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跑步2次,每次6公里,跟每週跑5次,每次2公里。哪個更好?

潘欣冉


都非常不錯。但是對於剛剛接觸跑步的小白來說,每週跑步5次,每次2公里,更為合適(之後再慢慢地增加跑量)。每週跑步2次,每次6公里,非常適合有其他運動愛好的人,跑步就當是提高體能的訓練方式。

筆者比較喜歡每週跑步3~5次,2~4次跑步5公里,1~2次跑步10公里以上(10公里),這樣能夠提高自己的跑速和耐力,也不會因跑步感到枯燥和受傷。

每週跑步5次,每次2公里,非常適合養生。

每週跑步5次,每次2公里,筆者覺得非常適合大體重的減肥者,跑量不大,也不會傷膝關節。也非常適合老人(60~65歲),能夠滿足每天的運動量。

筆者也發現,高校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視,實施了上線跑步的方案,高校與跑步APP合作,跑步APP為大學生制定每學期的打卡數,每天只能打卡一次,每次都跑量在2~3公里。筆者覺得非常不錯,可以讓大學生積極運動,減少疾病發生。

每週跑步2次,每次6公里,筆者認為可以每週跑步3~5次,更好點。

每週只是跑步2次,每次6公里。每次跑步的跑量是可以的,但是每週的跑步次數有點少。如果只有跑步這項運動陪伴你的話,筆者認為可以每週跑步3~5次。如果有其他運動鍛鍊的話,可以每週跑步2次。

每週跑步2次,無法養成一種跑步習慣,很容易放棄跑步。


魂遊體壇


十年前我還是跑步新手,跑也跑不動,每天只跑兩公里,一週也就跑五次,沒想到這樣一跑還養成了習慣,跑步水平竟然突飛猛進!

到後來我都是這樣的,週一到週五,每天都跑7km,大概30多分鐘,週五到週六,最少10km,最多15km,真的跑上癮了,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跑者!


每週跑5次,每次2km


每週跑五次,這個頻率不錯,但是跑兩公里,這個距離太少!

但是如果你是新手,或者是體能較差,年齡較大的跑者,那麼我們可以每週跑五次,每次兩公里!

你可以按照這樣的模式,堅持一到兩個月,逐漸地打牢基礎,提高身體素質,為以後更快的進步做準備!

當你跑一兩個月以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不滿足,每週跑五次,每次兩公里了,到這個時候你再慢慢進步,從2km到2.5到3到3.5到4,這樣讓跑量逐漸增多!

這樣慢慢進步,你受傷的風險就小,取得的效果真的不錯!


每週跑2次,每次6公里

如果你每週跑兩次,每次六公里,這樣的模式也不太好,跑步量雖然夠,但是頻率又不夠!

我們最好每週跑四到五次,每次五到6km,這樣取得的運動效果可能會更好!




如果你每週只跑兩次,間隔的時間太長,運動的效果可能不理想,而且也容易特別放棄,不利於你養成跑步的好習慣!

如果你能一週跑四到五次,休息兩到三天,而且每次能跑五到6km,那取得的減肥健身效果就非常不錯,你一定會越跑越熱愛的!


希望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科學合理,健康的運動,不攀比,不盲目,方法正確合理進步,這樣你才能更好,更健康的跑步!

如有疑問,歡迎評論,有評必回!

獲得更多的跑步知識,您可以點擊上面的頭像關注我!


跑者的天堂


我是一個大基數的男孩 最重的時候體重105KG 從18年下半年開始通過有意識的增加步數來減肥 一年以來日均步數在11K以上 根據Apple Watch的記錄,大概每天平均7公里的樣子,期間沒有其他的專門運動,九個月的時間減了14KG。從19年5月份開始,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體質,我增加了每週兩次 每次六公里的跑步。跑步對於我這樣沒有專業訓練過的人體重又大的人來說可能會傷膝蓋,不過這個運動量相對來說可控,同時又有一定的訓練效果,所以堅持了半年並沒有太多的負面反應。現在體重已經下降到了85KG,下面我會繼續堅持的。


籃球愛好者李鎮成ky


作為一名過來人,我覺得每週跑兩次每次跑六公里要比每週跑五次要好很多,為什麼這麼說呢?每週能跑五次確實難得可貴,但是兩公里太短太短了,只要是一名成年人走兩公里都可能只需要25分鐘左右,更何況是跑步。


這是兩公里下來根本就沒什麼感覺,如果是在冬天的話可能身子還沒暖和就已經跑完了,而如果在夏天的話只能說熱身剛剛結束就停了,這種感覺非常難受,這個時候汗剛好要擠出毛孔,大火候就差那麼一點點結果沒能出汗,感覺整個身子要炸了一樣。


記得當初我第一次邁開步子的時候,感覺非常艱難,當然每個新手都要經歷這麼一個過程,對於很多年沒有跑步的人來說一開始一口氣跑完兩公里可能會費點力氣,可能會覺得胸口悶或者腿疼,其實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一個周之後你就會發現,每次跑兩公里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了。


從好處這個角度來說,六公里是很多人都比較能夠接受的距離,這個距離其實不算太長,但也不能說很短,基本上大多數人在跑完六公里都能出一身汗了,如果每週能堅持兩次跑六公里,換上下來基本上就是每三天跑一次,這個頻率雖然有點少,但是因為距離足夠身體出汗得到了徹底的釋放,身心的壓力也會隨之消失,這顯然要比兩公里的效果更好。


其實經常跑步的朋友都知道,就算再怎麼樣都不會僅僅跑兩公里,因為對咱們很多業餘的選手來說,兩公里其實也就是十分鐘的事情,印象中十分鐘能出汗的運動,可能就只有平板支撐了。

作為一名廣西南寧人,大家都知道南寧的南湖是個跑步的天堂,每天下班之後這裡都會有上千人在跑步,所以本人也從當年的一個人跑到在這裡認識了很多朋友,有時候會跑五公里,有時候會跑一圈也就是八公里,有時候在隊友的帶領下會跑兩圈,其實16公里下來確實蠻累的,本人目前的配速是五分鐘左右,其實跑步最大的意義就是健康的身體,那就必須要有適當的跑量,而兩公里顯然不能作為參考值,對很多人來說這只是熱身,五次熱身的效果遠遠比不上兩次六公里的效果!


邕城小良


我也跑步有幾年時間了,一開始我也是每天都跑步,每天保證五公里,這樣跑身體得不到一個良好的恢復期,也容易受傷,並且效果也不怎麼好,如果說你跑一休一,每次跑步循序漸進的,有計劃的進行,我覺得會比你每天都出去跑步效果要好,我現在就是一週跑步三次,從五公里到半馬,時間久了你的身體有適應了這樣的節奏,你的成績有一直在提供,跑步不能盲目的去進行,一定要科學跑步,如果有想參加馬拉松的,給你們一些,建議在比賽前一兩個月就開始進行練習,這樣我不會在賽事開始的時候跑崩,沒有參加過馬拉松的,一定不要輕易的去測試,因為馬拉松在田徑項目當中,屬於最危險的一項,每年因為對馬拉松不瞭解的,或者沒有進行過長時間跑步,參加比賽那就是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人,就說這麼多吧,我相信只要你是跑步的,這些都應該知道的。


綠色領跑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養成定期跑步的習慣,是有好處的。

至於說,每週跑步2次,每次6公里,還是每週跑5次,每次2公里。這兩者哪一個更好?

要因人而異。

如果你是一個剛開始跑步的人,我想,每週5次,每次2公里都有點多了。

你不妨先試試每三天跑一次,每次一公里左右。

很多人會說一公里算什麼,其實這只是讓你的身體先開始適應跑步的節奏。

等身體適應了,就可以慢慢增加跑步的距離。

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要讓身體覺得勞累。

如果跑完覺得人很累,沒有精神,連續幾次都這樣。

那你就需要調整你跑步的次數和距離了。

在無月看來,跑步,並不在於跑多久,跑多遠,而在於跑完之後,身體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有氧呼吸。

保持跑步的習慣,可以讓你整個人的精神頭提上來,腳步輕盈,這就達到目的了。

以上是無月個人的看法。


無月文化,專注分享,分享快樂!


無月文化館


每週跑步2次,每次6公里,跟每週跑5次,每次2公里。哪個更好?就長久的訓練效果而言,都不好!

從事任何健身訓練,一方面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承受能力,循序漸進訓練,另一方面應根據健身目的訓練,跑步也是如此。對於體弱者、體重偏大者,要增強體質,或者減脂減重,前期應從快走訓練開始,待運動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之後,再慢跑訓練,慢跑訓練和快走訓練一樣,也應逐漸提高訓練的時間或者距離。

“每週跑步2次,每次6公里”,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跑步,每週兩次的次數都是不夠的。“每週跑5次,每次2公里”,每次跑2公里,用時在10-15分鐘,就訓練的意義而言,也不大。以跑步增強體質而言,每週至少應在三次以上,每次至少半小時左右。

減脂減重的跑步者,在運動能力許可的前提下,除了每週至少三次以上的次數外,每次還應在半小時到一小時,跑步時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


滄海人間


生命在於運動!已經有了非常多的證據證明這一點。


而這個問題集中在運動頻率和運動量的關係上,我們同樣可以找到相關的數據予以說明。

首先,如果將關注點聚焦於健康方面,那麼《歐洲心臟雜誌》近期發表的一篇研究報道提示:與不參加運動的老年人相比,每週參加1-2次中高強度運動的老年人心血管的風險減低了5%,3-4次的為11%、而5次以上的為9%。這說明隨著運動的頻率提升,心血管風險下降的收益也會有較大水平的提升。另一項涉及抑鬱症方面的研究(美國麻省總醫院開展)顯示:無論從事高強度還是低強度的運動,每天平均額外運動35分鐘,抑鬱症的發作風險可降低17%。雖然,其它的一些研究也顯示,每週只跑一次也能減低心血管死亡和癌症死亡的風險,但這是一項大規模的Meta分析,其它影響因素校正後的結果並不清晰。所以,綜合來看,還是建議儘可能的提高運動頻率,如保持在隔天運動,可以享受到更大的健康裨益。

(注:摘自Eur Heart J, 2019; DOI: 10.1093/eurheartj/ehz768.)

其次,如果運動是為了塑形和提高身體機能的話,那麼適當的運動頻率和強度就更加需要達到最佳的平衡。原則可以採用:運動強度以心率保持在190或200減去年齡/分鐘來進行計算。如果感覺太複雜,則可以採用運動後48小時身體可以恢復疲勞程度作為標準。這樣既可以起到健身的效果,又可以避免身體疲勞造成的健康損傷。當然,期間其它的因素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熱量的攝入等等。

綜上所述,只要運動就比不運動好。而不同的目的的運動對於運動的頻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找到適合自己並可以見到明顯效果的運動方式最為重要。


十九看臺


每週兩次,每次6公里,跟每週跑五次,每次兩公里,哪個更好?

對於鍛鍊身體來說,我個人認為是每天兩公里,每週跑五次的效果比較好。這個跑步的運動量雖然不多,但是它貴在是比較均衡好,每個周能跑五次,這個身體也在慢慢的開始適應跑步的狀態。

為什麼認為跑每週五次?每次兩公里比較好呢?

從跑步的時間上來看

對初跑者來說,每次跑兩公里,每個周跑五次,比每週兩次,每次六公里,這樣更能堅持下去。

  • 每天跑兩公里,每週五次。這因為跑的頻率比較多,而且每天的跑量並不多,這樣對於新手來說,跑完步配合的拉伸運動腿,緩解一部分運動帶來的痠痛,這樣的腿基本上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 如果每次都跑六公里,對於新手而言,這個跑步的運動量有點多,一上來就跑這麼多,跑完步繼續做拉伸運動,這個肌肉也會痠痛。這樣對剛開始跑步的來說比較容易放棄。因為對於長期沒有運動的人來說,剛開始跑步,也得給我們的身體有一個適應跑步的過程。

每個周跑兩次,基本上是跑一天,休息三天。這樣會給人容易有偷懶的藉口,

今天有事,那就明天再跑吧,

明天說,昨天睡得比較晚,今天早晨起不來,那就後天跑吧。

反正總是能有往後推推的理由,當自己定下,每週跑兩次的時候,有的時候就會想,反正只要我每週完成兩次跑步就行,時間還不是由自己決定。當這樣慢慢的往後推下去,其實你就會發現這個跑步就很難再堅持下去了。

從鍛鍊的角度看,這兩種跑步方式

從運動量的角度來看,這兩種的運動量看著是一樣的。其實他們對身體的鍛鍊來說,我個人還是認為每週跑五次,每次兩公里,這個對身體鍛鍊的效果更好一些。

  • 因為每週跑五次,幾乎相當於每天都在運動。這對我們的身體心肺功能,血液循環,包括我們的抵抗力都非常的好。
  • 每週跑兩次,每次六公里這個跑步的方式。由於中間休息的間隔比較長一點,這個怎麼說呢?就像我們吃飯一樣,餓一頓飽一頓。雖然這個每次跑六公里,對身體肯定有鍛鍊的作用。是這樣的話,初跑者在跑六公里的時候肯定感覺到挺累。這個時候跑步就比較勉強了。如果是長期跑步的人,這樣跑身體應該還可以接受,反正對於初跑者不建議這樣跑。關鍵是這樣跑,容易中途放棄。

總結:如果想在跑步的路上繼續堅持下去,我個人建議是每天跑兩公里,每週跑五次。這樣不僅能鍛鍊身體,還容易堅持下去,可能對減肥還會有一些效果。總之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堅持下去才是硬道理!

我是溫暖的驕陽琪琪,一個喜歡奔跑的人!

如果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贊哈,謝謝

如有疑問,歡迎大家在評論中留言!


愛跑步的驕陽琪琪


任何跑步方式都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定,如果題主所說的跑步方式,還是有不同的利與弊。

對於新手而言,選擇後者是最適合的。如果說運動效果,每次運動是不能少於20分鐘,或者說20-30分鐘內最佳。但這個2公里的距離就有些少了。

但針對新手來說,如果一下子單次跑5公里以上,對身體的負荷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特別是膝蓋關節的影響,跑步是有好處,但一下子跑這麼多,很多人的膝蓋是負荷不了這麼大的運動量,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且對心臟的承受能力同樣會有影響,畢竟心臟一下子高負荷運轉。

但如果一週2次,一次6公里,這個公里數可以說達到很多跑者的目標,但一週2次還是有些少,建議是一週三次這個量還是可以的。

其實2公里來說,對很多跑者來說可能開始一公里只是熱身,真正鍛鍊的只有一公里,身體高熱起來就停止,相信很多跑者都不太喜歡 。

至於新人,個人建議開始每天3公里,一個星期之後提升至4公里,當然可以隔天跑。其實只要運動都有鍛鍊的效果,就要看自己能否堅持下去,只有堅持下去了,那麼效果就會出來,堅持不了,那麼就一切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