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治癒系動漫?從治癒系動漫出發,談談日本“治癒”文化

當我們談到治癒,我們在這個詞語的後面總是會加上一個後綴,就是疾病。彷彿治癒疾病是一個萬能的搭配詞組。然而,治癒這個詞本身就擁有廣義的含義,它不僅可以治癒疾病,同樣可以治癒我們內心的空乏。治癒系動漫才越發的成為當代年輕人舒緩壓力的一種精神慰藉。“治癒”文化是一種以治癒人們內心世界,緩解精神壓力為目的的文化。目前其涉及範圍擴大到眾多方面和領域,從音樂到文學,到影視,再到經濟。

其中受“治癒”文化的影響,日本一些動漫作家開始將“治癒”文化的核心應用到動漫作品創作之中,動漫中便產生了新興的一種類型——“治癒系”動漫。“治癒系”動漫作品的代表性作品有《夏目友人帳》、《蟲師》、《白兔糖》、《千與千尋》、《水果籃子》等。這些作品的共同之處是多為現實題材,情節舒緩,節奏緩慢,刻畫生活中的細節達到詮釋現實生活的目的,為觀眾營造一個觸手可及的心理治癒平臺。

什麼是治癒系動漫?從治癒系動漫出發,談談日本“治癒”文化

首當其衝的治癒之王毫無懸念的就是《夏目友人帳》,作為這部動漫的鐵粉,我從2天時間把第一季到第三季認認真真追完。後面的兩季保持著更一集追一集的頻率。看完之後的感受就是,渾身輕鬆,無比自在。本來現實生活的壓力已經有這麼大了,在動漫中雲擼貓,組CP,在舒緩的音樂中長舒一口氣,緩慢放鬆心神。這好像就是治癒系動漫的目的。

什麼是“治癒”?“治癒”從字面上來理解,指的是撫慰人們的內心和受傷的心靈,溫暖人心,保持一種持續放鬆的狀態,使人們心裡壓力得到緩解和釋放。“治癒系”動漫,就是指能夠治癒人們受傷的心靈,給人能夠勇敢面對現實的勇氣,積極向上有所作為的一系列動漫作品。作為治癒系動漫來說,究竟什麼樣的標準才算是治癒系動漫作品呢。我總結了四個標準。

什麼是治癒系動漫?從治癒系動漫出發,談談日本“治癒”文化

  • “治癒系”動漫作品故事情節舒緩,格調清新,場景溫馨,氛圍積極向上。 這個標準其實作為場景標準更為合適。像《地獄少女》這樣的,在這個標準中就會直接PASS掉。
  • “治癒系”動漫沒有絕對的黑暗、色情、暴力成分,往往帶有一定的勵志傾向。例如動漫《空中殺手》中有一句話就是藉助主人公的臺詞鼓勵現實中的少年:“昨天和今天不一樣,今天也和明天不一樣。我們可以選擇在不同的地方放開腳步,去行走已經走過的道路,沿途經過的風景也並非是和之前一樣。”
  • “治癒系”動漫的創作題材大部分來源於現實生活,貼近我們的生活經歷,生活氣息濃重,以發生在人們身邊的事情為模板,通過動漫這種視覺傳達的形式,將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細節傳遞給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心理,為我們營造出一個觸手可及的心理接受氛圍。例如《聲之形》就是以學校作為大的敘事環境,把大部分人帶入到校園這個環境中,畢竟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曾經是在學校度過,而其中的霸凌片段也是現實中一部分人真真切切發生過的事,把動漫帶入到真實生活中,更能引發我們的共鳴。
  • “治癒系”動漫著重刻畫主人公的形象,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述居多,藉助人物的心理獨白來引發觀眾進入作品情景,從而讓觀眾在精神上與人物引起共鳴。 例如《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故事的整個發生都伴隨著男主角的旁白以及大量的心理描寫,著重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從心理出發,人物的行為逐漸發生改變,推動情節的發展。而我們同樣可以從男主角的內心不斷變化中,感知到人物複雜的情感體驗。

這裡我逐步介紹了“治癒系”動漫的定義和自己總結出來的標準,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一下日本的“治癒”文化。


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治癒”文化

“治癒”文化在日本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與日本經濟的發展狀況有很大關係,而且隨著日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漠疏遠,人心同樣需要慰藉。二戰後,在美國支持下,日本經濟迅速得到恢復並長期處於高速增長期。期間雖然經歷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沉重打擊,但在日本政府的有效應對下,很快便恢復增長。然而隨著 1990 年代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經濟一蹶不振,一直無法擺脫低谷狀態。

根據日本大藏省發佈的《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中顯示,由於對土地金融進行了控制,加快了原本走下坡路的日本經濟的下滑,儘管日本銀行採取了相應措施緊縮金融,依然沒能使日本經濟避免破裂的局面。

從這一時期開始,日本社會變得浮躁動盪,人心變得恐慌不安,想要追求一種安定平穩的生活,人們需要被治癒的心理需求逐漸增強。在這種情況之下,渴望返璞歸真的人們需要得到治癒,需要一些溫暖人心的東西舒緩壓力,便轉向為了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去追求可以治癒心靈的事物,此時“治癒”文化便應運而生。

什麼是治癒系動漫?從治癒系動漫出發,談談日本“治癒”文化

在《菊與刀》中,

作者提出“治癒”文化產生的歷史原因可以追溯到日本在二戰中戰敗這一大的背景。日本由於戰爭失利成為戰敗國,這對日本整個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在經濟方面更是跌入低谷,約有 40%的國民財產遭受損失,約有 40%的城市建築完全淪為廢墟。

戰爭的失敗對日本人打擊很大,他們的內心深處,對於自己國家和歷史的認知被顛覆,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同使得日本人產生一種創傷感和對自我的不確定感。整個二戰對日本人身心產生了巨大影響,另外加之人們工作壓力大,人與人之間關係淡薄,日本人無法從家庭、社會中找到一份歸屬感,他們從內心深處渴望得到發洩,得到放鬆,得到舒緩,強烈渴望能夠從內心的這種陰影之中走出來。由此,日本人想讓心靈得到治癒的這種渴望,潛移默化地為治癒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無形的動力,為“治癒”文化的萌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人類的身心在本質上都擁有治癒的本能。在日 本泡沫經濟時代,人們通過追求刺激來尋求自我治 愈。但是在泡沫經濟破滅以後,社會變得不安起來, 激進的治癒方法往往伴隨著人身傷害的危險,追求 刺激逐漸被認為是一種自虐的行為。所以,通過用舒適、安定、平穩、能極力避免攻擊的方式來達到治癒的目的的“治癒系”文化開始流行起來。


動漫《蟲師》:治癒自我不確定性

日本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南博在其著作《日本的自我》中寫道: “在日本人的自我中,外在的‘客我’意識特別強,過於在意他人看法的意識影響了自我構造的整體。由於外在的客我意識太強,內在的客我受到壓制,形成了否定性自我。

他提出了“日本人自我的不確實感”,認為日本人之所以被認為缺乏主體性、沒有確立自我、沒有自我主張、不自己積極主動地行動等,皆是自我的不確實感造成的。他概括的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特點如集團依存意識、注意個人在集團中的位置、從眾、行為的定型化等,也是因為個體為了獲得一種自我的確實感。

這一民族心理的弱點在步入後工業時代的日本社會中更加複雜。 傳統家庭功能的喪失,集團感下降,物化和貨幣化的人際關係使得現代日本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無法像傳統的日本人那樣,從家族和集團中獲得歸屬與依賴,也無法從人際交往中獲得他人對自我的評價,從而導致了自我迷失的加劇。

這一文化特性的典型體現就是當下日本社會中數量龐大的亞文化群體:御宅族。由於自我的塑造不成功以及人際溝通的失敗,這個群體習慣於把自己困在家中,害怕和現實社會接觸,他們大塊的空餘時間便想盡辦法驅遣這種空虛, 這時最好的夥伴往往是新近推出的ACG(動畫、漫畫、遊戲)和流行小說。

什麼是治癒系動漫?從治癒系動漫出發,談談日本“治癒”文化

其中值得一提的作品是被稱為“和風”動畫的代表作《蟲師》,它在治癒自我不確定性的同時,也將日本自然崇拜的民族根性發揮到極致。而自然崇拜這樣的理念同樣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同樣也是能體現的。在這個故事中,主人公蟲師雖然過著四海為家的漂泊生活,但是每到一個異鄉,都為他人解決因“蟲”而 起的奇異事件,並在這漫長的旅行中收穫了許多淡泊的溫情。作品闡述的“誰都沒有錯,人和蟲都只是為了生存,所以你要活下去” 的生命觀、古樸的日式繪製方法、大量的自然風光和原生態的背景音樂都充滿了治癒的功效。

這部動漫是以“蟲”為主題,帶領我們走進這個世界的是研究蟲這個奇特物種的旅行人,銀古。這裡所說的蟲並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昆蟲” ,它是一種最接近生命之源的物體。以各種不同的形態和方式存在。當人和蟲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各種奇妙的現象,有時還會引起各種問 題和危害,而銀古的工作就是處理普通人與“蟲”之間發生的怪象。身為蟲師的銀古不是為了要消滅那些蟲,他持續不斷的旅行是為了要探

索人類與蟲可共同生存的世界,就像一個研究者。與其說他是被描寫成一個治癒人心,維持大自然平衡的英雄角色,倒不如說,或許他是被生活在充滿戰爭及殺戮世界人們在內心深處所秘密請託的一個人。


從動漫中的傳統文化看“治癒”文化

日本是一個信奉神道的國家,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盛行一種理論,即“萬物皆有靈”論。所謂的“言靈信仰”,指的是日本人認為語言有靈性,神靈如果能夠聽到自己祈禱的話語,那麼自己的心願便能實現。

這種思想不斷延伸,進而形成了日本人“言靈信仰”的思想。受“言靈信仰”文化的影響,“治癒”文化表現出一種通過語言祈禱,帶給人們治癒內心的力量。動漫作品《千與千尋》中就出現了帶有言靈信仰的場景。作品中設置了很多關於神靈的場景,出現了大大小小數十種神靈,作品中人物通過向神靈祈禱可以獲得力量,從中可以瞭解到日本人對神靈的敬重和信奉,體現了日本民眾“泛神”的宗教信仰。

此外,日本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人信奉神靈的信仰,認為一切事物皆有靈性,一切事物皆有輪迴,世事變遷總能感受到靈魂的存在。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各種各樣的諸如地震、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經常會襲擊這個國土面積並不廣闊的國家。在日本的早期社會,經濟社會並不發達的時候,僅僅憑藉人們的力量是根本無法與這種自然災害進行抗爭的,更不用說靠自己的力量來減少由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破壞,所以人們很自然的將希望寄託於各種神靈,希望神靈能庇佑自然災害的減少,希望能實現自己的心願。進而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人們開始追求一種能夠實現自己心願的文化,而“治癒”文化的某些特徵就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求。

他們認為大自然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山川河流全都是有生命有靈性的。受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藉助“治癒系”動漫發展起來的“治癒”文化,反映在動漫作品的創作中。具體表現就是動漫作品大多會選取現實的自然環境為背景,作品中充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人們對於自然的情懷也會有所體現。這不僅表現出日本人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追求,也包含人類對破壞自然的反思以及對自身行為的檢點。

什麼是治癒系動漫?從治癒系動漫出發,談談日本“治癒”文化

動漫作品《龍貓》就體現出日本人對自然的憧憬。作品講述了和爸爸一起搬家到鄉下的姐妹倆,某一天偶然發現了一隻龍貓,這隻龍貓躲在姐妹倆家旁邊一棵大樹下,而且是隻有好孩子才能看到它。一天,妹妹和姐姐吵架了,想去醫院看望媽媽,但是在半路上迷了路。姐姐怎麼也找不到妹妹,無奈之下向龍貓求助,最後在龍貓的幫助之下找到迷路的妹妹。作品中隨處可以映入眼簾的小場景,諸如小河、田地、森林植物等都將日本最美麗、最真實的自然景色展示給觀眾,洋溢著童話色彩和溫馨的親情。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充分利

用自然景色,使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彷彿身臨其境,被自然的一景一物深深吸引,引發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從而從自然之中獲取力量,獲取拯救內心世界的力量。 其中在中國上映的龍貓海報中,龍貓毛茸茸的身體上兩個小女孩在它毛絨絨的身體上奔跑,自然和人類和諧相處的理念能透過海報就傳遞給我們。

日本人對自然帶有崇拜之情,但是由於日本地理位置特殊,經常會發生諸如地震、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所以日本人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經常會處於危險的邊緣,身邊的美可能轉瞬即逝,由此推動了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物哀”思想的發展。所謂的“物哀”是一種自然情感的流露,其中“物”指的就是人們所接觸到的客觀事物,“哀”是一種人類主觀不受控制的主觀感情。當人們與外界接觸時看到的一些憂傷、難過、虛幻無常的事物,內心會自發性地湧出一種感情,“物哀”通過不同的感情色彩表現,有喜、有悲、有憤怒、有憂傷,對於人們所接觸的事物無論是喜怒哀樂、悲歡喜悅都是“物哀”感情的流露。物哀美,不是可以依靠理智和理性進行判斷的,而是通過內心的真情實感,自發性地接觸而產生的,是一種只有心才能夠感受到的美。

什麼是治癒系動漫?從治癒系動漫出發,談談日本“治癒”文化

就如之前我寫過的動畫作品《我想吃掉你的胰臟》中所表達的物哀美,女主角雖然在最後死去了,但是我們並沒有因為女主的死亡而產生對生活的絕望,反而因為女主的死亡而讓男主更看到了生的希望。男主從一個從來不擅長社交的人逐漸轉變為慢慢可以和人交往,並且袒露自己心聲的人。作品中瀰漫的“物哀”氣息,雖然有悲傷的成分,但依然讓我們絕處逢生,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仍然可以發揮治癒觀眾心靈的作用。而這種希望正是日本人的一種審美意識,即轉瞬即逝和世事無常。

需要治癒的不僅僅是日本國民,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需要一種安撫心靈,穩定情緒,釋放壓力的文化力量,而“治癒”的力量,一定是獨一無二的。


《菊與刀》

《日本人》

《日本“治癒系”的文化分析》

《完全治癒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