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吃什麼好?

永往直前150946564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指標,不過很多朋友可能都不太清楚它們究竟代表啥。我們的血脂有膽固醇、甘油三酯還有類脂成分,我們所關注得更多的就是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兩者其中之一或都偏高的情況,都會引起高血脂症。膽固醇大體可分為最常見的兩種: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是將膽固醇持續循環在血液中進行物質交流,而高密度脂蛋白則可以選擇那些已經快無用的膽固醇加速它們進入肝臟的代謝,從而調節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的平衡。

我們通常把高密度脂蛋白稱為“好膽固醇”而把低密度脂蛋白稱為“壞膽固醇”,實際上兩者都扮演著不可缺的角色,只是它們的數量需要平衡,這樣血液中膽固醇濃度才可能維持平衡。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則血液中循環的膽固醇濃度必然會上升,從而就會誘發高膽固醇血癥,而低密度脂蛋白又有癖好,喜歡堆積在血管壁上,它們的濃度高、膽固醇濃度高,血液粘稠度大幅上升,很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所以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會呈正相關。為了健康,我們最好不讓低密度脂蛋白過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過低。

那麼,如果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如何改善?

很多研究發現,高密度脂蛋白和體重、運動的關係十分密切,久坐久躺、肥胖的人群一般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堅持適當鍛鍊、對體重維持較好的人群高密度脂蛋白都比較健康。每週最好抽出3~5天來運動,一次堅持1小時左右,高密度脂蛋白能得到顯著的改善。最好戒菸控酒,菸酒的攝入,特別是菸草中的有害成分,能大幅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增加更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爆發幾率。

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或減少低密度脂蛋白都有幫助,特別是多不飽和脂肪酸,ω6和ω3系列,它們來源於堅果、大豆、深海魚、植物油,部分蔬菜和水果中。推薦每日攝入堅果10g左右(一下捧的分量),大豆類20g左右,一週至少吃1~2次深海魚(如金槍魚、三文魚、帶魚、黃魚等),一週不低於225~500g,可選擇一些小眾冷淋植物油做菜後適當澆一些在菜上混合吃,如紫蘇油、亞麻籽油,它們中富含ω3脂肪酸,對於改善細胞炎症、調節血脂、促進發育、維持機體動力都有很好的效果。日常可適當提高蔬菜攝入量,補充豐富水溶性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

避免加工類食物的攝入也十分重要,例如少吃膨化零食、少喝甜飲、速溶飲料、少吃加工肉類(如烤腸、火腿、午餐肉等),這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成分,能夠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數量,對血脂也是不利的。


只有營養師知道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高密度脂蛋白”,估計很多朋友都不太知道這個指標。我們的膽固醇可大致分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各司其職,低密度脂蛋白讓膽固醇不斷在血液中循環,提供和細胞的物質交流,而高密度脂蛋白則是挑選那些已經毫無用處的衰老膽固醇運送到肝臟代謝掉,從而調節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另種膽固醇必須處於相互平衡的狀態才能維持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平衡。



如果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或者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則血液中不斷循環的膽固醇持續增多,導致總膽固醇含量上升,升高血脂,誘發高血脂症。所以如果在查血常規的時候出現HDL偏低,LDL偏高的朋友還是應當引起重視的,研究發現LDL的數量和冠心病的發病率成正相關,LDL越高,則心腦血管發病幾率也會隨之增加,對於我們是更不利的現象。一般來說,總膽固醇最好在5.72mmol/L以內,LDL正常值最好在120mg/dl(3.12mmol/L以下,參考值2.07~3.12mmol/L),HDL的參考值在0.94~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嚴重偏低很可能會誘發高血脂症,也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幾率,因此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或者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麼辦?低密度脂蛋白的偏高和日常飲食有密切聯繫,日常最好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高油高脂、高油高鹽食物攝入過量,特別注意“加工類食物”不要多吃,加工類食物多指看不出原料的食品,因為加工程度高,損失的營養價值高,而且其中還添加了不少添加劑成分,這些添加成分一般含高糖、高鹽,還有不少防腐劑、植物色素、香精等成分,香精中大多帶有“反式脂肪酸”成分,反式脂肪酸則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罪魁禍首之一。高密度脂蛋白和體重、鍛鍊密切相關,合理控制體重,日常有鍛鍊習慣的人群,高密度脂蛋白一般沒有太大問題,推薦日常不要久坐久躺,一週內進行合適運動,控制自己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於膽固醇的調節十分有益,特別是ω6和ω3系列脂肪酸,它們來源於堅果、大豆、深海魚類,部分水果中,推薦日常可以攝入大豆+堅果30g以內,一週內攝入深海魚225~500g(如帶魚、黃魚、三文魚、金槍魚等),日常多吃蔬菜(500g+),適當攝入水果(200~350g)。


王旭峰營養師


對於我國血脂異常人群的統計研究調查顯示,血脂指標出現異常佔比例最大的問題,就是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問題,排在第二位的是甘油三酯高的問題,第三位才是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的問題。

所以說,如果出現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的情況,不用太奇怪,在我國成年人超過四成的血脂異常人群中,大約有20%以上的人群,都是這個問題。

但對於血脂指標的控制,我們不建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就光想著如何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不夠科學的做法,結合實際其他血脂指標情況,綜合加強血脂調理,才是最好的血脂控制策略。

在談高密度脂蛋白的綜合調理前,我們先來談下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一般醫學研究認為,我們血脂裡面的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種“好的脂蛋白”,實際上這種好,是相對於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況下而來的,在低密度脂蛋白正常的情況下,低密度脂蛋白轉運膽固醇供身體利用,為身體提供必需的生理營養,低密度脂蛋白又何嘗不是一種好的脂蛋白呢?當低密度脂蛋白超標時,低密度脂蛋白攜帶的脂質超出身體的正常所需,就更容易在受損的血管壁上形成沉積,當脂質發生沉積時,我們身體的調節作用是很強的,這時候,高密度脂蛋白就會與多餘的沉積的脂質結合,轉運回到肝臟,經過肝臟進行分解和代謝,因此,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偏低時,身體對於這種多餘脂質的轉運能力就會減弱,會導致更多的脂質沉積在血管壁上,經過氧化過程後逐漸影響血管壁健康,形成動脈硬化的斑塊問題,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如果低於正常水平,通常也會作為一種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風險因素來考慮。

如何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呢?通常說來,對於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並沒有像控制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那樣明確的藥物,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從生活調理上,也往往不那麼容易,但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吃新鮮健康的蔬果,低脂低糖飲食,戒菸限酒等,對於保持血脂健康總體上來說都是有益的,如果單純提到高密度脂蛋白的問題,可以考慮在日常生活中多吃點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保護好肝臟健康,也可以多吃些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的深海魚肉,同時注意加強和堅持運動鍛鍊,對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往往會有一定的調理效果。

還是要強調,血脂的控制要綜合來看,即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偏低,想要升高它也不那麼容易,也不必過分焦慮和糾結,血脂異常造成的心血管健康風險,我們可以綜合來考量,如果您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正常達標,甘油三酯水平也正常,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稍微低於正常值,也並不是什麼太大的風險問題。

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已經超標,甚至到了4.9以上的水平,同時還伴有甘油三酯高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如果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還偏低,這就屬於“雪上加霜”,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更大了,這種情況下,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不好調節,不妨就加強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總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調節,做好這些方面的調節,控制這些水平的穩定達標,一樣能夠有效的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和尚無心血管疾病但屬於高危風險的朋友,對於高密度脂蛋白應該調節到多少,保持在什麼值,一般是沒有要求的,而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樣兩個值,一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另一個是總膽固醇減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數值(稱為“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關於這兩個值,在不同心血管風險情況下,控制到以下水平:

  • 已有心血管疾病(極高危風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控制到1.8mmol/L以下,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值為2.6mmol/L;

  • 無心血管疾病發作,但心血管風險屬於高危風險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控制到2.6mmol/L以下,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值為3.4mmol/L。

因此,如果您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偏低,通過生活調理或其他方式又無法有效調節,不妨試著更進一步的加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總膽固醇的調節,保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達標,做好這點,一樣能夠控制好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李藥師談健康


需要回溯過往的飲食和運動情況,及時作出調整。

1. 禁絕肥肉、葷油、動物內臟、動物腦組織、棕櫚油、椰子油、油炸食品等食物。

這些食物,油脂含量高,順帶著膽固醇、飽和脂肪酸等都來了,經過消化吸收,會升高血液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2. 完全不吃含氫化植物油的零食。

添加了油脂的食物,好吃;但是保存期不長,科學界人士,往植物油中添加氫氣,變為固態,提高其抗氧化的能力,以利於食品的保存。

一般零食中,普遍含有氫化植物油,它們的名稱,可以變換著是“氫化棕櫚油”、“氫化植物油”、“植脂末”、“奶精”、“人造奶油”等。

但是,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它可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從而增加冠心病的危害;還可誘發腫瘤、二型糖尿病等疾病。

3. 減少高熱量、高蛋白、高碳水食物的攝入量。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的代謝途徑是互通的。如果食量超標,多餘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可轉變為脂肪,存儲在皮下和內臟周邊,引起體重增加和血脂異常。

這些食物,主要包括肉類和米麵主食。

4. 適量攝取的魚、堅果種子等。

除日常烹飪油脂外,魚和堅果種子中,含有豐富的必需脂肪酸,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它具有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血液黏度等作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5. 增加蔬菜、水果、菌類、藻類的攝入量。

植物性食物中的化合物,具有多種多樣的”生物活性”,如多酚、植物固醇、皂苷、有機硫化物等,具有明顯降低血膽固醇、調節血脂代謝、抗血栓的生理功能。而包含它們的食物,就在日常蔬果中。

綜上所述,飲食少油、少肉、多蔬果,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有利血脂!


躍水營養


高密度脂蛋白可實現對膽固醇的逆轉運,能將動脈斑塊內的膽固醇轉運至肝臟進行分解代謝,可減輕血管損害。因此,正常範圍的高密度脂蛋白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那麼,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吃什麼好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哪些原因會導致高密度脂蛋白偏低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肝臟、小腸可合成高密度脂蛋白,並維持在1.05mmol/L以上。合成的高密度脂蛋白與膽固醇相結合,以實現對膽固醇的轉運,結合的產物稱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此部分血脂報告單上,無高密度脂蛋白這一檢測報告,取而代之的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其高低也是反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指標。由於高密度脂蛋白與膽固醇均在肝臟合成,因此,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的患者可出現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其次,食物也是膽固醇的重要來源,因此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也會出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此外,吸菸、肥胖、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癥等因素均會導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由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受遺傳因素影響,因此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的家族史的人群,也易出現血脂異常。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怎麼辦

由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抗動脈粥樣硬化,因此降低後可減少對心腦血管的保護,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如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等。在治療方面,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但這並非意味著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後就無策可施,通過控制飲食、改變生活方式,有機會使其恢復正常。飲食方面,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的患者應限制富含脂肪、膽固醇等食物的攝入;血糖和血脂可相互影響,因此應限制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入,儘量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主食應以穀物、薯類為主,可適當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運動具有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因此所有患者均應堅持運動,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騎車、球類運動、舞蹈等,每週運動5-7天,每次運動半小時,可有效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雖然少量飲酒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但飲酒也可升高甘油三酯,因此建議血脂異常的患者限酒,同時戒菸,減輕體重,更助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綜上,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的患者,應控制飲食,改變生活方式。飲食以低脂、低膽固醇、低糖為主,主食以穀物、薯類為主,適當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適當運動,減輕體重、戒菸限酒等,有助於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有人問高密度脂蛋白低,其他指標基本正常,吃什麼可以改善?高密度脂蛋白低預示著肝外遊離膽固醇回收能力減弱,遊離膽固醇在肝外組織細胞上的沉積增多,可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故易出現高血壓等的症狀。出現這一現象的患者應引起注意,說明冠心病已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將會快速發展。

根據此症狀,患者可補充B族維生素,以保證三大產能營養素代謝正常;補充維生素C,防止脂蛋白氧化,並使血管軟化,延緩動脈硬化的發展;補充鈣、鎂、鉀等礦物質,使血管處於鬆弛狀態,可使血壓逐步恢復正常。 飲食中,多吃蔬菜水果,有利於降低血液粘稠度;適當增加肉類食物,可提高總膽固醇水平,總膽固醇包括高密度和低密度膽固醇;增加油酸的攝入比例,用以保持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不要利用多不飽和脂肪降低膽固醇,因為多不飽和脂肪降低的是總膽固醇,其中連高密度膽固醇一同降低了,這樣不利於保持膽固醇的平衡。


沃的課堂


多吃魚


韶醫生


吃蝦皮


用戶6546776210401


吃他汀類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