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學"男神":遠赴熱帶島國,近赴涼山深處,他兩度支教,現已順利保研!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四川大學2019級法學碩士生黃晨桀和大多數研究生一樣,在校上課、泡圖書館、準備論文......不同的是學習之餘,他曾行走過許多地方,擔任過多個角色:斯里蘭卡,他是逗笑留守孩子的國際志願者;涼山深處,他是站在一方講臺上教讀ABC的黃老師;天安門前,他是幫助孩子們圓夢的特別"導遊",每一次旅途對他來說都意義非凡。

四川法學

黃晨桀,2014年考入四川大學,後保送至法學院攻讀研究生,川大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昭覺分團團長,2019年度"感動川大"新聞人物之一。

走進異國,做一名國際義工

黃晨桀來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從出生到十八歲,他一直生活在這裡。2014年,他考入四川大學法學院,在2016年盛夏,將入大三的黃晨桀參加了國際義工活動,前往印度下方的熱帶島國——斯里蘭卡,開始了自己第一段旅程。

活動地位於斯里蘭卡中部的城市凱格勒,這是個不起眼的邊陲山城,山路蜿蜒的深處,便是靜靜等待著他們的"兒童之家",那裡的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有的甚至雙親都已離世。

道阻難行,但讓黃晨桀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近乎狂喜的熱情——"每一次我們過去,他們都湧過來,在門口一邊跳著一邊迎接我們。"黃晨桀打趣說,最讓自己和朋友"頭疼"的就是"狀態百出"的課堂,孩子們年齡較小,因為語言和交流侷限,他們更多隻能靠肢體語言交流,"休息的時候有些孩子喜歡'掛'在我們身上,或者把我們圍起來,還會好奇地摘下我們的眼鏡,他們覺得特別好玩。"打打鬧鬧,輕鬆愉快,這樣的感受在臨行前的一刻發生了改變。

四川法學

"我們原本是想著買些小禮物送給孩子們留作紀念,沒想到他們還給我們準備了禮物。"黃晨桀收到的禮物是一支普通的筆,接過禮物時,他鼻子酸了——"據我觀察,這是這個孩子最珍貴的東西,她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送給我們。"闊別小城時,黃晨桀心裡也有了不同的感受——"我想世界上終有一群人,過著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但他們善良、溫暖,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站上講臺,做大山裡的"愚公"

2018年9月,黃晨桀通過學校選拔成為了四川大學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第一次踏上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土地,在昭覺縣民族重點寄宿制小學成為了一名支教老師,任教四年級英語。

四川法學

到昭覺之前,黃晨桀雄心壯志。"當時的想法就是,我要把自己帶的班變成全年級最強悍的班級。"然而在昭覺,這裡的的學科設置與人們所熟知的三大科並不相同。在小學階段,孩子們所修的主課並不是語數英,而是彝語、漢語和數學。英語受關注程度低,教學壓力小,全校甚至只有他一個英語老師,最開始的教學進度也非常緩慢,二十六個字母,他教了整整一個月。

幾次三番地思考和嘗試後,一個個情景扮演的小遊戲、一張張英文名片、一部部英語影片被搬上了課堂,雖然40分鐘的課,孩子們通常只能學會四五個字母,但漸漸看到有孩子能把字母寫得"像模像樣",黃晨桀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

四川法學

一年間朝夕相伴,靜守在大山深處的貧困村、天不亮爬山路上學的孩子、同擠一張幾十公分破床的孤兒三姐妹,因車禍失去手臂卻爭搶著做科代表的男孩……教學和扶貧所見,黃晨桀和隊友們有些心痛和無奈。然而,一筆筆募集到的善款、愛心人士慕名送來的大木床、集資修建的教學大樓、寧願借錢也要送孩子上學的家長、一張張期末鮮紅的成績單……看到這些,黃晨桀和隊友們有了更多勇氣,"哪怕一個孩子有了改變,我們也覺得很幸福。"他開玩笑說,和從未間斷來此的研支團的學長學姐一樣,大家想做的是大山裡的"愚公","一個個孩子地幫,一代代延續,孩子們終有一日能真正走出來。"

翻越大山,發現更精彩的世界

支教期滿,陪同黃晨桀一起走出大山的,還有十餘名涼山的孩子。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首都北京。一家愛心企業資助了孩子們的出山之旅,"我想帶他們看更多好玩的東西,告訴他們,外面還有更精彩的世界。"黃晨桀說。

四川法學

天安門、故宮、長城、北大、清華……這些原從書本上了解的建築和名勝景點撞入孩子們的心扉,有孩子告訴黃晨桀,自己夢寐以求的,就是走進那座陽光之下,名匾上燙著金的高等學府。"他們有了夢想,我特別開心,我也相信,他們會圓夢。"感動之餘,黃晨桀也想再幫一把孩子們,努力之下,又一家愛心企業在昭覺設立了獎助學金,"家境不好的孩子每學期可以領到800塊,他們可以沒有顧慮地學習了。"

學業繁忙,黃晨桀已經很久沒有啟程,但在四川大學,還有許多像他一樣的研支團的志願者們接力這一段段旅程,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著別樣精彩的人生。


關注"四川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四川大學官方微博、青春川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