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經常會聽到父輩們說:在我們那個時代,很少出遠門,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會待在自己的故鄉。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這個交通工具越來越方便的世界,離開卻成為了常態。


很多人都生活在另外一個陌生的城市,與過去唯一的連結就剩下一口家鄉話了。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但是不管在哪裡,只要聽到自己家鄉的方言,就會倍感安心和親切。


無論是哪個地區的方言,都值得被珍視。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我有一個朋友,是上海人。


和他認識在一起很久,卻從來沒有聽他講過一句上海話。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有一天我忽然問他為什麼不講自己的家鄉話,他愣了一下然後說:其實我不會講上海話,我身邊的很多上海人也不會。


我問了一下他們原因,答案卻也不盡相同。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我上小學的時候,正好流行“推廣普通話”,每個班都會選幾個“推普員”,專門監督不講普通話的人。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小時候的習慣是最難改正的,我在學校的時候就只說普通話了,回到家裡也懶得改回來。


爸媽有時候還會說我,之後也就隨著我去了,以為我長大了自然就會說了。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但是越長大反而變得越生疏,到最後講的上海話很不標準,就放棄了。現在想想還是有點遺憾,很希望自己可以講出聽起來不那麼奇怪的上海話。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上海發展的越來越快了,吸引了很多來自各個地區的人。

特別是工作之後,接觸的很多人都不是上海人。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生活方面也是,出去坐個地鐵買個東西,一開始都會講上海話。


然而大部分情況對方會表示聽不懂,這時候就會自覺改口成普通話了,

不然自己還會被說成是排外。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久而久之,到哪都習慣講普通話了,再講起上海話反而有點不習慣了。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剛開始去國外的時候感覺很新奇,還希望可以找到上海的朋友一起交流交流。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但是之後發現英語講的好太重要了,不然沒辦法生存。就強迫自己融入那個環境,換了一種講話的思維方式。


父母工作很忙,平時聯繫的機會也少,用到上海話的地方就寥寥無幾了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有一天去便利店買東西碰到一箇中國人,隨口問了一句他是哪裡的,他一開口,熟悉的上海話就飄出來了,但是那一瞬間卻忘記了怎麼去回應他,真的有點難過。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有一次坐出租車,師傅在半路上就用上海話和我聊起天來。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我每一句都聽得懂,但是回答卻用的是普通話,這個過程聽起來到還蠻和諧,所以我們一直都沒發現我們的對話模式是這樣的。


突然師傅回過神來用普通話對我說:誒,小姑娘你在上海呆了蠻久的吧,我說的話你都聽得懂得呀!還不錯的哇。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我當時就很尷尬,沒好意思說我就是上海人,只能在那尬笑,

到了目的地之後趕緊下車。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說實話上海很大,地區也很多。不同區域上海話的口音是不一樣的,從小我的口音就不怎麼標準,每次我一開口,身邊的人和同學總是嘲笑我講話洋涇浜。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開始我是不在意的,覺得沒什麼好笑的,每個人講話有每個人的特點。


但是到後來,我真的厭煩了這種狀態,索性就不說上海話了,開始說普通話,別人聽起來都以為我是外地人。


我是上海人,但我不會講上海話


方言就像是一個人的根,它連接了你的過去和未來。忘記了怎麼說自己的家鄉話,終究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


上海是一個很包容的的城市,容納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人。無論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方言本身就值得被尊重。


很多年過去,環境會變,身邊的人會變,口音卻是唯一不會變的東西。

你還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嗎?

在什麼情況下一定會說?

你和方言之間有什麼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