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鼠年春節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正月初七都吃什麼好?

新大風歌


這個不太清楚,不過正月初八是我的生日,今年非常時期,謝絕紅包祝福什麼的……有錢捐重慶,多多益善!


黃毛毛蟲的蛻變


今年是開年以來最陽光的一天,也是最美好的一天,我們當地老輩們說,初七是“人”之日,從早上“辰時”開始,7點到十一點,代表十七歲之前的人,十一點到下午三點,代表五十歲到十七之間的人。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代表五十歲以上的人。今天老輩們說了,“人”之日一天好,說明今年人一定會平安,雖然現在有疫情,只要大家聽從國家的號召,聽從指揮,及時治療,不要亂串,出年禮不急在一時,可以發紅包代替,打個電話問聲好,道聲平安,長輩們我想一定會理解的,你一亂跑,不是更讓大家不安,也更給國家帶來控制疫情的難度了嗎?那時你就是罪人了。所以老輩們都在說,還是國家好,體貼老百姓,投入了無法計量的人力物力。我們要團結,聽從國家的號召,陽光總在風雨後。祖國加油!武漢加油!💪💪💪🙏🙏🙏🙏


18795573761


今天是大年初七,按照往常來說今天我們就都應該上班了,可是今年情況特殊,春節假期又多延長了三天,變成了正月初十上班,所以今天就踏踏實實在家裡吃了碗麵條,不知道各位家鄉有沒有初七吃麵條這樣的習俗,在我們膠東這裡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



用農村老人們的話說,正月初七要吃麵條,因為可以攔小人,十七跟二十七同樣還是要吃麵條,目的是要攔中人和攔老人,很多人可能會納悶,“攔”是啥意思,又為什麼要攔人呢。其實這裡說的“攔小人”是要把小孩子攔住、留下的意思,過去農村窮,衛生條件也不好,各種疾病都有,小孩在出生之後根本就沒有打疫苗這回事,因此夭折死亡的比例比較大,為了討個好彩頭保小孩兒平安,家裡的老人們都會在正月初七這天給小孩子們做麵條吃,寓意是用長長的面攔住小小的人兒,保佑他們平安多福。


至於農曆十七吃麵攔中人,因為七是小人,十七就是“中人”,中人就是指的中年人青壯年,他們是家裡的頂樑柱,一年到頭辛勤操勞,既要賺錢養家,又要養活一家老小,他們的身體健康更是不容忽視,可是在農村也沒有什麼別的好吃的,過去家裡窮饅頭餃子都吃不上,平日裡都是吃蒸地瓜、大餅子之類的,沒有什麼好的吃個擀麵條也是不錯的,用一碗擀麵條來保佑中年人們身體健康,體格棒棒,攔住他們不被疾病帶走。


“二十七”攔老人,這一個月裡面帶七的日子就只有七、十七、二十七三個日子,從小到大來排,到二十七的時候就應該要攔老人了,老人最該“攔”,冬春季節是各種疾病多發季節,老年人的體質比較差,抵抗力也弱,在抵抗疾病方面明顯不如青年和孩子。最明顯的就是近期的冠性肺炎,30歲以下的感染幾率比較小,基本上都是四十歲往上,五六十歲的人居多,病菌這個東西也很奇怪,抵抗力強的人有可能即使感染上病菌也不會發病,而老人們抵抗力弱,不光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為了祝願老人們身體健康遠離疾病,就在27日這天吃麵,攔住老人不被病魔帶走。


其實這正月初七吃麵攔小人,十七吃麵攔中人,還有二十七吃麵攔老人,都是對家裡人的一種美好祝福,就像過生日的時候都要吃上一碗長壽麵是一樣的道理。今天你吃麵了嗎?


一品小十六


這裡說一下初七這天的習俗不針對於具體某年。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因為女媧在第七天造了人,所以人和動物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日。雞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豬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馬的生日是正月初六,人的生日是正月初七,谷的生日是正月初八。

習俗:

登高

人日登哥寓意更高的祝福,更高的祝頌。與重陽登哥寓意有所不同。

吃餃子

相傳這天是老鼠的喜慶日子,娶媳婦嫁閨女都在初七晚上進行。誰家點燈早,有亮光,老鼠就會在誰家搭新房。所以要早點吃晚飯,趁天黑收拾完去大街上玩。包餃子是為了捏住老鼠的嘴,真的防不住進了家,就把它的嘴封上,讓它不能啃東西。

另一種說法取諧音“七(氣)餃子”,一年到頭不受氣。以示吉利。

頂八卦

讓小孩頭頂八卦,頂的時間越久,意味孩子耐性就越好,象徵吉祥,期盼人丁興旺。

戴人勝,贈花勝

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撈魚生

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攤煎餅

中國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寓意就是祈求上蒼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小子日能夠熱火朝天。

吃麵條

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

吃七寶羹

即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取意吉兆,消除百病。

土地廟送燈

人日還叫“人齊日”,民間有上土地廟送燈的習俗,人們將一盞油燈放在土地神像前,家裡有幾口人就點上幾個燈捻兒,此時無子的人家要去偷燈,認為這樣可以求到兒子。

禁忌:

家長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因為人日即人尊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在古代官府甚至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

忌吵架、罵人。

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

此外民間有“七不出八不歸”之說,“七不出”,是說初七不要出門做生意和辦事情,做不好,辦不成。

“七不出”還有一解,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這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即平常我們說的開門七件事。以前出門的人往往是當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須安排好家裡的生活才能出門。


江湖海大哥


今天就是2020年數年春節初七,對於大年初七的一些習俗各個地方也是不一樣的。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是大年初七的一些習俗和禁忌在農村是非常的注重的,畢竟大年初七在傳說當中叫做人日。人日也就是人的生日或者是人勝日。大家都聽說過女媧補天的傳說,但是人類也是女媧造出來的傳說,有女媧造人的說法。



傳說中女娃用了8天的時間造了大自然的生命和五穀。女媧是大年初七造了人,大年初一造了雞,大年初二造了狗,大年初三造了羊,大年初四造了豬,大年初六造了牛,大年初八造了五穀,每一天都是每一類的生日。這樣一件事大家就知道為什麼大年初七叫做人日了,而且在這一天人們都是有很多風俗的。

一、既然是人日,那麼在農村就有紀念這一天的活動,一般在這一天北方地區吃水餃或者吃吃豆腐腦,對於南方人有撈魚生的習俗。吃水餃一般是農村把水餃包的像老鼠的鼻子一樣,吃豆腐腦就是卻一吃老鼠的腦子,也就是不讓老鼠破壞糧食的意思。對於南方撈魚生就是把魚肉一些調料等方在盆裡,撈撈發財。



二、大年初七這一天一般不去看醫生。如果說得了病,有的人也就會避開了,除非是要命的病到醫院裡去看看,否則的話都會在家裡撐過這一天,似乎感覺這一天如果去看醫生的話,一年就會出現疾病纏身的現象,畢竟這一天是人的生日。還有好多地方說初七這一天如果是晴天的話,這一年的身體就運氣就非常的好。

三、大年初七有的地方土地廟送燈。人日又叫人齊日,一個家裡有幾口人就在這個燈上點個幾個燈芯送到土地廟裡,讓土地神一年照顧這個家人每人都平平安安的。如果說家裡沒有子女的話,可以到土地廟裡去偷這個燈,以求得子。

四、大年初七農村過去基本上攤煎餅吃。看見病吃主要是裡頭要放很多的青菜,比如白菜,蘿蔔,胡蘿蔔,蔥,姜蒜等等。這樣預示著一一年裡風調雨順,吃的青菜都比較的多。也就祝福一年福滿盆福滿多,所以好多地方也有喝粥放青菜多的習俗。



總之,對於大年初七這一天各地的習俗非常之多,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是大年初七這一天一般不要遠行,因為在農村有“三六九往外走,二五八回老家”之說。出去這一天也不要隨便的罵人要說好話,而且在初七這一天好多農村的老人喜歡占卜來預測一年的運氣。在今年大年初七最忌諱的地方,那就是不要出門。尤其是現在疫情比較嚴重的事情,在家裡好好待著就是對疫情防控做了自己的貢獻,也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對家人的健康負責,更是對社會的負責。大家那裡大年初七這一天有什麼習俗?有什麼禁忌的地方?在這一天需要吃什麼東西?敬請留言交流。


宗元三農堂


2020年正月初七日子禁忌事項:

(1)忌出嫁新娘屬相:

肖鼠 1936年 1948年 1960年 1972年 1984年 1996年 2008年生人 禁出嫁

肖馬 1942年 1954年 1966年 1978年 1990年 2002年 2014年生人 禁出嫁

(2)黃曆禁忌事項:7項

開倉入殮移柩破土啟鑽安葬詞訟

——黃曆宜忌事項解釋:

齊醮:設醮建立道場祈拜、求平安等事;

出火:謂移動神位,“火”指“香火”而言;

嫁娶:男娶女嫁,舉行結婚大典的吉日;

納婿:指男方入贅於女方為婿之意,同嫁娶;

沐浴:指沐浴齋戒而言;

剃頭:初生嬰兒剃胎頭或削髮出家;

解除:指沖洗清掃宅舍、解除災厄等事;

修造:指陽宅之堅造與修理;

豎柱:豎立建築物的柱子;

上樑:裝上建築物屋頂的梁木,同架馬;

安床:指安置睡床臥鋪之意;

移徙:指搬家遷移人主所之意;

入宅:即遷入新宅、所謂“新居落成典禮”也;


費盡心思


大年初七是指農曆一月七日,這一天我們叫它人日

​那為什麼叫人日節呢?在農曆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自盤古開天以來女媧初創世,她第一天造出了雞,第二天造出了狗,第三天造出了豬,第四天造出了羊,第五天造出了牛,第六天造出了馬,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人和動物都有各自的生日。雞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豬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馬的生日是正月初六,人的生日是正月初七,谷的生日是正月初八。也就是說正月初七這一天是女媧造人的一天,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所以叫人日節。

​ 人日節是中國歷史傳統節日,每年“人日節”這天,人們都希望天氣晴好陽光普照,這樣,就代表新的一年裡平安順利。如果是陰雨天氣,便代表這一年運氣不好,相傳古代的裁縫店和棺材店在這一天爭風。人們也會在這天舉行祈禱活動,祈求一年康順。

​“人日節”是中國民俗,在這一天北方吃麵條,取健康長壽之意;有的地方吃魚(有餘)、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團圓之意)等做成的“七寶羹”,借七種菜的諧音或寓意,祝福新的一年裡豐衣足食,家庭事業順利美滿幸福。




配音海月課堂


多年傳承的生活習俗中,人們對一些特定的日子規定下來特殊的含義,在古代流傳的神話傳說中,將正月的第七天稱為“人”節,也稱是“人日子”。之所以有這個說法是因為傳說女媧造世界的過程中,從初一開始,依次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第七天造出了人。

正月初七是整個春節期間人們比較重視的節日,從晉朝開始就有個各種慶賀的活動,民間百姓就開始剪一些彩花或小人來貼在屋裡或事後帶在頭上慶賀節日,並把這種風俗習慣稱為“戴人勝”。唐朝之後,皇家貴族也更加重視這個節日,每到正月初七皇帝與官員都大擺筵席隆重慶賀。並且有專門的負責人來觀測當日的天氣狀況,如果天氣晴朗則寓意一年當中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

現在人們過初七雖然少了很多儀式,但是還是比較重視正月初七的日子,春節前各地返回家鄉過節的人們也都習慣於過了初七再往外走,同時初七這一天也很少有人外出走動拜年,現在最主要的過“人日子”的方式就是吃麵條了。

正月初七吃麵條的說法在北方比較流行,之所以有這種風俗是因為一直以來,麵條是人們過生日時候最常吃的食品,這個主要是源於麵條的外形又長又廋,所以寓意“長壽”,成為了人們賀壽必須吃的食品。正月初七既然是人日子,當然少不了賀壽的主食“麵條”了,而且還要將麵條擀的又長又細,傳說這樣的麵條吃了才能更加長壽幸福。

各地的風俗說法不同,有的地區也流傳的說法是正月初七吃麵條,是為了讓人們能收收心,因為整個春節期間天天走親訪友使人的心散了,所以吃一碗麵條讓人們收心,要開始準備即將來臨的春耕生產了,所以也稱這種麵條是“收魂面”。

春節初七有哪些習俗與禁忌,正月初七你們那裡都吃什麼?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H�-#~


峨來順


今天初七,有的地方講究七不出,就是說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天,最好不要出門辦一些重大的事情,意思是這三天諸事不順。而民間以為吉利的日子應該是三六九,我們當地有句話說,要想走三六九,這三個數字才是吉祥數。所以平常走親戚或者辦什麼事,人們習慣性的選擇三六九。一般的事情,最好避開初七十七二十七這三天。不過我認為這些都是過去的一些說辭,根本沒有什麼道理。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叫做七上八下。比如買樓就買七樓,堅決不買八樓和十八樓。而且一般的企事業單位,也都會選擇在今天開始上班或者營業。往年今天大部分企業和機關單位都上班了,而且往年的初七,也會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大家也是為了七上八下這個詞而討個好彩頭。只不過今年因為特殊時期,大家延遲了上班的時間而已。因此,怎麼解釋都有其道理。

從網上看,很多地方跟我們當地有一個共同的習俗就是,初七這天是人日“”。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就是說初七以前的每一天,分別代表著一種動物,相對應的那天,如果天氣晴好就代表著某一種動物繁榮昌盛,反之就是衰敗的年頭。比如說,初五那天相對應的是牛,而初五的天氣一直是陰沉的,也就預示著今年牛不景氣。

今天初七對應著的是人,而今天恰好天氣晴朗,一整天陽光明媚,這就預示著今年是一個太平年,人們的身體健健康康,生活會平平安安。有的農村老人說,初七這天分三個階段,上午管孩子,中午管中年人,下午管老年人。應該說今天早晨開始就把一個晴朗的日子,所以今年不管大人孩子,都會是一個平安年頭。


至於說到初七應該吃什麼,看到我們村群裡有人說今天應該吃麵條,嚷嚷著現在都喜歡吃手擀麵。也有人說今天應該吃餃子,家裡有年前備下的韭菜和扇貝丁。也有人說,現在春節期間吃的太油膩了,要喝一點兒玉米麵粥,切一盤小鹹菜,營養健康不油膩。各種版本的吃法都有講究,而且也都有理由和說辭。我覺得不管是吃什麼,都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口味兒和喜好,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