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仓山老洋房——师大音乐学院

福州仓山区位于城区南部,古称藤山,明洪武年间北麓始建盐仓,又俗称盐仓前,藤山遂称仓前山,简称仓山。鸦片战争后,17个国家曾在仓山设立领事馆,建有教堂、洋行、教会学校等,因此,仓山区便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当时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仓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为外国势力所盘踞,逐步形成福州的领事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在仓山首设领事馆,至20世纪初,境内共有英美法德俄荷等1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代办处)。而现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旧址——陶淑女校,也成为仓山老洋房中一段历史文化剪影。

游走仓山老洋房——师大音乐学院

陶淑女校礼拜堂,后为师大音乐学院使用

当年,陶淑、文山、华南女中誉称福州“三鼎甲”女校。陶淑女中是1890年英国圣公会在中国福州创办的一所女子中学,1951年陶淑女子学校与鹤龄英华中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合并,1878年(光绪四年),由于福州的儒生强烈反对传教士进城(乌石山教案),圣公会将传教基地转移到闽江南岸的仓山,女学堂也在1878年移设仓山东窑街,租用原中国电报局旧址作校舍,因此俗称为“旧电线书斋”。1903年,女学堂迁至仓山岭后路11号,改称陶淑女中,有初、高中部,并附设小学,陶淑女中的校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的老教学楼。

游走仓山老洋房——师大音乐学院

寻着长安北路踏上清幽小径,呈现在眼前的教学楼早已凄静荒凉。

中国自古以来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福州陶淑女子学校打破了这种传统。从当时的校训“惩恶扬善,多行善事”可以看出,学校招收贫苦人家的女孩免费上学,从此让她们改变自身命运。学校同时还救助当时生活痛苦的所有女性——寡妇、离婚、残废或与丈夫不和、儿女遇难死亡以及轻生自杀的妇女,他们的举措,是值得所有人铭记的。

游走仓山老洋房——师大音乐学院

旧址内浓荫散绿,郁郁葱葱生长的树木在时光的镌刻下,让眼前的这番景象变得更附有生气。

游走仓山老洋房——师大音乐学院

与华南女中相比,陶淑女校的学费较低,在办学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入学免收学费并供给膳食。由于当时社会封建保守,凡家境殷实之家大都是延师在家授课,不愿让女儿抛头露面去学校读书,因此陶淑早期主要招收罗源、长乐、福清一带贫寒人家的女儿,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因家境贫困而由女传教士收留抚养兼作家庭杂工的被称为“姑娘妹”的学生。

游走仓山老洋房——师大音乐学院

来到这片区域,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绿。铺天盖地的绿,大的绿,小的绿,深的绿,浅的绿,暗的绿,亮的绿,香的绿,臭的绿,整齐划一的绿和杂乱无章的绿,生机勃勃的绿和荒芜的绿。

游走仓山老洋房——师大音乐学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说的就是这种意境吧。

游走仓山老洋房——师大音乐学院

如今的陶淑女校(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恩格斯说:“在每一个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一般解放的天然尺度”。西方教会办学初衷是“乃欲以学校为一种补助之物,以助其宣传福音之业”,同时也出于宗教“天下人皆兄弟姐妹”的男女平等观,女子也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在教会女校影响下,女性们认识到只有自身的解放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享有赢得的权利,她们开始通过学习知识,向命运抗争,想传统陋习抗争。福州陶淑女子学校在解放妇女思想、挖掘妇女潜能、培养妇女成才进而推进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方面是有很大的贡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