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冷淡,綻放慾望|論低慾望對人生的影響

積極的生活狀態之所以充實,是因為它永遠有我們難以預見的未知,於是我們永遠對這未知世界“蠢蠢欲動”,生活也報之以“熱氣騰騰”。

見過不少家庭,日子過得雜亂無章,臥室亂糟糟的,廚房髒兮兮,人人臉上掛著冷漠,明明是一家人,卻能持續一個星期也沒能說上一句話。一邊抱怨生活太糟糕,一邊不願做出任何改變,一面焦慮,一面鹹魚。

究其原因,大概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出現了問題。

如今人越來越多人趨向於隨遇而安,無慾無求的生活態度,沒有結婚的慾望、沒有買房的慾望,沒有社交的慾望。一到週末就想宅在家裡,談戀愛覺得麻煩,不想跟別人聯繫,懶得維護關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我們將世界拒之門外的時候,有多少美好正擦肩而過。實在羞愧,我們年紀輕輕,卻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收起冷淡,綻放慾望|論低慾望對人生的影響

低慾望的我們,正在影響孩子的幸福感

朋友小麗是二胎媽媽,她說自己對人對事都提不起任何興致,對丈夫的期望值越來越低,每天做家務活,照顧孩子,除了基本交流,她可以一天都不說話。

她家的花瓶乾淨到透著光,也不會有想買花放進去的衝動。

她覺得生活沒了激情,缺少儀式感,因為懶得維護關係,從來不走親戚,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人情味。

她最擔心的是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生活,潛移默化受到影響。

小麗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個有溫度的家,應該是充滿儀式感,而儀式感來源於我們對生活的高慾望。

我們總說富養孩子,不一定是肯為孩子花多少時間和金錢,而是在於用心的付出和高質量的陪伴。

和孩子一起寫生日卡片、準備生日大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未來的人生,他會更有安全感;週末陪孩子去遊玩、爬山、逛超市,在孩子身心得到鍛鍊的同時,也會對家人更信任;

或是每天睡前的一個故事,難過時的一個擁抱,一起包餃子,貼春聯....這些點點滴滴的瞬間,就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每個開朗、積極,懂得感恩的孩子,背後一定擁有個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未來充滿慾望的家庭。

收起冷淡,綻放慾望|論低慾望對人生的影響


低慾望的人,會越過越差

讀大學的時候,室友A人特別活躍,經常參加社團活動,唱歌跳舞做主持,把大學生活過得風風火火,對生活的那種幹勁感染著我們周邊的每一個人。

畢業後,工作積極熱情,聚會總少不了她。經常跟同事爬山,打羽毛球,把自己打扮的光鮮靚麗,在同事們眼中,她是一個有追求且充滿正能量的人。

結婚後,她就變了一個人。老公約她出去旅遊,她說去哪裡都一樣,還不如家裡舒服;同學聚會再也沒參與過,也不想走親戚,怕麻煩別人,也怕被別人打擾,懶得維護關係。

跟老公聊天,能發文字,絕不發語音。不看電影,不逛街,理由是沒時間要照看孩子,實則就是為懶惰找藉口。寧願玩手機,也不會跟孩子互動,也不愛帶孩子出去戶外活動,孩子2週歲了還不會開口叫媽媽。整天一副,我很累,無慾無求的樣子。

不到30歲的她,一副老年人的心態,早早就過上了佛系人生,她說:“我都這個年紀,沒精力和興致去嘗試新鮮的事物,我的時間很寶貴的。”她這種有一天過一天的生活狀態,註定日子會越過越差。

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成了這個年輕媽媽的真實寫照。


很多人都在褒揚做人冷淡的好處,做人要無慾無求,才不會給自己帶來沒有必要的麻煩。但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

同事B報社工作10餘年,有編制,工作全情投入,小有成就。她捫心自問,沒有混過一天日子。正是這種“不混世”的信仰,讓她覺得必須離開這個舒適區,選擇在另一個領域探索自己。死死抓住那個安穩的鐵飯碗,已然讓她覺得自己無法成長,於是斷然辭職,投身做一名自由職業者,最終開闢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一直在原地停滯不前的人,始終無法遇到前方更讓人心動的風景,反而是有慾望人,能抓住時代的機遇,在慾望洪流中奮勇向前,把握自己人生方向,收穫美滿的人生。

收起冷淡,綻放慾望|論低慾望對人生的影響


不經歷慾望,如何沉澱淡然?

老一輩人的淡然是苦出來的,我們這一代的平庸是懶惰出來的,是貪圖享樂,是不敢見世面。我們所講佛系生活,其實就是對生活慾望的逃避:“我對金錢沒有慾望,表現得我不喜歡任何事物,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得到過我想要的。

年輕人沒經歷世事鍛鍊,怎麼能沉澱出真的淡然。沒有一定認知的淡然,都是扯談!假裝不愛錢,那是清高,自欺欺人。同樣,淡然也是,你沒經歷過世事,假裝淡然,實則自欺欺人。不入世,何談出世?

要知道,我想要的東西很貴,我喜歡的人很優秀。所以,有慾望才有動力,我們才能朝著更美好的人生前進,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滿意的交代。

一個鮮活的人,會大笑,會大哭,也會熱血沸騰,也有慾望。

請收起冷淡,正視自己內心的慾望,努力去感受時間的喜怒哀樂,透過層層慾望,不斷生長。

— End —

『知守』關於生活.情感.婚姻,用動人的故事,喚醒內在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