商貿糾紛造成國內通貨緊縮,已有獨立經濟學家認為現在應該現金為王”,等待大宗商品跌價時買入

目前雖然我國出口形勢依然強勁,但是,美國貿易制~2000億的額度根本沒有落地,具體執行還要等到201911日。所以真正嚴峻的考驗是在明年上半年,屆時才能看出經濟發展的端倪。現在就將全部銀行存款轉為房產,非但勿能抵禦通貨膨脹,反而很可能因此財產縮水。

房地產目前確實是最為保值的商品,但是,古今中外的歷史已經證明,房子不是永恆的保值商品。

希望有此想法的投資者,還要三思而行。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工作快樂!


陸燕青


把錢放在銀行是不可能抵禦通貨膨脹危機的,這個大家都有共識。可把銀行存款全部取出去投資房地產是否可以抗拒通貨膨脹,恐怕不太好說。假如可以抗拒通貨膨脹,那麼一旦出現通脹就直接把錢取出投資到房地產就高枕無憂了。


國外出現通貨膨脹的經驗教訓

從委內瑞拉的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情況看,房地產也是在通貨膨脹中跌成了渣。有錢人紛紛變賣家產移民到了國外,留在國內的窮苦大眾連吃飯的錢都成了問題,活著成為了最大的事,又何來多餘的錢去買房。在一個只有房源不斷出貨,而購買者越來越少的市場,供需出現嚴重不平衡,那又何來保值之說。

我國這些年的房產投資情況

從90年代房地產逐步市場化以來,在這二十多年裡,我國投資房地產確實是一種最保值的手段,不僅保值還有大幅度的增值。

這跟我們房地產市場從零起步、逐步開放,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比例從最早的20%,增加到如今的城鎮化率58%。每年增長率超過1%,並且到203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70%左右,也基本上才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鎮化一般水平。

可M2的貨幣供應量也是快速增長,從89年的1.2萬億、93年的3.5萬億、2001年到15萬億、2007年40萬億、2018年170萬億。從2001年開始,到如今的M2178萬億,增長了10倍以上。其中在1985年、1988年、1995年還出現了三次通貨膨脹。可房地產卻都起到了很好的保值作用。

未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是否可以繼續抗擊通貨膨脹?

我國現在的房地產價格已經站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高位,也就是說用賣掉房產的錢可以在世界各地賣到更好的房產,比較優勢已經消失這是其一。

其二、經過30多年的城鎮化建設,在城鎮、城市中可以居住的房產已經完全可以容納城鎮化帶來的人口轉移。只不過是人口的各大城市之間的流動中出現了一些城市的短缺房源情況,可鬼城還會不斷湧現。

其三、在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投資渠道也會越來越廣。美元投資、黃金投資、股票投資、國際投資等多元化投資也在不斷湧現。制約著對房地產市場的未來投資預期。

其四、資本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而這些高富裕群體的投資人具有全球投資眼光,一旦出現通貨膨脹勢必會抽取資金湧向收益更高的領域或國家。而徘徊不定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會成為他們的放棄投資產業,房地產拋售潮也許很難避免,普通百姓想通過轉移資產進入房地產也將成為空話。

最好的投資應該是投資自己,在貨幣貶值前出國旅遊增長見識、投資愛好增加本領、投資知識增加抗風險能力、投資子女教育可以為孩子提供更高的平臺。

當然,適當的投資有價值的房地產還是非常必要的,那是一種保障。即便房產價格沒有上去,但租金收益未來一定會提高。多元化的收入來源是高質量生活的基礎,房租比工資還可靠。


鞅論財經


房地產價格並不是只有上漲而沒有下跌,市場經濟並不是只有通貨膨脹還有通貨緊縮。所以,把銀行存款全部換成房地產資產並不能完全抵禦通貨膨脹。為什麼?

一、我國房地產價格幾十年來呈現整體上揚,就算是下跌也只是微跌,並未出現像美國、日本市場一樣的“房地產泡沫危機”。所以,在投資者意識中也就足足的呈現了房地產才是更好抵禦通貨膨脹的最好工具。

但是,從世界經濟、市場經濟的角度出發,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只是呈現價格的上漲,不出現下跌。我國房地產市場也出現過下跌,2003年以及2010年至2014年間,房地產價格出現過鬆動,以及下跌,只不過更多的成分是房地產價格在這兩次時間中呈現著高位震盪、略跌的形態,而不是價格大幅下跌。

從階段抵禦通貨膨脹的角度來說,並不是所有的時間都能夠更好的抵禦通貨膨脹。並且在“住房不炒”、“堅決遏制房地產價格上漲”“提速房地產稅”的背景下,可能抵禦通貨膨脹的效果未來並沒有以前好。再加上我國市場經濟逐漸的成熟,而成熟經濟體像美國、日本等均發生過房地產價格過高而致使的“房地產泡沫”。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更是“腰斬”,價格下跌幅度很大。

所以,從經濟的角度出發,把所有的存款全部換成房產並不能很好的抵禦通貨膨脹。

二、資產的價格呈現與貨幣新增、通貨膨脹率直接的關係。往年我國貨幣新增的速度高達12%以上,但是自2018年開始,貨幣新增的速度呈現降速之態達8.5%左右。並且我國GDP總量增幅逐漸向6%,甚至未來的5%靠近,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發展。而房地產市場的滿足,供需關係也會達到相對應的平衡。房地產價格再想大幅提升,基礎貨幣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存在限制,抵禦通貨膨脹的能力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