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子女硬將父母分開養,母親一氣之下喝毒藥自盡。母親死與四子女有關係嗎?

蘇沛歌天


讓人揪心的問題,四個子女為了方便照顧父母分開照顧,讓母親痛心而死,到底這是誰之錯?



我們村裡有一個倔強的老頭,老伴去世多年,在身體每況愈下不能自理的情況下,五個子女提出了輪養老人的方案,老人當晚上吊自殺,臨終遺言是:“現在我老了你們要輪養我,當初最難得時候,誰跟我輪養過你們”?老頭說的是很有道理,但是子女五個畢竟都有贍養義務,可以分擔,如果不是輪養,你希望兒女們怎麼辦?


其實子女也並不是因為不孝,有的確實需要工作,單位要求那麼嚴格,真的是無奈,有的確實是需要帶孩子,恨不得把自己分身,有的也確實身體不好,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往往“道德綁架”也讓這些子女蒙上了不白之冤。

逝者安息,我相信問題中母親的服毒自殺,也讓子女們悲痛萬分,也悔恨不已,這讓我們看到了,給老人養老並不是一件單純的事情,溫飽也許是最基本的保障……


我是焱垚


絕對有關係,母親之死就是子女逼的。也許不需要負法律責任,但是道義上茚確實要受到譴責。

人到了老年,常常與外界脫軌,因而更容易寂寞孤獨,更需要人陪伴,而夫妻是最好的夥伴,他們在一起幾十年,瞭解彼此的脾性習慣,相處起來更默契,相互照顧也更方便,如果強逼其分開,就會失落惆悵痛苦,這與失去另一半有什麼區別!因而,許多老年人在失去另一半以後常常會憂鬱而死。

我一個遠房姨媽,晚年癱瘓在床,都是我姨夫一人照顧,11年我姨媽身上連個褥瘡都沒有生過,後來我姨夫心梗去世,兩個月後,我姨媽也無疾而終。事後,我聽人說我姨媽是憋屈死的。因為姨夫活著時,我姨媽有什麼事都會給姨夫說,她發脾氣姨夫也不生氣,雖然有時候兩人也吵,但無論當時多麼生氣,事後都會煙消雲散。姨夫死後,老太太不發脾氣了,大家以為她脾氣好了,實際上把所有的不合適都放到了心裡。在她心裡,只有姨夫才是最理解最包容最值得她信賴。姨夫死了,他的精神支柱也倒塌了。

孝順孝順,就是在不違背做人底線的情況下,儘量順著父母,尊重父母的意願。可是題中的四個子女卻硬要老兩口分開,這不是逼老兩口放棄相濡以沫的另一半嗎?況且還是逼養育自己的父母,也不知心怎麼那麼狠。

況且,老兩口想在一起也不是什麼不能解決的問題。幾個子女只要將錢湊到一塊兒,老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就可以了。何必非要分開老人呢?


萍風竹雨123


母親之死與四個子女是有一定關係的,可以說母親是讓4個子女所謂的私心加孝心給害死的。

據說這對夫妻都七十多歲了,老父親半身不遂,老母親眼睛有病,看不清東西。四個子女天各一方,不在一個城市生活。為了照顧老人,但又不願意多負擔,4個子女商議:有老大老二養活父親,老三老四養活母親。



這樣就把老夫妻倆硬生生地拆開,老母親不習慣這樣的生活,一氣之下喝農藥自殺。這也是老年人的無奈,也是一種無言的抗爭。

第一,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父母年老了,子女贍養老人天經地義,不要找什麼藉口拒絕承擔贍養義務。

第二,父母年齡大了,誰也離不開誰,老來伴、老來伴,老來才能做伴。所以子女一定要理解父母的心情,有心善待老人,就不要讓老人分開。那種為了自己方便,而故意將老人分開贍養的行為,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是一種傷害老人感情的行為。

第三,4個子女完全可以採取另一種方式贍養老人,比如常回家看看,輪流贍養父母,更有孝心的人可以將父母一起接過去與自己同住。

所以,贍養老人,應當尊重老人,理解老人,真正為老人著想。否則的話,那不是孝心而是殘忍。


法重情深


感謝回答問題的朋友!

事情是這樣的。這對夫妻都七十多歲。四個子女又不在一個地方生活,男老翁半身不隨,行動不變。老太婆有眼疾。看東西有點模糊。

鑑於夫妻以不能互相照顧,兒女商議:老大老二養爹,老三老四養娘。

就這樣,一對老夫妻被分的天隔一方。過起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僅僅分開十多天老太婆服毒自盡。

子女的理由是:父母年事已高,都需照顧,分開來養便於伺候。因為自己家中還有孫子或孫女需要照看。

子女的這種做法實在欠妥,沒顧及父母的感受。共同生活幾十年。經歷風風雨雨,共同養大四個女,就是在那艱苦的歲月,也沒有捨得把他們送人或分開。現在老了,卻成,為了兩隻活著的失聯鴛鴦。老伴老伴,老了沒伴了,是子女把伴分開了。對夫妻精神打擊太大了。

老孃之死與子女的養老方式欠妥脫不了關係。不過,作為農村人,兄妹幾人的應該怎樣養老呢?

第一,不能將父母分開來養。第二,第三⋯⋯?


蘇沛歌天


現在來看,我們這兒的養老糾紛很少了,①是城裡的老人都有退休金,②農村因建設而失地的農民,也都有每月2OOO元左右的生活補貼,並隨著年齡遞增,補貼增加,失地農民也隨著房屋的拆遷,獲得二三套的住房。但過去,我們這裡也有不少養老糾紛,我未退休前,處理贍養糾份,無論城市、農村,跟隨誰共同生活,吃好吃醜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要尊重老人的意願,老人願跟哪一亇子女生活,我們就朝哪方向做工作,有困難的,幫助解決困難。當然老人自願輪流或分開到子女家,我們也支持。現在我仍然覺得最重要的是尊重老人意願,特別是隨哪個子女生活、是分開養還是輪流養等一定要隨老人意,這關係到老年人晚年的心情,如老年人不願輪流、分開,而子女強行要求輪流養、分開養,或法院判決輪流養、分開養,最後不是吵架三、六、九就是無法落實養老協議,實際養老糾紛看似解決,其實案了亊不了。當然,養老的問題,要從根本解決,還是靠當地經濟發展,來促進養老事業的發展。


依山傍水758


其實這種贍養老人的方式,在城市和農村都存在著。兒女們把一對有著幾十年夫妻感情的老人,分開來贍養.表面上看似殘忍,其實也實屬無可奈何。先不要去指責兒女們的這種做法,同時伺候兩個老人是一件十分勞累的事情。這種事情是沒有落在自己身上,指責起來挺輕鬆的,做起來就難上加難,累上加累了。所以兒女們只有出此下策,把父母分開來伺候,這樣相對要輕鬆一點。但是做父母的無法面對被分開伺候的現實,最後喝藥而死,確實挺另人唏噓的。

為了防止這種悲劇的發生,還是讓兩個老人住在一起,大家一起贍養伺候最好。現在這種養老方式也已經很普遍了,我覺得挺好的。





2689春天的花兒


母親服毒自盡,四個子女難逃其責。我們常說老來伴,老來伴,臨了啦,子女出於自己照顧方便,活生生將一對相依為命的老夫妻拆散了過日子,這種做法實不可取。子女的做法即使不是母親服毒的唯一的原因,初心覺得這種做法直接助推了老太太自盡的進程。為什麼呢?

夫妻之間的交流沒有誰能替代,包括子女

子女不要以為,老人每天就是吃吃喝喝,打盹睡覺,只要你提供了豐厚的物質生活,父母就能安度晚年。他們更需要交流。

本身,子女雖然把父母接到身邊,因為工作忙,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來陪父母。即使有時間,子女和父母之間的交流也替代不了父母兩個人之間的相互交流有效。有些話,不可以給子女說,不可以給親戚朋友說,卻可以毫不顧及地對老伴說。

所以,子女硬把老兩口拆開後,身邊連個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更害怕內心的孤獨。


即使條件不允許,也應該和老人躲溝通,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

從題主問題裡可見,老兩口被拆開贍養應該沒有經過老人同意,所以才招致母親一氣之下服毒自盡。

每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即使家庭條件不允許,也應該先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別讓他們整天因此耿耿於懷。以結束自己的老命來作為反抗。

完全可以和老人商量,把各自家裡的無奈給老人解釋明白,也可以找時間讓老兩口聚聚,老人也不是無理取鬧之人,他們作為老人,也能理解子女的難處。所以,缺乏良好的溝通導致老人尋了短見,子女看到現在的結果,心裡難道就沒有愧疚嗎?

條條大道通羅馬,幹麼只認死路一條呢?

作為子女,還應該多考慮幾個可行性方案,供老人選擇。比如,可以讓兩個老人一起在一個子女家裡住著,老人在四個子女家輪流贍養,這樣也不至於把老倆分開。

還有一個方法,四個子女可以商量,委託其中一個,長期讓老人在這個子女家裡,其餘人交一定數額的養老金作為補償。

如果現在老人的角度,多想想辦法,也不至於讓母親命喪黃泉,到頭來子女們追悔莫及。

所以,初心認為,子女選擇了父母最不願意的養老方式,最終導致了老人想不開服毒自盡。這事難道能與子女毫無瓜葛嗎?


初心微視界


在農村,父母健在,有多個子女,但不在一個地方生活,分開扶養老人,特別是兩個老人不能相互照顧的情況下,可以理解。你想一想?如果不把父母分開養,那就是每一個子女輪流養兩位老人一段時間吧?一個家庭,大人要幹活,小孩要上學,誰來照顧兩位老人,這樣的話,夫妻二人就有一人不能做工了。這樣就減少了許多收入。

子女把不能相互照顧的父母分開養,實岀無奈。做老人的應當理解,畢竟子女也有他的難處。

母親的死當然與四子女有一定的關糸。做為子女,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要知恩圖報,做出一些適當的犧牲,也是應該的。父母實在不願分開生活,那就想想別的辦法。比如請保母,比如我上面說的每個子女養二老一段時間,不要把他們分開。

死者已經死了,活著的請珍重吧!


繁華規定


子女再多,不懂得關心老人,父母也會覺得很孤獨。雖然他們老了,但是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頓老人,還是要多聽聽他們的意願。父母在一起一輩子,老人更是彼此的一個伴,為啥硬要把他們分開呢。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愛父母,善待父母;


你好蘭州


四個子女硬將父母分開贍養,絕對行不通,因為父母幾十年來,倆位老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已養成習慣,互相照顧相互關心扶持,父母有共同互相適應的,生活習慣已經習以為常了。

突然把父母分開,肯定行不通,母親喝農藥尋短見,母親死與兒女們絕對有關。

是當兒作女的,對自己的父母太不瞭解了,這是強人所難,自認為好像很合理公平,出於好心恰迎來了嚴重惡果。

我們附近也有此類事情,父母生了兩個兒子,每個兒子也把父母分開贍養。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兩位老人互相牽掛,在我的說教下,改變方式一日三餐,各自去二個兒子家吃,其餘時間父母都回自己家,如今正在歡歡樂樂度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