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蛋白”高了,是不是血管已經堵了?

愛養生的曉曉


低密度脂蛋白(LDL)偏高也並不是說血管就堵得很嚴重了,但它必然預示著我們應當引起重視,接下來如果再不改善的話,可能血管就有更高几率更容易堵,動脈粥更樣硬化、血栓等更容易生成而威脅血管健康。首先要明白“低密度脂蛋白”究竟是什麼指標,它是血脂中的一項指標,血脂有類脂、膽固醇、甘油三酯,其中膽固醇中就包含“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我們通常把高密度脂蛋白稱為“好膽固醇”,而把低密度脂蛋白稱為“壞膽固醇”,這“壞”的東西多了,自然對身體影響還是較大的。

高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的作用是把膽固醇加速運輸到肝臟代謝,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它還有助清理附著在血管壁的纖維蛋白、脂蛋白,被稱為“血管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恰好相反,它是讓血液中的膽固醇一直循環,為各部提供膽固醇,但如果它的數量較多的話,很可能會造成血液中循環的膽固醇較高,引起高膽固醇血癥,另外,低密度脂蛋白容易堆積在血管壁,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等危險,因此,雖然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是在各司其職,它們相互制約,大家都在合理範圍才能維持血液中膽固醇的穩定。但實際上我們更不希望低密度脂蛋白數量偏多的情況,往往現代的飲食、生活習慣很容易造成低密度脂蛋白的偏高,所以大家普遍更喜歡看到高密度脂蛋白指標多一些。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指標長期處於較高的狀態,意味著我們也可能會有“高膽固醇血癥”,高血脂,這對血管不利,還更有可能會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等危險。據調查,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和冠心病成正相關,所以我們低密度脂蛋白高,我們還是應當想辦法調理。一方面是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上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來排擠和調整,起到平衡膽固醇的效果。首當其衝的就是要提醒大家少吃加工類食物、少吃油炸食物,減少在外就餐和點外賣的頻率,這些食物中不但加入了更多添加劑成分,而且還由於加工過程破壞了食物營養,這些添加劑中可能會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恰好就是大幅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數量的原因之一!例如我們平時愛吃的薯片、薯條、烤腸、午餐肉、牛肉丸、魚丸、膨化零食、罐頭食物、甜飲料等等。

為了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應當時刻監控自己的體重並保持適當的運動,研究發現,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減肥可以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運動有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數量,並消耗血液中甘油三酯,調理血脂。另外,日常應當注意補充“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ω6和ω3系列脂肪酸,它們有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數量,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數量,例如堅果、大豆、深海魚、牛油果等是良好來源,日常可攝入大豆+堅果類25~35g,一週至少1~2次深海魚(海鮮、三文魚、帶魚、金槍魚等)的攝入;多吃蔬菜和水果有助降低血脂的不平衡,抵抗細胞炎症,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深綠色葉菜、野菜類。


植物油的選擇上,推薦高膽固醇患者選擇亞麻籽油、菜籽油、玉米油、紫蘇油,避開花生油、核桃油、大豆油,前幾種油中ω3脂肪酸含量豐富,有助調理血清膽固醇,玉米油中植物甾醇含量較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後面的油其實也不差,不過對於有高膽固醇的患者來說ω6脂肪酸的比例較高,而頻繁過多攝入ω6脂肪酸可能反倒會導致血脂的異常。當然,現在的調和油也是可以選擇的,其中它已經更合適地配比了脂肪酸的比例。


只有營養師知道


“體檢發現低密度脂蛋白是3.89mmol/L,是不是表明血管已經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或長了斑塊?”

這是很多人發現血脂升高時會問到的一個問題,該如何看待呢?

低密度脂蛋白

是人們對血脂檢查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簡稱,實質上它是一種膽固醇,常被稱為是“壞膽固醇”。

它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之一,當血管發生了這樣的病變即有發生堵塞的可能。

來看看低密度脂蛋白是如何起“壞作用”的:

血脂實際上是血液中各種脂肪的總稱,其中甘油三酯是一種供給組織細胞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能量物質,它要進入細胞中被利用,就必須有運輸工具把它運送進去,低密度脂蛋白就像一輛運輸車,承擔著這項任務。

低密度脂蛋白越多,運送進細胞中的甘油三酯等脂肪也就越多,便如果運進去的太多,細胞利用不了就會過剩,過剩的脂肪相當於成了廢物,就必須要清除掉,於是機體就會派出清潔工--吞噬細胞來完成這項工作。

少量過剩的“廢物”可以清除掉,但如果“廢物”過多,吞噬細胞不但清除不了,還會被這些“廢物”撐破,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炎性反應,最終形成像“粥”一樣的物質,使細胞壞死功能喪失,最終造成血管的病變,病變嚴重的部位形成團塊就成為了斑塊。

由此可見,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時,造成血管病變一方面與其升高的程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炎性反應發生的速度有關,所以並非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短期內就一定會有血管病變的發生。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同時存在損害組織細胞的其它因素,比如血糖升高、血壓升高,就將加速炎性反應的發生,血管病變發生的機會和程度都會大大增加。


所以,對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根據身體的不同狀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

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的安全水平是小於3.37mmol/L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沒有發生心腦血管病時,低密度脂蛋白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心腦血管病及慢性腎病等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更應嚴格在1.8mmol/L以下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都將在有效防範心腦血管病發生,那麼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方法有三

1跑步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除堅持長跑外,在生活習慣和飲食上也要進行自我控制,堅持跑步可以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血液流通,從而使體內的膽固醇水平和血壓明顯下降,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以服藥為主跑步為輔,會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

血漿脂質主要來源於食物,通過控制飲食,可使血漿膽固醇水平降低5%~10%,同時有助於減肥。

通常,肉食、蛋及乳製品等食物(特別是蛋黃和動物內臟)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應限量進食。食用油應以植物油為主,每人每天用量以25~30g為宜。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應嚴格限制食物中的膽固醇和脂肪酸攝入。

3喝茶降脂

硒谷紫陽毛尖富含天然硒、黃酮類物質、膳食纖維和多種穀物維生素,能有效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預防血栓的形成。

每天用紫陽毛尖泡水喝,營養價值翻倍,不僅富含天然硒,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鐵元素更是其他茶的2--5倍,鋅是1.5倍以上,鎂是小麥的11倍以上,鉀是小麥的2倍,鎂、鉀的高含量,堅持每天喝,可以明顯降低“壞膽固醇”,養護血管的同時,還能防治三高,控制腰圍。

4減肥

肥胖的人群,體內常常會有很多熱量,過多餘熱量會儲存為脂肪,引起甘油三酯偏高。所以,對於體重超標的朋友,減肥永遠是最有效的手段,不管是血糖、血壓還是血脂,體重只要減少10%都會讓低密度脂蛋白有很大的改善。


小醫生大健康


血脂化驗單上,有向上的箭頭,也有向下的箭頭,這都說明什麼呢?哪些數據比較重要呢?

血脂化驗單中4個重要數據

1、總膽固醇(TC)

血液中脂蛋白所含膽固醇的總和稱之為總膽固醇。

TC並非固定數值,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相應升高(7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會隨年齡增加而降低)。

TC合適的水平一般應該 <5.2mmol/L。

2、甘油三酯 (TG)

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脂類。用動物肉來作比較的話,甘油三酯好比其中的肥膘部分。

TG大都從飲食中獲得。甘油三酯的正常值一般在0.56~1.7mmol/L。

甘油三酯過高,冠心病的危險性會增加。當它重度升高時,可伴發急性胰腺炎。

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大家可以將它看成一種“壞膽固醇”, LDL-C值越高,脂質在血管壁沉積的速度就越快。久而久之,血管內皮就有了粥樣斑塊,造成動脈硬化,動脈狹窄,血管堵塞。冠心病、腦梗塞都是這樣來的。

所以某種意義上LDL越少越好。對於一般健康人群,需要把LDL-C控制在3.4mmol/L以下,而對於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控制的目標還要更為嚴格。

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HDL-C就像個清道夫,穿透動脈內膜將沉積的膽固醇清除後運送出血管壁,並修復血管內皮破損細胞以恢復血管彈性。HDL是 “好膽固醇”。

一般HDL-C的合適水平應該 >1.04mmol/L。HDL值如果過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其中,LDL-C“壞”膽固醇升高危害最大,是血脂檢查的重要參考指標。它會在血管裡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不斷增大,使動脈逐漸狹窄甚至阻塞,就會引起心絞痛、心肌缺血等病。

如果這些斑塊突然破裂脫落,更會迅速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儼然一枚枚埋在人們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血管堵塞時,一般會有4種表現,若沒有,則血管還算健康

1、失眠頭痛

當自身的腦部血管、頸部血管堵塞時,就會引起持續性頭痛,造成失眠,難以入睡的症狀。

這種頭痛,可以用“頭疼欲裂”來形容,尤其是晚上八點,更是血壓高峰期,這種頭痛更為明顯。

2、單側流口水

睡覺流口水,是生活中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一直單側流口水,除了要警惕口腔疾病以外,就要警惕是腦血管堵塞了。單側流口水,口角歪斜、眼睛閉合不嚴等症狀,都是腦部血管堵塞的症狀,一定要警惕起來。

3、腿腳發麻腫脹

健康的血液流通身體,而腿腳作為身體的末端,是最後接受血液的滋養。自身血管堵塞,或產生下肢靜脈血栓時,會導致腿腳冰涼、疼痛,腫脹。

靜脈血栓發生後,手腳會出現供血不足,容易導致手腳營養不足,從而導致發麻及腫脹,在夜間更為明顯。

4、小腿粗細不一

正常情況,雙腿粗細,應該一致。

一旦,小腿部位,一條腿粗,一條腿細,要高度警惕靜脈血栓。

此時,很有可能是,較粗的一側,已經形成了靜脈血栓。

當血栓形成,導致血液如法流過,不能及時回到心臟,壓力就會導致體液擴散到腿部組織。

以此,導致了腿部明顯變粗,此時,患肢局部,還可能產生持續性疼痛,或者伴有皮色泛紅,皮溫較高等。

改善血脂,多食三菜

1、秋蘇籽油拌酸奶

秋蘇籽油5ml,加入200ml自制酸奶中,攪拌均勻,食用即可。

秋蘇籽油,含有的α-亞麻酸,是目前人體內最為缺乏的脂肪酸。

中國營養學會2013年版,推薦α-亞麻酸,每日攝取量,1600-1800毫克。

α-亞麻酸可以根據人體需求代謝成DHA和EPA。EPA被稱為“血液清道夫”,可降低人體內LDL-C壞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栓、血脂的凝結幾率。

適當補充α-亞麻酸,可軟化血管,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

並且,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幫助清除對心血管有害的物質,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植物油的食用,最好搭配吃,平衡內體脂肪酸,改善血管、血脂健康。

2、炒青椒

青椒,營養豐富,是增強血管壁彈性非常重要的食物。

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類黃酮,可是軟化血管,增強血管彈性。

青椒的綠色部分,來自葉綠素,葉綠素,能防止腸內吸收多餘的膽固醇,能積極的降膽固醇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淨化血液的效果,改善血脂之效。

所以,生活中,多吃點青椒,也有助於血脂健康。

3、黑木耳拌洋蔥

黑木耳,營養豐富,被稱之為 " 素中之葷 ",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黑木耳的作用降低血粘,軟化血管,使血液流動動暢,減少心血管病發生。

洋蔥,含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能增加纖維蛋白溶酶活性,促進血凝溶解,又能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

洋蔥還含有前列腺素A,具有擴張動脈、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所以,多用洋蔥拌木耳,有助於改善血脂,有益心血管健康。

改善血脂,做好四件事

1、快走

快走有助於降血脂,是改善血脂的最佳運動形式。英國的研究人員就曾經證實,在飽餐之前,通過短時間的快速行走,可以有效消除人體內的多餘血脂。

餐前快步行走,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存在於血液中的脂肪,並可動用體內儲存的部分脂肪,以及臟器中的脂肪。

這對於減緩,和逆轉,高血脂,所致的危害,有著很大好處。

2、戒菸

吸菸,對於血脂健康,十分不利。

吸菸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通常比不吸菸者高10%-15%。

並且,吸菸還會損害血管內皮,甚至導致血管鈣化,嚴重損害血管健康。

所以,想要改善血脂健康,一定要注意,少抽菸,能戒菸,才是最好。

3、不熬夜

多休息,儘量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

對於高血脂者來說,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更會加重病情,導致脂肪代謝障礙,不僅會升高血脂,長此以往,還會增加患上冠心病的幾率。

但同樣要謹記,血脂高,並不是睡得時間越長越好。

每晚保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為宜,不要超過9小時。

4、多喝水

血脂高,會導致血液流速變慢,容易導致血液粘稠,進而形成血栓。

白開水,是血液最好的稀釋劑。

充足的飲水,可加快血液的代謝,使有毒物質儘快排出體外,讓血液保持良好的流動性,有助於身體健康。

所以,日常生活中,多喝水,幫助防止血粘稠,有益血脂健康。


小馬嘚啵嘚


低密度膽固醇升高是血栓形成重要因素之一,並不是這項指標高了就一定堵了,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必然條件,低密度膽固醇高了,必須引起你注意了。

引起低密度膽固醇高的原因大致如下:

1、首先是飲食不合理,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是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的原因之一。一些肉類,比如豬肉,牛肉,全脂牛奶等都是飽和脂肪酸的豐富來源,而加工的油炸食品則含有比較高的反式脂肪酸。如果經常吃一些油炸的食品則容易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增加,就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數偏高。

2、其次是運動少。如果人們經常不運動,或者是比較肥胖。那麼體內就會有很多的熱量,當人們身體得到的熱量高於實際所需要的熱量時,就會把多餘的熱量變成脂肪,從而引起甘油三酯偏高。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控制飲食,經常運動。

3、再次精神壓力過大也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吃一些含有大量脂肪內的食物,而且還會吸菸喝酒。雖然這樣似乎可以緩解情緒,但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




莊德生


這種說話太絕對了,就好比身患冠心病不一定就會引發心肌缺血,就好比尿酸超標了,不一定就會引發痛風。“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不能說明心血管就一定會堵塞,但是,血管堵塞的可能性會比常人高很多。

我們做血脂檢查,主要看的是四個指標:“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如果患者擔心心血管堵塞的問題,那麼就關注這個指標:“低密度脂蛋白”。

那低密度脂蛋白應該維持在怎樣的水平比較合適呢?

(1)已經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時,建議低密度脂蛋白維持在1.8mmol/L以下;
(2)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或其他危險因素,如年齡(男≥45歲,女≥55歲),吸菸,體重超標等,同樣建議低密度脂蛋白維持在1.8mmol/L以下;
(3)單純患有糖尿病時,建議低密度脂蛋白維持在2.6mmol/L以下;
(4)對於高血壓加一項其他危險因素(高齡、吸菸、肥胖等)時,建議低密度脂蛋白維持在2.6mmol/L以下;
(5)對於僅有高血壓或僅有3項其他危險因素時,建議低密度脂蛋白維持在3.4mmol/L以下;

延伸閱讀:避免血管堵塞,生活中要注意4件事,

1、避免熬夜,晝夜顛倒生活

熬夜時體內會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導致血管硬化,長期晝夜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多1倍。

2、要控制體重

肥胖也是引起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所以控制體重可以很好的減少一些血管疾病的發生。而最直接控制體重的方法就是控制飲食,保持每天的飲食營養均衡,能夠滿足身體所需。也不要大量的攝入熱量,讓自己身體內的熱量超過正常值。而且在平時還要少吃一些垃圾食品,像快餐、油炸類等食物。都是容易引發肥胖的。

3、多吃含硒食物

科學補硒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都有較好的作用,硒能避免自由基的功能減退,造成有害物質沉積增多,血壓升高、血管壁變厚、血管彈性降低、血流速度變慢,送氧功能下降

日常中可以吃些帶硒元素的食物,例如動物內臟,海鮮等,若嫌油膩,還可以選擇富硒地區的農作物,例如富硒的大米,富硒的紫陽毛尖,等等可以每天吃點米飯,熱水了放點紫陽毛尖等就滿足了補硒的需求,尤其是紫陽毛尖,硒含量是普通食材十倍以上,喜歡的可以去陝西旅遊的時候買點嚐嚐,另外要囑咐大家,富硒食物只是有預防,不能治病。

4、多運動

無論四季合適,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多做運動,如果沒有機會在室外運動。有條件的話,可以到按摩院進行按摩。如果沒條件,自己可以多按摩頭部,撫摩四肢,促進血液循環。在運動的時候一定要循序漸近,切莫急於求成,而且


營養學王先生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膽固醇裡的一項指標,另外還有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它們同屬於血脂中的指標。一般來說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在1.56~5.76mmol/L,高密度脂蛋白在0.78~2.2mmol/L,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話需要引起重視,因為研究發現低密度脂蛋白的數量和冠心病的發病幾率成正相關,低密度脂蛋白數量的增多意味著可能會更容易引起血管壁堆積纖維蛋白、脂蛋白,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雖然血管不一定堵死,但如果維持這樣的情況,血管就更容易堵塞。


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會讓血液中的膽固醇不斷循環,增加血液中膽固醇濃度,若低密度脂蛋白數量過多,則可能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偏高而誘發高膽固醇血癥;低密度脂蛋白或極低密度脂蛋白會大量堆積在血管壁上,阻塞血管,長期下來誘發粥樣硬化,增加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幾率。 相對來說,高密度脂蛋白剛好就相反,它有個美稱“血管清道夫”,它有助清楚附著在血管壁的脂蛋白,並加速膽固醇往肝臟的代謝速度,有助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平穩血脂。其實理論上來說,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也不可忽略,高低密度脂蛋白應當維持相對穩定,我們的血脂才是更健康的範圍,但往往低密度脂蛋白的偏高比高密度脂蛋白偏高更糟糕,因為它會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惡化。 那麼如何才能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這和幾方面的因素有關,一是遺傳因素,二是飲食習慣,三是運動習慣,很多朋友可能一查有高血脂,但自己明明又不胖,日常飲食又沒亂來,這種一般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如果家人親戚也有這樣的情況,這和遺傳很有關聯,這部分朋友更應當注意加強運動、調理飲食。研究發現,保持合理的體重、堅持鍛鍊都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有助排擠低密度脂蛋白,調理血清膽固醇,達到平衡膽固醇的效果,而久坐久躺則會讓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另外,飲食上除了不過多攝入高油高脂食物外,還應當注意不攝入高糖食物,糖類的過多攝入也會影響血脂,因為糖分可轉化為脂肪;另外注意避免油炸類、加工類食物的攝入,這類食物不僅因為加工讓食物損失了大量營養價值,而且添加劑較多、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這些成分都是影響血脂的因素,特別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數量,讓血脂越來越糟糕。


王旭峰營養師


一說到低密度脂蛋白,大家就認為這是一種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表示自己很冤枉,因為低密度脂蛋白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脂蛋白,它的生理作用是將膽固醇輸送進入細胞內。只有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情況之下,才會對血管內膜造成不好的影響,加速動脈粥樣硬化。

一旦發現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說明身體的代謝已經出了問題,臨床上稱之為代謝綜合徵。同時也預示著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加快,非常容易出現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但是低密度脂蛋白高,並不能直接反應血管堵塞的情況,而是說動脈硬化的速度會比正常人快。

我們首先看看低密度蛋白的標準

首先要知道一點,那就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

  • 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的安全水平是小於3.37mmol/L

  •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沒有發生心腦血管病時,低密度脂蛋白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

  • 心腦血管病及慢性腎病等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更應嚴格在1.8mmol/L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心血管堵塞有什麼關係? 

血管堵塞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結果,而低密度脂蛋白是參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和元兇之一。低密度脂蛋白可以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非常偏高時,就會有更多的被低密度脂蛋白攜帶的脂質沉積於血管內皮。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開始,動脈粥樣硬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斑塊狹窄。而斑塊和狹窄的不穩定,就會造成血管的急性阻塞和慢性閉塞。這也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堵塞的關係,低密度脂蛋白是血管堵塞的始動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血管已經堵塞?

當然不是這樣,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只能理解為血管堵塞或者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幾率比較高,並不能代表血管已經堵塞。我們可以理解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像就像一個人,性格脾氣,行事風格等都比較壞,但這並不能代表這個人就已經犯罪。但這樣的人犯罪的風險幾率要比其他人高得多得多。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也是這個道理,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只能說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非常非常高,但不能說明動脈粥樣硬化已經非常的嚴重和結果已經出現。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應該怎麼辦?

血脂的升高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膽固醇又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來源70%是內源性合成,只有30%是外源性攝入。所以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和內源性合成以及外源性攝入都有關係。但內源性合成是我們不能控制以及不能改變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病史的人群,即便是飲食很注意,其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非常的高。但外源性攝入是我們可以控制和把握的

1、控制飲食

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少吃一些豬油、肥豬肉、黃油、肥羊、肥牛、肥鵝等等。並且要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要供給充足的蛋白質,多吃一些牛奶、雞蛋、瘦肉類的食物。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多吃一些粗糧,多吃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的食物,並且要注意每天的食鹽的攝入量要低於6克。

2、補充硒元素

硒元素元素在維持心血管系統正常結構和功能上起重要的作用,主要通過抗氧化和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來維持心血管細胞的正常功能。人體缺硒可增強脂質過氧化反應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改變,使心血管功能受到損害。

而我國70%的人生活在缺硒的土地上,通過富硒食物來補充硒元素很有必要

補硒可以飲用紫陽毛尖,因產自有“中國硒谷”之稱的陝西紫陽縣的硒谷生態區而出名,每一公斤茶葉中富含150ug硒元素,是一般綠茶的6倍還多,每天沖泡1-2杯,人體可有效吸收茶葉中的天然硒元素。每次在85度左右的熱水中,放入幾片紫陽毛尖,靜置4-6分鐘,每天飲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淨化血管,預防血管垃圾的形成,減少血管堵塞的可能性。

3、適量運動

缺乏運動是膽固醇高企不下的主要原因。建議每天運動30至60分鐘,每星期總共運動150分鐘。

可以選擇做你最喜愛的活動,像是游泳、慢跑、騎自行車、走路或跳舞。做自己喜歡的活動才能持之以恆。當然也需確保該運動十分方便進行。你不一定要舉重或跑步,只要身體正在動,那就是運動了。

4、改變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應儘量做到戒菸限酒、低鹽少油、適當運動、減輕體重、避免熬夜等。雖然這些要點是很多慢性病都時常要提到口號,但它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5、藥物

如果對於通過嚴格的生活自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仍然無法有效調節,且心血管疾病風險又較高的朋友。比如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4.9的情況,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4.1,同時有二級高血壓的朋友。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3.4,同時有糖尿病的朋友。如果生活調節無法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到2.6以下,那麼就應該考慮服用藥物來控制。


從頭到腳談養生


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低密度脂蛋白,這個物質其實屬於一種運載膽固醇進入身體外周組織自爆的脂蛋白顆粒,能夠被氧化成低密度脂蛋白,一旦被氧化過度的話,會導致膽固醇聚集在動脈壁上,隨後會造成動脈硬化,為此,我們可以把低密度脂蛋白形容成:壞的膽固醇。

一旦膽固醇升高,帶來的影響、危害是不容小覷的,這些危害需要大家多重視。

危害心臟

作為一種對身體有害的膽固醇,一旦其升高,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對於心臟也有非常大的損傷,例如,會導致心臟病、冠心病的發生。

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一旦血液中的膽固醇升高,會不斷的沉積在身體中,沉積在血管的動脈壁上,慢慢的動脈粥樣硬化也會形成,無疑是危險的。

誘發腦梗

而在臨床上發現,一旦腦部發生腦梗會導致血液流動不暢,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隨後腦梗就可能出現了。

如果造成血管堵塞後,手腳會有4個表現:

表現1:手掌發紅或發紫

正常的手掌顏色應該是淡紅色的,用手擠壓會變白,但很快就會恢復。

當血管堵塞,血流緩慢,手掌顏色會發紅。

當血管堵塞進一步嚴重,血液粘稠度過高的適合,缺血、缺氧,手掌就會發紫。

表現2:手腳冰涼

很多人,不管冬夏,手腳都會冰涼,這不一定是體寒或體弱,也可能是血管堵塞的緣故。

當血管發生阻塞,神經末梢循環就會變差,就會導致手腳容易冰涼。

表現3:手腳發麻無力

很多腦梗患者,在發病前都會出現單側手腳發麻無力的表現。

這是因為血管堵塞可以壓迫運動纖維,導致神經纖維嚴重受損,其傳導能力下降,就會出現手腳發麻。

表現4:指甲薄凹陷

指甲沒有外界損傷的情況下凹陷,這種情況就一定要高度重視了,這說明血流不暢。

血管堵塞已經發生一段時間,才會導致指甲薄,表面出現凹陷。

不想血管“堵”,下面這3類食物少往嘴裡“塞”

第一類:高油脂食物

代表:炸雞、炸薯條等油炸食物

食物經過油炸之後,會變得“色、香、味”俱全,不論是老人小孩,都喜歡吃。

然而,這裡食物,含有較高的油脂,長期食用,容易導致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增加血栓風險。

此外,油炸食物,還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這類食物,雖然美味,偶爾吃一次可以,切莫長期食用。

第二類:高膽固醇食物

代表:動物內臟、魚子、蛋黃、蟹黃等。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吃動物內臟,還有魚籽、蟹黃等,這類食物,雖然營養豐富,但是膽固醇含量較高。

一旦過多攝入,會變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常說的“壞膽固醇”。

這類膽固醇,容易聚集堆積在血管壁上,形成穩定性“斑塊”,使血管變窄,血流受阻,堵塞血管,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一殺手”。

第三類:高糖食物

代表:蛋糕、點心、糖果等。

含糖高的甜食,深受人們喜愛,然而,對於血管來說,確實“負擔”。糖分攝入過多,會擾亂膽固醇,導致血管收縮,增加血管壓力,易堵塞血管。

此外,過多的攝入甜食,還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不但會增加心血管堵塞的危險,還會引起多種慢性疾病。

想要保護血管健康,太甜的高糖食物,儘量少吃。

通血管,防血栓,做好“3個字”

第一字:懂

——懂得植物油,搭配吃

植物油,食用量過多搭配不合理,都是導致各種慢性病高發的原因之一。

所以,生活中,除了要注意食用油的用量以外,還要注意食用油的搭配

不能吃單一品種的油,最好是各種油搭配著吃,每人每天吃齊三種脂肪酸

比如:將油酸類豐富的橄欖油、亞油酸類豐富的大豆油、亞麻酸類豐富的秋蘇籽油按2:2:1的比例搭配吃,約25克~30克

其中,秋蘇籽油,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中的α-亞麻酸,可軟化血管,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

並且,α-亞麻酸,還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幫助清除對心血管有害的物質,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中國營養學會2013年版,推薦α-亞麻酸,每日攝取量,1600-1800毫克。

而秋蘇籽油中α-亞麻酸含量,高達60%以上,是植物油中含量最高,有“陸地上深海魚油”之稱,每天5ml,涼拌、拌酸奶、油淋菜、煲湯、做調和油等,即可滿足人體所需。

——懂得做菜多放佐料

做菜時,多加點佐料,如蔥、姜、蒜等,有助於血管健康。

大蔥,可舒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

洋蔥,富含前列腺素A,能擴張血管,減少外周血管阻力。

大蒜,含有豐富的大蒜素,有助放鬆血管和改善血流量。

生薑,富含薑辣素,可使血管擴張,從而使絡脈通暢,供給正常。

第二字:

——主動喝水,很重要

多喝水,可保護血管健康,預防血栓。

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小口慢慢喝,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保護血管,

這3杯水,很重要:

第一杯:睡前喝200ml溫水;

第二杯:起夜時喝100ml溫水;

第三杯:早上起床刷牙後喝200ml溫水;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因為“麻煩”而忽視了這三杯水!

第三字:動

——常運動,莫懶惰

走路,每天堅持30分鐘的快走,可增強肌肉耐力以及血管彈性。

勾腳,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後,再用盡全力繃腳,反覆進行,可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

原地小跑,手臂自然擺動,腹部用力挺著,腳尖墊起來,一天3次,每次1分鐘。


養生小百科


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運載膽固醇進入外周組織細胞。

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當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過量時,它攜帶的膽固醇便容易積存在動脈內膜,加劇動脈粥樣硬化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的膽固醇”。當然,只有在低密度脂蛋白高於正常的時候才是壞的。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和低密度脂蛋白相反,所以被稱為“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過量,雖然會加劇動脈粥樣硬化,但不一定就是說血管已經堵了。

血管開始變堵有5種跡象

1、出現腦鳴、眼前發黑

當出現腦鳴、眼前發黑的情況時,一定要引起注意,很有坑說明血管內的斑塊已經形成,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

同時有可能還會出現語言障礙,與他人交流不暢等情況,這都是血管變堵的現象。

2、睡覺打呼嚕

很多人會認為打呼嚕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其實不然,偶爾的一次或者是幾次打呼嚕,可以太過在意,很有可能是白天活動量太大,或精神緊張所引起的,多做休息就好了。

但如果長時間的打呼嚕,要注意自己的血管是否健康了,當血管出現堵塞,已經對大腦造成傷害,誘發呼吸不暢,打呼嚕的現象也會時常出現。

3、腳出現抽筋或發麻

腳部是離人體心臟最遠的一個部位,當血管變堵,會導致血液流通不暢,供血情況不足,從而出現腳麻、腳抽筋的情況。

4、突發胸悶、胸痛

當血管堵塞情況嚴重的話,有可能會引起心肌梗塞等問題。因此一旦發現人們出現這樣的心胸異常症狀,一定要進行及時的疏通血管治療,幫助患者緩解症狀。

5、走一段路後摸不到足部的脈博

人的足部也有一個明顯的能摸到的脈搏,位置就在足背正中最高點,輕輕摸,能感受到脈動。

當血管出現變堵的情況,當你在走一段距離之後,再摸,可能會就摸不到這個脈搏了,此時,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長期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會改變人體代謝過程,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加。所以,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說明以前的幾十年飲食和生活習慣不好。

提醒:不改變這6個習慣,血管會一年比一年堵得厲害!

1,吸菸

吸菸是導致血管疾病發生的“元兇”之一。

吸菸會讓人上癮,一旦有了煙癮,想戒菸很難。吸菸對血管的損傷是長期的,即便身體很好,十年、二十年吸菸,也會增加血管損傷。

香菸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會使血管壁發生炎症,增加斑塊的形成;同時,香菸中的一氧化碳會與血紅蛋白結合,減少攜氧量,誘發血液缺氧。

吸菸還會使血管中“壞膽固醇”含量升高,促使血液變得更粘稠,誘發血管堵塞的可能。

2,大量喝酒

大量喝酒會使酒精攝入超標,促使肝臟代謝異常,從而影響脂代謝異常,使得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3,長期熬夜

長期熬夜會降低身體免疫力,讓人更容易生病,其中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高很多。

熬夜會使身體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使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變得更粘稠,從而增加血栓、斑塊的形成,促使血管堵塞的發生。

4,久坐不動

長時間久坐,像IT從業者、長途司機等,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會使下肢活動減少,促使血液微循環減慢,增加血管內垃圾,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血栓的形成,尤其是下肢血管血栓。

5,三高飲食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是“多肉少菜”,以“高油、高鹽、高糖”為主,這些東西攝入過多,會加速血管內脂肪的增多,促使斑塊形成,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更容易堵塞血管。

此外,三高飲食會促使體重增加,誘發肥胖及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基礎代謝病的發生,這樣會使血管老化的程度加速。

6,壞情緒

研究證實,很多血管疾病與情緒的波動有關。

經常生氣會導致肝鬱,而肝主藏血,會導致氣血不暢,影響肝功能。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憤怒等情緒會損傷心臟,誘發心臟病,如冠心病、心律不齊等。

常吃3種食物,常飲3杯水,血管通,人長壽!

三種“清血食物”,要常吃:

第一種:酸奶+秋蘇籽油,血液清道夫

取5ml秋蘇籽油,加入到200ml無糖酸奶中,攪拌均勻,飯後半個小時食用,即可。

秋蘇籽油富含人體最缺乏的歐米伽-3脂肪酸,是紫蘇種子壓榨而得的食用油,含有大量的人體多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中國營養學會2013年版,推薦α-亞麻酸每日攝取量1600-1800毫克。

α-亞麻酸是細胞膜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經常食用還有助於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還能降低血脂。

每天食用5-10ml秋蘇籽油(含67%左右的α-亞麻酸),增加攝入α-亞麻酸,可以顯著地改變血脂狀態,減少血液垃圾在血液及血管壁上的殘留,起到平衡脂肪酸攝入,預防慢性疾病的作用。

酸奶由於腸道健康,可以和秋蘇籽油結合成水溶性脂蛋白,更利於人體吸收,還可以改善腸道健康,預防便秘。

第二種:一碗雜菌湯,降脂、促血流

雜菌湯裡的食用菌可以自由搭配,例如用蘑菇、海鮮菇、香菇、金針菇、黑木耳來煲一道雜菌湯。

蘑菇等菌類,富含膳食纖維、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元素等,營養價值高,且多數有降低血脂、膽固醇,清理血液雜質,促進血液流動,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

所以,日常多吃點蘑菇,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種:涼拌裙帶菜,清血排毒

裙帶菜是一種口感極佳的食物,除了口感好,它還含有一種神奇的成分叫做褐藻糖膠,不但能增強肝功能,還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眾所周知,肝臟是人體重要的造血機構,只要它健康,血液自然清澈。

另外,裙帶菜還含有獨一無二的海藻黏液,將血液中附著的鈉元素排出體外,從而達到為血液清毒的目的。

三杯“沖刷血管”水要會喝:

第一杯:早起後一杯溫水

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人體中是非常缺乏水分的,早上起來也會口渴。

在這個時候喝一杯水可以稀釋血液,沖刷血管,所以建議大家早起後喝一杯水,大概200ml30°左右的溫水即可。

第二杯:兩餐之間一杯茶飲

茶水,最好放在兩餐之間喝,不僅可以補充人體體液,緩解血液粘稠,還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綠茶能減少消化道對脂質的吸收,促進脂肪排洩,有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並且可以讓血液循環更加順暢,預防血粘稠!

兩餐之間,泡上一杯,不僅可以預防血粘稠,還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第三杯:睡前喝杯水

睡前一杯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程度,促睡眠。

但是為了預防起夜的風險,建議在睡前兩個小時喝比較好,對於有腎病的患者,不建議在晚上睡前喝水。


健康養生課堂


在檢查血脂四項指標中,用俗話說,低密度脂蛋白比作“垃圾”,高密度脂蛋白比作“清潔工”。清潔工多,環境就乾淨。垃圾越少,亦指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