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的孩子如何控制自己內心的洪水猛獸?

一杯清茶一幅畫


看完題目就一個想法:抱抱你。

單親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沒有認真考慮婚姻的事情帶給孩子的傷害。離婚最大傷害的是孩子,特別是從小就缺失一方的孩子。不論男女,也不論他如何備受呵護的長大;心裡總有一個地方是空的,特別需要被愛。在選擇配偶的時候特別渴望有不錯的家庭環境,只是由於個人的原因無法真的放手。

雖然不是很理解你的心情,和我的鄰居挺像的;他父母成天吵架,其實是母親單方面被打因為老公愛喝酒,不愛上班沒有積蓄。成天就知道大老婆,就這樣她都不願意離婚;畢竟有個孩子。男。孩兒在媽媽沒跑路之前都挺正常的,大家一起玩,性格除了安靜一些沒有犯罪的傾向。在一次家暴中終於忍受不了的女鄰居跑了。後面起訴離婚了,這樣的家庭誰敢嫁過去。

後來男人因為外出打工誤傷別人被判刑十年,男孩因為盜竊罪被判了好幾年。大好的年華在監獄裡度過了,再後來他們父子背井離鄉不知所蹤。

我覺得你能成長到現在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心結是從小刻在骨子裡面的沒有那麼容易被改善。很多人都是童年不幸後面遇到溫暖的人逐漸改變,雖然時間比較久,過程比較難。但是根據你的描述說先生一家都不錯。肯定不會放任你難過不管你的,不是你捂不熱,而是比較慢熱。

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早早的獨立,讓人心疼;正因為看遍了人世間的冷暖喜樂才更能珍惜眼前的不易。時間能夠改變很多,包括你的心也會慢慢變熱。有了孩子的母親更是這樣,想把自己失去的所有都給孩子補上。說明還是渴望愛,希望孩子更加幸福。這個環境裡的孩子自然非常幸福,但是要注意度,不能過分溺愛。

坐下來和老公好好聊聊,他既然選擇了你肯定知道你的一切;試著去正視心裡的洪水猛獸,去克服它,去化解它,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排解心裡的苦楚。並不是傷害別人才能讓自己安心,是自我救贖才能真正快樂。希望你一切安好。


劇有感


單親家庭的孩子敏感的群體,更需要關心和呵護。

破碎的家庭帶來傷害揮之不去

眾所周知,人們一直到一個孩子是個單親家庭就感覺這個孩子很可憐,沒有父親的愛護,或者母親的呵護,一個孩子不管失去哪一個都是很痛苦的,首先第一反應就是怕別人知道他自身是單親家庭,怕別人取笑或者可憐自己,自然而然的會感覺自卑,對父母的憎恨由此而生,會對將來的生活充滿絕望,消極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溝通的人又不在身邊,所有的委屈和需要傾訴的問題長久積壓在心裡容易導致自己心裡生病,嚴重的出現自閉,暴躁,仇視,抑鬱等,不及時的排除將是揮之不去的傷害,甚至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孤獨的人,溫暖的相逢

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很難邁出第一步,害怕應付不過來,懷疑自己的能力,多少個日日夜夜都是有自卑來陪伴,當你遇到愛你的人,說明孤獨已經離你慢慢遠去,有了傾訴的人,可以把多年的委屈錶帶出來,你會發現自己很輕鬆,用愛你的人給你最溫暖的懷抱,一切都會好起來。


和過去說聲再見,再也不見

過去始終是過去,面對新的人生,新的生活就要毫不餘地的努力,如果帶這個負面情緒去和愛你的人去生活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未免太過於自私。和過去說聲再見,再也不見。


情感收藏閣


單親家庭,不能讓愛缺席

單親家庭,不是洪水猛獸。

單親家庭的孩子更不是孤兒。

這對於單親家庭的父親或者母親而言,對孩子的呵護,絕對不能僅僅只有百般嬌慣、用一種超級彌補的心態去對待——他有父親或母親,只是不在身邊日日相伴;即便是父母離異了,也必須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至少在成年以前),要讓他感受父母對他真實而平和存在的愛。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最大的傷害可能不是來自於單親,而是從雙親家庭“突變”到單親的那個過程——因為父母之間的“鬧”離婚過程所表現出來的非理性謾罵撕逼、或者離婚之後父親或母親單向傳導的指責與譴責背後,對孩子的存在的忽略與漠視。

從一個父母疼愛的掌中寶,變成一個有爹有媽沒人愛的草。這才是單親家庭孩子心中最大的梗與結。

一旦任由它蔓延下去,長大後的孩子就會落下深重的病根,成為一根深紮在內心的那根刺:缺愛,失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同樣會恐懼愛,擔憂失去愛,甚至還會曲解別人的愛。



單親孩子更需要和父母在一起

越長大越孤單,這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可能內心的體驗會更為深刻而凝重。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愛。但這一點,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幾乎就是奢望也不假。

所以婚姻法特別強調要確保離婚後孩子的探視權,實際上就是想要從條規上強制實現離異後父母對婚生子女的陪伴。

尤其是那種通過非協商式、非和平離婚的單親家庭,在這一點上,因為最後一腳的糾紛和不愉快,甚至搞得雞飛狗跳、你死我活的單親家庭而言,給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和機會,尤為可貴和必須。

婚姻可以解體,孩子卻不能除名。這是每一個離異者最應該深刻自省不忘的基本責任與道義。



單親孩子慢慢長大,更要學會正確的愛家庭,愛孩子和愛自己

單親家庭的孩子終究也會慢慢長大,也會順理成章的當爸爸或者媽媽。

那種原生家庭的父愛或者母愛的現實缺失,不用刻意否定一定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TA。

有人說,人越是缺乏的才會越是在意或炫耀。

因為缺失,所以才會更在意。

越是在意,就有可能表現出近乎偏執的守望與執念深刻不去。

為人父母,才知愛己才能愛人,也包括自己融入的新生家庭中,也包括自己的孩子。

單身家庭長大的孩子,多半都帶有自卑、自閉、木訥、敏感、多疑和偏執的性格缺陷弱點,對個性缺陷的自我認知,並得到身邊親人愛人的認同諒解,才是最好的自我克服、修正之道,一味的迴避、掩飾,恰恰只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如果任由這些缺陷蔓延氾濫,這對於新生家庭而言,無疑就會演變成為一場新的災難,宛若昨天的故事再翻版。



正視內在缺失,晾曬成長陰影,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並非不可以陽光、親和、親切、有愛。

夫妻本是同林鳥,提倡夫妻雙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正視內在缺失——首先需要說出來,知微見著的善於從生活中去找到自己做的不夠好,或者是完全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後去檢討隱性性格影響,尤其是成長陰影的持久影響,反射。

換句話說,一如病人,切不可諱疾忌醫,唯有直面,正視問題,抓到核心的源頭,才會有助於我們自我克服——而不僅僅依靠外來力量(如退燒藥安眠藥一樣的東西)來解決問題。

也只有練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自己,我們才有可能做到寵辱不驚、進退有據、愛恨分明、陽光照人,成為愛人愛己愛世界的人。


典典(重慶)品牌策劃:專注小微企業模式設計與品牌策劃管理。你有故事我有張良計,歡迎關注私聊。




談天說地大師兄


首先我覺得你還是放下心中的怨恨,因為你自己做了母親。你都能夠將這份愛釋放的那麼好,你又何不將這份愛轉化為給父母呢?

現在換做是我的話,我就會放下心中的一切怨恨,來寬容他們,因為寬容了別人也就放過了自己,偶爾想想,還是應該感謝父母親給予你的生命,這就足矣。而且當你試著放下了你,整個人也活得輕鬆了。

我雖說沒有經歷過什麼單親家庭,但是我的童年都是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因為家運不好,父母常年生病,被送到醫院住院。而我又是家中最小的,又沒有爺爺奶奶照顧,所以父母只好將我送給各個親戚家寄養。5年之間我的日子比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好不過哪裡去。

雖說童年造就了我的不幸,童年的陰影甚至影響了我的一生,但是我為人妻為人母后,我明白了許多。我對以前的一切都釋懷了,都放下了,我覺得我過得很輕鬆,而且也越來越陽光自信了。

所以生活中不妨去換種角度,換種思維去過生活,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